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心血管患者手术室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制定护理对策。方法回顾分析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59例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评分等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分析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手术室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更有助于制定有效的护理对策,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降低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医院-社区-家庭三位一体管理模式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危险因素及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于阜阳市人民医院诊治的冠心病患者120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n=62)和对照组(n=58),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医院-社区-家庭三位一体管理模式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后满意度、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及生活质量评分变化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满意率分别为95.16%、82.75%(P0.05);干预后,观察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9.35%vs. 39.66%(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较干预前显著改善,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应用医院-社区-家庭三位一体管理模式可改善患者危险因素达标情况及减少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心血管介入手术患者采取护理配合措施进行干预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1年3月~2013年9月采取心血管介入手术进行治疗的68例患者,以对照组和观察组进行区分,每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护理配合措施进行干预。对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率。结果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5.2%,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7%,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满意率为97.1%,对照组满意率为73.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心血管介入手术采用针对性的护理配合干预,能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率,且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行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实施血糖监测及护理的效果。方法取2015年4月—2017年4月间该院收治的90例年糖尿病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患者护理方案将患者分为常规组(n=45)和干预组(n=45),对所有常规组患者进行常规术后护理,对所有干预组患者进行术后护理干预,统计分析2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干预组患者术后1周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与常规组相比明显较低,干预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与常规组相比明显较低(P0.05)。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行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实施血糖监测及护理的效果优良。  相似文献   

5.
《内科》2017,(5)
目的分析急诊内科护理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及针对性预防措施。方法选择2015年8月至2017年4月我院急诊内科收治的5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0例。给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对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针对护理的不安全因素,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及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发生护理不良事件4例次,对照组患者发生护理不良事件20例次,观察组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1.6%)显著低于对照组(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为99.6%,对照组为86.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认真分析急诊内科护理不安全因素,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可显著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内科老年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纳入我院心血管内科接收的200例老年病患者,将其随机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患者护理基础上,实施风险管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对照组发生率为14%,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满意度为97%,显著高于对照组满意度为86%,经统计学分析比较得知,两组两项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心血管内科老年患者护理过程中,实施风险管理,可有效降低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提升其生存质量,同时,使患者护理满意度得以提升,促进护患关系和谐,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综合评估(CGA)护理模式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脏和护理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选取陆军总医院干四科住院老年冠心病患者78例,随机分成干预组(n=40)和对照组(n=38),对照组给予心内科护理常规,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CGA护理模式进行干预,3个月后对比两组患者心脏不良事件(顽固性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猝死)及护理不良事件(压疮、坠床、跌倒、烫伤、误吸窒息、拔管等)发生率。结果干预组和对照组在年龄、性别、病程、伴随基础疾病、服药史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3个月的干预后,干预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7.5%vs.50.0%,P0.05),干预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5.00%vs.44.74%,P0.05)。结论 CGA护理模式能减少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脏和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重症监护病房心血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我院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心血管患者142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分成对照组70例和观察组7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预见性护理干预,并比较两组患者再梗死、严重心律失常、猝死等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4.1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8.6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症监护病房心血管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可明显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吸入麻醉方式和静脉麻醉方式在老年冠心病患者术后心血管不良事件控制中的效果。方法将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入住我院的120例老年冠心病非心脏手术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吸入组(n=60)和静脉组(n=60),两组患者麻醉诱导方式均为咪达唑仑1mg+丙泊酚2.5mg/kg+舒芬太尼0.2μg/kg+罗库溴铵0.6~0.8mg/kg,吸入组患者采用七氟醚和50%氧化亚氮方式,静脉组患者采用3mg/kg/min丙泊酚+0.15μg/kg/min瑞芬太尼持续静脉泵注,比较两组患者在术后15天内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分析老年冠心病患者不同麻醉方式非心脏手术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高危因素。结果术后15天内,吸入组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为7例(11.67%),静脉组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24例(40.00%),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发现术中高血压、术中低血压和静脉麻醉是老年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主要因素(P0.05),而年龄、性别、吸烟史等不适老年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主要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术中高血压、术中低血压和静脉麻醉是老年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独高危因素(P0.05)。结论吸入麻醉能够有效降低老年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风险性,值得进行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神经内科老年患者护理中的安全隐患及防范对策。方法选择2012年2月至2013年3月在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老年患者190例作为常规护理组,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护理,另选择2013年4月至2014年5月在该科住院的190例老年患者作为护理干预组,根据相关安全隐患实施积极的护理对策及防范措施。对两组患者的护理不良事件(包括跌倒、坠床、压疮、烧伤、烫伤、走失、意外拔管、误吸误食等情况)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护理干预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6%(3/190),低于常规护理组的10.0%(19/1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对神经内科老年患者护理中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排除,并采取积极的防范对策,能有效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安全防范对策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3年1 2月我院心血管内科实施常规护理为对照组,对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探讨;2 0 1 4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心血管内科开始在护理工作中融入安全防范对策为实验组,比较两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心血管内科常见护理不安全因素包括患者自身因素、护患沟通效率低、护士职业技能水平低、护理记录不规范等,实验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0%,护理满意度为96.0%,与对照组的12.0%、88.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安全防范对策在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分析老年阑尾炎伴糖尿病患者手术护理方式。方法选取该院2016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80例老年阑尾炎伴糖尿病患者,将他们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其中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护理干预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和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满意率为95.0%,对照组患者的总满意率为70.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率远远大于对照组患者的满意率。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0%,显效率为87.5%,有效率为7.5%,无效率为5.0%;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65.0%,显效率为27.5%,有效率为37.5%,无效率为35.0%,相比之下,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运用护理干预治疗的患有老年阑尾炎伴糖尿病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临床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只运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老年阑尾炎伴糖尿病患者,通过护理干预有利于改善医患之间沟通交流和关系,值得进一步研究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不同护理管理模式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干预中的应用价值及可行性。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心血管内科患者1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90例。观察组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对两组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等指标进行观察和统计。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护理质量满意度较比对照组明显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干预期间,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临床价值显著,有效提高了护理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了探究有效干预老年心血管内科介入治疗患者的可靠临床护理促使和方法。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病例对象均为2010年12月至2014年1月期间入院介绍心血管内科介入治疗的老年患者。全部入选对象共计15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对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成了舒适护理组(78例)和常规护理组(78例)。分别实施舒适护理措施和常规护理措施。本次研究的观察指标为患者实施干预措施后的尿潴留、便秘和失眠发生率。结果各项不舒适情况发生率组间比较,舒适护理组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且比较数据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在临床针对心血管内科介入治疗老年患者实施护理的实践过程中,采用舒适护理措施和方法的临床护理效果显著,与传统常规护理措施相比,可以显著降低患者尿潴留、便秘和失眠发生率,是临床实施护理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无缝隙护理模式在老年冠心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2月至2019年10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18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90例,在治疗期间对照组给予心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则给予无缝隙护理,比较两组住院期间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3.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3.33%,而且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8.8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11%,两组以上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实施无缝隙护理可以有效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具备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阐述人性化护理干预在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液透析中的应用方法,观察应用效果。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人性化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后SAS(23.61±4.10)分、SDS(24.81±1.30)分、躯体舒适度(8.17±2.00)分、心理、躯体、环境人性化评分分别(95.48±2.80)分、(95.30±1.78)分及(93.48±3.00)分、依从性97.1%、不良反应发生率2.9%、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0、生活质量(88.30±5.74)分。对照组护理后SAS(35.64±2.00)分、SDS(36.19±3.60)分、躯体舒适度(5.20±0.20)分、心理、躯体、环境人性化评分分别(80.49±3.81)分、(81.59±4.66)分及(82.10±1.99)分、依从性73.5%、不良反应发生率17.6%、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14.7%、生活质量(76.19±3.22)分。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可提高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液透析的依从性,提高心理、躯体及环境舒适度,预防心血管不良事件,以及血液透析不良反应,改善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对接受无痛胃肠镜检查的老年患者实施护理安全管理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对照组提供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护理安全管理措施。记录两组老年患者无痛胃肠镜检查相关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44%,显著低于对照组17.78%(P0.05);研究组对本次护理服务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患者实施无痛胃肠镜检查过程中在提供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相应护理安全管理措施可显著降低不安全事件发生率,有利于维持良好的护患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妇产科疾病合并糖尿病围术期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从该院2017年1月—2019年3月妇产科收治的妇产科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中选取90例纳入对照组(n=45)和观察组(n=45),对照组实施常规临床护理,观察组实施综合临床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心理情绪、糖化血红蛋白状况、护理满意率。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焦虑、抑郁评分和糖化血红蛋白状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各项指标评分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更优(P0.05);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率,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围术期妇产科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实施临床护理干预,利于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和糖尿病相关指标,与常规护理方式相比,综合护理干预可提升患者护理满意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危重心血管疾病患者急救护理中临床路径的应用效果及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危重心血管疾病患者142例的临床资料,其中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65例患者采用常规急救护理措施,分为对照组,2015年2月~2016年4月收治的77例患者采用急救护理路径,分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心血管不良事件。结果观察组共发生不良事件5例,发生率为6.49%,对照组共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17例,发生率为26.15%,观察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危重心血管疾病患者采用急救护理路径可显著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临床护理干预对老年精神障碍合并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将该院2018年1月—2019年3月收治的老年精神障碍合并糖尿病患者65例分成两组,给予常规组32例老年患者实施基础性护理干预,给予研究组33例老年患者实施针对性临床护理干预,对比两组老年患者的护理效果差异。结果研究组老年精神障碍合并糖尿病患者护理后的心理状态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血糖水平、护理依从性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优于常规组老年精神障碍合并糖尿病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老年精神障碍合并糖尿病患者实施临床护理干预的护理效果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利于患者心理状态及血糖水平的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