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分析重症监护病房肺部感染患者的心理特征,探讨相应的护理措施,旨在提高该类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因肺部感染入住重症监护病房的患者68例,严密观察患者的心理变化,并及时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措施,观察并记录疗效。结果:通过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基础护理和心理干预后,本组患者中除2例病情恶化外,其余66例均进入普通病房进行后续治疗。结论:一套完整、有针对性、科学的心理护理可以及时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反应,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积极配合医护人员抢救,为早日康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3.
重症监护病房肺部感染细菌学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肺部感染的易发因素、致病菌的构成情况及临床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重症监护病房肺部感染患者细菌学特点、感染的相关因素及临床护理要点。结果机械通气、气管切开、气管插管者肺部感染发生率分别为80.4%、77.6%和33.8%。G-菌是肺部感染主要的致病菌;真菌的比例有上升的趁势,长期、联合应用抗生素特别是广谱抗菌素是发生真菌感染的主要原因。结论机械通气、气管切开、气管插管是ICU肺部感染的易发因素,加强吸痰、气道湿化等护理操作的质控和医院感染的管理;注意病程规律是控制ICU肺部感染发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5.
气管切开置管是重症监护病房(ICU)危重病人救治过程中的重要手段,置管后病人呼吸道梗阻得以解除,可保证病人呼吸道通畅,同时可以对病人下呼吸道分泌物进行抽吸,并进行有效的辅助呼吸。但作为一种有创的人工气道,肺部感染一直是其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国内报道,气管切开后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率达86%~100%,病死率高达48%~76%;ICU单纯气管切开继发下呼吸道感染率为11.1%~39.2%,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达69%; 相似文献
6.
7.
8.
《齐鲁护理杂志》2015,(16)
目的:分析心脏外科重症监护患者肺部感染相关因素,探讨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将我院心脏外科2012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100例重症监护患者设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统计肺部感染发生率,分析原因,总结经验。将心脏外科2013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100例重症监护患者设为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全面的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结果:研究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误吸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质量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脏外科重症监护患者肺部感染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优化的护理干预,可以降低心脏外科重症监护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9.
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监测与护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CU)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对2009年1月~2010年12月入住 ICU的475例患者进行前瞻性监测和物品表面、医务人员手卫生的微生物学监测,并对收集的资料和物品表面、手卫生的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ICU的医院感染发病率为12.63%,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感染居首位,占74.74%,泌尿系感染占 11.58%,物品表面监测合格率为53.33%,医务人员手卫生合格率51.97%.结论:ICU的475例患者是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医院感染发病率高,应采取各种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控制和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重症监护病房(ICU)因患者病情危重、免疫力低下以及各种侵入性操作等原因,使医院获得性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普通病房[1].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开展目标性监测,针对影响因素采取干预措施,探讨降低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的有效方法。方法对我院颅脑外科重症监护病房内2009年1—4月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了可能引起的因素并采取了相应的干预措施;并于2009年5月起进行目标性监测和干预,对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率进行前瞻性调查。结果2009年1—14月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为33.33%;2009年5月至2010年5月感染率为16.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52,P〈0.05)。结论开展目标性监测、建立监测系统、规范操作,并开展系列教育项目和现场干预,可以明显降低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强化感染护理干预在重症监护病房(ICU)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6例ICU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强化感染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病人多重耐药菌(MDRO)感染率、感染后治愈率、感染时间、ICU住院时间及手卫生、个人防护用品使用、医疗污染物处理合格情况,并比较两组病人的护理满意度等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MDRO感染率为8.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00%(P0.05);观察组病人感染时间、ICU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手卫生、个人防护用品使用、医疗污染物处理合格率及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强化感染护理干预可降低ICU病人MDRO感染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病人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重症监护病房院内肺部感染病原菌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我院ICU病房院内肺部感染 (NP)病原菌特点及其耐药性监测。方法 :对 2 0 0 0年 7月至 2 0 0 2年 7月在我院ICU住院 3d或 3d以上的 2 0 3例病人的NP发生率、病原菌特点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 0 3例病人的NP发生率为 2 6 .1% ,NP发生率与住院时间呈正相关 (P <0 .0 1)。分离培养出病原菌 135株 ,G-菌占 6 9.6 % ,G 菌占 2 3% ,真菌占 7.4 %。出现频率位于前 6位的病原菌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杆菌、鲍曼 /溶血不动菌和阴沟肠杆菌。共有 5 3株细菌产超广谱 β内酰胺酶 (ESBL) ,占细菌总数的 4 2 .4 %。ESBL的产生率与住院时间呈正相关 (P <0 .0 5 )。大部分细菌呈现出多重耐药性。对G 菌敏感的药物主要为万古霉素、利福平、四环素和复方新诺明。对G-菌相对敏感的主要有丁胺卡那霉素、菌克单、复达欣、亚胺培南和氧派秦青霉素 /他唑巴坦。结论 :ICU病房NP的发生率较高。病原菌以G-菌为主。铜绿假单孢菌居首位 ,金黄色葡萄球菌居第二。大部分病原菌呈现多重耐药性 ,细菌产ESBL是其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患者重症监护病房(ICU)内肺部感染原因与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金坛市人民医院ICU收治的32例行气管切开肺部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32例患者进行深部痰液培养检查和主要感染病原菌药物敏感试验,观察患者所感染的病原菌种类和药物敏感情况,分析患者的感染原因,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给予针对性护理。结果 32例患者共检出6种病原菌,分别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链球菌、鲍曼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以及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且多种细菌对红霉素、青霉素以及环丙沙星等抗生素耐药。32例患者经4~8d治疗后,治愈21例,所占比例为65.6%,总有效率为96.9%。结论积极分析气管切开患者ICU内肺部感染病原菌的种类和药物敏感情况,严格管理ICU环境,加强无菌意识,对患者气管切口进行有效护理,能够有效预防气管切开患者ICU内肺部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重症监护病房肺部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药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症监护病房(ICU)的患者大多数有严重的基础疾病和免疫功能低下,如肺炎、败血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和肺癌等.厌氧菌是人体皮肤、口腔、胃肠道等部位的正常菌群,ICU患者肺部感染往往为需氧菌和厌氧菌混合的内源性感染,发病急骤,治疗困难,病原菌的准确检测对临床及时有效的治疗十分重要.现将我院2001~2003年ICU患者呼吸道分离的需氧菌及厌氧菌的分布及药敏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感染原因及护理干预。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12月我院ICU住院患者1637例的院内感染情况。结果 发生院内感染78例,感染以下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深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为多见,与ICU环境、患者抵抗力下降、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医务人员对标准操作流程执行力不够等有关。结论 加强ICU院感管理,改善易导致污染和感染的薄弱环节,认真执行标准操作流程(SOP),切断感染途径,提高患者机体抵抗力,合理应用抗生素是预防ICU医院感染的有效护理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肺部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总结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ICU患者肺部感染116株病原菌的培养鉴定及药敏结果并进行分析。结果116株病原菌中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57.8%,其次为真菌占30.2%和革兰阳性球菌占12.1%。药敏结果提示真菌对药物的耐药率较低,革兰阴性杆菌和革兰阳性球菌的耐药率很高,且多重耐药菌株在不断增加。结论ICU患者肺部感染病原菌近两年以革兰阴性菌、真菌为主,且耐药形势严峻。临床医生应结合监测结果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中老年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风险因素及干预策略。方法 对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入住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ICU的130例中老年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问卷的形式和电子病历库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记录肺部感染发生情况及感染病原菌分布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探究ICU中老年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风险因素。结果 ICU中老年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率为26.15%(34/130),共鉴定出52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杆菌36株(69.23%),革兰阳性杆菌11株(21.15%),真菌5株(9.6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ICU住院时间、入住单间ICU、机械通气时间、雾化吸入次数、侵入性操作、规范使用抗菌药物、意识障碍以及合并基础疾病均与ICU中老年患者发生肺部感染有关(P均<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机械通气时间>3 d、不是入住单间ICU、雾化吸入次数≥2次、行侵入性操作、存在意识障碍、未规范使用抗菌药物及合并基础疾病≥2种均是影响ICU中老年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主要因素(P均<0.05)。结论 ... 相似文献
19.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5,(21)
目的研究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重症患者应用综合护理干预所取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接受治疗的80例ICU重症患者,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40例患者给予一般护理,试验组40例患者则给予综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变化,睡眠时间、感染的发生情况以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干预后SDS评分[(38.16±3.07)分]、SAS评分[(40.01±4.02)分]、睡眠时间[(389.44±39.79)min]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干预后的SDS评分[(48.63±3.70)分]、SAS评分[(48.16±4.04)分]、睡眠时间[(306.89±35.74)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出现皮肤感染(2.50%)、呼吸道感染(5.00%)、切口感染(2.50%)、泌尿道感染(7.50%)的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皮肤感染(30.00%)、呼吸道感染(35.00%)、切口感染(32.50%)、泌尿道感染(32.50%)概率;且试验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97.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满意度(6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U重症患者应用综合护理干预后,患者的焦虑、抑郁的消极情绪得到有效缓解,睡眠质量得到改善,有效避免了皮肤、切口、呼吸道等感染,护理质量有所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所改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较高,此护理方法可在临床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20.
新生儿重症监护是始于20世纪60年代的一种综合性多学科的救治模式,是对病情不稳定的危重新生儿给予持续护理、复杂的外科处置、连续的呼吸支持和其他较强的干预。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是对危重新生儿进行集中监护、治疗的病室。NICU的建立使得危重新生儿得到了合理的诊治,死亡率及后遗症的发生率明显下降,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小早产儿存活率得到提高。然而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发生率在我国目前仍占新生儿疾病的首位。新生儿由于免疫系统不成熟,易发生各种院内感染。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