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Nora病的影像、病理学特征及鉴别诊断,以期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5例Nora病的影像学表现并复习相关文献.由影像科医师及病理科医师共同阅片,将影像学与病理学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5例Nora病均因发现局限性包块就诊,X线及CT均表现为骨旁斑片状欠均匀高密度影,边界清楚,病变与附着骨间骨髓腔不相连续,3例病变基底部存在低密度间隙.1例病变表面于MRI上见“软骨帽”样长T2信号.镜下表现为5例病变由分化成熟的软骨、骨和纤维组织3种成分无序排列,软骨形成帽状结构及掺杂在其他两种成分中,部分软骨细胞表现轻度异型性,骨基质蓝染表现为特征性的“蓝骨”.结论 有助于Nora病的影像诊断指标为:(1)骨旁不规则结节灶;(2)病变直径多<30mm;(3)X线及CT上病灶表现为欠均匀高密度结节;(4)X线及CT上病灶与附着骨间低密度间隙;(5)MRI上病变表面“软骨帽”样长T2信号.最终确诊仍需病理组织学检查.  相似文献   

2.
骨旁骨肉瘤是一种发生于骨表面的低度恶性骨肿瘤,不同病损有不同的 X 线与组织学表现。作者为了证明骨旁骨肉瘤 X 线透亮区的组织学特征,特别是确定透亮区内是否含有间变病灶,从36例有高质量 X 线照片及与照片对应的巨检病理切片的骨旁骨肉瘤中发现18例(50%)有 X 线透亮区。女11例,男7例,年龄16—86岁;15例肿瘤累及股骨远端,3例累及股骨近端;术后随访2—15年。透亮区或在肿瘤内,或在分叶状肿瘤外的叶间裂隙;肿瘤内的透亮区可再分为深部(接近肿瘤与皮质骨分界面)与边缘(接近肿瘤边缘并远离其基底部)二  相似文献   

3.
骨巨细胞瘤切除后常见局部复发,发病率约占35%。软组织肿块的周缘骨化为其病理特征。作者报道了3例。男1例,女2例,年龄33岁、65岁、44岁。分别位于右肱骨远端、股骨远端、耻骨及坐骨。2例女性于肿瘤刮除植骨术后2.5年和11个月复发,男性患者在术后第7年复发,二次手术后第6年再次复发。平片、常规体层、CT均显示一软组织肿块,周缘伴有骨化,2例作了MRI检查。1例仅显示一软组织肿块,但未显示钙化之边缘。1例肿块密度不均。3例经组织学检查均证实巨细胞瘤局部复发,伴有周缘骨化。作者认为,X线平片出现骨化为复发的特有征象,组织学检查其骨化多在病变的周围。MRI在探测软组织肿块方面具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原发性骨网状细胞肉瘤的临床及X线表现,以期提高对本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方法结合临床表现、手术及病理所见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1例原发性骨网状细胞肉瘤的X线特点。结果长管状骨5例(45%),椎骨、肋骨及骨盆各2例(各占18%)。主要X线改变为溶骨性破坏,有软组织肿块者7例,病理骨折1例,骨膜反应仅见2例且较轻微。结论当X线发现溶骨性恶性病变伴软组织肿块,且临床症状较其他骨恶性肿瘤为轻者,应考虑原发性骨网状细胞肉瘤的可能,最后确诊有赖于病理学证实。  相似文献   

5.
乳腺导管内占位病变的X线鉴别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乳腺导管内占位病变的X线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研究 10 3例经手术及病理确诊的乳腺导管内占位性病变的X线特点 ,结合临床及病理特征 ,进行鉴别诊断。结果 导管内乳头状瘤 70例 ,导管内乳头状癌 15例 ,导管内乳头状瘤病 11例 ,导管内炎性结节 7例。结论 乳腺导管内占位性病变的X线鉴别诊断 ,应综合分析病变的部位、形态、大小、数目、管腔改变及溢液性质。  相似文献   

6.
生长于长骨表面的恶性生骨肉瘤远较生长于骨内的少见,作者将这些肿瘤分为三种亚型:即骨旁性(皮质旁)骨肉瘤、骨膜性骨肉瘤和高度表面骨肉瘤,并研究了80例患者的临床、X线和组织学表现。其中①骨旁性骨肉瘤64例,男28例,女36例,年龄10~80岁,病变小于10cm者15例,大于10cm者26例。②高度表面骨肉瘤7例,男4例,女2例,年龄12~56岁,均发生于骨干(1例同时累及颅骨者除外)。③骨膜性骨肉瘤9例,男6例,女  相似文献   

7.
骨巨细胞瘤是我国最常见的骨肿瘤之一,过去一般归属良性肿瘤。但其生物学行为易复发,可以恶变甚至转移,因而认为是一种带有侵袭性的肿瘤。对其诊断必须临床、X线、病理紧密结合。本文通过61例66个发病部位经组织学证实的骨巨细胞瘤进行分析,重点讨论其X线特征及复发征象,以利进一步诊治。  相似文献   

8.
关节旁骨内腱鞘囊肿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 探讨关节旁骨内腱鞘囊肿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X线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1例关节旁骨内腱鞘囊肿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其中5例位于膝关节附近,5例位于踝关节附近,1例位于肘关节,且均为单发。结果 11例X线表现:7例为单房性圆形或椭圆形密度减低区,其中2例与关节腔有一宽约1mm的通道;2例呈多房性囊状扩张,其内有粗细不等的间隔;另2例呈半圆形骨质缺损,开口朝向关节腔。11例均显示边界清楚,周围有宽约1mm的硬化边。结论 关节旁骨内腱鞘囊肿在临床和X线片上可早期诊断,但应与相关疾病鉴别,防止误诊。  相似文献   

9.
骨巨细胞瘤复发的影像学表现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杜联军  丁晓毅  陆勇  陈克敏 《放射学实践》2006,21(12):1261-1265
目的:探讨骨巨细胞瘤术后复发的影像学表现及影响因素。方法:搜集本院收治的骨巨细胞瘤术后复发病例37例,其中男18例,女19例,年龄17~50岁,复发平均时间间隔为22个月(范围3个月~14年)。回顾性分析所有局部复发病例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检查(包括X线平片、CT及MRI)、病灶解剖部位、第一次手术方法等相关影响因数。所有病例摄X线正侧位片及CT检查,19例行MRI检查。结果:骨巨细胞瘤术后复发的影像学表现主要有移植骨吸收、病灶填充骨水泥周围溶骨破坏及病灶周围软组织肿块。X线、CT及MRI等影像学检查能先于临床症状检出复发,CT、MRI增强检查可鉴别肿瘤复发和手术疤痕。骨巨细胞瘤术后复发率与手术方法、病灶部位有一定关系,与肿瘤的病理分级无明显相关。结论:结合X线平片、CT、MRI等影像检查可对骨巨细胞瘤复发及早做出诊断;影像学检查在骨巨细胞瘤术后随访复查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骨恶性淋巴瘤的X线诊断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研究原发性骨恶性淋巴瘤的X线、CT表现。方法 总结经手术、病理证实的 2 7例原发性骨恶性淋巴瘤的X线、CT表现 ,并联系临床表现、手术、病理所见进行观察。结果 发病部位 :椎骨 5 1.9% ,管状骨 3 3 .3 % ;骨质改变 :骨质破坏为主85 .7% ,骨质硬化为主 7% ;骨膜反应仅见 4例且轻微 ;病灶多发 1例。结论 X线及CT发现椎骨与管状骨骨干的溶骨性恶性病变及软组织肿块应考虑骨淋巴瘤的可能 ,但病变缺乏特征性。  相似文献   

11.
病史:5岁男孩,因左小腿前中部肿胀、疼痛而入院,发病开始并无疼痛。无外伤史,生长发育正常。体检发现左胫骨前中1/3部,有一园形隆起,触之较硬。 X线:胫骨中部有一溶骨与硬化相混合的骨质破坏,腓骨也有一个小病灶。同位素扫描,在X线病变部位是吸收增加。胸部X线片及化验检查均在正常限度。入院后行胫骨病变活检。诊断:胫骨骨化性纤维瘤。首先须与皮质性纤维结构不良鉴别。此外,如非骨化性纤维瘤、骨母细胞瘤、慢性骨髓炎、牙釉质瘤等,不管患者年令大小也都需要鉴别。讨论:在病理活检时,见病变位于骨内,呈纤维血管外观。组织学上,在纤维血管病变中有新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骨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LCH)的影像学特征及其与病理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骨LCH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并对其影像学特征和病理表现加以对照。患者均行CT平扫和MRI平扫加增强扫描,病理组织学检查采用HE染色,免疫组化染色检测CD1a。结果:15例中,4例位于腰椎,2例颈椎,3例胸椎,3例胫骨,2例股骨,1例肋骨。病变CT表现呈不规则形骨质破坏,骨质破坏区呈低密度,部分见线样硬化边,部分见死骨和骨膜反应;3例病变周围见软组织肿块。病变在T1WI呈等或低信号,在T2WI呈均匀高信号;6例行增强扫描,4例呈明显不均匀强化,1例轻度不均匀强化,1例未见异常强化。病理显示病变主要为Langerhans细胞,还可见普通的组织细胞、泡沫细胞和多核巨细胞;免疫组化检测CD1a呈阳性。结论:发生于不同部位的骨LCH有一定的特点,影像学特点与病理组织学基础有一定的相关性,两者相结合能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13.
非骨化性纤维瘤的X线及CT诊断及鉴别诊断(附29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非骨化性纤维瘤的X线及CT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2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非骨化性纤维瘤的X线平片及CT表现进行分析,其中男22例,女7例,年龄5~59岁,平均21.3岁。29例均做X线平片检查,12例做CT检查。结果发生于长骨27例,其中位于干骺端17例,骨干2例,骨端8例,另2例发生于不规则骨坐骨、椎体各1例。29例中病灶最大径7cm,最小径0.5 cm。病灶多沿患骨的长轴发展,病变多呈圆形或椭圆形,21例边缘有分叶,26例病灶边缘可见硬化边。X线22例有病灶内分隔,CT观察仅2例可见分隔;骨外形膨大13例;2例合并病理骨折。结论非骨化性纤维瘤X线平片及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绝大多数能术前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多发性棕色瘤的X线、CT和MRI表现,探讨其临床特点和鉴别诊断.方法 32例由原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PHPT)引起多发性棕色瘤患者,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所有病例均行局部骨X线、CT和MRI检查,对其影像学表现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32例PHPT患者均在全身不同部位出现棕色瘤病变,其中股骨病变15例、胫骨干15例、腓骨干12例、髂骨16例、椎体3例、肱骨3例、肋骨5例和指骨12例.结论 X线、CT和MRI从不同方面反映了多发性棕色瘤的病理改变,三种检查方法结合可更全面显示多发性棕色瘤的影像学特点,有利于定性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5.
骨原发性非何杰金淋巴瘤的X线表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报告10例骨原发性非何杰巴瘤,累及骨47处,其中扁骨占37处。累及长骨者初诊时病灶均在骨端及干骺端。本组病例特点为:①临床症状较轻而X线见骨质破坏显著;②多骨受累、累及关节(7例8处)和病损双侧大致对称(3例7对)者多见;③病灶以骨质破坏为主,伴形态不同、范围不等的增生硬化。文中讨论了X线表现与组织学的相关性以及本病与骨髓瘤、转移性骨肿瘤的X线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6.
胫骨是纤维结构不良的好发部位之一,该病是骨形成性间充质发育异常的良性骨疾患。与之关系密切的称为骨纤维异常增殖症或骨化性纤维瘤病变只出现在胫骨或腓骨。牙釉质瘤是罕见的骨恶性肿瘤,胫骨为典型的发病部位。在制定治疗方案上区分这三种病变是重要的。纤维结构不良和牙釉质瘤都有大量的纤维基质,故在X线与组织学上鉴别都困难。作者分析了46例(男26例,女20例)胫骨纤维结构不良及22例(男8例,女14例)牙釉质瘤的临床症状、X线照片及组织切片。纤维结构不良病人平均年龄12岁,牙釉质瘤病人平均年龄23岁。前者的症状有自发性疼痛(12例)、创伤后疼痛(16例)、仅有肿胀(9例)、疼痛和肿胀(6例)及  相似文献   

17.
作者对50岁以上非外伤性距骨骨软骨损伤5例患者、10个关节进行了分析。全组均为女性,年龄52~74岁平均63.5岁。摄距骨正侧位、双斜位、足底最大屈正位象,并用体层摄影。全部病例施行CT检查,4例行MRI检查。另外,对4例摄距骨关节内翻压迫象及足尖向前伸展压迫象者分析足关节不稳的原因。对4例5个关节行手术治疗,并对3例4个关节行组织学分析。5例X线体层摄影及压迫下X线摄影均显示病变,距骨内侧和距骨中央后部为好发部位,3例形成囊腔。青年人的离断性骨软骨炎在离断的骨  相似文献   

18.
骨旁骨肉瘤又称皮质旁骨肉瘤,约占恶性骨肿瘤的1%,可能来自具有生骨能力的骨膜结缔组织,是一种低度恶性原发骨肿瘤。发生在股骨的骨旁骨肉瘤形态各异,有时与骨化性肌炎及骨软骨瘤恶变难以鉴别,笔者通过回顾性分析6例股骨骨旁骨肉瘤的影像学表现,以期提高其诊断符合率。1资料和方法收集我院1980~2005年经病理证实的股骨骨旁骨肉瘤6例,发生于骨干、股骨下端及腘窝各2例。其中男2例,女4例,年龄25~48岁,平均36·5岁。临床大部以无痛或疼痛轻微、缓慢生长的局部肿块就诊,肿瘤位于股骨远端后侧或腘窝者可有轻度膝关节屈曲功能障碍。全部病人行X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跟骨骨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影像学表现,鉴别病变的良恶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穿刺和手术病理证实的22例跟骨病变的影像学表现,其中6例良性肿瘤,4恶性肿瘤,12例肿瘤样病变.22例中21例行X线检查,10例行CT检查,3例行MRI检查.结果 22例跟骨病变中,良性骨肿瘤包括4例成软骨细胞瘤、1例骨样骨瘤、1例骨巨细胞瘤;骨肿瘤样病变包括10例骨囊肿和2例动脉瘤样骨囊肿;恶性骨肿瘤包括2例骨肉瘤、1例软骨肉瘤和1例滑膜肉瘤.结论 X线平片、CT及MRI综合表现可做到对跟骨骨肿瘤及肿瘤样病变较为准确的定性分析,特别是良恶性鉴别.  相似文献   

20.
CT扫描在脊柱结核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脊柱结核为常见的脊柱炎性疾病,脊柱X线摄片为常用的检查方法,但对椎体后分及附件受累,对准确判断病变及椎旁、椎管受累程度上受到限制,对骨破坏轻微者易漏诊。本文收集脊柱结核36例,以探讨CT的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36例中男性20例,女性16例,年龄从20岁至63岁,平均38岁。病程从30天到6年不等,平均11个月。36例中经手术病理证实29例,经临床、X线、CT检查并随访复查诊断7例。30例CT检查前作脊柱正侧位照片,23例诊断脊柱结核,6例病损累及单个椎体需与转移性肿瘤鉴别,1例因摄片质量欠佳而漏诊。CT检查采用仰卧位,据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