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观察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治疗急性淋巴性白血病(ALL)时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2012年6月到2015年5月共收集64例ALL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2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化疗,观察组加用,监测治疗前、后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 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酶(Fbg)、D二聚体(D-D)、外周血小板计数(PLT)等指标的变化,统计两组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PT、a PTT、TT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ASP治疗4 d,观察组PT、a PTT、TT均延长,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结束3 d,观察组PT、a PTT、TT均缩短,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Fbg、DD、PLT对比时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旋门冬酰胺酶治疗4 d,观察组Fbg降低,D-D、PLT上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3 d,观察组Fbg上升,D-D、PLT有所降低,其Fbg、D-D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L-ASP治疗ALL可导致患者凝血机制异常,但停药后可恢复。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探讨儿童重症支原体肺炎(SMP)凝血功能与内皮细胞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 连续性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3例重症MPP患儿为对象进行研究。选取同期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非SMP患儿为对照。检测患儿凝血功能指标及内皮功能指标并分析二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SMP组患儿a PTT低于非SMP组,而PT、D-D、Fbg、血浆内皮素-1及循环内皮细胞计数水平均高于非SMP组(P 0. 05)。103例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随访期间共14例(13. 59%)患儿发生肺栓塞。预后不良组a PTT低于预后良好组,而PT、D-D、Fbg、血浆内皮素-1及循环内皮细胞计数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均P 0. 05)。血浆内皮素-1及循环内皮细胞计数与a PTT呈负相关,与PT、D-D、Fbg、呈正相关(均P 0. 05)。结论 凝血功能及内皮功能异常均可能参与SMP的发生,并与患儿的预后存在联系,对于SMP患儿应密切检测凝血功能及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预见性护理对卵巢癌患者术后凝血指标和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80例行卵巢癌肿瘤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预见性护理组)、对照组(常规护理组),每组4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7 d凝血功能指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 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D二聚体(D-D)、血小板计数(PLT)]、DVT发生率以及护理质量评分。结果 术后7 d,观察组a PTT、PT、TT大于对照组,Fbg、D-D、PLT小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护理质量沟通能力、服务态度、服质量、健康教育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 卵巢癌患者围术期实施预见性护理,可改善患者凝血功能,降低DVT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的凝血功能。方法比较了85名OSAHS患者和71名健康个体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 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D-二聚体(D-Dime)、血小板计数和血小板平均体积。通过Spearman法分析了上述指标与OSAHS患者呼吸暂停通气指数(AHI)的关系。结果 OSAHS患者的Fbg、D-D、血小板计数和血小板平均体积较健康个体明显增高(P0.05),D-D、血小板计数和血小板平均体积与患者的AHI呈正相关。结论 OSAHS患者凝血功能亢进,其可能是心血管疾病易发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妊娠结局与血小板、凝血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80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患者(试验组1)和80例分娩低出生体重新生儿的孕妇(试验组2)作为研究对象。同时选择同期的80例正常妊娠孕妇为对照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妊娠结局与血小板、凝血功能的相关性。结果试验组1的PT、a PTT、TT、PLT水平比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试验组1的Fbg、PDW、MPV水平比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试验组2的PT、a PTT、TT水平比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2的Fbg、HCT、Hb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妊娠期高血压与低体重新生儿可能与血小板相关参数和凝血功能的异常有关,需加强孕妇血小板参数和凝血功能的监测,及时干预以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体位联合抗凝对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凝血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0月共收治符合以上纳入与排除标准的下肢静脉曲张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于术后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强化体位护理联合抗凝。2组肢体肿胀、皮肤瘀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护理前后凝血指标的变化PT、a PTT、Fbg。结果两组肢体肿胀、皮肤瘀斑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前各项凝血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PT、a PTT、TT均延长、Fbg降低,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护理后的PT、a PTT、TT长于观察组,Fbg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前各项凝血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PT、a PTT、TT均延长、Fbg降低,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护理后的PT、a PTT、TT长于观察组,Fbg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静脉曲张患者术后采取体位联合抗凝可改善凝血指标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凝血功能异常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2月至我院行手术治疗的80例颅脑损伤患者纳入研究,依据术前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结果分为轻型组(n=28)、中型组(n=25)与重型组(n=27),结合术后GC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n=52)、预后不良组(n=28),并取同期健康体检者纳入对照组(n=40),比较三组不同程度颅脑损伤患者与对照组入院时D二聚体(D-D)、血小板计数(PLT)、凝血功能[纤维蛋白原(Fbg)、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 PTT)]、空腹血糖(FPG),比较预后不同2组凝血功能情况,并分析术后凝血功能指标水平和GCS评分之间的关系。结果 3组颅脑损伤患者Fbg、PL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D-D、FPG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T、a PTT较对照组明显延长(P0.05);重型组Fbg、PLT水平明显低于轻型组与中型组(P0.05),且中型组明显低于轻型组(P0.05);重型组PT、a PTT明显长于轻型组与中型组(P0.05),中型组明显长于轻型组(P0.05);重型组D-D、FPG明显高于轻型组与中型组(P0.05),中型组明显高于轻型组(P0.05);预后良好组Fbg水平明显高于预后不良组(P0.05),PT、a PTT、D-D浓度及GCS评分明显小于预后不良组(P0.05);经相关性分析可知,颅脑损伤患者Fbg水平与GCS评分呈负相关; PT、a PTT、D-D水平与GCS评分呈正相关。结论不同程度颅脑损伤患者各项凝血功能指标存在较大差异,颅脑损伤越严重凝血功能异常也更加严重,术后凝血功能异常与患者预后紧密相关,能用来评估颅脑损伤严重程度与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老年危重症患者凝血功能与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评分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老年危重症患者95例,测定凝血功能、D二聚体、血小板计数和APACHEⅡ评分,分析APACHEⅡ评分与凝血功能、D二聚体、血小板计数的关系.并将患者根据预后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的凝血功能、D二聚体和血小板计数.结果 死亡组血小板水平显著低于存活组,APACHEⅡ评分、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D二聚体阳性率均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APACHEⅡ评分的升高,PT、INR、APTT、TT、D二聚体阳性率及死亡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计数显著降低,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危重症患者病情越重,凝血功能越差,血小板水平越低,死亡率越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新生儿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凝血功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将符合SIRS诊断标准的80例新生儿患者,以SIRS符合项数分组,分为SIRS2(符合2项)、SIRS3(符合3项)、SIRS4(符合4项);对照组为同期病房中非SIRS新生儿,共50例.所有患儿在入院后24h内进行危重病例评分,根据评分结果分为危重症组(≤90分)和非危重症组(>90分),其中危重症组63例,非危重症组67例.入院后24 h内采血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和血小板(PLT).结果 SIRS组与对照组比较,D-二聚体含量明显升高(P<0.05),TP、TT、APTT均延长(P<0.05),PLT计数降低(P<0.05).随着SIRS符合项数的增加,PT、TT、APTT延长,DD增加,PLT计数降低(P<0.01).危重症组与非危重症组比较PT、TT、APTT延长,DD增加,PLT计数降低(P<0.01).结论 SIRS新生儿存在凝血系统功能紊乱,符合SIRS诊断标准项数越多,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越低,凝血功能紊乱越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肠道病毒71型(EV71)、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A16)相关手足口病(HFMD)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9例EV71及CA16相关HFMD患儿临床资料,并进行比较。结果普通型HFMD患儿中,EV71感染患儿平均月龄偏大,体温高,呕吐及臀部出疹率高(P<0.05);CA16感染患儿男性偏多,发热天数长,心率快,AST、CRP显著升高(P<0.05)。重症HFMD患儿中,EV71所致病例多于CA16所致者(P<0.05),且嗜睡、肌震颤、易惊等临床表现的发生率高,易并发脑膜脑炎、脑干脑炎(P<0.05),实验室指标WBC、血糖(GLU)水平升高(P<0.05);CA16感染患儿男性较多,流涎、腹泻、口腔溃疡发生率高(P<0.05),实验室指标AST、CK、CRP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 EV71及CA16相关HFMD临床特征有所不同,根据临床表现结合实验室指标WBC、GLU、AST及CRP等,有助于区分EV71或CA16感染。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EV71型手足口病(HFMD)患儿血清心肌酶谱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 EV71型手足口病患儿111例为HFMD组,其中重症病例87例,普通病例24例;选取67名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两组血清心肌酶谱水平。结果 HFMD组心肌酶谱各项指标及异常率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或P〈0.05),HFMD重症病例组CK-MB的异常率明显高于普通病例组(P〈0.05)。结论对EV71型手足口病尤其是重症患儿进行心肌酶谱检查,有助于了解心肌损伤情况,以便及时采取积极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博州地区不同民族的子痫前期患者凝血指标的变化。方法选择博州地区不同民族子痫前期患者13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正常妊娠妇女71例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的凝血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PT、APTT和TT值均低于对照组,Fbg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民族患者PT、TT值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APTT、Fbg值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痫前期患者PT、APTT和TT值缩短,Fbg值增高,存在明显的凝血功能障碍,而不同民族间子痫前期患者凝血功能也存有差异,临床应根据不同民族情况进行合理分析。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运动性护理干预联合阿司匹林对妊高征患者凝血因子的影响及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9月入院治疗的妊高征患者60例,根据干预方法方法分为对照组(n=30例)和观察组(n=30例)。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运动性护理干预,测定患者手术前、后血液流变与凝血功能[纤维蛋白原(Fbg)、凝血活酶时间(a PTT)、凝血酶原时间(PT)及血小板计数水平],比较两组护理效果及对凝血因子的影响。结果两组护理前血液流变、凝血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血液流变改善,血小板计数:Fbg下调、PT、a PTT水平上调(P0.05);观察组下肢DVT发生率(3.33%)低于对照组(16.68%)(P0.05)。结论将运动护理干预联合阿司匹林用于妊高征患者中能改善患者凝血因子水平,减少DVT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无肝素、低相对分子质量肝素(LMWH)在重症脓毒血症患者中的应用及对凝血功能及血栓前体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取2015年4月至2016年8月医院收治脓毒血症患者60例,随机数字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采用无肝素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观察组采用LMWH连续性血液净化,采用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测定凝血功能;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栓前体蛋白水平,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对凝血功能及血栓前体蛋白水平的影响。结果两组治疗前a PTT、PT、TT、Fbg及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a PTT、PT、TT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24 h、48 h血栓前体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症脓毒血症患者采用LMWH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效果理想,能改善患者凝血功能,降低血栓前体蛋白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单纯重症肺炎患儿及其合并其他疾病患儿凝血功能与血小板计数、血小板体积的结果差异。方法选取我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于我院就诊的128例重症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合并其他疾病情况将其分成单纯重症肺炎组(A组,n=88)和合并其他疾病组(B组,n=40)两组;将同期入院体检的60例健康儿童纳入健康对照组(C组,n=60)。观察比对三组患儿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 PTT)、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bg)等凝血指标,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大血小板比率(P-LCR)及血小板计数(PLT)等血小板参数及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C反应蛋白(CRP)等炎性因子,并进行评估。结果三组患儿在PT、a PTT、Fbg等凝血指标检测水平对比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儿在D-D水平、MVP、PDW、PLCR及PLT等血小板参数检测结果及CRP、IL-6、IL-10等炎性因子检测结果对比均显示C组A组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肺炎患儿易出现凝血功能紊乱、血小板参数异常及炎性因子升高等情况,重症肺炎合并其他系统疾病患儿病情危重程度更高,血液高凝状态及炎性反应更严重。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经皮肾镜取石术后肾脏出血患者凝血功能、血小板数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3月至2018年3月经皮肾镜取石术后肾脏出血患者87例,依次取患者术前、术后治疗前及治疗后(1 d、3 d、5 d)血样进行血常规检查,检测两组患者凝血四项[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bg)、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及血小板数量变化情况。结果经皮肾镜取石术后肾脏出血患者,术前及术后各时间点Fbg、PT、aPTT、TT、血小板水平变化较大(P0.05);术后治疗前及治疗后1 d,Fbg、PT、aPTT、TT水平均高于术前、治疗后3 d、5 d(P0.05);术后治疗前及治疗后1 d,血小板水平低于术前、治疗后3 d、5 d(P0.05)。结论经皮肾镜取石术后肾脏出血患者术后及治疗后1 d凝血功能、血小板数量变化较大,医护人员应在该时间段加大监护力度,防止因血小板稀释及凝血异常引起的出血,提高肾脏出血治疗效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与血小板相关参数变化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5月到2015年2月入院治疗的92例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检测结果将其分为轻度组(A组,n=35)、中度神经功能缺损组(B组,n=33)和重度神经功能缺损组(C组,n=24)三组;将同期入院体检的40例健康志愿者纳入对照组(D组,n=40)。比较4组患者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及血小板压积(PCT)等血小板参数及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 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等凝血功能指标检测结果差异,分析各血小板参数同NIHSS评分间的相关性。结果血小板参数对比结果显示,四组患者在PCT、PLT等血小板参数检测结果对比上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PV及PDW等血小板参数检测结果则显示D组A组B组C组(P0.05)。凝血功能指标检测结果显示,四组患者在PT、a PTT、TT等凝血功能指标对比上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Fbg检测结果则显示D组A组B组C组(P0.05)。NIHSS评分与PCT、PLT无相关性(r=0.322,0.342,P均0.05),与PDW和MPV呈正相关(r=0.765,0.883,P均0.05)。结论血小板参数及凝血功能指标在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早期诊断中有一定的观测价值,可作为制定治疗方案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多发性创伤骨折患者围术期凝血及血小板功能的变化差异。方法选取行外科手术治疗的96例多发性创伤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年龄层次将其分为青年组(n=34)、中年组(n=30)和老年组(n=32)三组;将同期入院体检的43例健康志愿者纳入对照组(n=43)。观察对比四组患者术前(T0)、术后1 d(T1)、术后4 d(T2)等围术期时段内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 PTT)等凝血功能指标及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和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等血小板参数的变化情况。结果 T2时,四组受试者各凝血指标对比均统计学意义(P0.05);T0-T1时,四组受试者TT对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中青三组受试者的a PTT、PT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老年组中年组青年组(P0.05),Fbg水平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青年组中年组老年组(P0.05)。T0-T2时段内,中、青组受试者的PCT、MPV及PDW等血小板参数检测结果均同对照组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受试者上述各指标检测结果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老、中、青三组受试者在T0-T2时段内PLT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受试者,且老年组中年组青年组(P0.05)。结论多发性创伤骨折后,患者易出现血液高凝状态及血小板参数异常情况;相较于中、青年患者,老年骨折患者多发性创伤骨折后发生血栓及相关并发症发生风险较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纤维蛋白原(Fbg)、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凝血功能指标诊断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的价值。方法以2018年7月-2020年7月我院收治的90例AIHA患者为对象(原发性AIHA患者45例,继发性AIHA患者45例),以同期45例健康人为对照组。检测三组Fbg、hs-CRP、凝血指标水平。结果三组Fbg、hs-CRP、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 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水平比较差异显著(P<0.05)。继发性AIHA组、原发性AIHA组Fbg低于对照组(P<0.05),继发性AIHA组Fbg低于原发性AIHA组(P<0.05)。继发性AIHA组、原发性AIHA组hs-CRR、a PTT、PT、TT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继发性AIHA组hs-CRR、a PTT、PT、TT水平高于原发性AIHA组(P<0.05)。结论AIHA患者Fbg水平较低,而hs-CRP、a PTT、PT、TT水平较高,上述指标在不同类型AIHA患者中浓度水平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