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钉螺是日本血吸虫的唯一中间宿主,钉螺控制是血吸虫病防治的重要措施之一。随着防治进程推进,我国血吸虫病呈低水平流行状态,但钉螺孳生和血吸虫病传播风险依然严峻。在新时期血吸虫病防治目标和环境保护等要求下,在钉螺控制中引入精准识别、精准干预和精准评价,巩固现有防治成效,将有助于推进我国消除血吸虫病进程。  相似文献   

2.
彻底改变钉螺孳生环境是消灭钉螺、巩固防治成果的根本措施。我市1994~1996年采用“灭螺为主、结合开发”走效益型路子的方法,经过三年多的时间消灭了1813010m~2的钉螺,占全市历史有螺面积的98%上。1998年经省考核达到基本消灭血吸虫病标准。我们的做法是。一、加强宣传、提高认识天长市于1980年被定为血吸虫病流行区。由于防治时间较短,疫区干群对环改的灭螺作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 分析2015—2019年镇江市国家监测点血吸虫病监测结果,为巩固血吸虫病防治成果、及时处置风险因素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5—2019年在镇江市设立7个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按照《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2014年版)》要求,对本地居民和流动人群、牛羊等家畜血吸虫感染情况以及钉螺孳生环境等进行系统监测,对5年血吸虫病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015—2019年,镇江市7个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累计开展本地人群和流动人群血吸虫病血清学筛查15 848人·次和7 779人·次,血检阳性率分别为0.95%~1.75% 和0.14%~0.91%,均未发现病原学阳性者;筛查牛、羊、猪等各类家畜1 885头·次,均未发现粪检血吸虫阳性家畜。累计调查各类钉螺孳生及可疑钉螺孳生环境3 333.79 hm2,查出有螺面积108.71 hm2,其中钉螺复现面积50.97 hm2;5年活螺密度为0.007~0.125只/0.1 m2,呈逐年增高趋势(χ2 = 2 732.626,P < 0.01),未发现血吸虫感染性钉螺。结论 镇江市血吸虫病疫情已维持在较低水平,防治成果较为巩固。但钉螺分布仍较广,血吸虫病传播危险因素依然存在。今后要加强钉螺控制等综合措施,及时发现和处置血吸虫病传播风险,推进消除血吸虫病进程。  相似文献   

4.
德兴市地处赣东北地区 ,属山丘流行区。历史上有 3个乡 (镇 )、 12个行政村流行血吸虫病。累计有螺面积612 .95 hm2 ,累计血吸虫病人 45 0 5人 ,其中晚期血吸虫病人 2 2 1人 ,病牛 147头。经 3 0多年的综合防治 ,1984年考核达阻断传播血吸虫病标准 ,进入监测巩固阶段 ,现将 1985 -2 0 0 2年的监测巩固情况报告如下。1 内容和方法1.1 螺情监测 按照卫生部的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地区监测巩固方案 ,重新确定查螺范围及重点地段。特别是适宜钉螺孳生环境未改造地段、与历史螺区水系相通的周边乡 (镇 )适宜钉螺孳生的地段、以及非疫区重点地段 ,…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浙江省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为制定新监测方案、巩固消除成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5—2019年,浙江省在血吸虫病历史流行区设立54~55个国家监测点、在6个地区设立风险监测点,开展血吸虫病病情、钉螺分布、野粪等疫情和风险因素监测,对监测结果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15—2019年,浙江省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累计开展本地人群血清学筛查34 530人·次,血检阳性率为0.29%~0.68%,未发现病原学检查阳性者;累计开展流动人群血清学筛查62 086人·次,血检阳性率为0.32%~0.56%,共发现血吸虫感染者27例(均为输入性病例,其中3例为埃及血吸虫病病例、1例为急性日本血吸虫病病例),流动人群血吸虫校正感染率为0.01%~0.07%;累计筛查家畜829头,未发现血吸虫感染阳性家畜;在固定监测点累计发现有螺面积10.55 hm2,未发现血吸虫感染性钉螺。在风险监测点累计发现有螺面积2.89 hm2,未发现血吸虫感染性钉螺;累计检查各类野粪305份,未发现血吸虫感染阳性。结论  浙江省血吸虫病消除成果巩固,但残存钉螺、输入性病例等血吸虫病重新传播流行的风险因素仍未彻底消除。今后仍须进一步加强螺情和输入性传染源的监测和防控力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了全面了解血吸虫病在丘陵地区的流行动态及影响因素,预测流行趋势,科学制定血吸虫病防治措施,评价防治效果。方法按《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要求,对涪城区磨家镇双凤坪村国家血吸虫病流行病学监测点的血吸虫病疫情进行了调查。结果调查面积118 025 m2,有螺面积4 950 m2,未发现阳性钉螺;血阳率11.69%,人群感染率0.52%;未查出阳性耕牛。结论涪城区血吸虫病传播和流行已控制在一定水平,但钉螺孳生的环境并未改变,耕牛基本没有减少,应进一步做好血吸虫病监测和血吸虫病综合治理等巩固工作,防止血吸虫病疫情回升。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报了2019年全国血吸虫病疫情,并对全国血吸虫病预防控制工作数据和455个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监测数据进行了汇总和分析。截至2019年底,全国12个血吸虫病流行省(直辖市、自治区)中,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5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继续巩固血吸虫病消除成果,四川省维持传播阻断标准,江苏省新达到传播阻断标准,云南、湖北、安徽、江西、湖南等5个省维持传播控制标准。全国共有450个血吸虫病流行县(市、区),28 500个流行村,流行村总人口7 066.78万人。全国450个流行县(市、区)中,301个(66.89%)达到消除标准,128个(28.44%)达到传播阻断标准,21个(4.67%)达到传播控制标准。2019年全国尚存晚期血吸虫病患者30 170例。2019年全国共开展询检查病12 090 712人,阳性1 740 764人;开展血检查病5 158 369人,阳性89 753人;开展病原学检查327 475人,阳性5人,其中急性血吸虫病病例1例。2019年全国共有19 726 个流行村开展了钉螺分布调查,7 322个村查出钉螺,占调查总数的37.12%,新查出 6个有螺村;共查螺585 286.24 hm2,查出有螺面积174 270.42 hm2,其中新发现有螺面积64.20 hm2,未发现感染性钉螺。2019年我国血吸虫病流行区现有存栏耕牛605 965头,血检查病183 313头,阳性1 176头;开展粪检查病134 978头,阳性7头。2019年全国共治疗血吸虫病患者28 557例,扩大化疗1 008 083人·次;治疗病牛7头,扩大化疗耕牛296 053头·次;开展药物灭螺总面积128 754.26 hm2,实际药物灭螺69 605.55 hm2,环境改造灭螺2 847.00 hm2。2019年全国455个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中,居民和耕牛平均血吸虫感染率均为0,未发现感染性钉螺。疫情数据分析显示,全国血吸虫病疫情总体保持低感染状态,但血吸虫病传播风险依然存在;为实现《“十三五”全国血吸虫病防治规划》目标、巩固血吸虫病防治成果,仍需加强血吸虫病精准防控。  相似文献   

8.
沙蚕毒系药物灭螺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钉螺是日本血吸虫的惟一中间宿主,属水陆两栖螺,能在江河湖滩、内陆沟渠以及丘陵山区各种环境孳生繁殖。研究证明,钉螺与血吸虫病流行有着密切的关系,凡有血吸虫病流行的地方必有钉螺孳生。因此,消灭钉螺对控制和阻断血吸虫病流行非常关键,而药物灭螺就是利用有毒的化学物质或有一定毒性的植物来杀灭钉螺,具有省人工、见效快,可以反复使用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百色地区血吸虫病流行于平果、德保、靖西3个县18个乡(镇)71个行政村,疫区人口91564人,全地区历史有螺面积4436658m2,累计历史病人12520人,病牛155头。经过近30年的积极防治,平果县于1982年、德保和靖西县于1985年达到消灭血吸虫病标准,尔后全面转入监测巩固工作,现将监测结果分析如下:1 螺情监测血防监测巩固工作按照《广西消灭血吸虫病监测试行方案》要求实施,根据疫区县原来流行程度、螺区环境的复杂性、钉螺孳生环境改变情况及近年来发现残存钉螺的环境等因素进行分类排队,重点监测原有螺区比较复杂且尚未改造的钉螺孳生环境的地段,采…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报了2020年全国血吸虫病疫情,并对全国血吸虫病预防控制工作数据和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监测数据进行了汇总和分析。截至2020年底,全国12个血吸虫病流行省(直辖市、自治区)中,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5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继续巩固血吸虫病消除成果,四川、江苏省维持传播阻断标准,云南、湖北、安徽、江西、湖南等5个省维持传播控制标准。全国共有450个血吸虫病流行县(市、区)、28 376个流行村,流行村总人口7 137.04万人;全国450个流行县(市、区)中,337个(74.89%)达到血吸虫病消除标准、98个(21.78%)达到传播阻断标准、15个(3.33%)达到传播控制标准。2020年,全国尚存晚期血吸虫病患者29 517例。2020年,全国共开展询检查病11 117 655人,阳性1 798 580人;开展血检查病5 263 082人,阳性83 179人;开展病原学检查273 712人,阳性3人,其中急性血吸虫病病例1例。2020年,全国共有19 733个流行村开展了钉螺分布调查,7 309个村查出钉螺,占调查总数的37.04%,新查出 15个有螺村;共查螺736 984.13 hm2,查出有螺面积206 125.22 hm2,其中新发现有螺面积1 174.67 hm2,感染性钉螺面积1.96 hm2。2020年,我国血吸虫病流行区现有存栏耕牛544 424头,血检查病147 887头,阳性326头;开展粪检查病130 673头,未发现粪检阳性耕牛。2020年,全国共治疗血吸虫病患者19 214例,扩大化疗964 103人·次;扩大化疗耕牛266 280头·次;开展药物灭螺总面积136 141.92 hm2,实际药物灭螺71 980.22 hm2,环境改造灭螺1 464.03 hm2。2020年全国血吸虫病监测点中,居民和耕牛平均血吸虫感染率均为0,未发现感染性钉螺。疫情数据分析显示,全国血吸虫病呈低度流行水平,全国如期实现《“十三五”全国血吸虫病防治规划》目标,但局部地区疫情有所反弹,仍需开展血吸虫病精准防控、强化血吸虫病疫情及风险监测,在巩固血吸虫病防治成果的基础上稳步推进消除进程。  相似文献   

11.
钉螺是日本血吸虫的唯一中间宿主,钉螺的孳生和分布可直接影响血吸虫病的流行范围与传播程度,故控制钉螺是阻断和消除血吸虫病传播的重要措施之一。药物灭螺是控制或消灭钉螺特别是感染性钉螺的有效手段,但随着生态环境保护日益受到重视,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的出台,长江流域药物灭螺面临着巨大挑战。本文在总结我国当前主要药物灭螺种类和方法的基础上,剖析了药物灭螺所面临的挑战,探讨在长江生态大保护、长江经济带建设背景下药物灭螺该何去何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金湖县血吸虫病流行趋势和防治效果,探讨防治策略和防治措施。 方法  收集金湖县1970~2013年血吸虫病防治资料,对不同年代和不同时期血吸虫病情、螺情以及所采取的防治策略、防治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金湖县1970 年起开展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属血吸虫病轻度流行区。历经传播控制、传播阻断、巩固监测等不同防治阶段,采取相应的防治策略,有效控制了血吸虫病的流行,1997 年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现已连续23年未发现本地感染的粪阳病人、病畜。至2013年底,累计查螺面积278 407.07hm2,发现有螺面积3 420.98hm2。环境改造灭螺面积60.96hm2,药物灭螺和巩固性灭螺面积8 820.94hm2 ,有螺面积下降了99.64%。累计查病503 265 人次,发现血吸虫病人1 785例,查畜41 114头次,发现病畜397 头。治疗血吸虫病人2 795人次,病畜468头次。 结论  金湖县已有效控制了血吸虫病的传播,但钉螺复现和新发现螺区时有发生,而且存在输入性传染源,极易引起血吸虫病重新传播流行,应加强本地监测和巩固工作。  相似文献   

13.
湖北省荆州市是全国血吸虫病重疫区之一,属湖沼水网型流行区。2006年调查显示.该地区血吸虫病人占全国血吸虫病人的18%.其湖沼水网的地理环境极适宜钉螺的孳生和扩散,给控制血吸虫病疫情带来了极大的困难。钉螺控制也成了血吸虫病预防与控制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当前,国内钉螺控制以药物杀灭、修建阻螺设施和改造钉螺孳生环境为主,但不论采取哪种方法.都要以了解钉螺在自然环境下的生成状态为前提。本次研究选取荆州市常年有水、常年无水和季节性有水3种自然环境中9—10月钉螺的自然情况进行调查,为环境改造控制钉螺及药物灭螺的效果考核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浙江省血吸虫病防治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分析浙江省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后,转入监测巩固阶段的全少血防现状,提出今后防治对策。方法:以1996-2000年螺情、病情监测资料进行分析,提出防治策略和措施。结果:防治现状为查螺投工减少,有螺面积连年上升,但未发现阳性钉螺;有螺环境复杂,灭螺难度大,钉螺再现率高;未发现新感染和急性感染病人,但传染源并非完全清除。建议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重点,采取相应的防治策略。为保证监测工作质量,巩固血防成果,应加强对血防工作的领导、部门间职责、血防队伍的建设、健康教育、科学研究、流动人口查治病等。结论:浙江省虽已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但该病流行的潜在因素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新农村建设,开展血吸虫病综合防治,改变钉螺孳生环境,切断感染途径,控制血吸虫病,巩固防治成果。方法整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项目,将农业产业和畜牧业结构调整、土地流转、集中居住区建设、改水、改厕、建沼气池等措施与控制血吸虫病相结合。结果改造钉螺孳生环境399.016万m2,消灭钉螺面积101.689万m2,免费血清学检测488 832人,人畜感染率为0%,血防知识普及率达95%,已连续5年以上未发现当地感染的血吸虫病例和病畜。结论 "建设新农村,综合治理"血吸虫病是一种可持续的,能使防治成果长期巩固的,值得推广的成功模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索湖沼渠网型血吸虫病重度流行区的有效防治策略。方法 采取扩挖清洗有螺渠道,建立完备的水利灌溉设施,改造低洼低产农田,硬化有螺渠道等措施,改造钉螺的孳生环境:改水改厕、提高农业机械化作业程度,建立居民新村或小区等改善居民生活生产环境;同时加大人、牛的查治病和扩大化疗力度等。结果 钉螺面积,活螺平均街度,钉螺感染率分别下降90.09%、89.74%和92.71%;居民和耕牛的粪检阳性率分别下降93.56%和90.83%;急性血吸虫病完全控制。结论 该方案既改造了钉螺的孳生环境、控制了疫情,又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综合效益明显,是湖沼渠网型流行区控制血吸虫病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血吸虫病的流行动态和趋势,为血吸虫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要求,对仁寿县志气村的血吸虫病疫情进行了调查。结果调查面积118770 m^2,有螺面积49420 m^2,未发现阳性钉螺;血阳率13.84%,人群感染率1.27%;未发现阳性耕牛。结论仁寿县志气村血吸虫病已控制在较低水平,但钉螺孳生的环境并未改变,应进一步做好吸虫病综合治理等巩固工作,防止血吸虫病疫情回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1985–2018年上海市松江区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后监测数据,为今后开展血吸虫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1985–2018年上海市松江区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后的钉螺调查、人群和家畜监测查病、健康教育等资料,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1985–2018年上海市松江区共监测发现有钉螺分布镇8个、有螺村68个,有螺环境1 462处、总面积96.399 hm2;其中在原血吸虫病非流行区新查出有螺镇4个、有螺村59个,新发现有螺面积60.161 hm2。共查获钉螺26 148只,未发现血吸虫感染性钉螺。有钉螺分布环境以河道、沟渠和田地滩为主,分别占45.28%、 33.17%和21.55%。共开展人群血吸虫病血清学检测245 955人·次,血检阳性率为0.03%;开展血吸虫病原学检测37人,发现血吸虫感染者3例,均为外来输入性慢性血吸虫病例。开展家畜血清学检测9 109头·次,未发现血吸虫感染家畜。居民和学生血防知识知晓率和正确行为形成率多数年份达80%以上。结论 上海市松江区血吸虫病防治成果总体巩固,但仍有残存钉螺、钉螺扩散、外来传染源输入等血吸虫病传播与流行风险因素存在。今后应及时调整监测重点,加强钉螺和传染源监测控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及时掌握血吸虫病流行现状、疫情动态,为科学制定血吸虫病防治规划和决策提供依据。方法根据《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和《四川省血吸虫病监测实施方案》规定的项目及内容,2009年对仁寿县志气村开展了监测工作。结果查出有螺面积11 610 m2;未发现阳性钉螺;人群血阳率3.96%,人群粪检未发现阳性;未发现阳性血吸虫病耕牛。结论提示该监测点通过多年的综合防治,志气村血吸虫病疫情已控制在较低水平,但钉螺孳生环境并未改变。应进一步做好血吸虫病科学防治、综合治理等巩固工作,防止血吸虫病疫情回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广西壮族自治区钉螺分布特征,为评估血吸虫病传播风险、科学制定血吸虫病监测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5—2019年,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设立19个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其中固定监测点4个、流动监测点15个,每年采用系统抽样结合环境抽查法进行钉螺分布调查,对查获的钉螺采用压碎镜检法结合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检测血吸虫感染性。结果 2015—2019年,广西壮族自治区19个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累计发现有螺面积17 040 ~ 39 527 m2,其中新发现有螺面积6 214 m2、复现有螺面积16 563 m2,活螺平均密度和有螺框出现率分别为0.019 2只/0.1 m2和1.11%,未发现血吸虫感染性钉螺。与2015年相比,2019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有螺面积增加了121.46%,但总活螺平均密度和有螺框出现率分别下降了50.34%(Z = ?0.422,P > 0.05)和42.85%(χ2 = 130.41,P < 0.01)。发现的有螺环境均分布于4个固定监测点,钉螺分布主要环境类型为沟渠、水田、旱地等,主要植被类型为杂草。结论  广西壮族自治区存在钉螺局部扩散等血吸虫病再传播的风险因素。今后仍需加强钉螺监测工作,进一步巩固血吸虫病消除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