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腹部创伤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该院收治的腹部创伤患者200例,均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是否发生深静脉血栓,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腹部创伤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200例患者中56例在腹部创伤后7 d内表现出肌肉压痛、胀痛、Homans征阳性、浅静脉曲张和肢体皮温降低等症状与体征,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60例患者确诊发生深静脉血栓。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高胆固醇水平、高D‐二聚体水平、高尿素氮水平、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术前1个月有手术史、下腹部创伤、高创伤评分、卧床时间大于3 d及有感染为腹部创伤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临床应对存在深静脉血栓危险因素的腹部创伤患者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筛查,有利于深静脉血栓的早发现、早治疗。  相似文献   

2.
下肢创伤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多元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影响下肢创伤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相关因素及其多元关系.方法 对2006年8月至2008年3月2727例创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于手术前行常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双下肢DVT的发生.对17项临床因素与创伤后DvT形成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 下肢创伤后DVT的患者有351例,DVT的发生率为12.9%.经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与DVT相关的因素有4个,其中年龄增大和受伤至检查时间增长使创伤后发生DVT的风险分别增加1.484、1.816倍(P<0.05);女性和无合并伤使创伤后发生DVT的可能性分别减少到0.637、0.671倍(P<0.05).结论 年龄增大和受伤至检查时间增长是下肢创伤后发生DVT的危险因素,提示我们对高危因素患者最好行常规超声检查,以便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3.
丁建军   《中国医学工程》2014,(12):146-146
目的研究骨创伤患者血浆D-二聚体的水平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经我院救治的骨盆及下肢骨骨折患者30例,其中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患者7例为DVT组,其余23例为非DVT组,另选30名健康人(无骨创伤)为对照组,采用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测定血浆中D-二聚体水平,并在术后第7 d行下肢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研究血浆D-二聚体水平对骨创伤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监测作用。结果 DVT组患者术后7 d血浆D-二聚体水平阳性率和彩色多普勒超声确诊DVT的一致性较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DVT患者血浆D-二聚体含量明显高于术前,且术后7 d(2190.86±4.67)μg/L明显高于术后3 d(1032.76±5.78)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D-二聚体水平作为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的实验室指标可以提早揭示血栓形成的潜在危险系数,为指导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科学数据,有助于骨创伤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排除诊断,值得广大医护工作者大力推广及普及。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 2011年1月~2012年2月连续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急性脑卒中住院患者,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DVT,分为DVT组和对照组,调查DVT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入组患者579例,共检出急性DVT 114例(19.69%).DVT组与对照组年龄、DVT病史、DVT家族史、血管疾病史、深静脉穿刺史、瘫痪、肌力≤3级、卧床、高血压、冠心病、高脂血症、GCS评分、Wells评分、DD水平、FIB水平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肌力≤3级、卧床、高血压、GCS评分、Wells评分、DD水平是脑卒中后DVT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脑卒中患者DVT发病率高,肌力≤3级、卧床、高血压、GCS评分、Wells评分、DD水平是DVT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行单侧TKA的212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查看其术后7 d下肢彩色多普勒超声的检查结果,根据是否发生DVT分为DVT组和非DVT组,收集并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影响老年TKA术后下肢DVT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29例患者出现下肢DVT,DVT发生率为13.7%,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肺动脉栓塞。BMI、吸烟史、合并糖尿病、术前血浆D-二聚体水平、手术时间、手术部位和麻醉方式是老年患者TKA术后发生DVT的相关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MI25.0 kg/m2、合并糖尿病、术前血浆D-二聚体0.545 mg/L和全身麻醉是老年患者TKA术后发生DVT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BMI25.0 kg/m2、合并糖尿病、术前血浆D-二聚体0.545 mg/L和全身麻醉是老年患者TKA术后发生DVT的独立危险因素,应及早进行干预以减少TKA术后DVT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围生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孕产妇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 选择妇产科、血管外科、普通外科收治的围生期下肢DVT孕产妇68例.对68例围生期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孕产妇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时间、发生部位、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及其他辅助检查、治疗及母儿结局等.结果 (1)发生时间及发生部位:围产期DVT产褥期较妊娠期更为常见(69.1% vs 30.9%).左下肢DVT明显高于右下肢 (85.3% vs 14.7%).(2)危险因素:围生期不规律检查、低龄或高龄、长期卧床、存在妊娠合并症或内科疾病和既往DVT病史或血栓家族史是DVT发生主要危险因素.(3)患肢肿胀、疼痛、压痛及不同程度发热是DVT的常见首发临床表现.(4)影像学及辅助检查:68例DVT患者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确诊.辅助检查:D-二聚体阳性(89.7%)对于DVT有较好的诊断价值.结论 (1)孕产妇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多发生于产褥期,剖宫产后DVT发生率高于经阴道分娩.(2)不规律产检、剖宫产术、卧床时间>3 d、存在妊娠合并症、病理产科及合并内科疾病是下肢DVT的重要危险因素.(3)下肢DVT时,首发临床症状以患肢肿胀最常见,其次为疼痛及发热.(4)静脉超声多普勒及D-二聚体是早期发现DVT的有效检查方法.(5)全身抗凝治疗及溶栓治疗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疗效较好.对于存在危险因素的孕产妇应警惕其下肢DVT可能,及时诊断、治疗围生期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可改善其结局.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及多普勒超声诊断(DUS)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3月至2016月3月11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患者临床病历资料,选择同一时期我院非DVT患者12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分析DVT形成的危险因素,探讨DUS在早期DVT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经单因素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DVT与患者年龄、肥胖、手术外伤史及红细胞计数(RBC)水平具有显著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US检查DVT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93.64%、87.5%及90.43%,其中特异性和准确性显著高于D二聚体(D-D)(P0.05)。结论患者高龄、肥胖、手术外伤史及RBC增高是DVT独立危险因素,DUS声检查对早期诊断DVT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回顾性分析创伤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应用超声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检查632例创伤患者血栓发生情况,运用x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可能的危险因素。结果超声检查发现DVT阳性患者153例(24.2%),DVT阴性患者479例(75.8%)。经)x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可能的危险因素。结果超声检查发现DVT阳性患者153例(24.2%),DVT阴性患者479例(75.8%)。经)x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创伤后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为高龄(OR=4.099,95%CI 1.576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创伤后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为高龄(OR=4.099,95%CI 1.57610.663,P<0.05)、体内恶性肿瘤(OR=2.475,95%CI 1.07710.663,P<0.05)、体内恶性肿瘤(OR=2.475,95%CI 1.0775.689,P<0.05)、静脉血栓史(OR=2.087,95%CI 1.0085.689,P<0.05)、静脉血栓史(OR=2.087,95%CI 1.0084.320,P<0.05)、吸烟(OR=2.041,95%CI 1.0114.320,P<0.05)、吸烟(OR=2.041,95%CI 1.0118.963,P<0.05)、发热(OR=1.351,95%CI 1.0128.963,P<0.05)、发热(OR=1.351,95%CI 1.0124.642,P<0.05),而少量饮酒(OR=0.471,95%CI 0.2424.642,P<0.05),而少量饮酒(OR=0.471,95%CI 0.2420.941,P<0.05)不会增加DVT的发病风险。结论高龄、体内恶性肿瘤、静脉血栓史、发热均是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针对不同危险因素,应加强对创伤患者的临床监护,以减少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骨质疏松性股骨骨折患者术前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危险因素。方法以本院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就诊的140例骨质疏松性股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术前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统计DVT发生率,据此分为DVT组与非DVT组,对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合并症、血清D二聚体(D-D)、血栓预防干预等资料进行比较,单因素及Logistic多因素分析术前DVT发生危险因素。结果术前DVT发生17例,占12.14%。DVT组与非DVT组在a PTT、PT、Fbg指标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VT组血栓预防干预、伤后24 h血清D-D水平≤300 ng/m L、等待手术时间<3 d比例均明显低于非DV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无血栓预防干预、等待手术时间≥3 d是术前DVT发生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无血栓预防干预、等待手术时间长是骨质疏松性股骨骨折患者术前DVT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筛选我院2011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28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对患者进行双下肢深静脉检查,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情况。结果:通过对筛选出的28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检查发现,55例患者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61例合并下肢静脉血流淤滞;其中单侧左下肢发病明显较右侧发病率高,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下肢静脉血流淤滞较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病率高,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够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作出准确判断,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踝关节骨折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危险因素及D-二聚体监测的价值.方法 选取择期行手术治疗的踝关节骨折患者158例,收集临床资料,分别于患者入院第2天、术前24 h、术后1、3、5 d时,检测血浆中D-二聚体水平,根据患者下肢DVT发生情况,将患者分为DVT组和非DVT组,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踝关节骨折患者发生DVT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D-二聚体水平在预测踝关节骨折患者发生DVT中的价值.结果 158例患者中37例发生DVT,发生率23.4%;与非DVT组患者相比,DVT组患者年龄偏高、高能量损伤比例高、Pilon骨折比例高、合并血管及神经损伤比例高、内科基础疾病比例高、超声检查阳性率高、术前RAPT评分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VT组患者术前24 h时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非DV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高能量损伤、Pilon骨折、合并血管及神经损伤、超声检查阳性、术前RAPT评分和术前24 h时D-二聚体水平是影响踝关节骨折患者发生DVT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术前24 h时D-二聚体水平在预测踝关节骨折患者发生DVT时曲线下面积0.794(95%CI:0.696~0.891),当D-二聚体水平为3.86 mg/L时,灵敏度为75.7%,特异度为80.2%.结论 年龄、高能量损伤、Pilon骨折、合并血管及神经损伤、超声检查阳性、术前RAPT评分和术前24 h时D-二聚体水平是影响踝关节骨折患者发生DVT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24 h时D-二聚体水平可作为筛选踝关节骨折患者发生DVT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老年髋部骨折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特点,分析血栓发生的危险因素。 方法 2012年10月-2016年4月在义乌市中心医院骨科治疗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共60例。其中,股骨颈骨折28例,转子间骨折32例。患者在术前及术后3 d和7 d分别行双下肢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显像(CDFI)检查,观察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情况,以年龄、性别、骨折类型、入院至手术时间和骨折至手术时间为变量进行患者术前DVT危险因素分析,以年龄、性别、骨折类型、入院至手术时间、骨折至手术时间、麻醉方法、麻醉时间、手术方法和手术时间为变量进行术后DVT危险因素分析。 结果 60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中,出现下肢DVT 21例(35.0%)。其中9例(15.0%)为术前血栓,12例(20.0%)为术后血栓。86.7%的DVT发生于骨折侧。转子间骨折发生术后DVT的风险是股骨颈骨折的5.977倍(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骨折类型是老年髋部骨折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5.977,P<0.05)。 结论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患肢DVT发生率高于健侧;转子间骨折为术后DVT的危险因素;术前即有较高的DVT发生率,因此入院后应尽早行CDFI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DVT。   相似文献   

13.
孙力  孙明  王宇 《中国民康医学》2007,19(13):541-542
目的:探讨妇科肿瘤术后并发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危险因素、诊断、治疗及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0例妇科肿瘤术后并发急性下肢DVT患者的临床资料情况。结果:10例中良性子宫肌瘤7例,恶性肿瘤3例。均经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彩超)检查确诊,10例中8例DVT发生在左侧下肢,2例发生在右下肢。9例行非手术疗法包括一般处理,溶酸、抗凝和祛聚疗法,1例外科手术取栓。10例中9例治疗好转出院,1例死亡。结论:妇科肿瘤术后合并DVT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检查有助于DVT诊断。急性DVT非手术疗法和手术疗法均有效,在此两种疗法中辅用抗凝、祛聚综合治疗。对具有发病高因素患者于手术前后预防性应用抗凝剂。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与凝血指标检测对老年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早期识别价值,并提出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至2017年1月因下肢肿痛、行走不便而收入我院的84例老年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根据其是否发生DVT分为对照组(未发生DVT) 49例和观察组(发生DVT) 35例,比较两组声像图表现和凝血指标[血浆纤维蛋白原(Fbg)、D二聚体(D-D)、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 PTT)]。结果观察组急性期静脉管径扩张,管腔内有均匀无回声或低回声光点;亚急性期血栓为梭状、长条形或不规则中等强回声;慢性期管腔内为条索状强回声,内径小。对照组静脉管壁光滑,管腔内无回声。观察组Fbg、D-D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a PT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与凝血指标检测对老年患者下肢DVT具有重要诊断价值,临床应积极早期进行护理干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骨创伤后深静脉血栓(DVT)的形成与抗心磷脂抗体(ACA)以及C-反应蛋白(CRP)的关系。方法选择创伤骨折患者196例,经彩色多普勒确诊的DVT患者23例。健康查体者116例作为对照组。ELISA法检测抗心磷脂抗体,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C-反应蛋白。结果创伤骨折患者CRP含量显著增高,但低于深静脉血栓患者;深静脉血栓患者ACA阳性率明显增高,5例ACA阳性的骨创伤患者均发生DVT;下肢骨折组、多发骨折组、骨盆骨折组CRP阳性率又高于上肢骨折组(P〈0.05)。结论ACA和CRP与骨创伤后DVT的发生相关,ACA是发生DVT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及多普勒超声诊断价值。方法抽取院内自2018年1月起,到2018年12月止诊治的54例DVT病人为回顾分析对象并纳入观察组,另选择同期治疗的非DVT患者54例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指标,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手术外伤史、病史、肥胖与否以及红细胞计数等相关指标,对两组患者各临床指标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的Logistic分析,探讨患者相关临床指标和DVT产生之间的相关性。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仪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检查,已超声检查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结果通过单因素分析得知观察组患者性别、年龄、肥胖(BMI≥25kg/m2)、外伤史以及RBC均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提示年龄、肥胖、外伤史、RBC是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的在独立影响因素,(P均0.05);观察组54例患者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均证实为DVT患者,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提示DVT患者52例,诊断准确率是96.30%(52/54)。多普勒超声对患者下肢静脉血栓不同部位的诊断灵敏性分别是股静脉96.55%(28/29),髂静脉100.00%(15/15),腘静脉83.33%(5/6),胫前和胫后静脉100.00%(4/4)。结论 DVT形成相关危险因素较多,应用多普勒超声在DVT诊断中具有操作便捷和准确性高等优势,值得在临床中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7.
赵金廷 《中外医疗》2008,27(31):35-35
目的 针对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治疗进行了探讨.方法 对60例骨科手术患者的DVT诊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0例患者中,有2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下地活动,血栓脱落致肺栓塞死亡.其余患者在治疗后3d左右下肢肿胀逐渐消退,10d左右临床症状消失,但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复查深静脉血栓仍然存在,继续口服阿司匹林及潘生丁治疗2个月,再次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复查示血栓内仅有线状血流通过,提示深静脉瓣膜功能丧失.结论 DVT仍是骨科手术后威胁患者生命中的最危险因素,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DVT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前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发生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北京协和医院骨科创伤病房收治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211例,术前行下肢静脉多普勒超声检查,根据有无DVT分为DVT组(41例)和非DVT组(170例),总结老年髋部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影响髋臼及骨盆骨折患者术前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87例髋臼及骨盆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及术前DVT检查结果,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术前DVT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287例手术患者术前37例检出DVT,发生率为12.89%。DVT组年龄40岁以上各组比例明显高于非血栓患者(P<0.05),术前卧床时间30d以上比例最高(P<0.05),合并高凝状态疾病组、合并其他创伤组、高能创伤组、吸烟组比例明显高于非血栓患者(P<0.05),D-D二聚体<500μg/L、术前抗凝预防措施组比例明显低于非血栓患者(P<0.05)。年龄、合并高凝状态、合并其他创伤、D-D二聚体水平是术前DVT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术前抗凝预防措施是保护因素(P<0.05)。结论髋臼及骨盆骨折患者术前存在较高DVT形成风险,并与年龄增长、D-D二聚体水平升高、高凝状态及合并其他创伤密切相关,应加强重点人群的预防和筛查,术前低分子肝素抗凝预防治疗能有效降低DVT发生,但应结合出血风险,制定合理预防干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血管病变评估中的作用.方法 对78例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和38例2型糖尿病非脑梗死患者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CAA)与脑梗死的发生进行分析.结果 CAA斑块的发生与年龄、伴有高血压病、血糖及血脂异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组的CAA斑块发生率较非脑梗死组高(P<0.05).年龄、高血压病、糖尿病、血脂异常是CAA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斑块发生率更高.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是监测CAA斑块的最简捷方法,对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的防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