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按年龄分层的青年组(年龄≤40岁)与中老年组(年龄 40岁)慢性骨髓增殖性肿瘤(MPN)患者临床特点的差异。方法:收集269例于本院就诊的MPN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基因突变情况、初诊时外周血常规、影像学检查、既往病史等。结果:在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中,青年组患者三阴性比例高于中老年组患者,且青年组患者初诊时白细胞(WBC)和血小板(PLT)计数相对更低。在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患者中,JAK2V617F表达阳性率(80.65%)总体较国内外其他研究报道偏低。青年组PV患者JAK2V617F阳性率低于中老年组,且初诊时外周血WBC计数低于中老年组。所有PV患者中均未检测到CALR及MPL基因突变。在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患者中,仅1例发病年龄40岁; 91.67%的患者表现有脾脏肿大,比例高于ET和PV患者。随访发现1个确诊家族性MPN家系和1个疑似家族性MPN家系,其中年龄最小的患者仅8岁,目前尚未对其进行二代基因测序检查,处于动态随访中。结论:年龄是MPN患者危险分层的重要参考指标。不同年龄和类型的MPN患者在基因突变、初诊时外周血细胞计数、罹患血栓事件、脾脏肿大等方面均存在差异。家族性MPN患者存在发病年龄逐代年轻化趋势。  相似文献   

2.
JAK2 V617F等基因突变的发现使骨髓增殖性疾病的概念演变成了骨髓增殖性肿瘤(MPN).同时MPN的诊断分型也进入了半分子学时代,各种预后分组模式的相继提出和完善,格列卫在PDGFR-α和PDGFRβ受累MPN治疗中的成功应用,以及JAK2抑制剂的问世有望进一步改善患者的生存[1-4].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中国Ph阴性骨髓增殖性肿瘤(MPN)患者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通过横断面研究,在全国范围内向成年MPN患者发放无记名调查问卷,采用骨髓增殖性肿瘤总症状评估量表(MPN-10)评估症状负荷,健康调查简表(SF-36)和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生活质量核心30问卷(EORTC QLQ-C30)量表评估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及原发性骨髓纤维化患者中出血性事件及血栓性事件的发生情况,并探索患者临床特征、外周血细胞数、凝血功能、基因突变情况与患者发生出血性事件及血栓性事件的联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至2020年8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门诊及住院就诊的78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和原发性骨髓纤维化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基因突变、外周血细胞数、凝血功能及出血性事件和血栓性事件的发生情况,评价这些指标对出血性事件和血栓事件发生的影响。结果:在78例骨髓增殖性肿瘤患者中,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及原发性骨髓纤维化患者分别有47例、15例和16例,其中10例(12.82%)发生出血性事件,27例(34.62%)发生血栓性事件。其中男性、年龄≥60岁、JAK2V617F基因突变的患者更易发生血栓性事件(P<0.05),发生血栓性事件的患者较无出血-血栓性事件的患者有更高的血小板数及纤维蛋白原(FIB)水平(P<0.05),白细胞数、红细胞数、血红蛋白水平、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经典型骨髓增殖性肿瘤(MPN)患者血清炎症相关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白细胞介素2受体(IL-2R)、IL-6、IL-8、IL-10]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50例费城染色体(Ph)阴性(Ph-)的初诊MPN患者[MPN组,其中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16例、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Ph阴性的骨髓增殖性肿瘤(MPN)病人骨髓细胞中Janus激酶2(JAK2)基因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常规染色体分析法检测MPN病人的染色体,选择Ph阴性病人16例作为观察组,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和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病人12例为病例对照组,以健康人5例为正常对照组,应用半定量RT-PCR方法分别检测各组JAK2mRNA的水平。结果 Ph阴性MPN病人JAK2mRNA的平均表达水平为0.63±0.35,病例对照组为0.62±0.43,正常对照组为0.60±0.25,各组间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JAK2mRNA的检测不能单独作为MPN与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及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鉴别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骨髓增殖性肿瘤(MPN)发病率、血象、遗传基因学、临床表现以及疗效与转归,为日后临床研究中对其发病机制、诊断、治疗、预后判断等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8例BCR-ABL融合基因阴性的MPN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相关实验室检测结果。结果:208例MPN患者中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患者占48. 56%(101/208),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患者占25. 96%(54/208),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患者占25. 48%(53/208)。MPN临床表现多样,首发表现无特异性,起病缓慢。MPN患者中130例存在JAK2V617F基因突变,总突变率为62. 5%;其中PV组81. 5%(44/54),ET组58. 4%(59/101),PMF组50. 9%(27/53),PV患者的检出率通常显著高于ET、PMF(P 0. 05),ET、PMF患者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在PV组,JAK2V617F基因阳性组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P=0. 007),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在ET组,JAK2V617F基因阳性患者有较高的白细胞计数(P=0. 045)和血红蛋白水平(P=0. 045),而血小板计数差异(P0. 05)无统计学意义;在PMF患者中,JAK2V617F基因阳性患者有较高的白细胞计数(P=0. 04)和血红蛋白水平(P=0. 047),而血小板计数差异(P 0. 05)无统计学意义。在MPN患者中发生血管事件最常见为缺血性脑血管病。JAK2V617F基因突变与血栓风险度相关(OR=2. 222,95%可信区间1. 101-4. 486)。ET、PV患者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PV、ET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高于PMF(P 0. 05); JAK2V617F基因阳性者可能更易出现疾病的转化。MPN患者经治疗疾病获得控制,但仍需维持治疗。结论:MPN几乎可以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中老年多见,其临床起病多样,临床表现诸多相似。JAK2V617F基因突变在MPN患者中有很高检出率,与MPN发病密切相关,突变率与疾病类型相关。JAK2V617F基因突变阳性者较突变阴性者白细胞计数高,但与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尚无明确关系。JAK2V617F基因突变阳性者其血栓发生率较高。MPN患者经治疗可以获得较好的疾病控制,但仍需维持治疗,以减少疾病复发,控制并发症,获得长期生存。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骨髓增殖性肿瘤(MPN)患者DNA甲基化基因突变情况,初步探讨其临床特征.方法:采用二代测序技术检测105例MPN患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40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65例]的31种MPN相关基因,分析患者DNA甲基化基因突变与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105例患者中检出15种突变共88个突变,总突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骨髓增殖性肿瘤(MPN)患者JAK2基因突变阳性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对2017年9月至2020年1月于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血液科就诊的122例MPN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JAK2基因突变与患者性别、年龄、外周血细胞、脾增大和血栓出血事件发生率等相关性。结果:122例MPN患者中包括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 36例(29.5%)、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 56例(45.9%)和原发性骨髓纤维化(MF) 30例(24.6%)。MPN患者JAK2基因突变率为64.6%(79/122),PV、ET和MF各组患者JAK2基因突变率分别为77.7%(28/36)、60.7%(34/56)和56.7%(17/30),PV组的JAK2基因突变率与ET组突变率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JAK2基因突变组血红蛋白(Hb)水平[(150.0±39.6) g/L]较野生型组[(129.4±38.9) g/L]明显升高(P0.05); JAK2基因突变组白细胞数(WBC)[(9.5±4.7)×109/L]较野生型组[(8.4±46.9)×109/L]明显升高(P0.05)。在PV组中,JAK2基因突变组血小板(PLT)数[(370.2±113.1)×109/L]较野生型组[(264.8±63.9)×109/L]明显升高(P 0.05)。MPN患者脾增大发生率为35.2%(43/122),MF组患者脾增大发生率是63.3%(19/30),且MF组中JAK2基因突变组脾增大发生率为82.4%(12/17),较野生型组的脾增大发生率(38.5%,5/13)显著升高(P0.05)。结论:MPN患者JAK2基因突变率较高,PV患者JAK2基因突变率比ET和MF患者更高; MPN患者中JAK2基因的突变与血象指标有关; MF患者脾增大发生率最高,且脾增大与MF患者中JAK2基因突变的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10.
慢性骨髓增殖性肿瘤(myeloproliferative neoplasm,MPN)是多能造血干细胞异常增殖导致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1-2].国外研究表明,MPN患者存在高频率JAK2基因突变JAK2V617F[3-6].我们已报道JAK2V617F突变在我国MPN患者中普遍存在[7].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Ph染色体阴性骨髓增殖性肿瘤(MPN)患者JAK2基因第12外显子(JAK2 exon 12)突变情况及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等位基冈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AS-PCR)检测573例Ph染色体阴性MPN患者JAK2 V617F突变,直接测序法检测JAK2 exon 12突变状态,克隆后测序鉴定突变类型.比较JAK2 exon 12突变与JAK2 V617F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特征,并研究该突变与表观遗传调节子基因突变及JAK2 46/1单倍型的关系.结果 在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骨髓增殖性肿瘤未分类型(MPN-U)及JAK2 V617F阳性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患者中均未发现JAK2 exon 12突变,在13例JAK2 V617F阴性PV患者中发现2例(15.4%)存在该基因突变,均为N542.E543del,即第542位天冬酰胺和第543位谷氨酸缺失.2例JAK2 exon 12突变的患者以红细胞增多为主要表现,白细胞及血小板计数增高不明显,骨髓以红系增生为主,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水平低于正常,造血干/祖细胞体外培养可检测到内源性红系集落(EEC),不伴有表观遗传调节子基因TET2、ASXL1、EZH2突变,其中1例患者46/1单倍型rs12340895和rs10974944位点均为CC基因型,另1例患者上述两个位点均为GC基因型.结论 JAK2 V617F阴性的ET、PMF、MPN-U患者无需再行JAK2 exon 12突变检测;JAK2 exon 12突变的PV患者具有特定的临床和实验室特征.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分析Ph染色体阴性骨髓增殖性肿瘤加速期/急变期(MPN-AP/BP)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因素。方法收集2014年2月至2021年12月期间就诊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的67例Ph染色体阴性MPN-AP/BP患者的病例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征及预后因素。结果①全部67例MPN-AP/BP患者中男31例(46.3%),女36例(53.7%),中位年龄为60(33~75)岁;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进展的患者48例(PMF-AP/BP组),由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骨髓增殖性肿瘤不能分类(MPN-U)进展的患者19例(其他MPN-AP/BP组)。PMF-AP/BP组与其他MPN-AP/BP组比较,乳酸脱氢酶(LDH)水平较高(925.9 U/L对576.2 U/L,P=0.011),脾肿大患者占比较高(81.4%对57.9%,P=0.05),骨髓网状纤维≥2级者占比较高(93.6%对63.2%,P=0.004),进展为AP/BP时间较短(28.7个月对81.0个月,P=0.001)。②67例Ph染色体阴性MPN-AP/BP患者中,41例(61.2%)检出JAK2V617F突变,13例(19.4%)检出CALR外显子9突变(1型CALR突变11例,2型CALR突变2例),3例(4.5%)检出MPLW515突变,JAK2、MPL和CALR基因突变均未检出10例(14.9%);非驱动基因突变检出率较高的依次为ASXL1(42.2%,27例)、SRSF2(25.0%,16例)、SETBP1(22.6%,15例)、TET2(20.3%,13例)、RUNX1(20.3%,13例)和TP53基因(17.2%,11例)。PMF-AP/BP组ASXL1基因突变检出率(51.1%对21.1%,P=0.03)及SRSF2基因突变频率(VAF)高于其他MPN-AP/BP组(48.8%对39.6%,P=0.008)。③多因素分析示复杂染色体核型是影响MPN-AP/BP患者总生存(OS)期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HR=2.53,95%CI 1.06~6.05,P=0.036)。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或白血病样化疗的患者与接受支持治疗的患者比较,OS期较长[(21.3(95%CI 10.2~32.3)个月对3.0(95%CI 2.3~3.7)个月,P=0.05;13.0(95%CI 8.3~17.7)个月对3.0(95%CI 2.3~3.7)个月,P=0.011]。结论与其他Ph染色体阴性MPN-AP/BP患者比较,PMF-AP/BP患者具有较高的脾肿大和骨髓网状纤维≥2级发生率、较高的LDH水平,进展为AP/BP时间也较短。复杂染色体核型是影响MPN-AP/BP患者OS期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和白血病样化疗可延长MPN-AP/BP患者OS期。  相似文献   

14.
15.
骨髓增殖性肿瘤(MPNs)是一组起源于多能造血干细胞的恶性骨髓增殖性疾病,近年来我们对MPNs分子生物学的认识使得在疾病诊断及治疗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进步,本文将针对MPNs的基因突变及治疗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6.
Ph阴性骨髓增殖性肿瘤(myeloproliferative neoplasm,MPN)的试验性药物开发,近年来取得一定进展.由于JAK2突变在MPN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因而JAK2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开发力度最大.在大量临床前研究的基础上,数个JAK2抑制剂进入临床试验,初期结果显示,这类药物在短期内就可以明显改善Ph阴...  相似文献   

17.
经典的断裂点簇集区/Abelson白血病病毒(BCR/ABL)融合基因呈阴性的骨髓增殖性肿瘤(MPN),包括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为一组起源于多能造血干细胞的恶性骨髓增殖性疾病.近来,多项研究表明,多数Janus激酶(JAK)2 V617F突变呈阴性的MPN患者存在体细胞钙网蛋白(CALR)基因突变.笔者就CALR基因突变引发的MPN的发病机制、临床特征及诊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骨髓增殖性肿瘤(MPN)是一类造血干细胞克隆性疾病.研究显示,JAK-STAT信号通路与MPN的发病密切相关,对JAK-STAT信号传导具有负调控作用的LNK基因在MPN发生发展中可能扮演了重要角色.在JAK2突变阴性的MPN中,LNK基因的特异性突变可能是导致MPN向不同亚型分化的关键.LNK基因的某些SNP可调控造血细胞向不同方向分化可能也是MPN表现为不同亚型的重要影响因素.LNK基因功能性改变导致JAK-STAT信号通路的异常活化可能是导致MPN发生新的机制.本文就LNK基因在MPN中的作用做一简单综述.  相似文献   

19.
随着2005年在费城染色体阴性(Ph-)骨髓增生性肿瘤(myeloproliferative neoplasms,MPNs)患者中发现JAK2V617F突变,MPNs的诊断已取得了重要进展。因MPNs的发病机制涉及JAK/STAT通路,故该通路已作为一种新的靶向治疗切入点。尽管如此,但当时仍有约三分之一的非JAK2或血小板生成素受体(MPL)突变的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相似文献   

20.
李雪 《临床医学》2023,(1):11-14
目的 研究JAK2V617F基因突变的骨髓增殖性肿瘤(MPN)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7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收治的442例MPN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170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242例,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30例。以回顾性分析法,观察分析JAK2V617F基因突变的骨髓增殖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 442例MPN患者中,JAK2V617F基因发生突变320例,阳性率为72.4%。其中,170例PV患者中JAK2V617F基因突变型153例(阳性率为90.0%),242例ET患者中JAK2V617F基因突变144例(阳性率为59.5%),30例PMF患者中JAK2V617F基因突变23例(阳性率为76.7%)。320例突变阳性患者中,脾脏肿大162例,其中PV 66例,ET 75例,PMF 21例。JAK2V617F基因突变型PV患者中骨髓增生极度活跃所占比重为3.9%(6/153),显著活跃所占比重为60.1%(92/153),增生活跃及以上所占比重为64.1%(98/153)。JAK2V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