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神经钙粘素(N-Cadherin)在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骨髓瘤细胞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64例MM患者CD38+/CD138+细胞中N-Cadherin表达水平,分析其与临床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在64例MM患者中有17例(26.56%)骨髓瘤细胞神经钙粘素高表达(20%),47例(73.44%)神经钙粘素低表达(≤20%)。神经钙粘素高表达与低表达患者在疾病的分期、分型、已知的多发性骨髓瘤预后因素、骨髓瘤细胞免疫分型、骨质破坏程度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钙粘素高表达组1q21扩增阳性率明显增高(P0.05),而两组间RB1缺失、D13S319缺失及IGH重排检出率均无统计学差异。神经钙粘素高表达和低表达患者中位总体生存时间(OS)分别为26.7月和55.5月,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钙粘素高表达可能是多发性骨髓瘤预后不良的指标之一,这可能与1q21扩增有关。  相似文献   

2.
河北中医学院目的:探讨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调节性T细胞(Treg)、白介素IL-17、IL-35和γ-干扰素(IFN-γ)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中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月医院收治的8~~+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作为MM组,并选取同时期体检健康者30例为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4~+/CD8~+T细胞比例和CD4~+CD25~(high/+)CD127~(low/-)调节性T水平,ELISA法检测血清IL-17、IL-35和IFN-γ表达水平;比较各组不同指标间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多发性骨髓瘤患者CD4~+T细胞、CD4~+/CD8~+T细胞比例降低,CD8~+T细胞、Treg细胞比例升高;MMⅢ期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临床分期的提高,Treg细胞呈现增高趋势;MMⅢ期Treg细胞水平明显高于Ⅰ期(P0.05);血清IL-17水平依次为MMⅢ期Ⅱ期Ⅰ期对照组,血清IL-35和IFN-γ水平依次为对照组Ⅰ期Ⅱ期Ⅲ期(P0.05);Treg细胞比例依次为进展期稳定期对照组(P0.05);血清IL-17水平进展期稳定期对照组,血清IL-35和IFN-γ水平则对照组稳定期进展期(P0.05)。结论:T淋巴细胞亚群、调节性T细胞、IL-17、IL-35和IFN-γ水平异常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疾病进展及预后相关。目的:探讨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调节性T细胞(Treg)、白介素IL-17、IL-35和γ-干扰素(IFN-γ)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中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月医院收治的86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作为MM组,并选取同时期体检健康者30例为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4~+/CD8~+T细胞比例和CD4~+CD25high/~+CD127low/-调节性T水平,ELISA法检测血清IL-17、IL-35和IFN-γ表达水平;比较各组不同指标间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多发性骨髓瘤患者CD4~+T细胞、CD4~+/CD8~+T细胞比例降低,CD8~+T细胞、Treg细胞比例升高;MMⅢ期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临床分期的提高,Treg细胞呈现增高趋势;MMⅢ期Treg细胞水平明显高于Ⅰ期(P0.05);血清IL-17水平依次为MMⅢ期Ⅱ期Ⅰ期对照组,血清IL-35和IFN-γ水平依次为对照组Ⅰ期Ⅱ期Ⅲ期(P0.05);Treg细胞比例依次为进展期稳定期对照组(P0.05);血清IL-17水平进展期稳定期对照组,血清IL-35和IFN-γ水平则对照组稳定期进展期(P0.05)。结论:T淋巴细胞亚群、调节性T细胞、IL-17、IL-35和IFN-γ水平异常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疾病进展及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检测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评价MM患者机体的免疫功能状态并分析其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2例初诊MM患者和24例健康献血者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NK细胞及CD4~+CD25~+调节性T细胞(CD4~+CD25~+Treg);分别采用溴甲酚绿法、透射免疫比浊法检测患者血清白蛋白(albumin,Alb)、β2-微球蛋白(β2 microglobulin,β2-MG)。结果:与健康献血者比较,MM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中CD3~+、CD4~+T淋巴细胞比例无显著改变(P0.05),CD8~+T淋巴细胞、NK细胞比例升高(P0.05),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CD19~+B淋巴细胞比例降低(P0.05),CD4~+CD25~+Treg细胞占CD4~+T淋巴细胞的比例明显升高(P0.01)。CD4~+CD25~+Treg细胞占CD4~+T淋巴细胞的比例与MM的疾病分期呈正相关,与MM患者血清中的β2-MG浓度亦呈正相关(P0.05)。结论:MM患者体内在淋巴细胞亚群的异常表达可能与其肿瘤负荷、病情进展及预后有关。CD4~+CD25~+Treg细胞的表达异常可能是MM免疫逃逸的一个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分析基于多种免疫细胞的细胞免疫疗法联合含硼替佐米的化疗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10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76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随机将他们分为2组,1组(38例)采用细胞免疫疗法联合含硼替佐米化疗方案(复合治疗组),另1组(38例)采用含硼替佐米的单纯化疗方案(单纯化疗组),比较2组患者治疗缓解率、免疫表型表达水平变化、无进展生存期(PFS)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复合化疗组总缓解率明显高于单纯化疗组(P0.05);治疗后复合治疗组患者CD38~+、CD56~+、CD138~+和MRD~+表达率均明显低于单纯化疗组,CD19~+表达率均明显高于单纯化疗组(P0.05);复合治疗组1、2、3年PFS均明显长于单纯化疗组(P0.05);复合治疗组乏力、皮疹、周围神经病变、贫血、粒细胞缺乏等方面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单纯化疗组(P0.05)。结论:细胞免疫治疗联合含硼替佐米的化疗方案可显著增加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治疗疗效,明显提高缓解率的同时显著延长这类患者的生存期,而且可降低部分患者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增加患者的化疗耐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52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细胞免疫表型的特点。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以CD45/SSC配合CD38+/CD138+联合设门,对52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骨髓细胞进行CD38、CD138、CD19、CD56、CD117、CD200标记检测,并进行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结果流式细胞术检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髓细胞中骨髓瘤细胞比例为0.2%~52.9%,而在细胞形态学检查中,发现骨髓瘤细胞比例为2.0%~85.5%,但两种方法检测结果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2=0.686 4,P0.05)。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各免疫表型阳性率如下:CD38为100.00%(52/52),CD138为100.00%(52/52),CD19为9.62%(5/52),CD56为80.77%(42/52),CD117为40.38%(21/52),CD200为26.92%(14/52)。其中CD56在两种轻链型和不同类型免疫球蛋白中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κ链型患者CD56的阳性率比λ链型低,CD56的阳性率在IgM型中最低。在筛选细胞方面,流式细胞术比细胞形态学更灵敏,但细胞形态学检查的骨髓瘤细胞结果比流式细胞术结果更准确。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分析骨髓单个核细胞中B淋巴细胞诱导成熟蛋白-1(B lymphocyte induced maturation protein 1,Blimp1)的表达对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 M)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期间收治的48例MM患者,检测所有入组患者骨髓中Blimp1表达水平,依据Blimp1转录表达水平的中位值将入组患者分为低表达组(L组,22例)和高表达组(H组,26例),比较分析Blimp1不同表达水平的相关影响因素,比较Blimp1不同表达水平患者的临床疗效、免疫表型变化及无进展生存期差异。结果: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分型、分期及治疗阶段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低表达组总缓解率明显高于高表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CD19、CD38、CD56、CD138及微小病灶残留阳性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低表达组患者CD38、CD56、CD138及微小病灶残留阳性表达率均明显低于高表达组,CD19+表达率明显高于高表达组(P0.05)。低表达组1、2、3年无进展生存期(PFS)均明显高于高表达组(P0.05)。结论:分期越高,治疗难度越大的M M,其患者Blimp1表达水平越高,低B limp1表达水平的患者,其临床疗效及预后均明显优于高表达患者。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CD200和调节性T细胞(Treg)表达的相关性,探讨其在MM预后分层中的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78例MM初诊患者骨髓血中CD200和其它免疫表型(CD38,CD138,CD56,CD19,CD20,CD117,胞浆轻链Kappa和Lambda)表达,以及外周血Treg的比例;分别检测患者血清血红蛋白(Hb)、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和乳酸脱氢酶(LDH)的浓度;通过国际分期系统(ISS)和细胞遗传学特征进行预后分层;分析MM患者表达CD200与Treg细胞的相关性,比较不同表达相关性患者的预后差异。结果:78例初诊患者表达CD200~+率为71.79%(56/78),在年龄和性别分布上CD200阳性组和阴性组之间的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在其他抗原表达上,CD200~+组CD117的表达显著高于CD200~-组(P=0.032),CD20、CD56和CD19的表达两组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别。CD200~+组Hb量明显低于CD200-组(P=0.035),血清β2-MG水平显著高于CD200~-组(P=0.013),血清LDH水平两组间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CD200~+组中ISS分期Ⅰ期患者占58.62%(17/29),Ⅱ期患者占75%(30/40),Ⅲ期占100%(9/9),随着CD200表达强度增加,预后分层危险度上升(P=0),CD200表达越强,预后越差;Treg细胞CD200~+组显著高于CD200~-组(P=0.043),Treg含量与CD200表达程度呈正相关(r=0.743,P=0.044)。CD200-组患者总生存率(OS)显著高于CD200~+组(P=0.036),疾病无进展生存率(PFS)稍高于CD200~+组,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MM患者CD200表达和Treg含量之间有显著正相关性,是MM预后不良的重要因素以及临床判断疗效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CD269和CD317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中的差异性表达。方法收集株洲市中心医院血液内科2013年8月~2015年6月就诊的初诊多发性骨髓瘤(20例)患者和初诊缺铁性贫血(20例)患者骨髓标本共40例,应用实时定量PCR(RQ-PCR)检测骨髓标本中CD269和CD317,并结合临床特征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多发性骨髓瘤患者CD269及CD317相对表达水平(4.418±4.568,4.327±2.876)高于对照组(0.600±0.838,1.033±1.3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76,4.646,均P0.05),且与患者的性别、年龄无关(P0.05),两者之间表达无相关性(r=0.041,P=0.864),而与骨髓瘤细胞的比例呈正相关(r=0.495,P=0.026;r=0.533,P=0.016)。结论 CD269及CD317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高表达,可能参与多发性骨髓瘤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初诊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淋巴细胞亚群表达及骨髓免疫分型对MM患者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的影响。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初诊MM患者95例,采用迈瑞BC-6800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测定全血细胞计数,根据全血细胞计数结果计算得出NLR,并以均值为临界值,将患者分为高NLR组(NLR≥2.80)29例和低NLR组(NLR2.80)66例;采用Kaplan-Meier和Log-Rank生存分析法分析比较高NLR组和低NLR组MM的总生存时间;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组患者淋巴细胞亚群及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免疫抗体表达;并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不同NLR值与T细胞、Th(CD4+)细胞、Ts(CD8+)细胞、B淋巴细胞和NK淋巴细胞绝对值水平的相关性。结果与低NLR组相比,高NLR组的中位生存期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细胞、B细胞、自然杀伤(NK)细胞、CD4+细胞、CD8+细胞绝对值均显著减少(P0.05);CD4/CD8和T细胞、B细胞、NK细胞、CD4+细胞、CD8+细胞百分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高NLR组CD117阳性率51.72%(15/29例)高于低NLR组27.27%(18/66例),差异有统计学(P0.05)。T细胞、CD4+细胞、CD8+细胞、B细胞和NK细胞绝对值与NLR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发多发性骨髓瘤患者NLR、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绝对值及骨髓瘤细胞CD117的异常表达与患者总生存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初诊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免疫表型特征在诊断中及预后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多参数直接免疫荧光技术,CD45/SSC设门,对34例初诊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浆细胞表面CD38、CD138、CD19、CD20、CD28、CD56、CD117及胞内抗原c Kappa、c Lambda进行检测。同时对10例对照组浆细胞反应性增多患者的浆细胞进行免疫表型检测。比较异常浆细胞和正常浆细胞免疫表型情况。根据临床检测β2-微球蛋白(β2-MG)及血清白蛋白(Alb)进行分期,经预后分期,比较Ⅱ期、Ⅲ期MM患者的抗原免疫表型情况。分析浆细胞表面CD56表达与反映MM疾病进展指标β2-微球蛋白(β2-MG)、乳酸脱氢酶(LDH)、血清白蛋白(Alb)、肌酐(Cr)、血钙(Ca2+)、血红蛋白(Hb)、血小板计数(PLT)的相关性。结果:异常浆细胞高表达CD38(100%)、CD138(94.1%),而CD56+(67.6%)、CD117+(29.4%)、CD19+(5.8%)、CD20+(14.7%)、CD28+(17.6%)、CD45+(14.7%)及单克隆轻链表达(97%)相对常见。MM组与对照组CD56阳性率(67.6%vs10%)、CD19阳性率(5.8%vs 100%)及CD45阳性率(14.7%vs 100%)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MM浆细胞典型免疫表型为CD38++CD138+CD56+CD19-CD45-/dim,而正常浆细胞为CD38++CD138+CD56-CD19+CD45+。经预后分期,Ⅱ期、Ⅲ期患者抗原CD45、CD38、CD138、CD56、CD19、CD117、CD20、CD28表达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MM患者CD56阳性率与LDH水平呈负相关(P0.01);与血小板计数(PLT)水平呈正相关(P0.01)。结论:MM具有独特的免疫表型特征,通过流式细胞术进行免疫表型分析对MM的诊断及预后判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免疫细胞亚群与多发性骨髓瘤临床预后因子相关性。方法我院收治的32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根据年龄不同分为45~60岁组(18例)和60岁以上组(14例),选取同年龄段的健康者作为对照,分别为62例和42例。各组采用流式细胞仪进行淋巴细胞亚群免疫表型检测,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进行细胞遗传学危险度分层,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β2-MG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不同年龄段的两组患者CD8~+HLADR~+/CD8~+百分比、CD8~+CD38~+/CD8~+百分比明显升高(P 0. 05),CD4~+CD28~+/CD4~+百分比明显降低(P 0. 05);细胞遗传学(FISH)高危组CD8~+T淋巴细胞、CD8~+HLADR~+/CD8~+细胞占比高于FISH无高危组,CD4~+CD28~+/CD4~+细胞占比低于FISH无高危组(P 0. 05); CD8~+细胞百分比、CD8~+HLADR~+/CD8~+百分比与血清β2-MG水平呈正相关,CD4~+CD28~+/CD4~+百分比与β2-MG呈负相关(P 0. 05)。结论多发性骨髓瘤外周血CD4~+T细胞功能缺陷,CD8~+T淋巴细胞异常增生以及CD8~+T细胞功能异常活化与细胞遗传学危险度分层及预后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这可能成为疾病预后的判断指标,值得临床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不同剂量地塞米松联合硼替佐米和沙利度胺治疗初发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医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期间的96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将入组患者分为A(高剂量地塞米松+硼替佐米+沙利度胺,32例)、B(低剂量地塞米松+硼替佐米+沙利度胺,32例)、C(安慰剂+硼替佐米+沙利度胺,32例)3组,比较3组患者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指标。结果:A组和B组总缓解率均明显高于C组(P0.05),A与B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3组患者KPS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RN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A、B两组KPS评分明显高于C组,RNS评分明显低于C组(P0.05),A、B 2组之间KPS及RNS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3组患者CD38、CD56、CD138阳性表达率及SRL阳性率均明显低于治疗前,CD19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治疗前;A、B组CD38、CD56、CD138阳性表达率及SRL阳性率均明显低于C组,CD19则明显高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之间CD19、CD38、CD56、CD138阳性表达率及SRL阳性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B、C组在乏力、皮疹、周围神经病变、贫血、粒细胞缺乏等方面发生率均明显低于A组(P0.05),B、C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不同剂量地塞米松联合硼替佐米及沙利度胺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疗效相似,可明显提高缓解率,延长生存期,改善生活质量,但低剂量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安全性更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外周血T细胞的表达与癌胚抗原(CEA)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前瞻性方法,2013年5月到2015年5月选择在我院经病理确诊的65例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选择在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老年人65例作为对照组,两组都进行外周血T细胞表达检测与血清CEA表达检测,同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血清CEA含量分别为34.45±14.19ng/mL和2.19±0.13ng/mL,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总T细胞比例为2.53±2.1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54±2.98%(P0.05),同时观察组的CD3~+、CD3~+CD4~+、CD3~+CD8~+的比例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总T细胞比例与血清CEA含量之间的表达呈现明显负线性相关(r=-0.569,P0.05);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总T细胞、CD3~+、CD3~+CD4~+的比例为影响CEA表达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外周血T细胞与CEA表达都呈现异常情况,外周血T细胞下降与CEA高表达可能具有一定相关性,为此检测外周血T细胞与CEA表达可评价患者疾病状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细胞miRNA-132、miRNA-125b、miRNA-143和miRNA-145表达与自噬和凋亡的关系。方法:选取人骨髓瘤细胞株U266及正常CD138+浆细胞为研究对象,临床研究对象分为骨髓瘤组45例,健康对照组40例。实时定量PCR测定细胞中miRNA-132、miRNA-125b、miRNA-143和miRNA-145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测定自噬相关蛋白(LC3-Ⅱ,LC3-Ⅰ、P62、Beclin-1)表达量,凋亡相关分子(cleaved-Caspase3、cleaved-Caspase7、BCL-2、BAX)表达量;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凋亡率。分析miRNA表达水平与临床相关指标包括M蛋白、血红蛋白、β2-MG、乳酸脱氢酶、白蛋白、肌酐、血清钙的相关性。结果:与正常浆细胞对比,骨髓瘤细胞的miRNA-132和miRNA-125b表达显著增加(P 0.05),miRNA-143,miRNA-145表达显著降低(P 0.05);LC3-Ⅱ/LC3-Ⅰ显著增加(P 0.05),Beclin-1表达显著增加(P 0.05),P62表达显著降低(P 0.05);BAX、cleaved-Caspase3、cleaved-Caspase7表达显著降低(P 0.05),BCL-2表达显著增加(P0.05);细胞凋亡率降低(P 0.05)。阳离子脂质体转染miRNA-125b mimic和miRNA-143 inhibitor后,正常浆细胞LC3-Ⅱ/LC3-Ⅰ显著增高(P 0.05),Beclin-1表达显著增高(P 0.05),P62表达也显著增加(P 0.05),细胞凋亡率降低(P 0.05);上述反应体系加入自噬抑制剂3-MA后,细胞凋亡率则无明显改变(P 0.05)。miRNA-132、miRNA-125b、miRNA-143和miRNA-145表达在不同DS与ISS分期组,染色体核型异常组与正常核型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 0.05)。miRNA-125b和miRNA-143与β2-MG、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均有显著相关性(P 0.05)。结论:miRNA-132、 miRNA-125b、 miRNA-143和miRNA-145表达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临床特征密切相关,miRNA-125b过表达和miRNA-143表达下调通过上调自噬水平抑制骨髓瘤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CD27及CD56对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预后的指导意义,确立一种简易方便的预后危险评分。方法:选择本院2013年1月1日至2019年1月1日以硼替佐米为基础治疗的初诊MM患者111例,分析患者临床特征与生存期的关系。结果:CD27~+CD56~+组患者OS长于非CD27~+CD56~+组(P0.05)。β_2-MG≥5.5 mmol/L、血清钙2.5 mmol/L及非CD27~+CD56~+表达是以硼替佐米为基础治疗的MM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以硼替佐米为基础治疗的MM患者中,CD27~+CD56~+患者预后好于非CD27~+CD56~+患者。具备过高的β2-MG和血清钙浓度及非CD27~+CD56~+表达3个危险因素的患者预后极差,需尽早给予临床试验或造血干细胞移植等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CIK细胞输入治疗对老年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外周血免疫细胞水平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将2004年4月至2015年4月来本院初诊为多发性骨髓瘤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VAD化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CIK细胞输入治疗。利用ELISA试剂盒测定血清中IL-17、IL-6和转化生长因子(TGF)-β含量;检测血红蛋白,血沉和血肌酐水平;观察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疗程结束后对两组患者进行疗效判定。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IL-17,IL-6和TGF-β水平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IL-17、IL-6和TGF-β水平均降低,但观察组水平明显低于同期的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CD3~+CD4~+,CD3~+CD8~+和CD3~+CD4~+/CD3~+CD8~+水平无差异(P0.05),治疗后均降低,且观察组水平明显低于同期的对照组,(P0.05)。患者发生恶心呕吐、心悸胸闷,心肌酶升高,转氨酶升高和肌酐增高等副反应的例数两组间无差异。观察组临床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CIK细胞输入治疗老年多发性骨髓瘤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其机制是通过降低免疫抑制因子的水平显著增加外周血免疫细胞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小牛脾提取物注射液联合VAD化疗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0月~2018年9月收治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80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VAD化疗治疗,观察组给予小牛脾提取物注射液联合VAD化疗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及治疗前后T细胞亚群水平、血清β_2-微球蛋白(β_2-m)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观察组临床获益率为82.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2.50%(P0.05);治疗后,观察组CD3~+、CD4~+、CD4~+/CD8~+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β_2-m、TNF-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牛脾提取物注射液联合VAD化疗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可显著降低血清β_2-m、TNF-α水平,改善免疫功能,提高生活质量,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沙利度胺对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外周血辅助T细胞17(Th17)与调节性T细胞(Treg)的比值及白介素-17、-35表达水平的影响,为临床MM患者有效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医院收治的82例沙利度胺治疗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M M组)及同时期体检健康者30例(对照组)。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细胞亚群与Treg细胞占CD4~+T细胞比率,ELISA法检测血清IL-17和IL-35表达水平,比较患者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治疗前外周血Th17细胞比率、IL-17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Treg细胞比率和IL-35水平均显著降低,Th17/Treg细胞比值显著升高(P0.05),沙利度胺治疗有效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比率和IL-17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Treg细胞比率和IL-35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Th17/Treg细胞比值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无效者各指标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Th17/Treg细胞比例失衡和IL-17和IL-35水平异常与多发性骨髓瘤疾病进展相关,沙利度胺发挥抗M M的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Th17/Treg细胞比值及IL-17和IL-35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CD27抗原在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中的表达及其在临床诊断中的价值,以及CD27抗原与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遗传学异常的相关性。方法:采用8色流式细胞术(FCM)检测123例M M患者骨髓细胞免疫表型,以51例正常的或反应性浆细胞增生患者作为对照。抗体组合包括ckappa-FITC/clambda-PE/CD38-ECD/CD45-PERCP/CD19-PC7/CD27-APC/CD138-BV421/CD56-BV510,采用CD138/CD38设门出浆细胞群后进一步分析CD56、CD19、ckappa、clambda以及CD45的表达,区分异常浆细胞和正常的或反应性浆细胞后,进一步分析CD27的表达率和平均荧光强度(mean fluorescence intensity,MFI),阳性率判断标准:≥20%为阳性。同时分析107例MM患者的实验室检查资料并采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检测34例患者1q21扩增、13q14缺失、p53缺失、IGH重排,比较CD27~-M M患者与CD27~+M M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遗传学异常特点。结果:MM患者中异常浆细胞的CD27~+率为48%(59/123),MFI为31.3±35.6;而正常的或反应性浆细胞CD27~+率为100%(51/51),MFI为93.7±6.3。MM患者中异常浆细胞CD27~+率及MFI明显低于正常的或浆细胞反应性增生的患者(P0.001)。对58例CD27-和49例CD27~+M M患者进行实验室检查发现,反映疾病进展指标如血红蛋白、白蛋白、血清钙、血肌酐及预后相关因素β2-微球蛋白、LDH水平两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同时17例CD27-及17例CD27~+M M患者的1q21扩增、13q14缺失、p53缺失、IGH重排结果亦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CD27~-或弱表达高度提示为MM。采用8色流式细胞术,能为良恶性浆细胞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初发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淋巴细胞亚群表达水平的变化,分析其免疫功能状态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初诊为MM的患者20例(患者组),健康体检者25例(健康对照组)。利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2组研究对象的外周血淋巴细胞的CD3~+T细胞、CD3~+CD4~+T细胞、CD3~+CD8~+T细胞、B细胞、NK细胞、辅助性T淋巴细胞(Th)1、Th2,以及调节性T细胞(Treg)的表达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患者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CD3~+T细胞、CD3~+CD4~+T细胞比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4~+/CD8~+的比值、B细胞、Th1、Th2比例降低;CD3~+CD8~+T细胞、Th1/Th2、Treg所占比例比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M患者免疫功能发生紊乱,T细胞亚群的表达异常可能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