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螺旋CT和MRI对原发性肝脏神经内分泌癌(PHNEC)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脏原发性神经内分泌癌患者的CT和MRI资料,比较分析其影像学特征。结果:7例PHNEC患者共发现10个病灶,5例为单发,2例多发。6个病灶位于肝右叶,2个病灶位于肝左叶,2个病灶较大于肝左右叶交界区,肿瘤直径1.0~13.0cm,8个病灶内部见液化坏死或囊变,动态增强后肿瘤实性部分动脉期强化明显,门脉期持续强化,囊性部分及液化坏死部分不强化;2个病灶较小,内未见囊变及坏死,动态增强后动脉期明显强化,门脉期为等信号。结论:PHNEC的CT和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CT和MRI有助于术前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纵隔神经内分泌癌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例纵隔神经内分泌癌的CT表现.结果:6例中,4例位于前中纵隔,2例位于前纵隔,肿块密度不均匀,6例均有坏死灶,肿瘤平均径6.4cm,4例伴有显著的上腔静脉阻塞症,5例上腔静脉内瘤栓,5例伴有头臂静脉受压.结论:CT能够确定纵隔神经内分泌癌的位置、大小、形态及累及范围,为手术提供更多有价值信息.  相似文献   

3.
患者 女,25岁,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上腹疼痛1周余,伴恶心,数病例体检时发现。免疫组织化学中 CgA、Syn 特异性较高,尤其是 CgA 被认为是确定 PHNEC 最有效的标志物[2]。  相似文献   

4.
原发性肝脏神经内分泌癌四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任永芳  王姗姗  陈杰  李岩   《放射学实践》2011,26(6):687-688
原发性肝脏神经内分泌癌罕见,本院2007年-2010年遇到4例报道如下。 病例资料病例1,男,40岁。右上腹胀痛不适1年余。曾行肝包虫手术。查体:右下腹可见长约6 cm的陈旧手术瘢痕。腹部外形平坦,对称。嘱患者深呼吸时,在剑突下可以触及一包块,大小和质地较难感觉。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62岁。因“头晕伴耳鸣6天”入院,既往“慢性支气管炎、高血压”病史,入院后查钠121mmol/L,氯85mmol/L,血常规、肝肾功及肿瘤标志物未见异常,CT平扫显示肝脏右前叶一类圆形低密度灶,大小约28cm×26mm,边界尚清,密度欠均匀,增强扫描动脉期呈不均匀明显强化,门静脉期及延迟期内部强化程度迅速减低,周边呈花环样持续强化(图1~4)。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肝脏神经内分泌癌一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肝原发性神经内分泌癌临床较少见,现报告1例经病理证实的肝原发神经内分泌癌,并对该病的发病特点、诊断及治疗等作一文献复习.  相似文献   

7.
8.
目的分析食管神经内分泌癌的CT影像学表现,探讨食管神经内分泌癌(NECs)和鳞状细胞癌(SCCs)的CT鉴别特征。方法收集我院经病理及免疫组化证实的22例食管神经内分泌癌,作为对照组采用1:1匹配抽样纳入22例食管鳞癌;回顾性分析两种肿瘤的临床资料和CT影像学特征。采用单变量和多变量的统计分析方法评估CT表现的各种分类和连续性变量;连续性变量的CT特征采用ROC曲线分析,最终确定转移性淋巴结大小的最佳界限值。用Kappa检验分类变量两观察者一致性;用ICC检验连续性变量两观察者一致性。结果食管神经内分泌癌与鳞癌在临床症状(吞咽困难)、瘤周食管内壁界面形态、增强模式、淋巴结转移、转移淋巴结大小、肝转移瘤增强模式等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肿瘤的淋巴结大小的最佳界值为2.05cm。结论 CT对鉴别食管神经内分泌癌与鳞癌有一定的作用,为临床治疗方式的选择及预后分析提供了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9.
神经内分泌肿瘤(neuroendocrine tumors,NET)是一类起自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肿物,绝大多数发生在胃肠道系统和肺,在消化道中,小肠、阑尾和胰腺较多见.肝脏发生的内分泌肿瘤多为胃肠道内分泌肿瘤转移所致,而原发性肝脏神经内分泌癌(primary hepatic neuroendocrine carcinoma,PHNEC)十分罕见,只占全部内分泌肿瘤的0.3%[1],目前只有150多例英文文献报道的PHNEC,而且多为个案报道[2-3],但随着我国恶性肿瘤不断上升的发病率,PHNEC的发生也有所增加.PHNEC可能是起源于胆管周围散在的神经内分泌细胞,与其他部位的内分泌癌一样,该肿瘤亦生长缓慢,且预后较好,但不同的是该肿瘤常很少发生类癌综合征.由于肝脏的内分泌肿瘤多为转移性的,而PHNEC较罕见,加之其临床特点和影像征象缺乏特异性,增加了其正确诊断的难度,故本文就PHNEC的临床病理及影像特征加以综述,以期加深对其的认识,提高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11.
原发性肝脏神经内分泌癌(3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原发于肝脏的神经内分泌癌罕见,国内外仅有一些个案报道。本院遇到3例,现报道如下。例1:女性,15岁,2h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呕吐,吐后持续上腹痛,继而意识模糊、大汗,血压下降至70/50mmHg,予多巴胺后,血压回升。体格检查:腹平软,无压痛、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腹部未触及肿块。实验室检查:肾素0.05ng/ml(减低),血管紧张素Ⅰ>6.00ng/ml(升高),血管紧张素Ⅱ604.1ng/ml(升高),AFP(-)。上腹部超声检查发现肝尾状叶肿块。上腹部CT检查示肝尾状叶一巨大囊实性混杂密度肿块,大小约8cm×6cm×6cm,边缘光整,楚;增强扫描动脉期肿瘤边缘强化明显,中心…  相似文献   

12.
原发性肝脏神经内分泌癌的CT表现(附3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原发性肝脏神经内分泌癌极为罕见,本院遇到3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PNEC与PDAC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寻找具有鉴别价值的临床或影像学征象,以期提高术前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1例PNEC与20例PDAC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观察病变位置、大小、形态、边界,测量病灶、周围正常胰腺组织平扫及增强扫描各期CT值,计算并采用两样本T检验方法比较两组相对密度指数;另外观察分析胰管、胆管扩张情况及远端胰腺萎缩、邻近组织受侵或远处转移等征象。结果 PNEC组病灶边界相对PDAC更为清晰;PNEC病灶于各期CT值均高于PDAC,且二者动脉期及静脉期相对密度指数有明显的差异,但平扫及延迟期病灶相对密度指数接近,不易区分两组病灶;PDAC组出现胰腺萎缩的概率高于PNE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胰、胆管扩张、淋巴结转移、局部侵犯或远处转移等征象对于区分两者无显著意义。结论 PNEC与胰腺癌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影像重叠征象,容易误诊,但PNEC相对于PDAC边界较清,动脉期及静脉期相对密度指数高于PDAC,以及较少出现胰腺萎缩等征象有助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脏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手术或活检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肝脏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CT表现。结果:3例肿瘤位于肝右叶,2例位于肝左叶,4例肿瘤边界清楚,1例与周围肝实质分界不清。CT平扫5例肿瘤均表现为不均匀低密度,增强扫描肿瘤强化方式多样,5例肿瘤中,3例车辐状多形性型肝MFH增强扫描动脉期肿瘤实性成分轻中度不均匀强化,另外2例炎症型肝MFH动脉期明显强化,门脉期进一步强化,延迟扫描5例肿瘤均呈低密度,但肿瘤内部实性成分显示更为清晰。5例肿瘤中有4例可见粗大的供血动脉进入肿块内部。结论:肝脏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CT表现多样,掌握不同病理类型肝MFH的CT表现,可提高其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16.
患者女,24岁,体检发现肝占位1周。既往无特殊病史,无口服避孕药史。专科体检:腹平软,右上腹轻压痛,肝、脾肋下未及,腹部未触及肿块,Murphy征(-),移动性浊音(-)。实验检查:AFP(-),CEA (-),血常规(-)。B超检查示:肝右叶实性结节,边界清,似有声晕,内回声不均匀;CT 平扫:肝右叶巨大类圆形低密度囊实性肿块影,边界清,其内密度欠均匀,增强扫描病灶边缘呈不均匀明显强化,中央液化区未见明显强化(图1~4)。术中所见:胃肠、胰、脾及盆腔脏器无异常,肝脏淤胆肿胀,呈黄褐色,胆囊质硬,肿瘤位于Ⅷ段,大小10cm×9cm,质硬,红黄相间,部分向包膜外突出。术后病理:肝脏类癌(图5)。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脏神经内分泌癌(PHNEC)的MRI表现及其病理基础,旨在提高其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PHNEC患者的MRI资料,分析其影像特点并与病理对照。结果:1例为单发结节型,病灶边界清晰,T1wI上呈低信号、T2wI上呈稍高信号,DWI上呈显著高信号,增强后动脉期有明显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呈等信号;7例为巨块结节型,表现为巨大主灶伴周边卫星结节灶。主灶信号于T1wI上呈低信号、T2wI上呈稍高信号,DWI上呈显著高信号,增强后动脉期有明显强化,门脉期对比剂迅速廓清,延迟期周边可见环形强化的包膜影。卫星结节灶数目不等,大小不一,T1wI上呈低信号、T2wI上呈稍高信号,DWI上呈显著高信号,呈环形强化或均匀强化。结论:PHNEC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常表现为不均质巨块结节型富血供病灶伴门脉期对比剂快速廓清及延迟期包膜强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肺肉瘤样癌(PSC)的CT表现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经病理证实的PSC患者12例,对其CT表现特征进行分析总结。结果:12例均为单发,右肺8例,左肺4例;周围型10例,中央型2例,肿瘤边界清楚,密度不均匀,增强扫描呈周边厚薄不均环状强化,中心见大面积囊变坏死;2例胸膜转移,2例邻近肋骨破坏及右侧肾上腺转移,7例伴淋巴结肿大。病理结果证实梭形细胞癌10例,多形性癌2例。结论:PSC的CT增强扫描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但确诊仍需依靠病理活检结合免疫组化检查。  相似文献   

19.
_目的:通过分析纵隔神经内分泌癌的 CT 表现,提高对此病的认识和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1例纵隔神经内分泌癌的 CT 表现。结果:11例中肿瘤位于前纵隔4例,位于后纵隔1例,其余6例全部位于前中纵隔。11例肿瘤呈类圆形2例,形态不规则7例,2例边缘有轻度分叶。平扫肿瘤均呈实性密度,其中9例密度不均匀,伴有不同范围的坏死囊变;11例中7例有钙化表现,以点状及片状多见;注射对比剂后,均呈不均匀强化,11例中3例表现为明显强化,其余8例均为轻中度强化;11例中除1例发生于后纵隔者,其余10例均有压迫或侵犯邻近纵隔结构的表现。结论:纵隔神经内分泌癌的 CT 表现有一定特征性,CT 对本病的诊断和术前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肝脏原发性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与预后。方法对本组3例肝脏原发性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患者的临床病史、影像学表现、病理学免疫组化及介入治疗进行总结,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3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腹痛,CT平扫表现为肝内稍低密度影,增强扫描表现为不均匀环状强化,穿刺组织病理学结果均确诊为肝脏神经内分泌癌。3例患者经介入治疗后,近期均有一定治疗效果,其中1例患者经多次介入治疗,随访1年半,疗效尚满意,另2例半年后失访。结论肝脏原发性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属于临床少见恶性肿瘤,可通过CT引导穿刺行病理学免疫组化确诊,选择TACE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