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总结《理虚元鉴》治疗虚劳的用药规律,以期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以《理虚元鉴》中所载的22首方剂为依据,通过频数表对其用药频次、药物功效及药物性味归经进行统计分析,总结出治疗虚劳的用药规律。结果:药物应用频次显示,应用最多的是补虚药,以补气药,养阴药为主;化痰药,以清热化痰为主;清热药,以清热凉血为主。在药物归经上入脾胃经的药物最多,其次是入肺大肠经的药物。在药性上使用最多的是性寒之品,其次是性平、温的药物。结论:汪绮石认为虚劳与肺、脾、肾三脏关系密切,药物选择以补气养阴、清金化痰、清热凉血为主。养阴清热常选用甘寒清润入肺肾经之药,健脾益气常用甘温甘平入脾胃经之品,扶正祛邪,燮理阴阳。  相似文献   

2.
3.
有“书不在大,有质则成”之誉的《理虚元鉴》2卷。作者姓氏、何时人、为何未被《医籍考》搜入……等等几个谜点,都是后人感到兴趣而想要知道的。写成于1831年的多纪元胤《医籍考》没有搜入《理虚元鉴》,显然是遗漏。因为《医籍考》所搜入的  相似文献   

4.
<正> 绮石,明末著名医家,生卒居里待考。所撰《理虚元鉴》一书,是治疗虚劳病证的专著。全书条理分明,论述切当,对虚劳病因,证治大法、立方遗药都有精辟的见解,兹简述如下。一、治虚有章法选药严而精《理虚元鉴》对于虚劳病证的论治,立意深邃,独具章法。认为“治虚有三本,肺脾肾是也”。因肺如华盖,在上属金;肾为坎离之  相似文献   

5.
绮石,为明末人,姓氏和居里,均无从考。他鉴于当时“病虚劳者,委命于庸医,而轻者重,重者危”(赵宗田序),特校昔贤之书几千家,潜心伏读《素》、《灵》,而启悟门,得其要领,参订补注而成《理虚无鉴》一书。是书付梓刊行,流传广远,乃为论虚之第一部专著。明以前,虽有元·葛可久著《十药神书》治虚证,但仅列十方,未及论理。《理虚元鉴》理法方药俱  相似文献   

6.
汪绮石,明代医家。籍贯、生卒年代均无考,人称绮石先生。学术上以《内经》为宗,对丹溪、东垣、立斋各家,从其学而不泥其说,独长于治虚劳,著《理虚元鉴》。是书分上下两卷。首卷先叙虚劳的脉法、病因、病机、治法等项,举凡与虚劳有关的,如吐血劳嗽,骨蒸遗泄以及传尸尸疰等,均一一辨析。下卷列出虚劳治方的加减运用,并治虚药讹十八辨等,说明这些方剂与药物的宜忌。全书主旨,治阳虚统之于脾,治阴虚统之于肺,实发前人  相似文献   

7.
汪绮石《理虚元鉴》证治虚证重“三本二统”;辨证强调未详五脏,先审七情;论治注重未病先防,已病重调;投方用药有新解特色。  相似文献   

8.
试析《理虚元鉴》的学术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虚元鉴》二卷,系明末医家汪绮石所撰。绮石先生医术高玄,尤独擅于诊治虚劳,其学术思想上承于《素问》《灵枢》,博采后世诸家之长。结合其多年临证经验,著成该书。他对虚劳的诊治“辨症因、详施治.审脉法,正药讹、精纯邃密”。笔者在熟读玩味之余,深感绮石论治虚劳的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9.
贺立娟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25(11):2401-2402
《理虚元鉴》是明末医家汪绮石论治虚劳的专著,该书具有鲜明的学术特色。在病因上重视情志因素,在病机上倡虚火、伏火致病学说,治疗上依三本二统,尤其重培补脾胃,重视预防,强调虚劳当治其未成,该书对临床慢性虚损性疾病辨治颇具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理虚元鉴》为明末医家绮石所著,是一部虚劳证治专著,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书中提出治虚三本二统的学术主张,纠正时风流弊,丰富和发展了中医学治虚理论;载有传世治虚名方22首,用药平和,疗效确切;对21味药物进行了深入剖析,为临床用药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虚劳预防的具体方法(知节、知防、二护三候、二守三禁),为临床预防保健工作奠定了理论基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后世医家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1.
屈强 《光明中医》2016,(4):480-482
目的熟悉古籍,吸取真知,加深对中医专业知识的理解,提高临床辨治水平。方法通过反复研读《理虚元鉴》,进一步丰富了关于虚劳病症方面的历史知识、经典理论、辨治技巧、实用常见方和预防措施。又通过探索研究、执笔写作。结果使人懂得了它的历史地位和核心理论,明白了该著作是一部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实用性论著,特别是对清金保肺、金行清化(即补肺滋肾)的具体内容有了深刻理解,而且也展示了它对临床多方面的指导作用。结论此书价值高,不愧为经典。  相似文献   

12.
虚劳之名,首见于《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理虚元鉴》是由明代著名医家汪绮石所著,虽然书中重点论述肺痨(肺结核病)的诊治,但是对虚劳产生的原因、本源、脉症、治法、方药及禁忌均有详尽的论述,其防治思想对亚健康、慢性疾病的防治及术后的调摄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明·汪绮石所撰《理虚元鉴》为中医治疗虚劳的专著,对临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他不仅对虚劳的病因病机及治疗有着独创见解,即使药物煎服方法亦要求严格,颇具匠心,体现出虚劳病的特殊性.1 煎服药溶剂1.1 河水在所载方中提出用河水煎服药,如清热养荣汤、养心固肾丸,汪氏认为,虚劳病机之一在于“阴精不足,水不济  相似文献   

14.
宋媛媛  张欣怡  田虎 《河南中医》2023,(8):1171-1174
《理虚元鉴》将虚劳之因分为先天、后天两大方面,先天来源于父母,后天源于自身及自身所受外界之损害,包括感染痘疹,伤及五脏;五脏失调,伤于外感;苦于境遇,伤人气血;用药不当,气血失调等。提出虚劳诸症,因火而起,但不同脏腑之火性质不同,发展出了“虚火伏火”理论。对于虚证的治疗,提出了“三本二统论”,将阳虚之证归于脾,阴虚之证归于肺,治疗以肺、脾、肾三脏为要。将虚劳的防护总结为“知节”“知防”“二护”“三候”“二守”“三禁”几个方面,知节为七情要有所控制;“知防”为防四时六淫;二护为护足、护肩俞与眉际;三候为节气相交、季节更替时注意调护;二守为守时服药,坚持摄养;“三禁”为禁燥烈、禁苦寒、禁伐气。虚劳属慢性疾病,病情不危急,可缓缓摄生调养,但若出现危急病重之症,当以急救为先,不得延误时机。  相似文献   

15.
初步探讨了明代医学汪绮石《理虚元鉴》对五脏相互联系的认识,认为《理虚元鉴》虽是虚劳专著,但全书贯穿着中医学的整体观,在病因认识、病机分析、治疗定位、预防措施和遣方用药等方面皆着眼人体五脏系统的整体联系,并提出"中和为治"——调和五脏相互关系的治疗原则,理法方药齐备,其启发岐黄后学业者不止虚劳一门;汪氏博采诸家所长而不偏执一家之说,在前贤主脾、主肾的基础上,参以自己诊治虚劳的经验而详于是论肺,重视五脏相互关联,学术理论自成体系,可供后学者临证记取和效法。  相似文献   

16.
亚健康状态是国际医学界近年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即人体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生理功能低下状态,其主要表现以疲劳为主及由此伴生或引发的系列症状。有资料显示,其发生率超过调查人群的2/3以上,为潜伏在人体内的隐形杀手,其“积劳成疾”的危害性为社会和学者们所关注。明代医家绮石先生善于诊治虚证,《理虚元鉴》是根据其多年的临床经验所著,该书可称为中医首部论述虚劳证的专著。虽然其内容侧重于劳证,但亦论述了虚证的病因及治则,尤其是对发病原因的阐述上,其内容实际上涵盖了整个虚证的范畴。该书在环境学、医学心理学思想和调摄治未病…  相似文献   

17.
侯江淇  王国为  徐世杰  赵勇 《新中医》2020,52(23):181-183
通过分析《理虚元鉴》一书的护理思想,得出绮石的虚劳护理理念法自《黄帝内经》,在具体的虚劳护理部分强调患者自护,撙防为要;抵御外邪,防其未然;守方用药,悉心呵护三方面的内容,体现了中医护理的整体观念和人本思想,对现代临床中医护理的实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汪绮石《理虚元鉴》学术思想,对虚劳病辨证论治的原则用以指导临床。方法:本书分上下两卷。卷上首先提出了虚劳之脉法,接着叙述了治虚之三本、二统、六因,然后从脏腑论及证、治、防、护及易于混淆诸证的辨疑。卷下主要介绍了虚劳本治方二十二首及治虚药讹一十八辨。结论:《理虚元鉴》在虚劳病的病因、病机、辨证、治疗、预后以及预防等方面形成系统,为中医学的虚劳病防治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9.
绮石,明末人,生卒时间难考。著有《理虚元鉴》(以下简称《元鉴》)二卷,对虚劳病独有慧心。其认识是斟酌于李东垣、朱丹溪、薛立斋之间的。他尤其注意到上述人物的生长时代和所处的环境各有特点,如李氏是发于内伤,主重脾胃;朱氏提出“阳有余阴不足”论,从滋阴入手...  相似文献   

20.
探讨《理虚元鉴》治疗干咳的学术思想。认为干咳成于肺脏燥涩,根于水火不交,治宜补阴降火,代表方剂清金甘桔汤具有清金养营、清润滋阴之效,对于临床上日益多见的干咳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