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代谢综合征(MS)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和病死率显著增加。我们旨在对合并MS的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的各血压指标进行观察分析,以探讨此类患者的血压变异性(BPV)特征。  相似文献   

2.
血压变异性是指一定时间内血压的波动程度,其反映自主神经对血管调节的动态平衡。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血管内皮损伤、炎症反应等都会引起血压变异性增大,从而增加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和病死率。稳定血压变异性,成为临床上预防、诊断和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可行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血压变异性与心率变异性的相关性。方法选择9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高血压组,92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为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9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测定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肌酐(Cr)、空腹血糖(FBG)等生物化学指标。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同步测量,计算机自动计算各指标。比较三组一般情况、心率变异性、血压变异性的差异,并采用Pearson分析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三组HbA1c、FB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性别、年龄、血脂、血肌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血压组、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心率变异性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心率变异性指标低于高血压组(P0.05)。三组SBP、DBP、SSD、dSSD、nSSD、sCV、dCV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在高血压组、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高于对照组(P0.05),在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高于高血压组(P0.05),三组DSD、dDSD、nDS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组、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24 h平均收缩压标准差SSD与SDNN、SDANN、rMSSD、SDNNIndex、PNN50呈负相关。结论与高血压患者相比,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自主神经功能受损更加明显,随访患者的血压变异性和心率变异性有助于评估病情、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高血压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血压变异性特点,分析血压变异性与认知功能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5年9月-2017年3月期间就诊的高血压患者236例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简易精神状况检查量表(MMSE)评分结果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认知功能正常的120例患者为对照组,存在认知功能障碍的116例患者为认知障碍组,所有患者在收集一般资料的同时,接受24 h动态血压监测(ABPM),对比分析组间血压及血压变异性指标的差异,同时用Pearson线性相关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法分析血压变异性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结果认知障碍组的MMSE评分低于对照组(13.8±3.9比22.4±3.3,P0.05),认知障碍组24 h收缩压变异系数[(17.3±5.7)%比(10.8±4.0)%]、24 h舒张压变异系数[(12.8±3.3)%比(9.3±3.2)%]高于对照组(均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24 h收缩压变异系数、24 h舒张压变异系数与MMSE评分呈负相关(r=-0.778,-0.745;均P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在校正年龄、高血压病程、体质量指数(BMI)、静息心率、血脂、空腹血糖、血肌酐、血尿酸、坐位血压后,24 h收缩压变异系数、24 h舒张压变异系数仍是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它们每升高一个标准差,MMSE评分分别下降0.455和0.264分。结论与单纯高血压患者相比,高血压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血压波动幅度更大,24 h收缩压变异系数、24 h舒张压变异系数是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血压变异性(BPV)特点及与疾病的关系。方法 10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单纯高血压组(高血压组)35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合并组)65例,老年健康者30例为对照组,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记录24 h平均收缩压,24 h收缩压标准差,计算BPV。合并组测糖化血红蛋白(HbAlc)和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并分为血糖控制组26例及血糖升高组39例,UAER正常组22例及UAER升高组43例,分别比较2组BPV差异。结果与高血压组和对照组比较,合并组24 h收缩压标准差、变异系数升高(13.32±3.06 vs 12.37±3.54和11.96±2.89、11.83±1.97 vs 10.95±2.34和9.81±2.17,P<0.05)。血糖升高组患者24 h收缩压标准差、变异系数高于血糖控制组(13.75±3.56 vs 12.67±3.34、12.19±2.87 vs 11.26±3.04,P<0.05);UAER升高组患者收缩压变异系数高于UAER正常组(12.31±2.67 vs 10.81±2.17,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BPV增大,对血糖控制不良及合并肾功能损害的患者应更加关注BPV。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的血压变异性特点。方法纳入疑似OSAHS的高血压患者217例,根据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分为4组:非OSAHS组(33例),轻度OSAHS组(57例),中度OSAHS组(68例),重度OSAHS组(59例),比较各组患者血生化指标、血压及血压变异性,分析AHI与血压变异性的关系。结果 4组患者的体质量指数(BMI)和血压变异性明显不同,随睡眠呼吸暂停的严重程度增加而增大(P<0.05)。以BMI进行分层后,超重及肥胖高血压患者的夜间血压变异性随睡眠呼吸暂停严重程度的增加而增大(P<0.05)。偏相关分析显示控制年龄、BMI、血压后,AHI与24h收缩压变异性、24h舒张压变异性、白昼收缩压变异性、白昼舒张压变异性、夜间收缩压变异性及夜间舒张压变异性呈正相关(分别r=0.346,0.414,0.263,0.324,0.445,0.570,均P<0.05)。结论 AHI与血压变异性相关,睡眠呼吸暂停对夜间血压变异性影响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7.
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涂玲  余枢 《高血压杂志》1998,6(3):184-186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人血压变异性的特点。方法对48例血压正常人和42例高血压病人进行动态血压监测。结果无论是高血压组还是正常对照组血压变异性与血压均值一样白天增高,夜间下降,而且收缩压变异大于舒张压变异。但高血压组血压变异性各项指标均显著大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明显高于血压正常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H型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的特点。方法连续选择2011年2月~2013年2月于军事科学院门诊部就诊的8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别进行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测定和动态血压监测,根据Hcy水平分为H型高血压组(n=44)和非H型高血压组(n=36),分析比较两组间的血压变异性。结果与非H型高血压患者相比,H型高血压组患者24h平均收缩压标准差(24hSSD)[(15.83±4.02)mmHg vs.(13.25±3.89)mmHg]、白昼收缩压标准差(dSSD)[(16.82±4.98)mmHg vs.(12.75±3.86)mmHg]、白昼舒张压标准差(dDSD)[(10.29±2.23)mmHg vs.(8.62±1.82)mmHg]和夜间收缩压标准差(nSSD)[(12.88±4.54)mmHg vs.(10.12±3.36)mmHg]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显著。结论与非H型高血压患者相比,H型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增高。  相似文献   

9.
<正>血压变异性(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BPV)指的是机体在一定时间段内的血压波动情况,是机体内环境动态调节的一种体现,也是人体最基本的生理特征[1]。BPV的概念最早在20世纪80年代被提出,随着近年来高血压发生机制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BPV与高血压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相关性,大量的文献研究证实,BPV可作为高血压的诊疗指标,目前,BPV已经成为高血压研究领域的热点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机制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3年10月本院门诊及住院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监测资料35例,与33例血压正常者对比分析。结果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变异性和血压变异系数较正常对照组增高(P0.05)。结论血压变异性及血压变异系数的测定对于原发性高血压的防治及预后评估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病(EH)血压变异性(BPV)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4例EH者(A组)和92例正常人(B组)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ABPM),以测得的各时间段血压标准差(SD)作为BPV指标。结果与B组比较,EH者长时BPV明显增大(P<0.05)。两组白天BPV大于夜间,收缩压变异大于舒张压变异。结论EH者BPV明显高于正常人。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T2DM)对老年高血压(EH)患者的动态血压(ABP)及血压变异性(BPV)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6月到2016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老年EH合并T2DM患者80例为观察组,选择同期的80例单纯EH老年患者为EH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24hABP以及各项BPV检查结果。结果:与EH对照组比较,观察组24h平均收缩压[24hSBP,(126.41±9.64)mmHg比(134.98±10.63)mmHg]、夜间平均SBP[nSBP,(125.73±10.19)mmHg比(133.74±11.29)mmHg]、白天平均SBP[dSBP,(128.29±10.97)mmHg比(136.42±12.18)mmHg]、白天平均脉压差[dPP,(59.46±10.79)mmHg比(65.38±11.69)mmHg]、nPP[(58.00±10.11)mmHg比(67.14±9.93)mmHg]和24hPP[(59.27±10.16)mmHg比(64.76±11.62)mmHg]均显著升高,P均0.01;24hSBP标准差[24hSBPSD,(12.63±2.87)mmHg比(18.41±3.09)mmHg]和nSBPSD[(10.14±3.53)mmHg比(14.89±3.54)mmHg]显著升高,P均0.01。结论:糖尿病能使老年高血压患者昼夜收缩压升高,同时增加其血压变异性,增大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观察代谢综合征(MS)患者血压变异性(BPV)和心率变异性(HRV),探讨MS对心血管系统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入选MS患者(MS组)110例及对照组46例,分别进行24h动态血压和动态心电图监测,对比分析两组的BPV和HRV的指标.结果 (1)MS组的一般资料(性别比、年龄)及HDL-C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S组的体质指数(BMI)、腰围(WC)、腰臀比(WHR)、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BG)、体脂含量(FATc)及体脂比例(FATp)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MS组BPV中9项指标均较对照组显著性增高(P<0.05);其余3项(dDBPSD、nSBPSD及nDBPSD)指标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3)MS组HRV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MS与性别、吸烟、心血管病早发家族史、高血压、糖尿病、TG、FBG及MBI具有相关性(P<0.05);与饮酒、TC、HDL-C及LDL-C无相关性(P>0.05).结论 MS患者存在心血管系统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表现为BPV的显著升高和HRV的显著降低,其与性别、吸烟、心血管病早发家族史、高血压病、糖尿病、TG、FBG及MBI相关.  相似文献   

14.
正高血压是临床最常见的心血管病,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显示,我国年龄≥18岁居民高血压患病率已高达27.9%~([1])。高血压造成的危害主要来自其对患者心、脑、肾等靶器官的损害。近年来,血压变异性(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BPV)已成为能反映血压变化的一项新指标,临床证据证明BPV的异常升高将加重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2]),甚至增加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和死亡~([3])。因此,在2013年,欧洲高血压学会提出BPV应该成为高血压治疗的关键靶点~([4])。  相似文献   

15.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 (EH )患者血压变异性与靶器官损害、血压增高的程度及年龄的关系。方法 对65例EH患者及 40例正常人 (对照组 )进行 2 4h动态血压监测 ,以测定的血压标准差作为血压变异性指标。结果 EH组血压变异性明显大于对照组 ,Ⅱ、Ⅲ期EH患者血压变异性明显大于Ⅰ期EH患者 ;EH患者血压变异性随血压水平的增加而逐渐增大 ,年龄≤ 5 5岁者 ,其血压变异性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大 ,年龄 >5 5岁者 ,其血压变异性不再随继续增加。结论 EH患者血压变异性明显增加 ,且靶器官损害越重 ,血压值越高 ,在一定范围内年龄越大则血压变异性越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合并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24 h动态血压的昼夜节律变化及血压变异性(BPV)的特点。方法纳入44例诊断为RA合并EH的老年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42例仅诊断为EH的老年患者作为对照组,再随机抽取27例健康体检人群为正常组。入组者均进行24 h无创动态血压检查。24 h血压水平指标包括24 h平均收缩压(SBP)、24 h平均舒张压(DBP)、日间平均收缩压(d SBP)、日间平均舒张压(d DBP)、夜间平均收缩压(n SBP)、夜间平均舒张压(n DBP);BPV参数包括24 h收缩压标准差(24 h SBP-SD),24 h舒张压标准差(DBPSD),日间收缩压标准差(d SBP-SD)和舒张压标准差(d DBP-SD),夜间收缩压标准差(n SBP-SD)和舒张压标准差(n DBP-SD)。根据d SBP和d DBP的差值与d SBP的比值判定血压昼夜节律变化,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间血压昼夜节律的差异。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n SBP、n DBP、n SBP-SD和n DBPSD均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与正常组24 h SBP、24 h DBP、d SBP、d DBP、n SBP、n DBP、n SBP-SD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与正常组24 h SBP、24 h DBP、d SBP、d DBP、n SBP、n DBP、n SBP-SD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中存在昼夜节律异常者占95%(42/44),其中反杓型及浅杓型发生率分别为55%(24/44)、41%(18/44);对照组中昼夜节律异常占57%(24/42),均为浅杓型;两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 RA合并EH的老年患者夜间SBP及DBP的BPV较EH患者明显增大,同时该组患者的昼夜血压节律更易出现异常,提示自身调节功能损害更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冠心病(CHD)患者的血压变异性(BPV)及其与靶器官损害之间的关系。方法高血压患者201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组(EH+CHD组)及单纯高血压组(EH组)。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测定收缩压、舒张压标准差、变异系数评估血压变异性。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计算左室质量指数(LVMI)。对两组患者相关临床资料、24 h动态血压变异性、LVMI、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24 h尿蛋白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与EH组相比,EH+CHD组患者24 h收缩压标准差和变异系数、24 h舒张压标准差和变异系数、白昼收缩压及夜间收缩压的标准差和变异系数及夜间舒张压变异系数均明显增高(P<0.05)。白昼舒张压标准差和变异系数及夜间舒张压标准差两组无差异(P>0.05)。EH+CHD患者24 h尿蛋白,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均高于高血压组(P<0.05)。但LVMI两组之间无差异(P>0.05)。结论高血压合并CHD患者与单纯高血压患者相比,有更大的BPV,靶器官损害更重。  相似文献   

18.
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病情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本研究观察了85例45岁以上的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变异性(BPV)及其与病情的关系。结果(1)血压变异性并不是随着病期无限制的增大,高血压病Ⅱ,Ⅲ期患者的收缩压变异性(SSD)大于Ⅰ期(P<0.01),Ⅲ期并不大于Ⅱ期;(2)舒张压变异性(DSD)各期之间无差别((P<0.05);(3)高血压病Ⅲ期的患者,多数昼夜节律性消失,血压形态呈非勺型,均伴随靶器官损害(TOD)。  相似文献   

19.
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病情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本研究观察了85例45岁以上的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变异性(BPV)及其与病情的关系。结果:(1)血压变异性并不是随着病期无限制的增大,高血压病Ⅱ,Ⅲ期患者的收缩压变异性(SSD)大于I期(P<0.01),Ⅲ期并不大于Ⅱ期;(2)舒张压变异性(DSD)各期之间无差别(P<0.05);(3)高血压病Ⅲ期的患者,多数昼夜节律性消失,血压形态呈非勺型,均伴随靶器官损害(TOD)。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H型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的变化.方法 8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别进行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测定和动态血压监测,根据Hcy水平分为H型高血压组和非H型高血压组,比较两组间的血压变异性.结果 H型高血压组血压变异性各指标均比非H型高血压组增高,其中24hSSD、dSSD、dDSD和nSS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型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增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