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探讨基于精准护理理念的改良方案在断指再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8年1月1日~2019年8月31日129例断指再植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65例和对照组64例,实验组采用基于精准护理理念的改良方案进行护理,对照组采用断指再植传统护理方案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血管危象、术后感染、便秘发生情况、术后疼痛程度、住院费用及患者舒适度。结果:实验组患者血管危象、术后感染、便秘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 0. 05);实验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 0. 01),舒适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 0. 01);实验组患者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P 0. 01)。结论:将基于精准护理的改良方案应用于断指再植患者护理中,可有效降低血管危象、术后感染、便秘发生率,缓解术后疼痛程度,减少患者住院费用,提高患者舒适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晚间强化护理在断指再植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6年3~8月收治的150例断指再植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选取2016年9月~2017年3月收治200例断指再植患者为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强晚间强化护理。比较两组晚间疼痛程度、血管危象的发生情况、断指成活率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术后第1、2、3天晚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动脉血管危象、静脉血管危象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断指成活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周内平均睡眠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晚间强化护理能够减少断指再植患者血管危象的发生,保证患者的安全治疗。  相似文献   

3.
影响断指再植成功率的环境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影响断指再植成功率的环境因素并提出干预方法.方法 选取2007年253例断指再植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实验设计对术后室温及患肢皮温的保持、病室环境等因素进行干预.对血管危象的发生给予针对性预防,并统计其再植成功率,与2006年248例断指再植患者的再植成功率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253例总再植356指,动脉危象发生率18.26%、静脉危象发生率23.03%、总成活率86.80%;对照组248例总再植305指,动脉危象发生率24.92%、静脉危象发生率31.15%、总成活率78.36%.经统计分析,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合理的术后环境干预能够为再植指提供优良的成活条件,从而有助于断指再植成功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断指再植术后科学设置环境条件的护理模式。方法选取2005年6月~2009年5月在我院行断指再植术患者741例为研究对象,2005年6月~2007年5月的356例对照组,按传统显微外科护理模式管理术后环境条件,即常规观察再植指末梢血运,持续烤灯照射,开展病室通风、禁烟等健康教育;2007年6月~2009年5月385例为观察组,按护理程序对其术后的环境条件进行护理干预,包括有效镇痛,绝对卧床,严密观察,禁烟、肢体位置及病室温、湿度管理,预防便秘,心理疏导,功能锻炼,出院指导共计八方面措施;运用SPSS 10.0统计软件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血管危象发生情况及总的再植成活率。结果观察组总再植598指,动脉危象发生率18.26%、静脉危象发生率23.03%、总成活率86.80%;对照组总再植603指,动脉危象发生率24.92%、静脉危象发生率31.15%、总成活率78.36%。经统计分析,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断指再植术后良好的环境条件设置,可有效改善发生血管危象的环境因素,改善再植指的血液循环,提高断指再植成活率。  相似文献   

5.
吴梦娟  翟欢欢 《当代护士》2021,28(2):142-144
目的 探究断指再植患者接受康复护理干预对其断指愈合的影响.方法 以2016年1月—2018年8月断指再植患者100例为本次研究对象,简单化分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则同时实施康复护理干预,分析两组护理的结果 .结果 实验组消肿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血管危象、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其断指再植成活率、功能优良率均高于对照组;护理总满意率(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42.00%),以上两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断指再植患者接受康复护理干预,其断指可较好地愈合,康复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特色护理专科建设对断指再植患者术后血管危象影响的效果。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将某医院显微外科2015年1—12月的151例患者(203指)作为观察组,2014年1—12月的143例患者(195指)为对照组进行研究;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术后护理,观察组通过特色护理专科创建,成立创建小组,对断指再植术后患者实施“自助疼痛管理技术”“卧位护理技术”“舒适安全保暖技术”“切口冲洗放血技术”和“五爱服务”等特色技术和特色护理服务措施;运用SPSS 17.0统计软件分析两组患者的血管危象发生率。结果观察组151例患者再植203指,动脉危象发生率为2.0%,静脉危象发生率为2.5%;对照组143例患者再植195指,动脉危象发生率为7.7%,静脉危象发生率为9.2%,经统计分析,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通过特色护理专科建设,对断指再植患者实施特色护理技术和特色护理服务,有效降低了血管危象的发生率,提高了护士的创新能力和专业水平,促进了专科护理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循证护理在预防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应用循证护理(EBM)探索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的有效干预方法.方法 将84例断指再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的方法实施血管危象的护理干预.结果 应用循证护理找出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的原因及有效干预方法对断指再植术后的患者进行护理降低了血管危险的发生率.结论 循证护理在预防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中的应用,使护理活动由被动变主动,有效地降低了血管危象的发生,提高了断指再植成活率,促进了护理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在拇指完全离断伤中,离断指体因指动脉挫伤较重,过于纤细或多次吻合失败等原因,原位血管吻合或行血管移植均不可能,可将近端的动脉与断指的静脉吻合,即静脉动脉化。拇指完全离断静脉动脉化再植患者的术后护理非常重要,动态观察血液循环,及时发现和处理血管危象是护理的关键。2003—2006年,我院采用静脉动脉化再植的方法,对12例拇指完全离断伤患者实施再植,除2指因挫伤严重致再植失败外,余均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暴露疗法在断指再植术后伤口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纳入标准选取断指再植患者310例,按入院时间分为两组,对术后伤口护理实施纱布敷料包扎即为对照组127例,对术后早期(6~8h)拆除再植手指伤口渗血未完全干燥的敷料采用暴露疗法即为实验组183例。两组在断指血液循环、伤口感染、存活率、医疗成本等4方面进行比较,根据结果指导临床。结果实施暴露疗法的183例断指再植患者中在断指血液循环、伤口感染、成活率、医疗成本等方面均优于包扎疗法,并使平均医疗费用、住院时间、并发症均减少。结论对断指再植术后伤口护理实施暴露疗法,便于观察断指血液循环及伤口感染,较早地预防并发现血管危象,降低其发生率,指导护理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降低医疗成本支出,提高断指再植成活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影响断指再植老年患者再植指的不利因素及其护理方法。方法将河北省承德市宽城满族自治县县医院2011年2月至2012年2月采取常规护理的30例断指再植老年患者纳入对照组,将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采取有针对性护理的30例断指再植患者纳入研究组。比较两组患者再植指的总成活率和动静脉危象的发生率及成活率,并分析影响再植指成活及功能恢复的不利因素。结果研究组30例患者共再植42指,总成活率为88.1%,动脉成活率70.27%;对照组30例患者共再植37指,总成活率为75.68%,动脉成活率80.9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断指再植老年患者进行不利因素分析和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能够明显提高断指再植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总结27例小剂量肝素联合指端侧切治疗断指再植术后静脉危象的护理。护理重点为加强再植指血液循环的观察,及时发现静脉危象;对发生静脉危象者正确实施肝素疗法及指端侧切放血治疗,注意预防感染,同时做好饮食指导及心理护理。23例静脉危象患者经治疗护理3~7d后再植指全部成活;4例断指再植坏死,Ⅱ期愈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输液时限及输液速度对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形成的影响。[方法]将149例断指再植病人分为实验组75例和对照组74例。对照组按常规方法输液,实验组则在输液速度、输液时限上实施干预,比较两组血管危象的发生率及断指再植成活率。[结果]实验组血管危象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断指再植成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血管危象发生的高危时期(术后1周内)采取24h持续缓慢匀速滴入液体,有助于减少血管危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护理干预对断指再植存活及功能恢复的影响,探讨护理干预对减少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的发生率,提高再植断指存活率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血液循环自制评分标准及术后血管造影术,观察22例36指单指、多指离断伤、切割伤、自残性损伤手术后是否发生血管危象,制定合理的处理及护理方案.结果 共165条吻合血管中,DsA全部显示清晰,其中14例103条吻合血管血流通畅,均存活,5例血管危象(其中1例再植失败),3例8指23血管吻合动脉痉挛变细经保守治疗最终存活.结论 断指再植的成功不仅需要高超精细的手术技术,更需要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术后的综合治疗和精心的护理以及恰当的功能锻炼,及时的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断指再植存活及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发生的原因并总结预防血管危象的护理方法.方法 将80例断指再植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结合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血管危象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血管危象的发生率为7.50%,对照组为2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观察组再植指成活率为97.50%,对照组为80.0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针对血管危象发生的危险因素实施正确的预见性护理措施,可有效减少术后血管危象的发生,提高断指再植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输液时速对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输液时限及输液速度对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形成的影响。[方法]将149例断指再植病人分为实验组75例和对照组74例。对照组按常规方法输液,实验组则在输液速度、输液时限上实施干预,比较两组血管危象的发生率及断指再植成活率。[结果]实验组血管危象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断指再植成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血管危象发生的高危时期(术后1周内)采取24h持续缓慢匀速滴入液体,有助于减少血管危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断指再植术后造成血管危象发生的多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9年6月断指再植病例65例共81指病例资料,探讨断指再植发生血管危象的相关因素.结果 本组65例81指中,发生血管危象12指(发生率为14.8%),其中动脉危象8指(发生率为66.7%),静脉危象4指 (发生率为33.3%).结论 血管危象的发生多与疼痛、吸烟、寒冷及神经生理因素等有关,正确预防这些因素是降低血管危象的发生率,提高断指再植成功率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专科护理路径在断指再植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40例断指再植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8例和观察组2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术后护理,观察组实施专科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指功能评分、指功能优良率、再植指成活率、血管危象发生率、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断指再植术后患者应用专科护理路径护理效果显著,可有效促进指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避免血管危象发生,提高再植指成活率及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小儿断指再植术后观察及护理要点,提高断指再植手术成功率。方法2003年4月~2007年10月对36例(共39指)患儿实施断指再植术,并做好术后患儿心理护理及患指护理,及时发现患指血管危象,并给予及时治疗处理。结果36例患儿39指中34指成活,成活率为87.2%;术后出现7指动脉危象,11指静脉危象,危象发生率为46.2%。结论断指再植术后精神紧张、寒冷、疼痛可导致血管危象的发生,在治疗护理过程中,应根据小儿的心理特点,加强心理护理,减轻患指疼痛,从而减轻患儿紧张、恐惧情绪;术后密切观察患指血液循环情况及动静脉危象发生的时间、特点,及时给予处理,是治疗护理成功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断指再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断指患者47例,均接受断指再植术,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24例(断25指)和对照组23例(断25指),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断指再植成活率、患者满意度及自信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断指再植患者的护理效果更佳,实验组断指再植成活率为92.0%,患者满意度为91.7%,自信心评分为(30.41±5.21)分,均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舒适护理在断指再植患者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各级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断指再植术后改良治疗对再植成活率和血管危象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择120例(134指)断指再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60,66指)术后给予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n=60,68指)术后给予改良方法(改用乳酸林格液,提前终止绝对卧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再植成活率和血管危象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的断指损伤性质、离断水平、离断程度、再植指数、缺血时间等伤情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再植成活率和血管危象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住院时间、术后舒适度、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后改良疗法能够缩短断指再植患者的卧床和住院时间,提高术后舒适度,降低用药不良反应,且未对术后再植成活率和血管危象发生率产生不利影响,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