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提出针灸临床的辨证体系,必需体现针灸理论的核心和治疗的特色,即应以经络辨证为主。而在以八纲辨证为指导进行经络辨证时,应分经筋病症与脏腑病症的不同而有所侧重。经筋病症重在辨病位,以按部选穴为主,选取适宜的对症刺法进行论治;脏腑病症应在经络辨证的基础上,辅以脏腑辨证,论治以按经选穴为主,辅以按部选穴,重在选取相应的特定穴,并根据寒热虚实选取适当的补泻等刺法进行论治。  相似文献   

2.
张磊  张英  周馨  万冬桂 《新中医》2021,53(15):104-108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探讨针灸治疗癌性疼痛的取穴规律。方法:检索自建库到2020年5月30日期间中国知网、万方、维普平台中有关针灸治疗癌性疼痛的中文文献,将符合标准的文献录入EXCEL数据库中,并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检索到71篇文献,在未区分具体癌症进行治疗的针灸处方中,胃经是最常选用的经脉,其次为大肠经、脾经。使用频次由多到少依次排序的5个腧穴分别为足三里、合谷、阿是穴、三阴交和内关,使用特定穴以五输穴、合穴、下合穴为主。针对不同脏腑癌痛进行治疗的针灸处方中,胃癌癌痛常用腧穴为足三里、中脘;肺癌癌痛常用腧穴为内关、肺俞、足三里;肝癌癌痛常用腧穴为太冲、期门、肝俞、三阴交。所选经脉以病变脏腑所属经脉和膀胱经为主,特定穴使用则以背俞穴、募穴、合穴为主。将使用频次≥5的高频穴位进行聚类分析,最终得出4类结果。结论:针灸治疗癌痛,以合谷、足三里、内关、三阴交、阿是穴为基本穴位处方。根据不同脏腑的癌痛情况,应以病变脏腑所属经脉之合穴、募穴配合膀胱经相应的背俞穴为基础,联合应用基本穴位处方随症加减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介绍张吉教授对无脉证的治疗方法和经验。方法:跟师学习,总结所长。结论:1中药方面:在50余年的临床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了治疗无脉证的经验方。并根据临床辨证的不同,在经验方的基础上进行加减,诸药并用以活血通络、养阴清热、补气养血。2针灸方面:采用经络脏腑辨证取穴法,用针灸以疏通经脉、温补脾肾、补益气血治疗无脉证。  相似文献   

4.
目的:介绍张吉教授对无脉证的治疗方法和经验。方法:跟师学习,总结所长。结论:1中药方面:在50余年的临床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了治疗无脉证的经验方。并根据临床辨证的不同,在经验方的基础上进行加减,诸药并用以活血通络、养阴清热、补气养血。2针灸方面:采用经络脏腑辨证取穴法,用针灸以疏通经脉、温补脾肾、补益气血治疗无脉证。  相似文献   

5.
目的:介绍张吉教授对无脉证的治疗方法和经验。方法:跟师学习,总结所长。结论:1中药方面:在50余年的临床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了治疗无脉证的经验方。并根据临床辨证的不同,在经验方的基础上进行加减,诸药并用以活血通络、养阴清热、补气养血。2针灸方面:采用经络脏腑辨证取穴法,用针灸以疏通经脉、温补脾肾、补益气血治疗无脉证。  相似文献   

6.
元气乃一身之本,通元调治人体元阴元阳是治疗脏腑、经络、营卫等相互关系失调及一切气机升降出入运动失常的核心所在。通元针法的临床运用法则主要有引气归元、通督养神、阳气引领阴气、扶正以祛邪,具有突出任督两脉、统领阴阳而调节脏腑、充分发挥经络治疗效应的特点,极大地扩大了针灸适应症。  相似文献   

7.
张胜春  赵京生 《中医杂志》2002,43(2):148-149
比较、分析了《阴阳十一脉灸经》(简称《阴阳》)、《内经》、《明堂孔穴针灸治要》(简称《明堂》)、《针灸甲乙经》(简称《甲乙经》)等不同时期针灸医书中“头痛”病症的治疗用穴特点及指导用穴的思路。《阴阳》中头痛主要是足太阳经、足少阳经的主治病症,直接体现了经脉循行对临床的指导意义。《内经》中多用经脉穴,有了一定的针灸处方形式,其用穴依据主要是阴阳、经络、脏腑、根结标本理论。比较而言,《明堂》中的腧穴理论、奇经八脉理论比较完善,但其用穴的思路没有突破《内经》的理论范围《内经》奠定了针灸临床选穴的理论基础。经络理论则始终是指导针灸临床的主流。  相似文献   

8.
纵观古今中风病的针灸治疗,多以通经活络为主,故多选用手足三阳经四肢部的阳经穴,而很少使用能调整脏腑功能的背俞穴。过分强调经络为邪阻滞、肌肉筋脉失养所致肢体废而不用,而忽视了邪之所来、气血不养的根本原因。近年来笔者参考古人所论,在针治中风病时以“和脏腑,通经络”为治则,即以五脏背俞为主调节脏腑功能,以四肢部阳经穴为主疏通经络,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现根据中风病的主要病机,结合现代临床研究,就五处背俞穴用于中风治疗作一探讨,以求证于同道。l病机根据中风病的病机历代虽有外风、内风之争,但均强调与脏腑功能…  相似文献   

9.
穴位形态学的研究及进展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陶之理 《针刺研究》1989,14(4):397-402
<正> 穴位乃是身体上施行针灸的特定部位,简称为“穴”。它可“通经脉,均气血,蠲邪扶正”,是“处百病,调虚实”等的刺激点。也就是用于治疗疾病和增进健康的刺激点。同时它也是人体经络脏腑之气聚集和出入于体表的地方,与经络、脏腑、气、血均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继承名老中医治疗食管癌的经验,提高中医诊疗食管癌的水平。方法通过跟师学习和文献整理对广东省名老中医俞云教授切脉针炙治疗食管癌经验进行分析研究。结果俞师切脉针灸治疗食管癌,是以调动人体的内因为主,抓住主要矛盾,兼顾扶正与祛邪。结论俞云教授切脉针灸治疗食管癌经验对中医治疗食管癌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医案中相关病例从病机、方药、症状等多个方面进行思考及整理,从而总结出叶天士对于癥瘕积聚的治疗经验如下:(1)审症切脉,确定脏腑。通过对症状及脉诊的细微分析,达到观其脉证,知犯何逆,依法治之;(2)视病新久,治从经络。叶天士不仅提出久病入络、久痛入络的观点,更是依照内经所载的经络循行及是动则病、是主所生病来指导从经络辨证,用药也多加入相应的引经药;(3)顾护胃气,虽实攻缓。叶天士提出上下交病,治取中焦的思想,其重视胃阴胃阳,用药多加配伍以免损伤脾胃,改变剂型等多个方面来防治损伤胃气;(4)贯通诸法,丸膏兼施。叶天士能够依据患者体质及疾病病机灵活用药,以最适宜之剂型用于患者,如用膏丹丸散,或者以药汁入药;(5)顺天察运,依时设防。叶天士按照四时阴阳的变化及人与大自然的天人相应的关系,从而在用药时也多多留意。  相似文献   

12.
笔者通过跟师学习整理广东省名老中医俞云教授运用切脉针灸治疗心衰的经验并进行分析研究。俞云教授认为心衰病情危重、病机复杂,而通过切脉可快速诊察心衰病之阴阳虚实,从而指导针刺,并对急性心衰及慢性心衰的不同病机采用不同的针灸方法。俞师治疗心衰以切脉为重,切人迎、寸口、太溪、扶阳四部脉,并根据脉象大小辨别病机,从而指导针刺穴位,以及介绍俞师治疗心衰常用穴位,旨在提高中医诊疗心衰的水平。  相似文献   

13.
介绍唐辰龙教授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经验与特色:用药平正柔和,缓攻缓补;扶正祛雅并施,但更强调扶助正气;判断肝癌患者病情轻重证候转归时,尤重视望诊中的舌诊,并举验案1则以资印证。  相似文献   

14.
根据妇女的生理功能与肝、脾、肾三脏以及冲任二脉、足三阴经的密切关系,提出痛经之病因病机就脏腑辨证而言,责之于肝、脾、肾功能失调 从经络辨证分析,则因于冲任气血失调,肝、脾、肾三经经气失常,胞脉"不通"或"不荣" 认为以针灸治疗痛经当脏腑辨证与经络辨证并重,以调理冲任、调和气血、通经止痛为法,选穴以任脉、脾经腧穴为主,并根据病因虚实及辨证分型配用其他腧穴,同时注意选择适宜的施治时间和刺灸手法。  相似文献   

15.
痛经的针灸诊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妇女的生理功能与肝、脾、肾三脏以及冲任二脉、足三阴经的密切关系,提出痛经之病因病机就脏腑辨证而言,责之于肝、脾、肾功能失调;从经络辨证分析,则因于冲任气血失调,肝、脾、肾三经经气失常,胞脉"不通"或"不荣";认为以针灸治疗痛经当脏腑辨证与经络辨证并重,以调理冲任、调和气血、通经止痛为法,选穴以任脉、脾经腧穴为主,并根据病因虚实及辨证分型配用其他腧穴,同时注意选择适宜的施治时间和刺灸手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客观评价经络测评法结合切脉针灸对鼻咽癌放疗后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5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8例,均采用口服中药汤剂为基本治疗,治疗组再配合经络测评法及切脉针灸,治疗6个月,对比2组患者生存质量情况。结果 :治疗组治疗前、后患者总评分及各大项目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生存质量各领域除经济情况外的5个项目及总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单纯服用中药汤剂相比,通过经络测评法及切脉针灸干预放疗后的鼻咽癌患者能获得更好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7.
针灸治病的特点是通过刺激俞穴,作用于脏腑经络,以调整气机升降出入,恢复人体阴阳相对平衡,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因此,选穴配穴关系到针灸是否取得疗效,极为重要。古人的配穴法很多,如阴阳配穴法、上下配穴法、三部配穴法等。总的原则是既要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析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平衡功能障碍的用穴规律,为临床相关治疗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网)、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建库至2020年10月收录的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平衡功能障碍相关文献。纳入文献数据经规范化处理后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9建立针灸处方数据库。对处方涉及的腧穴、腧穴归经、归属特定穴进行分类整理,采用SPSS statistics 23进行聚类分析,采用IBM SPSS Modeler 14.1进行Apriori算法关联规则分析。结果纳入文献93篇,涉及93首针灸处方,包含十四经穴154个、经外奇穴9个,用穴总频次1047次。涉及的高频腧穴有足三里(43次)、阳陵泉(42次)、三阴交(40次)、合谷(39次)、曲池(36次)等,涉及的特定穴以交会穴的用穴数和频次最多,十四经脉中阳经使用频率(72.60%)明显多于阴经(27.40%),以膀胱经用穴数和频次最多。高频腧穴可聚为6类,通过关联规则分析得出"曲池→合谷"为最常用腧穴配伍。结论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平衡功能障碍注重通补结合,取穴以阳经腧穴为主,尤以膀胱经、督脉、阳明经为重,多使用特定穴以调整脏腑,大致从补益肝肾、醒脑开窍、补血养心、活血通络、熄风舒筋、温阳补髓6个方面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9.
俞穴,是脏腑经络之气转注于体表的处所,也是针灸疗法施术的部位。俞穴即是穴位,俗称穴道。《内经》名俞(俞、输)穴或气穴。《针灸甲乙经》又叫孔穴。俞有输注的含义,穴有孔隙的意思。俞穴分布在经络的体表循行路线上,为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聚集、输注、出入的处所。它通经络与脏腑密切相关,可以反应各脏腑生理或病理的变化,也可以接受各种刺激(如针刺、艾灸、按摩、角法、药敷等)以调整各脏腑机能达到治疗的效果。俞穴有广义和狭义的区别。广义的俞穴是指“节之交,三百六十五会”,主要是指十四经穴。狭义的俞穴是指分布在四肢的五脏五俞和六腑六俞、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针灸治疗癌性疼痛临床文献的研究,探寻临床治疗癌性疼痛常用腧穴及经络。方法:借鉴文献计量学及数据挖掘的相关方法,对针灸治疗癌性疼痛的常用腧穴及经络进行描述性统计。结果:搜集目前临床上针灸治疗癌性疼痛的临床研究文献共51篇,涉及68个穴位,出现频次256次。所选取的穴位中以足三里、阿是穴、三阴交使用频率最高。应用频次最多的经络为胃经(占17.19%)、膀胱经(占17.19%)、耳穴(占11.72%)。结论:针灸治疗癌性疼痛的选穴规律研究,对针灸治疗癌性疼痛的标准化和规范化研究具有一定意义,可为临床合理配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