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女性盆腔恶性生殖细胞肿瘤的临床及CT特征,以提高临床对该类疾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组织病理学证实的30例女性盆腔恶性生殖细胞肿瘤的临床及CT资料,包括发病年龄、部位、临床症状、肿瘤标记物水平、CT平扫及增强扫描特点。结果:30例(共30个肿瘤)均为单发,卵巢来源25例,非卵巢来源5例;卵黄囊瘤10例,无性细胞瘤8例,未成熟畸胎瘤5例,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3例,卵巢甲状腺肿2例,类癌1例,胚胎性癌1例。甲胎蛋白(AFP)升高14例,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水平升高2例。肿瘤最大径4~23 cm,平均12.4 cm。18例以实性成分为主,12例囊性或以囊性为主。8例无性细胞瘤中,6例边缘深分叶,2例浅分叶。CT检出肿瘤内脂肪6例,钙化10例,4例未成熟畸胎瘤同时含脂肪及钙化。CT增强扫描示纤维血管隔5例,其中4例为无性细胞瘤;显示"亮点征"12例,其中9例卵黄囊瘤,3例为以卵黄囊瘤成分为主的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肿瘤实性部分或分隔明显强化17例,包括9例卵黄囊瘤,3例以卵黄囊瘤成分为主的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6例肿瘤内血管束周围明显强化,其中5例为无性细胞瘤。结论:女性盆腔恶性生殖细胞肿瘤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肿瘤多数位于卵巢,体积较大。部分患者肿瘤标记物水平升高。无性细胞瘤、未成熟畸胎瘤及卵黄囊瘤CT表现有特征性,结合患者年龄及肿瘤标记物水平有助于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CT对原发性纵隔肿瘤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经手术与活俭病理证实的原发性纵隔肿瘤的CT表现,其中胸内甲状腺肿13例,恶性淋巴瘤10例,神经源肿瘤8例,胸腺瘤6例,生殖细胞瘤2例,心包囊肿1例。结果:40例纵隔肿瘤CT定位正确39例,定性正确34例,CT检查对纵隔肿瘤的显示明显优于常规X线检查。结论:CT检查对纵隔肿瘤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多数肿瘤结合临床和CT扫描可作出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3.
卵巢卵黄囊瘤的CT表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卵巢卵黄囊瘤的CT特点.资料与方法 分析2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卵巢卵黄囊瘤的CT表现.结果 23例均为单发.肿瘤最长径平均为16.5 cm.其中实性肿块7例、囊实性肿块12例、单房囊性肿块2例和多房囊性肿块2例.增强扫描病灶实性部分较明显强化,10例肿瘤内可见血管影.11例肿瘤显示有包膜,其中7例显示包膜破裂.13例伴有腹水,4例伴腹膜种植结节,3例伴盆壁淋巴结肿大.结论 卵黄囊瘤的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结合临床,CT有助于对本病的诊断和鉴别.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卵黄囊瘤的多层CT表现,提高卵黄囊瘤的CT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病理证实的卵黄囊瘤的多层螺旋CT表现。结果:3例中女1例,男2例;年龄分别为11岁、22岁、35岁;病灶分别位于卵巢、前纵隔、睾丸,其大小分别为11.8cm×11.2cm、15.4cm×7.8cm、6.2cm×4.8cm。多层螺旋CT上平扫病灶均呈囊实性,病灶内出血2例(卵巢、睾丸),钙化2例(卵巢、前纵隔),位于病灶边缘,增强后病灶实性部分逐渐明显强化;3例患者血AFP明显升高。结论:卵黄囊瘤多层螺旋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结合血AFP升高有助于术前诊断。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纵隔肿瘤的CT诊断(附40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CT对原发性纵隔肿瘤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经手术与活检病理证实的原发性纵隔肿瘤的CT表现,其中胸内甲状腺肿13例,恶性淋巴瘤10例.神经源肿瘤8例.胸腺瘤6例,生殖细胞瘤2例,心包囊肿1例。结果:40例纵隔肿瘤CT定位正确39例.定性正确34倒,CT检查对纵隔肿癌的显示明显优于常规X线检查。结论:CT检查对纵隔肿瘤具有较高的诊断竹值.多数肿瘤结合临床和CT扫描可作出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6.
3例卵黄囊瘤多层螺旋CT表现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卵黄囊瘤的多层CT表现,提高卵黄囊瘤的CT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病理证实的卵黄囊瘤的多层螺旋CT表现。结果:3例中女1例,男2例;年龄分别为11岁、22岁、35岁;病灶分别位于卵巢、前纵隔、睾丸,其大小分别为11.8cm×11.2cm、15.4cm×7.8cm、6.2cm×4.8cm。多层螺旋CT上平扫病灶均呈囊实性,病灶内出血2例(卵巢、睾丸),钙化2例(卵巢、前纵隔),位于病灶边缘,增强后病灶实性部分逐渐明显强化;3例患者血AFP明显升高。结论:卵黄囊瘤多层螺旋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结合血AFP升高有助于术前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原发性纵隔混合型生殖细胞瘤(mixed germ cell tumor,MGCT)的影像学表现及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的7例纵隔MGCT的临床、影像及病理资料。7例患者行胸部CT平扫及增强检查,5例同时行PET/CT检查。结果7例病灶均表现为分叶状或类圆形囊实性肿块,病灶最大径9.0~20.1cm,中位数15.7cm;增强动脉期瘤内均见强化迂曲血管影,静脉期血管影增多,瘤灶实性部分强化较动脉期明显,不均匀渐进性强化。5例PET/CT检查病灶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范围约5.0~8.3,平均6.7±1.5。结论青少年男性、增强动静脉两期血管影逐渐增多、瘤灶实质不均匀渐进性强化、瘤灶血供丰富却不同程度囊变及坏死、18F-FDG高代谢的前纵隔囊实性肿块,有助于提示MGCT的诊断。  相似文献   

8.
卵黄囊瘤64层CT诊断及其病理学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卵黄囊瘤的64层CT表现特征及病理学基础,提高对其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穿刺病理证实的9例卵黄囊瘤的临床特征及CT表现,并与病理对照研究。结果肿瘤位于纵隔3例,卵巢4例,盆腔隐睾1例,阴道1例。CT表现为圆形或卵圆形巨大肿块,以囊实性为主,内见大小不等的囊变区,增强扫描明显不均匀强化,实性为主者其内可见条状血管影。肿瘤病理学表现为间质排列成疏松的空网状结构,内见大量的瘤细胞,S-D小体等,8例治疗前检查血清甲胎蛋白(AFP)显著升高,均>1000μg/L,其中6例>3000μg/L。结论 64层CT增强扫描及多平面重组(MPR)能够清楚显示卵黄囊瘤形态、部位、大小及强化特征,结合血清AFP及年龄等临床资料,有利于其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卵黄囊瘤的64层CT表现特征及病理学基础,提高对其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穿刺病理证实的9例卵黄囊瘤的临床特征及CT表现,并与病理对照研究.结果 肿瘤位于纵隔3例,卵巢4例,盆腔隐睾1例,阴道1例.CT表现为圆形或卵圆形巨大肿块,以囊实性为主,内见大小不等的囊变区,增强扫描明显不均匀强化,实性为主者其内可见条状血管影.肿瘤病理学表现为间质排列成疏松的空网状结构,内见大量的瘤细胞,S-D小体等,8例治疗前检查血清甲胎蛋白(AFP)显著升高,均>1000μg/L,其中6例>3000μg/L.结论 64层CT增强扫描及多平面重组(MPR)能够清楚显示卵黄囊瘤形态、部位、大小及强化特征,结合血清AFP及年龄等临床资料,有利于其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0.
纵隔原发性精原细胞瘤的CT表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先世伟  王文献  何小荣   《放射学实践》2009,24(6):619-621
目的:探讨CT对纵隔内原发性精原细胞瘤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经病理证实的纵隔内原发性精原细胞瘤6例,总结和分析其临床及CT表现。结果:纵隔原发性精原细胞瘤好发于青壮年,临床表现无特异性。6例肿瘤均位于前中上纵隔,病变范围较大。CT表现为密度均匀3例,密度不均3例;2例边界清楚,4例可见周边浸润,1例侵及双侧胸膜和右上肺,1例累积心包,包绕主动脉及无名动静脉、上腔静脉受侵闭塞。结论:CT对纵隔原发性精原细胞瘤的密度、周围关系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前纵隔肿瘤18F-FDG符合线路SPECT/CT显像的特点,探讨其对前纵隔肿瘤良恶性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7月~2013年12月本院病理证实的20例前纵隔肿瘤患者的影像资料,所有患者均有完整的治疗前18F-FDG符合线路图像及CT资料。记录肿块最大径、目测分级、术后病理及胸腺肿瘤的Masaoka分期。结果前纵隔肿瘤平均最大径为6.61cm(3.0~14.0cm)。前纵隔肿瘤术后病理证实:霍奇金淋巴瘤5例,胸腺癌6例,胸腺瘤2例,其他良性病变7例(囊性畸胎瘤3例,心包囊肿2例,脂肪瘤1例,巨淋巴结增生症1例)。病变目测分级0级4例,1级3例,2级2例,3级11例。肿块最大径与目测分级的相关系数r=0.467,为低度相关。良性病变组目测分级低于霍奇金淋巴瘤及胸腺癌(P<0.01),良性病变与胸腺瘤的目测分级无明显差异(P=0.21),胸腺癌目测分级高于胸腺瘤(P=0.03),胸腺癌与淋巴瘤目测分级无明显差异(P=0.36)。以目测放射性摄取低于纵隔为标准鉴别前纵隔肿瘤良恶性的准确率为95%,仅1例假阳性病例为巨淋巴结增生症。目测分级1级的胸腺瘤为MasaokaⅠ期胸腺瘤。结论18F-FDG符合线路显像鉴别前纵隔肿瘤良恶性的准确率较高,当前纵隔肿瘤FDG摄取程度低于纵隔时提示为良性病变或可以直接手术切除的低危胸腺瘤;胸腺癌与淋巴瘤均为高FDG摄取病变,因此当前纵隔病变FDG摄取程度明显高于纵隔,结合CT鉴别胸腺癌与淋巴瘤有困难时,需要穿刺活检以取得病理诊断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淋巴上皮瘤样癌(LELC)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病理证实为原发性肺LELC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并复习文献。所有患者术前均行胸部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中央型6例,周围型5例,最大径约1.4~7.9cm,平均(4.5±1.8)cm。4例呈圆形或类圆形,7例呈分叶状;9例肿瘤轮廓光滑,边界清晰;1例肿瘤边缘可见毛刺,1例见胸膜牵拉凹陷征。平扫8例肿瘤为均匀等密度,3例见斑片状低密度区,均未见空洞形成,增强后肿瘤呈均匀或不均匀强化,5例出现斑片状坏死,4例伴"包绕血管征"。5例见肺门、纵隔、隆突下淋巴结肿大,肝转移2例,1例ECT骨扫描证实有骨转移。结论原发性肺淋巴上皮瘤样癌CT表现具有一定特点,诊断需要与其他肺部肿瘤鉴别,确诊依靠病理学检查。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卵巢卵黄囊瘤的多层螺旋CT表现特点,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准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9例卵巢卵黄囊瘤患者的临床及MSCT资料.患者发病年龄11 ~28岁,平均19.5岁.9例术前血清甲胎蛋白值为4255 ~187689 μg/L,均明显升高.所有病例均行盆腔CT平扫及增强扫描,其中7例同时行上腹部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 全部患者均为单侧卵巢发病,右侧7例,左侧2例.肿瘤边界清楚,呈卵圆形或分叶状,均为囊实性肿物,且以囊性成分居多.肿物最大径为10.2 ~18.8 em.增强后肿瘤的实性部分明显强化,瘤体内部肿瘤血管丰富.结论 卵巢卵黄囊瘤的多层螺旋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结合临床特点,可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4.
小儿先天性肺囊性腺瘤样畸形的影像学表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描述小儿先天性肺囊性腺瘤样畸形的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男7例,女1例,平均年龄3岁10个月。均以反复呼吸道感染就诊,病史4d至8年。8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术前摄胸片及胸部CT平扫,3例病变区加人高分辨率CT扫描。结果(1)胸片见单个或多个毗邻含气大囊(囊径>3cm)4例,多发蜂窝样小囊(囊径<3cm)的3例,1例表现为肺纹理模糊,6例合并纵隔肺疝,患侧肺气肿样改变8例,(2)CT见左右肺受累各4例,2例表现为巨大囊腔(囊腔最大径约9cm),2例呈类圆形薄壁囊腔(囊径3.8-5.6cm),4例表现为多发蜂窝样小囊(囊径0.2-3.2cm),囊内以含气为主,3例囊内含水量液体,病变均有不同程度的占位效应。(3)病理检查见囊腔为异常增生的管腔或腺样结构,壁内被覆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3例,纤毛柱状及立方上皮5例;囊周可见平滑肌及弹性纤维环绕,8例囊壁内均未见软骨成分及腺全。结论:影像学检查为诊断先天性肺囊性腺瘤样畸形的可靠方法,它可以提出定位,定性诊断,CT能明显提高病变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5.
胃肠道间质瘤的CT诊断   总被引:39,自引:1,他引:38  
目的 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CT表现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2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CT影像学资料,并将大体病理所见与CT表现相对照。结果 肿瘤位于胃部2例,十二指肠2例,空肠4例,空回肠交界处1例,回肠1例,直肠1例,肠系膜内者1例。发生于小肠的8例中5例有便血史或便潜血阳性。12例中恶性肿瘤9例,潜在恶性1例,交界性1例,不能确定良恶性1例。12例中11例肿块CT表现为外生性肿块,多较大,其中恶性肿块最大径3—20cm,最大径〈5cm者1例,1〉5cm者8例。肿物密度不均匀,呈囊实性,实性部分中度强化至明显强化,肿块内伴有溃疡形成2例,最大径均〉12cm。瘤内点状钙化灶1例。结论 胃肠道间质瘤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点,CT检查有助于胃肠道间质瘤的定位,以及观察肿瘤与周围组织结构关系情况。  相似文献   

16.
小儿骶尾部生殖细胞源性肿瘤的CT和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认识小儿骶尾部生殖细胞源性肿瘤的CT和MRI表现。材料和方法:对3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骶尾部畸胎瘤和卵黄囊瘤的CT和MRI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5例骶尾部肿瘤中,29例畸胎瘤,6例为卵黄囊瘤。29例畸胎瘤内可见有脂肪、钙化和软组织成分;增强后软组织成分可见轻度强化。6例卵黄囊瘤中,1例肿瘤呈囊实性,边缘可见钙化;5例肿瘤呈不均匀软组织块,瘤内见出血,增强后均呈非均匀性强化。6例卵黄囊瘤甲胎蛋白检查阳性。结论:畸胎瘤和卵黄囊瘤是小儿骶尾部最常见生殖细胞源性肿瘤,含三个胚层成分是畸胎瘤的特征,而卵黄囊瘤多为软组织性肿瘤,好发生出血,能够分泌甲胎蛋白是卵黄囊瘤的特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肾上腺神经鞘瘤的CT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4例肾上腺神经鞘瘤的CT表现,分析肿瘤的数目、部位、形态、大小、边缘、囊变、钙化、密度及强化方式等特点。结果 14例肿瘤均为单发,右侧肾上腺9例,左侧肾上腺5例;肿瘤边界清晰,最长径为3.2~14.7cm,平均7.0cm;4例密度均匀,10例囊变,3例钙化,2例恶性。平扫CT值25~39HU,平均33HU;增强4例轻度均匀强化,10例轻中度不均匀强化。结论肾上腺神经鞘瘤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CT对肾上腺神经鞘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原发性胸腺癌的影像表现,以期进一步提高对该肿瘤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胸腺癌的影像表现,17例行CT平扫及增强检查,2例仅行CT平扫检查。结果19例胸腺癌中,鳞状细胞癌16例,未分化癌、粘液表皮样癌及淋巴上皮样癌各1例;CT表现为前中上纵隔较大分叶状软组织肿块,最大径约为3.5~12.8cm(平均为6.6cm),肿块密度不均匀,均有坏死,其中3例鳞状细胞癌有钙化;19例肿瘤中,侵犯大血管10例,心包侵犯9例,胸内转移(纵隔淋巴结转移11例,胸膜转移7例,肺内转移4例),胸外转移(腹膜后淋巴结及骨骼各2例,肝脏3例)。结论原发性胸腺癌是一种罕见的纵隔肿瘤,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结合病变的临床及CT表现,可提高病变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9.
纵隔低密度肿块病变的CT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提高纵隔低密度肿块病变的CT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经临床、手术及病理确诊的纵隔低密度肿块病例资料。结果:52例中皮样囊肿4例,畸胎瘤6例,胸腺囊肿3例,支气管囊肿5例,心包囊肿4例,脂肪瘤1例,胸内甲状腺肿囊变4例,胸腺瘤囊变5例,淋巴结肿囊变7例(淋巴瘤2例,淋巴结结核5例),神经源性肿瘤囊变4例(神经节细胞瘤1例,神经鞘瘤2例,恶性神经纤维瘤1例),纵隔血肿2例,纵隔脓肿6例。CT诊断正功率92.3%(48/52)。结论:纵隔低密度病变种类较多。CT检查可清楚显示病变的部位与特点,结合临床表现一般能作出准确的术前诊断。  相似文献   

20.
混合性生殖细胞瘤的64层螺旋CT诊断及病理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对混合性生殖细胞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经病理证实的混合性生殖细胞瘤的CT平扫及两期增强表现、病理标本及切片特征。结果:7例病灶3例位于卵巢,3例位于前纵隔,1例位于睾丸;其中3例边界清楚;各病灶密度不均匀,内见囊变、坏死区,1例可见脂肪及钙化;增强扫描静脉期较动脉期强化明显,均呈不均匀强化。病理结果2例卵黄囊瘤与成熟畸胎瘤混合型,2例卵黄囊瘤与未成熟畸胎瘤混合型,1例卵黄囊瘤、胚胎性癌、畸胎瘤混合型,1例绒癌与无性细胞癌混合型,1例精原细胞瘤、胚胎性癌、滋养细胞成分混合型。结论:64层螺旋CT对混合性生殖细胞瘤的诊断虽无特异性,但在一定程度上为肿瘤良恶性判断、临床分期提供十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