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PRKAG2心脏综合征是一种由于编码单磷酸腺苷激活蛋白激酶γ2亚基的PRKAG2基因遗传性缺陷导致的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它的典型表现为:心室预激、进展性传导系统疾病和心脏肥大.虽然PRKAG2心脏综合征的临床表现与肥厚型心肌病、预激综合征相似,但它们在发病机制上却存在着本质的差别,PRKAG2心脏综合征是一种心脏代谢性疾病.现就近年来对PRKAG2心脏综合征发病机制的研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PRKAG2心脏综合征是一种少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心脏病,主要临床表型包括心室预激、传导系统异常和心肌肥厚。由于编码AMP激活蛋白激酶(AMPK)3'2调节亚基的基因(PRKAG2)突变,导致AMPK活性改变,心肌细胞内糖原储积。因此,PRKAG2心脏综合征被认为是一种新的心脏特异的糖原累积综合征。  相似文献   

3.
PRKAG2心脏综合征的分子遗传学病因及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RKAG2心脏综合征是一种少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心脏病,主要临床表型包括心室预激、传导系统异常和心肌肥厚.由于编码AMP激活蛋白激酶(AMPK)γ2调节亚基的基因(PRKAG2)突变,导致AMPK活性改变,心肌细胞内糖原储积.因此,PRKAG2心脏综合征被认为是一种新的心脏特异的糖原累积综合征.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1个肥厚型心肌病先证者及其四代家系成员进行致病基因筛查研究。方法收集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应用二代测序法对先证者进行致病突变筛查。发现可疑致病位点后,进一步通过Sanger测序法在家系内其他成员及600个健康个体中进行验证。用PolyPhen-2,SIFT及Mutation Taster等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发现的潜在致病突变进行致病性分析和功能预测。结果先证者及家系内多个成员均携带PRKAG2基因杂合突变,p.Ser98Asn (c.293GA)。但600例健康个体中并未发现该突变。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PRKAG2基因的p.Ser98Asn (c.293GA)杂合突变位于进化保守区域,并可能影响蛋白功能,为致病性突变。与携带该基因其他突变致PRKAG2心脏综合征的患者合并多种心律失常不同,携带该PRKAG2基因突变位点的家系成员有心肌肥厚和心衰等PRKAG2心脏综合征的表现,但不合并心律失常。结论我们首次报道一个新的PRKAG2基因致病性错义突变,该突变导致的PRKAG2心脏综合征包括心肌肥厚和严重心力衰竭,但不合并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5.
PRKAG2心脏综合征是近年新发现的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心脏病,主要由于编码AMP激活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γ2亚单位的PRKAG2基因缺陷,典型的临床特征包括家族性心室预激、传导系统病变和心肌肥厚[1].  相似文献   

6.
目的本研究报道了均携带R302Q突变却具有完全不同临床表现的同胞兄弟二人病例,分析R302Q突变引起PRKAG2心脏综合征的异质性。方法收集临床资料并进行基因测序检测其突变,结合其他家系和实验研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心脏超声示先证者心肌肥厚,其胞弟心超未见明显异常。先证者心电图呈现比较典型的PRKAG2心脏综合征心电图改变如Ⅱ度房室传导阻滞,而胞弟则有偶尔腿部肌肉酸痛和肌型肌酸激酶同功酶(CK-MM)升高表现。结论本研究中兄弟二人截然不同的临床表现显示,即使在同一家系中,R302Q突变引起PRKAG2心脏综合征也具有显著的异质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位于7号染色体上的腺苷一磷酸激活的蛋白激酶γ^2调节亚单位基因(PRKAG2基因)调节代谢通路。报道一个具有PRKAG2基因突变而临床表现型不同的家系。方法 使用DNA直接测序法,对一个具有多种形式心律失常的患者家系(13例患者)进行PRKAG2外显子及外显子和内含子拼接部位序列筛查寻找基因突变。结果 心电图显示患者家系存在窦性心动过缓、短PR间期、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和房性心动过速。其中3例患者在年轻时发生猝死,没有1例有预激综合征(预激)表现,只有1例有心肌肥厚。DNA测序结果显示,该家系所有患者皆有一个PRKAG2错义突变(R302Q)。这个基因突变以前曾描述并与预激和左室肥厚有关。结论 PRKAG2基因突变不仅导致预激而且与多种临床表现型有关。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窦性心动过缓、短PR间期应该高度怀疑有PRKAG2基因突变的可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一个存在PRKAG2心脏综合征(一种由编码腺苷酸激活的蛋白激酶γ2亚基的PRKAG2基因突变导致的疾病)的中国汉族5代家系,分析其中伴有心肌肥厚患者的治疗。方法:本研究以完全房室传导阻滞伴室间隔非对称性肥厚为主要表现的一个中国汉族5代大家系(n = 40)为研究对象,提取可获得的30名家庭成员(6例患者和24...  相似文献   

9.
心律失常的分子遗传学进展:从基因到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律失常是影响公众健康的一种重要病症,是常见的致死原因。分子遗传学在过去十年的重要进展,为我们理解心律失常的发病机理提供了很大帮助。50%~75%的长QT综合征(LQTS)和15%-35%Brugada综合征(BS)的致病基因已经被发现(LQTS:钾通道基因KCNQ1,KCNH2,KCNE1,KCNE2,KCNJ2;钠通道基因SCN5A;非离子通道基因ankyrin-B。BS:SCN5A)。遗传性LQTS致病基因的突变也与很多普通药物诱导的LQTS相关。基因特异性治疗和遗传诊断已经应用于LQTS和Brugada综合征。最近发现一种新的短QT综合征与KCNQ1和KCNH2突变有关。心脏钠离子通道基因SCN5A的突变也可导致心脏传导疾病和常染色体隐性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散发型SSS也与心脏起搏钾离子通道基因HCN4的突变有关。心脏ryanodine receptor 2基因(RYR2)和calsequestrin 2基因(CASQ2)的突变能导致儿茶酚胺多形室性心动过速。KCNQ1和KCNE2的突变可导致心房颤动。蛋白激酶基因PRKAG2是预激综合征(Wolff-Parkinson-White syndrome,WPWS)的致病基因。心律失常方面的已有研究成果与发现和将来的遗传学发现将会对疾病的治疗乃至现代医学产生革命性的影响。这些范例使现代医学向着个体针对性治疗发生转变,并首先在LQTS的治疗方面实现了,将来还会扩展到其它心律失常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0.
预激综合征包括家族性和散发性,以散发性为主,家族性预激综合征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目前其分子遗传学研究热点为编码AMP活化蛋白激酶γ2调节亚单位的基因(PRKAG2)突变,电生理学研究主要为旁道的定位和电生理特性.  相似文献   

11.
预激综合征包括家族性和散发性,以散发性为主,家族性预激综合征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目前其分子遗传学研究热点为编码AMP活化蛋白激酶γ2调节亚单位的基因(PRKAG2)突变,电生理学研究主要为旁道的定位和电生理特性。  相似文献   

12.
预激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分子遗传学目前的研究主要为编码AMP激活的蛋白激酶γ2调节亚单位基因PRKAG2突变,现将对目前研究概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利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介导PRKAG2基因cDNA上第994和995位碱基的体外定点突变。方法以PRKAG2基因为模板,利用PCR技术进行定点突变,设计2对引物,将突变位点设计在引物上,通过PCR扩增引物,扩增片段上含有所需要的突变位点,并将其克隆到TA载体,通过序列分析进行确证。结果序列分析提示,994处碱基由A→C,995处碱基由G→A,使PRKAG2基因第302位密码子由精氨酸(Arg)突变为谷氨酰胺(Gin)。结论PCR技术诱导定点突变准确、高效,成功完成了PRKAG2基因的体外定点突变,为进一步研究该突变位点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预激综合征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是引起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主要原因之一。发病率为0.15‰~3.00‰。预激综合征大多为散发,部分有家族史。早在1944年Ohnell首次报道了两个家族性预激综合征家系。以后陆续有报道。1978年,Gillette报道了4个家系,提出了预激综合征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2001年Gollob等报道了AMP激活蛋白激酶(AMPK)γ2调节单位编码基因PRKAG2为预激综合征的致病基因,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进行基因筛查,并与临床表型相对照,以期对临床诊治HCM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19例门诊HCM患者进行高通量测序,检测其突变类型并收集临床资料。结果:19例患者中有9例发现基因突变,除2例患者为单磷酸腺苷(AMP)激活蛋白激酶γ2调节亚基(PRKAG2)突变外,大部分基因突变为肌节蛋白基因突变。此外,检测出2例双基因突变患者,涉及PRKAG2与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MYBPC3)、MYBPC3与β-重链肌球蛋白(MYH7)双基因突变。基因突变的检出率为47%。MYH7基因突变患者发病年龄相对较轻,心肌肥厚程度较重,2例PRKAG2基因突变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心肌肥厚和传导阻滞的表现。结论:高通量测序技术准确、高效,对于HCM致病基因的检测阳性率高,与临床表型相对照,对于HCM的发生、发展以及转归提供了有利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肥厚型心肌病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单基因疾病,其致病机理还不是十分明确。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AMP激活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与该病的发病有重要关系。AMPK是一种细胞能量状态的感受器,在心肌细胞的能量平衡中起关键作用;AMPK能够通过影响翻译起始阶段和肽链延长阶段来抑制蛋白合成,从而抑制肥厚;PRKAG2编码AMPKγ2 subunit,其突变可以导致HCM合并WPW综合征。  相似文献   

17.
先天性长QT综合征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天性长QT综合征(LQTS)是发病率在1/2 500左右的恶性遗传性心脏疾病。LQTS的典型心脏表现包括可导致心脏骤停和心脏猝死的晕厥发作,以及包括QT间期延长和T波异常在内的心电图异常。90年代中期,LQTS的治病基因被首次发现,至今已有13型被确认。致病基因主要是离子通道和转运相关蛋白。对于具有典型特征的患者,医生并无诊断困难。对于模棱两可的病例,需要参照特殊诊断标准,比如心电图,病史和家族史等等。此外,基因扫描正日益成为诊断过程的一部分。除非有明确的禁忌证,治疗上还是要首选β受体阻滞剂。若在接受足量β受体阻滞剂期间,还有1次以上的晕厥,需立即采取左侧交感神经切除术,并根据病人特征(年龄、性别、临床病史、24 h Holter在内的心电图特征、基因表型等)考虑安装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病人接受适当治疗后,一般预后较好。但是LQTS8(Timothy综合征)病人,携带KCNQ1突变的Jervel Lange-Nielsen综合征患者,以及伴有2∶1房室传导阻滞,病窦综合征或Brugada综合征的LQT3病患的预后极其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8.
遗传性心律失常综合征是伴有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和猝死而心脏结构正常的一组基因遗传性疾病。除QT延长综合征(LQTS)外,近年发现的Brugada综合征、家族性传导性疾病、新生儿猝死综合征、家族性心房颤动(房颤)等也属于这类疾病。分子遗传学已证实了这些疾病的一些致病基因,SCN5A(心脏钠离子通道a亚单位)功能丧失可导致Brugada综合征、家族性传导性疾病和新生儿猝死综合征;而SCNSA功能获得,可引起3型LQTS;KVLQT1离子通道功能丧失,导致2型LQTS。2000年Gussak等首次提出短QT综合征(short QT syndrome,SQTS)的诊断,随后Gaita等报告两个SQTS家系。最近Brugada和洪葵等进一步证实了HERG(也称为KCNH2)功能获得是其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Brugada综合征是一种与室性快速心律失常敏感性增加有关的心脏结构正常的遗传性心脏病。临床表现为V_1~V_3,导联ST段抬高、右束支阻滞和猝死,这种心电图的间歇性发作已被报道,而临床上很难作出正确诊断。Brugada综合征患者心脏钠通道基因(SCN_5A)突变已被确定,因此,基因筛选检查有助于该病的诊断,尚不了解Brugada综合征的患病率,据估计如同长QT综合征那样  相似文献   

20.
范丹丹  周筠 《心脏杂志》2012,24(3):402-406
先天性长QT综合征(LQTS)是一类遗传性心律失常,现已发现12种不同基因的突变与LQTS相关。在中国长QT综合征Ⅱ型(LQT2)是一种最常见的LQTS,其发生率占LQTS的54.5%。先天性LQT2由hERG基因突变所致。hERG基因编码心脏快速激活延迟整流钾电流(IKr)通道的α亚基,hERG基因的突变可使IKr通道外向钾电流减少,QT间期延长。本文主要从hERG基因的突变机制,基因的检测和其与miRNA的关系等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