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采用Meta分析系统评价脉搏指示连续心输出量测定(PiCCO)指导脓毒症休克治疗的价值。 方法系统检索PubMed、中国知网和万方等数据库,检索时间为2011年1月至2020年3月。由2人按照设定的纳入与排除标准进行筛选文献,查找相关文献,并采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汇总。 结果共纳入21篇文献和1572例患者。与常规中心静脉压(CVP)指导的脓毒症休克治疗相比,PiCCO指导的脓毒症休克治疗组28 d病死率下降(OR=0.55,95%CI:0.43~0.70,P<0.001),机械通气时间缩短(SD=-1.77,95%CI:-2.36~-1.19,P<0.001)。 结论对于脓毒症休克患者,PiCCO指导下的治疗优于传统CVP指导下的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根据脉搏指示连续心输出量(PICCO)监测中的容量指标对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早期液体复苏,以及治疗效果和预后的影响。方法将该院急诊科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8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根据中心静脉压(CVP)指导液体复苏治疗的对照组,和依据血管外肺水指数(EVWL)和全心舒张末期容积(GEDV)指导液体复苏治疗的实验组,每组各40例,2组患者经液体复苏治疗后的疗效与预后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乳酸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氧合指数、尿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h与6h,2组患者EVLWI、GEDVI、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CVP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据EVWL和GEDV指导感染性休克患者早期液体复苏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的预后、降低病死率,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应用脉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PDE)及心阻抗血流图(IR)测定32例心脏病人心搏量(SV)和心输出量(CO),与Fick法相比,PDE的SV及CO相关系数(r)分别为0.76和0.92,优于IR的测定结果。心内分流、无分流与肺动脉瓣狭窄三组间PDE经主动脉血流测定的SV和CO值无显著差异(P>0.05)。影响测定相关性的主要因素可能是测定时的心率。  相似文献   

4.
脉搏指示连续心输出量监测采用经肺热稀释技术和连续脉搏波型测量技术,获取患者心功能、容量、血管外肺水等一系列血流动力学参数,指导临床治疗决策,是一项简便、微创、精确、连续的血流动力学监测方法。合理应用脉搏指示连续心输出量监测技术有助于危重症患者的病情判断。本文就脉搏指示连续心输出量监测技术的应用原理及临床意义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脉搏指示持续心输出量监测在重症患者48例应用中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无创/微创血流动力学监护的发展愈来愈引起人们的关注。脉搏指示连续心输出量监测技术(pulsecontour cardiac output,PiCCO)是一项全新的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与经肺温度稀释心排量联合应用的技术,仅用中心静脉和动脉导管,就能精确、连续监测心排量及外周血管阻力、心搏量等变化[1],具有损伤更小,各类参数结果可直观应用于临床,对容量复苏、液体管理、利尿剂的应用以及疗效判断具有指导意  相似文献   

6.
脉搏指示连续心输出量(pulse-indicated continuous cardiac output,Pi CCO)监测是一项微创、简便、精确、连续的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采用经肺热稀释技术和连续脉搏波形测量技术,获取患者心功能、容量、血管外肺水等一系列血流动力学指标,指导临床治疗决策,尤其有助于危重患者的病情判断。本文就Pi CCO的监测原理、监测指标及其在心脏外科的应用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ICCO)监测在感染性休克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前瞻性选取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宿州市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收治的8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n=40)予以常规液体管理治疗,研究组(n=40)给予PICCO监测,并依...  相似文献   

8.
应用多普勒超声技术测定心输出量时,需要测量大血管的横截面积,血流速度,多普勒声束与血流方向之间的夹角,心率。此外还受射血时间、体位、年龄、体表面积和呼吸的影响。 一、射血时间 在应用计算机设备计算流速积分时,心输出量的估测不需要专门测量射血时间,但如果没有计算机处理数据,则射血时间的准确测量是正确估测心输出量的重要步骤。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使用脉搏指数连续心输出量监测(PiCCO)中的容量指标指导液体复苏方案在感染性休克患者早期液体复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明确诊断的感染性休克患者36例,PiCCO组根据监测的胸腔内血容积指数(ITBVI)和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指导液体复苏,对照组以传统的中心静脉压(CVP)为指导的液体复苏目标。比较两组患者液体复苏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差异。结果 PiCCO组患者液体复苏治疗72 h后APACHEⅡ评分、血管活性药物评分和乳酸清除率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PiCCO组与对照组相比28天病死率、住院病死率、住ICU天数、机械通气治疗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PiCCO组的第一次液体复苏成功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也较短(P<0.05)。结论 PiCCO中的容量指标指导下的早期液体复苏治疗,可以提高液体复苏的成功率;EVLW指导液体复苏治疗,并不能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严重腹腔感染患者留置PICCO导管的护理方法及护理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1月间本院中心ICU收治的42例严重腹腔感染患者,在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留置PICCO导管作为监测手段,总结PICCO导管相关护理的有效经验。结果本组42例PICCO导管发生导管堵塞率为7.1%、导管相关性感染率为4.8%、穿刺点渗血率为4.8%,未出现下肢动脉栓塞、血肿形成及脱管等并发症。结论在严重腹腔感染患者的血容量监测指标的应用中,PICCO监测指标比传统的血容量监测指标,在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病情预后方面效果更为显著,在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dult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是一种发生于严重感染、休克、创伤及烧伤等疾病过程中,由于患者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肺泡上皮细胞损伤引起弥漫性肺间质及肺泡水肿,导致血管外肺水(extravascular lung water,EVLW)显著增加,以进行性低氧血症、呼吸窘迫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ARDS病因多样,治疗复杂,病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规范脉搏指数连续心输出量监测的护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危重患者抢救的成功率。方法将某院60例脉搏指数连续心输出量监测的危重症患者按入住ICU的时间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33例,对照组27例。观察组实施脉搏指数连续心输出量监测护理路径(包括技术准入、系统培训、规范操作和监测规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导管穿刺点渗血渗液情况、细菌培养结果、导管留置时间、大小腿周径的变化情况。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实施规范护理临床路径后,穿刺点渗血渗液及导管留置时间明显减少(P0.05);导管末端致病菌培养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而大小腿周径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实施脉搏指数连续心输出量监测护理路径可减少并发症发生率;降低感染率;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14.
总结35例老年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机械通气患者行脉搏指数连续心输出量(pulse indicator continuous cardiac output,PiCCO)监测的护理。PiCCO监测期间护理重点包括:建立技术准入制度并加强监督管理、责任护士掌握病情并规范监测指标、医护实施无缝隙沟通、管道管理等。本组患者穿刺过程中均无出现异常情况,监测期间无发生脱管、静脉血栓形成、血管相关性感染。3例患者出现术肢足背动脉搏动较弱,给予保暖和被动活动肢体后及时纠正。35例患者中,26例治愈出院,9例死亡,包括2例家属放弃治疗。  相似文献   

15.
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不同阶段慢性肝病心输出量的测定北京军区总医院特诊科张梅,简文豪,王秀敏,吴爱民,曾济平慢性肝病,随着肝脏损害的进一步加重,会出现肝外其它脏器的损害及功能紊乱,循环系统的高动力状态,即是其中变化之一。曾有人用同位素标记红细胞的方法,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估超声心输出量监测仪(USCOM)监测脓毒性休克患儿心输出量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脓毒性休克患儿82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USCOM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1例。2组患儿均确保气道畅通,给予高流量鼻导管供氧或面罩氧疗、液体复苏、继续和维持输液、血管活性药物、积极抗感染治疗、控制血糖、镇痛、营养支持等常规治疗。USCOM组除常规治疗外,还以USCOM监测心输出量(CO),并根据CO值及时调整其补液量及血管活性药物的剂量。比较2组治疗前及液体复苏第3、6小时的体温、心率、呼吸、平均动脉血压(MBP)、血糖、pH值、乳酸(Lac)值及C反应蛋白(CRP),并对2组液体复苏早期输液量进行比较。结果 USCOM组在液体复苏第3小时的Lac值低于对照组(P<0.05),而pH值、输液量高于对照组(均P<0.05);USCOM组在液体复苏第6小时的心率、呼吸、Lac值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USCOM能根据监测的CO值及时调整治疗方案,较快地改善脓毒性休克患儿内环境及生命体征指标,在患儿液体复苏中具有重要作用。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对心源性休克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分析护理经验。方法:对22例应用IABP治疗的患者,术前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术中密切监测生命体征,观察IABP运行状况和术后加强护理,预防并发症等。结果:22例患者接受IABP后循环稳定,血压回升,心功能逐渐改善,治疗好转后出院。结论:针对病因,应用IABP治疗可改善心功能,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心脏监护病房(CCU)呼吸机辅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心源性休克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行呼吸机辅助治疗AMI并发心源性休克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本组患者均行呼吸机辅助治疗,对照组患者实施CCU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CCU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预后、不良事件、患者及家属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成功撤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及家属满意度明显好于对照组( P<0.05)。结论呼吸机辅助治疗时有效的CCU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提高AMI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的治疗效果,发生不良事件较少,安全性更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监测体外膜式氧合(ECMO)治疗心源性休克(CS)的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使用ECMO辅助治疗并成功脱机的CS患者21例。应用超声心动图分别在ECMO建立前、ECMO流量减半时、ECMO停机后即刻测量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Tei指数,同时记录肱动脉收缩压(SBP)、动脉血氧饱和度(SaO_2)。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接受ECMO辅助治疗且成功撤机的21例患者ECMO建立前、流量减半时、撤离后即刻LVEF、Tei指数、SBP、SaO_2差异,进一步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接受ECMO辅助治疗且成功撤机的21例患者ECMO建立前与撤离后即刻心率、左心室前后径、下腔静脉宽度、下腔静脉塌陷率、肺动脉楔压、中心静脉压差异。结果与ECMO建立前比较,接受ECMO辅助治疗且成功撤机的21例患者ECMO流量减半时、ECMO撤离后即刻LVEF均增加,Tei指数均降低,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VEF:t=31.952、59.404,P均0.01;Tei指数:t=34.406、58.969,P均0.01)。与ECMO建立前比较,接受ECMO辅助治疗且成功撤机的21例患者ECMO撤离后即刻SBP、SaO_2、下腔静脉塌陷率均增大,左心室前后径、肺动脉楔压、中心静脉压均减小,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382、37.785、-11.286、3.294、13.923、16.971,P0.01或0.05);心率、下腔静脉宽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应用ECMO治疗CS患者时,超声心动图能对CS患者心脏进行有效监测、为临床判断ECMO疗效、掌握撤机时机提供重要心脏功能参数。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量监测在脓毒症休克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行脉搏指示连续心排量监测的脓毒症休克患儿60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护理方法,分析患儿使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量监测前后的相关指标水平及转归情况。结果监测后心脏指数、系统性血管阻力、平均动脉压均高于监测前,胸腔内血容量指数、血管外肺水指数、肺毛细血管通透性指数均低于监测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0例患儿经监测对症治疗后,54例病情好转,4例患儿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2例因家属放弃治疗死亡。结论护理人员对脓毒症休克患儿早期实施脉搏指示连续心排量监测,观察其血流动力学,根据指标变化进行对症治疗,能促使患儿快速康复,对提高救治率具有重要意义,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