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本研究旨在检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肿瘤石蜡组织中miR-21的差异性表达与PTEN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采用Real-time-PCR方法检测26例DLBCL患者及10名正常对照的miR-21表达,应用聚合物免疫组化检测系统检测PTEN蛋白水平。结果表明,26例DLBCL石蜡组织中miR-21的表达量为6.586(1.10,38.22),显著高于正常对照[0.791(0.35,2.87)](P〈0.05),在26例DLBCL中有6例PTEN蛋白(23%)阳性,而在20例(77%)中为阴性。DLBCL中miR-2l表达水平与PTEN蛋白水平呈负相关,其高表达与DLBCL血清LDH水平呈正相关、Ⅲ/Ⅳ期患者miR-21表达水平明显高于Ⅰ/Ⅱ期患者(P〈0.05),与临床亚型无关(P〉0.05)。结论:在DLBCL中miR-21表达升高可能提示肿瘤恶性程度高,预后不良,PTEN可能是miR-21的靶基因。 相似文献
3.
4.
5.
Ki-67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旨在评估增殖相关抗原Ki-67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回顾性分析了2008年1月至2010牟12月在我院确诊DLBCL的50例患者的Ki-67表达水平及其与顸后的关系.结果显示,Ki-67的表达水平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分期、有无B症状、LDH水平、IPI危险度分组、结外受累病灶数、是否为巨块型、有无骨髓受累、是否为生发中心来源、治疗方案以及初始治疗反应均无显著相关.Ki-67低表达组(<85%)和高表达组(≥85%)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50个月和15个月.Ki-67低表达组患者的总体生存期(OS)和无进展生存(PFS)期均显著优于高表达组(P =0.001;P=0.027).单因素分析显示,影响OS的临床因素包括Ann Arbor分期和Ki-67表达水平,影响PFS的临床因素包括Ann Arbor分期、IPI评分及Ki-67表达水平.多因素分析显示,Ki-67表达水平是影响OS的独立预后因素(HR=4.90;95% CI,1.456-16.511;P =0.0103).结论:增殖相关抗原Ki-67是判断DLBCL预后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观察Ki-67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与淋巴结反应性增生中以及在生发中心B细胞(GCB)型和非GCB型(non-GCB)中的表达差异,探讨Ki-67的临床意义。方法将60例DLBCL标本设为观察组,将20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组织标本设为对照组。比较Ki-67在GCB型和non-GCB型中的表达差异,并分析Ki-67与DLBCL分型、国际预后指数(IPI)、近期疗效、预后的关系。结果 Ki-67在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平均表达率分别为(69.17±14.73)%和(40.50±14.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509,P<0.0001)。Ki-67在GCB型和non-GCB中的平均表达率分别为(59.29±14.92)%和(71.96±13.39)%,有显著差异(t=3.019,P=0.0038)。Ki-67在IPI<2组和IPI≥2组中的平均表达率分别为(65.29±15.17)%和(74.23±12.70)%,差别有统计学意义(t=2.422,P=0.0186)。结论 Ki-67的异常表达与DLBCL的临床分期、IPI指数、分型、近期疗效及预后等相关,对判断疗效和预后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微小RNA-195(mi R-195)、mi R-125和钙网蛋白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1年4月河北省邯郸市第一医院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病理科归档的资料齐全完整的80例DLBCL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研究组,另外选取70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患者纳入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mi R-195、mi R-125表达量,Western blot检测钙网蛋白表达情况,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mi R-195、mi R-125和钙网蛋白与DLBCL之间的相关性,ROC曲线分析mi R-195、mi R-125和钙网蛋白对DLBCL的预测价值。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中mi R-195表达量降低,mi R-125、钙网蛋白表达量升高(P<0.001)。mi R-195、mi R-125和钙网蛋白的表达水平与患者性别、年龄、原发部位、B症状无关,与免疫表型、Ann Arbor临床分期、乳酸脱氢酶、IPI评分、结节累及、Ki-67指数有关,非生发中心来源、Ann Arbor分期为Ⅲ-Ⅳ期、乳酸脱氢酶>... 相似文献
8.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5,(20)
目的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PCNS-DLBCL)磁共振及功能成像特点,提高其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51例经手术或活检病理证实的PCNS-DLBCL MRI资料。51例患者中,行平扫+增强+DWI共42例,单行平扫1例,直接增强6例,行1H-MRS共11例,PWI 4例。结果 51例患者中,单纯发生于幕上45例(88%),单累及幕下3例(6%),幕上、幕下均累及3例(6%);30例单发(58.8%),21例多发(41.2%)。平扫共43例,病灶T1WI、T2WI均呈等或稍长信号;发生囊变5例(11.6%);出血2例(4.7%);周围重度水肿13例(30.2%),中度水肿21例(48.8%),轻度水肿7例(16.3%),无明显水肿2例(4.7%)。增强扫描48例,呈不规则强化14例(29.2%),团块、结节状强化26例(54.2%),环形强化15例(31.3%),强化病灶均可见深浅不一之凹陷征或缺口征(100%),出现角征23例(47.9%),开环样强化10例(20.8%),偏心性结节或肿块样强化8例(16.7%),厚环样强化3例(6.3%),并于其内见低信号裂隙征。DWI均可见不同程度高信号;1H-MRS均有Cho峰明显升高,NAA峰明显降低,Cho/NAA=2.11~28.37,均出现高耸脂质(Lip)峰;PWI示病灶强化区呈低灌注。结论充分认识磁共振及功能成像表现特征,可明显提高PCNS-DLBCL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9.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17,(2)
目的:探讨miR-34a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分析其与BCL-2蛋白表达及临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并筛选出临床资料完整的DLBCL患者65例和淋巴结反应性增生(reactive lymphoid hyperplasia,RH)患者22例,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两类患者中miR-34a和BCL-2的表达情况,分析miR-34a表达水平与DLBCL患者免疫亚型,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发现,miR-34a在DLBCL中呈低表达,BCL-2在DLBCL中呈高表达,miR-34a表达水平与BCL-2的表达水平呈负相关(P0.001)。miR-34a高表达的患者生存时间明显长于miR-34a低表达者。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miR-34a表达(P=0.002),分期(P=0.001)和BCL-2表达(P=0.001)是影响DLBCL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miR-34a在DLBCL中低表达,miR-34a表达可能参与了DLBCL的发生发展过程。miR-34a的表达与患者的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10.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是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中最常见的异质性大B淋巴细胞来源的肿瘤。MYC基因位于人染色体8q24,Savage等[1]研究发现,MYC基因重排的DLBCL患者预后较差。MicroRNA(miRNA)是一种大小约19~24个核苷酸的单链小分子RNA,通过与对应靶向mRNA的3’非翻译区(3’UTR)非完全或完全配对结合,阻止其翻译或破坏稳定性,从而实现对基因表达的调控。miRNA影响个体的生长发育,并与肿瘤发生、发展密切相关[2]。miR-155位于2l号染色体上,在肺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RIP2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中的表达及其预后意义。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RIP2在GCB型和non-GCB型DLBCL中的表达,同时检测BCL-2和C-MYC的表达情况,结合相关临床病理资料分析RIP2在DLBCL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结果:RIP2表达与IPI评分为中高危组、Am Arbor分期为Ⅲ+Ⅳ期以及结内病变相关,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生存分析提示,GCB型DLBCL累计生存率高于non-GCB型(P0.05)。RIP2+组DLBCL累计生存率低于RIP2-组(P0.05)。RIP2+DLBCL患者接受R-CHOP治疗者累计生存率高于接受CHOP治疗者(P0.01)。RIP2在DLBCL细胞株中表达量高于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0.01),且在不同亚型中有差异性表达(P0.01)。结论:RIP2的表达可能与DLBCL不良预后以及特殊类型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miR-155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组织中的表达,以及转染miR-155抑制物对DLBCL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7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DLBCL患者76例,同时选取因淋巴结反应性增生就诊的4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取2组患者组织标本。培养DB细胞并将其分为miR-155抑制物组、阴性对照组和空白组。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DLBCL组和对照组组织及细胞中miR-155的表达;应用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Transwell法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结果:DLBCL患者组织中miR-155相对表达量(1.93±0.16)明显高于对照组(1.01±0.09)(t=33.991,P=0.000)。miR-155表达量在乳酸脱氢酶水平异常、BCL-2~+、MUM1~+和Ki-67≥50%、病理类型非GC型、Ann Arbor分期Ⅲ-Ⅳ期、结外病变数≥2和IPI评分3-5分的DLBCL患者组织中升高(P0.05);miR-155抑制物组细胞中miR-155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组(P0.05),miR-155抑制物组细胞在培养24、48、72和96 h时吸光度A值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组(P0.05),而细胞凋亡率则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组(P0.05);miR-155抑制物组迁移细胞数和侵袭细胞数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组(P0.05)。结论:miR-155在DLBCL患者组织中呈高表达,且与肿瘤恶性程度和侵袭进展有关,在特异性抑制DB细胞中miR-155的表达可减少细胞增殖,加速细胞凋亡,抑制细胞迁移及侵袭。 相似文献
13.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20,(1)
目的:探讨微小RNA 195(miR-195)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本院近4年诊治的60例DLBCL患者,并选取同时期同年龄段于本院行健康体检的健康人群30例作为对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T)分别测定两组患者miR-195的表达量,分析其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患者生存时间的关系。结果:miR-195在DLBCL患者中的表达量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01);miR-195的表达水平与DLBCL患者肿瘤直径、IPI指数评分及Ann Arbor分期密切相关;高表达miR-195的DLBCL患者总体生存时间显著高于低表达患者(P0.001)。结论:miR-195表达在DLBCL患者中的表达降低,miR-195与DLBCL患者肿瘤特征密切相关,高表达miR-195的DLBCL患者可获得更长的总体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4.
15.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中最普通的一种类型,大约占新诊断患者的30%~40o%.大多数患者在诊断时就是一种系统性疾病,大约75%的患者处于大肿块Ⅱ期,Ⅲ期,或Ⅳ期。化疗是一种主要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6.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16,(3)
目的:评估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超家族蛋白CD30在原发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2012年12月就诊我院血液科的149例DLBCL患者中63例非特殊类型(DLBCL,NOS)患者的CD30表达水平,分析患者的临床特点和预后状况。结果:CD30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B症状、Ann Arbor分期、体力状态(ECOG PS评分)、乳酸脱氢酶(LDH)水平、结外累及病灶数、国际预后指数(IPI)、Hans分型及骨髓累及无显著相关。单因素分析显示,CD30表达水平、年龄、ECOG PS评分、B症状、结外累及病灶数、LDH、IPI评分、是否存在骨髓累及,是否使用美罗华是影响整体OS和EFS的临床因素。单因素分析还显示,对于GCB型DLBCL患者,CD30表达水平对OS和EFS均无显著影响,而对于non GCB型DLBCL患者,CD30+不仅是OS的影响因素(P=0.037),还提示倾向于较好的EFS(P=0.067)。多因素分析提示IPI评分和CD30是影响OS的独立预后因素(IPI评分:P=0.000,95%CI 0.042-0.374 CD30:P=0.044,95%CI 1.055-60.613)。对于EFS,IPI评分是其独立预后因素(P=0.000,95%CI 0.040-0.360),而CD30+患者明显倾向于较长的EFS(P=0.050,95%CI 0.996-56.501)。结论:CD30与DLBCL预后存在一定相关性,对判断DLBCL患者预后存在一定临床价值,有望成为评估DLBCL预后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旨在检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细胞株中miR-21(micro RNA-21)的表达以及调控PDCD4及PTEN 2种基因对肿瘤生长、浸润及转移能力的影响,并探讨以miR-21作为靶分子对DLBCL基因治疗的可能性。首先,使用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3种DLBCL细胞株中miR-21的表达水平;利用转染anti-miR-21来降低miR-21的表达量,研究miR-21对DLBCL的生物行为可能产生的作用;通过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定量RT-PCR和Western blot来验证miR-21与PDCD4和PTEN的关系。结果表明:ABC-型DLBCL细胞株中miR-21的表达明显高于GCB-型DLBCL;RNA反义抑制技术特异性降低OCI-LY3和OCILY10细胞miR-21表达后,细胞增殖、侵袭能力受到明显抑制,凋亡增加;荧光素酶报告、定量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表明,PDCD4及PTEN是miR-21靶基因。结论:miR-21可能涉及DLBCL的发病机制,可能为一种新的DLBCL治疗靶分子。 相似文献
18.
19.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15,(6)
目的:探讨BCL-2蛋白表达在美罗华时代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的预后价值。方法:对我院自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128例初诊为DLBCL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不同BCL-2蛋白表达组中DLBCL的预后。结果:83例(64.8%)患者BCL-2蛋白表达阳性,45例(35.2%)患者BCL-2蛋白表达阴性。全部DLBCL病人中,BCL-2蛋白表达不能作为判断DLBCL预后的独立因素(3年OS:76.6%vs 76.8%,P=0.960;3年PFS:57.1%vs 70.5%,P=0.344);在60岁及以上DLBCL患者中,BCL-2蛋白阳性组与BCL-2蛋白阴性组相比3年总生存率无显著差异(66.7%vs 76.4%,P=0.133),但是3年无进展生存率明显低于BCL-2蛋白阴性组(35.8%vs 83.3%,P=0.037)。结论:肿瘤细胞BCL-2蛋白表达阳性是60岁以上DLBCL患者的不良预后因素,在该组患者中具有明确的预后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CD10、Survivin 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特征、疗效、生存率的关系.方法 DLBCL石蜡标本53例,利用组织芯片免疫组化检测CD10、Survivin的表达情况,并进行临床预后分析.结果 (1)CD10的表达与性别、年龄、B症状、血清LDH水平、结外浸润无相关性,与临床分期有明显相关性.Survivin的表达与此均无相关性.(2)CD10高表达组完全缓解率明显高于低表达组.Survivin高表达组与低表达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CD10低表达患者的生存期明显低于高表达者,Survivin阳性患者的生存率明显低于阴性者.结论 CD10 与Survivin可作为DLBCL的疗效和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