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头舌针结合综合康复治疗早期干预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3例患儿分为两组,治疗组37例接受头舌针结合综合康复治疗(行为矫正、人际关系发展、感觉统合训练等),对照组26例接受综合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3个月、6个月CARS、儿童孤独症行为(ABC)量表评分及S-S语言发育阶段变化,比较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有效率。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儿ABC量表、CAR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两组患儿ABC量表及CAR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治疗组患儿S-S语言水平较治疗前提高(P0.05)。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患儿ABC量表、CARS行为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患儿S-S语言水平较治疗前提高(P0.05),但是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患儿ABC、CARS及S-S语言水平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舌针结合综合康复治疗早期干预孤独症谱系障碍,在改善孤独行为上疗效显著,能明显提高患儿语言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应用行为分析法联合针刺大脑语言区治疗孤独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孤独症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应用行为分析疗法联合针刺大脑语言区治疗,对照组采用针刺大脑语言区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评分、中文版儿童孤独症及相关发育障碍心理教育评定量表(C-PEP)评分及孤独症儿童行为检查量表(ABC)评分。结果:治疗前,2组CARS、ABC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CARS、ABC评分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CARS、ABC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C-PEP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C-PEP各项评分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C-PEP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行为分析法联合针刺大脑语言区治疗孤独症患儿效果较好,可以有效减轻患儿的孤独症症状,提高患儿适应社会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针刺推拿辅助听觉统合训练治疗儿童孤独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5月到本院就诊的50例孤独症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5例。两组均予以传统康复训练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加行听觉统合训练,治疗组加行针刺推拿联合听觉统合训练治疗,治疗6个月后比较两组症状改善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6个月后,两组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评分、异常行为量表(ABC)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的改善(P0.05),但治疗组的CARS评分、ABC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2.0%(23/25),较对照组的68.0%(17/25)明显升高(P0.05)。结论:针刺推拿辅助听觉统合训练能够显著提高儿童孤独症的治疗效果,改善症状,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互动式头针疗法治疗孤独症谱系障碍(AS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3例AS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采用互动式头针疗法治疗(先采用头针针刺,留针期间进行音乐教育疗法),对照组采用单纯音乐教育疗法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评分、孤独症行为评定量表(ABC)评分及Gesell发育商(DQ)各项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CARS评分、ABC评分及各项DQ评分(社会适应DQ评分、个人社交DQ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CARS评分、ABC评分及各项DQ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互动式头针疗法配合音乐教育疗法能减轻ASD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其社交及认知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辨证针刺联合康复训练与单纯康复训练治疗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患儿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ASD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采用辨证针刺联合常规康复训练,穴取百会、定神针、颞三针等,并根据辨证配穴,均每日治疗1次,每周连续治疗5 d后休息2 d,共治疗12周。于治疗前及治疗6、12周后,观察两组孤独症治疗评估量表(ATEC)、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孤独症行为量表(ABC)评分,并评定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6、12周后,除对照组治疗6周后感知觉评分外,两组患儿ATEC各分项评分及总分、CARS评分、ABC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6周后,观察组患儿ATEC社交评分及总分、CAR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2周后,观察组ATEC各分项评分及总分、CARS评分、ABC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0.0%(24/30),高于对照组的56.7%(17/30,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鼠神经生长因子(mNGF)对不同年龄段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患儿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ASD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对照组予结构化教育、应用行为分析疗法(ABA)、感觉统合训练、语言训练,每节课程30 min,每日训练4 h,每周5 d,连续5个月;并予头针治疗,隔日1次,每周3次,30次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穴位注射mNGF,隔日1次,每周3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10 d,共治疗5个疗程。比较2组患儿孤独症行为量表(ABC)、儿童孤独症及相关发育障碍心理教育评定量表-中文修订版(C-PEP)、0~6岁儿童神经心理发育量表评分变化。结果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ABC得分明显降低(P0.05);试验组在18~36个月、37~54个月年龄段治疗后的ABC总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8~36个月与37~54个月患儿儿童神经心理发育量表测试发育商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C-PEP总分明显提高(P0.05)。2组18~36个月患儿治疗后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8~36个月患儿C-PEP总分上升最高(P0.05)。结论穴位注射mNGF可以改善各年龄段ASD患儿的临床症状和智力,年龄越小疗效越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督穴导气针法治疗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AS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AS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特殊教育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督穴导气针法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孤独症行为量表(ABC)评分、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评分及发育商(DQ)值的变化情况,并测定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谷胱甘肽(GSH)和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结果治疗组治疗后ABC中交往、运动、语言、自理评分及总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ABC中交往、语言、自理评分及总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ABC中语言、自理评分及总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CARS评分及DQ值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CARS评分及DQ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清GSH、HCY水平与同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督穴导气针法配合特殊教育是一种治疗ASD的有效方法,其机制可能与调节患者血清GSH、HCY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8.
杨美群  李明霞 《新中医》2021,53(21):189-192
目的:观察针刺头穴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52 例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患儿不同治疗方案将入选对象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2 组全面测评后行康复训练及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针刺头穴疗法,2 组均连续治疗3 个月。观察2 组临床疗效,比较2 组治疗前后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 评分及孤独症行为评定量表(ABC) 变化,观察2 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2 组CARS 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观察组CARS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感觉、交往、运动、语言、自我照顾能力评分及总分均较治疗前下降,观察组上述6 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75.00%,对照组为37.50%,2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2 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针刺头穴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对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的临床疗效较好,可改善患儿语言、感觉、交流等能力,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益智醒脑针法联合结构化教学法干预训练对孤独症儿童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8年4月就诊的孤独症儿童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方式分为2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结构化教学法干预治疗,治疗组则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之上给予益智醒脑针法干预治疗。2组患儿均干预治疗6个月,然后采用孤独症行为量表(ABC)、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以及S-S法对2组患儿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前,2组患儿的ABC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2组患儿的ABC评分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其中治疗组ABC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前,2组患儿的CA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2组患儿的CARS评分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2组患儿治疗后CA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前,2组患儿所处的阶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治疗组12例处于3阶段以下、15例处于3-1阶段、9例处于3-2阶段、7例处于4-1阶段、7例处于4-2阶段,对照组21例处于3阶段以下、17例处于3-1阶段、8例处于3-2阶段、3例处于3-2阶段、1例处于4-2阶段,治疗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益智醒脑针法联合结构化教学法干治疗孤独症儿童的疗效分析,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及运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督穴导气针法联合语言训练治疗孤独症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9年8月—2021年2月柘城中医院收治的76例孤独症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语言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督穴导气针法治疗。观察2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孤独症儿童行为量表评分(ABC评分)、卡氏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评分(CARS评分)、发育商(DQ值)、中医证候积分、血清因子水平[同型半胱氨酸(HCY)、血清谷胱甘肽(GSH)]。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11%(35/38),高于对照组的73.68%(28/3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Q值高于对照组(P<0.05),ABC评分、CA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智力低下、发育迟缓、精神呆钝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因子HCY、GSH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督穴导气针法联合语言训练治疗孤独症患儿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降低患儿机体氧化应激状态,促进其心理发育水平提升,进一步改善其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针刺推拿联合应用行为分析法(ABA)对儿童孤独症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多巴胺(DA)的影响。方法:选取98例孤独症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予以ABA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针刺推拿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6个月。比较2组治疗前后孤独症程度评定量表(CARS)、孤独症治疗评估量表(ATEC)、孤独症行为评定量表(ABC)、心理教育评核第三版(PEP-3)评分、语言发育商(DQ)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血清DA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CARS、ATEC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EP-3评分均较治疗前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CARS、ATEC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EP-3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ABC评分中感觉、交往、躯体运动、语言、生活自理评分及总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观察组上述5项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DQ评分中适应性、精细动作、大运动、个人-社交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益智头针治疗孤独症谱系障碍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语言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60例孤独症谱系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益智头针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孤独症儿童行为量表(autism behavior checklist, ABC)评分、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hildhood autism rating scale, CARS)评分及格赛尔(Gesell)评估量表中适应性、语言和个人-社交3个能区评分的变化情况,并采用语言发育迟缓评定法(S-S法)评定两组言语改善总有效率。结果两组治疗后ABC、CARS评分均较同组治疗前显著下降,Gesell评估量表各项评分均显著上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ABC、CAR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Gesell评估量表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言语改善总有效率为8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P<0.05)。结论益智头针配合常规康复训练可有效促进孤独症谱系障碍患者语言及认知功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13.
头针疗法治疗自闭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验证醴神开窍头针疗法对自闭症儿童的疗效.方法:将70例自闭症患儿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采用醒神开窍头针疗法,配合音乐治疗及结构化教育方法,头针穴取智九针(额五针、四神聪)、情感区、心肝区,每日1次,每周休息1天,60次为一疗程;对照组单纯采用音乐治疗及结构化教育方法.采用克氏孤独症行为量表(克氏量表)、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量表)、孤独症儿童行为量表(ABC量表)、Gesell发育量表(社会适应发育商、语言发育商)于治疗前及治疗1个疗程后进行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克氏量表、CARS量表、ABC量表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均P<0.01),且治疗后克氏量表、ABC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均P<0.01);治疗后观察组社会适应发育商、语言发育商评分明显提高(均P<0.01),且均高于对照组(均P<0.01);观察组大龄组(4~6岁)与中小龄组(2~3岁)在克氏量表、ABC量表、社会适应发育商评分治疗前后差值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醒神开窍头针疗法能显著提高自闭症治疗效果,能较好地改善患儿的自闭症状及提高智商、语言能力以及社会适应能力,且年龄大小对疗效无影响.  相似文献   

14.
冯士梅  吕武士  纪伦伦 《新中医》2021,53(13):166-169
目的:观察头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孤独症谱系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2例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分为康复训练组39例和联合治疗组43例。康复训练组给予康复训练治疗,包括行为分析法(ABA)、结构化教学法(TEACCH)、感觉统合疗法(SIT)和语言交流沟通训练(ST),联合治疗组在康复训练组基础上加用头针治疗,2组均治疗3个月。比较2组治疗前后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评分及孤独症治疗评估量表(ATEC)评分。结果:治疗后,2组CAR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联合治疗组CARS评分低于康复训练组(P0.05)。治疗后,2组言语/语言/交流、社交、感觉/认知/意识、健康/躯体/行为评分及总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联合治疗组言语/语言/交流、社交、感觉/认知/意识、健康/躯体/行为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康复训练组(P0.05)。结论:头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孤独症谱系障碍,可减轻患儿的孤独症程度,提高其语言和交流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系统评价针刺治疗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的疗效性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检索针刺治疗孤独症谱系障碍的随机对照试验,通过纳入与排除标准来选择纳入文献、用Cochrane手册临床试验质量评价标准评价文献质量,提取有效数据,采用RevMan5.3进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结果:共纳入6项研究,包括496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hildhood Autism Rating Scale,CARS)评分分析结果显示[SMD=-0.80,95%CI(-1.11,-0.50)],观察组CARS评分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0001)。孤独症儿童行为量表(ABC评分)分析结果显示[SMD=-0.96,95%CI(-1.68,-0.25)],观察组ABC评分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9)。临床总有效率分析结果显示[OR=3.96,95%CI(2.22,7.09)],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 0.00001)。结论:针刺治疗能提高孤独症谱系障碍的临床疗效,降低患者CARS和ABC评分,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儿童孤独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6例儿童孤独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各项量表[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hildhood autism rating scale, CARS)、孤独症行为量表(autism behavior checklist, ABC)和婴儿-初中学生社会生活能力量表(infant-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social living ability scale,S-M量表)]评分、语言能力各项评分(语言表达、语言理解和语言沟通)及各项生化指标[血清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issue-type plasminogenactivator, t-PA)、谷胱甘肽(glutathione, GSH)水平和全血中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 5-HT)水平]的变化情况,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7%(P<0.05)。两组治疗后CARS评分、ABC...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究分析以社会功能为主线的综合干预模式治疗儿童孤独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12月—2022年12月菏泽医学专科学校附属医院接收诊疗的40例儿童孤独症患儿为研究对象,将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干预模式进行治疗,观察组采取以社会功能为主线的综合干预模式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干预治疗前,其孤独症行为量表(ABC)和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治疗后,两组患儿的孤独症行为量表(ABC)和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家属干预治疗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社会功能为主线的综合干预模式治疗儿童孤独症效果显著,有助于缓解孤独症行为症状,增强其语言交流和生活自理能力,是一种应用价值较高的干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基于中医五行理论的推拿针灸联合治疗自闭症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于2014年9月至2016年12月北京按摩医院收治的自闭症患儿98例,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给予康复训练,观察组加以针灸及推拿治疗,同时选取正常健康体检儿童20例作为正常组。正常组在治疗前、对照组与观察组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孤独症儿童行为量表(ABC)、文兰适应行为量表(VABS)的评估,抽取血液检测血清中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PAI-1)的水平,并对3组的统计数据及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CARS、ABC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VABS评分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血清中t-PA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AI-1水平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5.71%,对照组总有效率73.47%。结论:中医五行理论指导下进行推拿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或者只进行康复训练治疗均能改善自闭症患儿的临床症状,改善患儿的社会交际及生活自理能力水平,但是中医五行理论指导下进行推拿针灸配合康复训练的临床疗效优于只进行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颂钵音乐疗法治疗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2~7岁的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基础康复治疗,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加用颂钵音乐疗法,分别于治疗前和疗程完成并休息3个月后运用盖塞尔(Gesell)量表、孤独症行为检查表(ABC)、孤独症治疗评估量表(ATEC)评定患儿智力、语言及行为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8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67%(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比较,Gesell量表中社会适应、个人社交和语言三个能区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优于对照组,对照组则仅在语言能区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ABC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ABC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ATEC量表评分均有显著性下降(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结论:基础康复治疗加用颂钵音乐疗法能有效改善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语言功能及社交障碍,且对智力提高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电针听会、本神联合常规康复训练与单纯常规康复训练对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患儿听觉反应异常的影响。方法:将70例ASD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电针听会、本神(疏密波,频率2 Hz/10 Hz)治疗,每次20 min,治疗6 d后休息1d,两组均连续治疗12周。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听觉反应异常发生率及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孤独症行为量表(ABC)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听觉反应异常总发生率及观察组患儿听觉反应迟钝、听觉反应过敏发生率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患儿听觉反应异常总发生率及听觉反应过敏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CARS、ABC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听会、本神联合常规康复训练可降低ASD患儿听觉反应异常发生率,改善ASD患儿核心症状,临床疗效优于单纯常规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