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目的探讨三维能量多普勒(three-dimensional power doppler angiography,3D-PDA)血流参数测定对鉴别阴道出血子宫内膜良性与癌前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65例阴道出血临床怀疑子宫内膜病变的患者行3D-PDA检查,定量检测子宫内膜容积(V),血流参数血流指数(FI),血管指数(VI)及血管-血流指数(VFI),以子宫内膜病理学结果为标准,评价其诊断符合率。应用接受者操作特性曲线(ROC曲线)比较各项指标的诊断价值。结果子宫内膜癌前病变三维彩色多普勒能量图示血供丰富及较丰富,子宫内膜良性病变大多彩色多普勒能量图示血供不丰富。脉冲重复频率PRF:0.9 MHz时,良性病变组FI、VI和VFI分别为:3.98%±3.42%、21.13±3.15和0.643±0.328癌前病变组FI、VI和VFI分别为:5.903%±2.761%、28.964±2.446和1.705±0.92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脉冲重复频率PRF:0.9 MHz/0.6MHz,VI、FI、VFI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子宫内膜体积(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D-PDA检测的灵敏性88.9%,特异性100%。VI、FI和VFI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51、0.772、0.950,其中VFI值AUC最大,VFI截断值取0.81时,灵敏性为94.4%,特异性为12.8%。结论通过对病变子宫内膜进行3D-PDA及其血流定量检测,并结合子宫内膜声像图特点,能对子宫内膜良性与癌前病变鉴别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三维超声对典型抗磷脂综合征(APS)相关性复发性流产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接受治疗的典型APS患者40例(APS组),另外选取无流产史的正常育龄期备孕者40例(对照组),在子宫内膜种植窗(即黄体期)对两组患者分别行经阴道三维超声检查,观察两组内膜厚度、内膜容积、内膜分型、内膜血流分级及内膜蠕动波方向,同时监测两组内膜下能量多普勒血流定量指标血管化指数(VI)、血流指数(FI)、血管血流指数(VFI)及双侧子宫动脉血流定量参数峰值流速(PSV)、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结果 两组内膜厚度、内膜容积、FI、双侧子宫动脉血流参数RPSV、RPI、RRI、LPSV、LPI、LRI均呈正态分布,组间结果显示:两组间除了RPSV(P=0.123)和LPSV(P=0.142)之外,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VI、VFI呈偏态分布,组间比较显示APS组血流定量参数VI、VFI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于等级资料两组内膜分型、内膜血流分级、蠕动波方向采用卡方检验比较组间差异,结果显示内膜血流分级(P<0....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容积和子宫内膜下血流情况对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方法应用经阴道二维彩色多普勒及三维容积成像,对138例拟行体外受精一胚胎移植技术(IVF-ET)的不孕症患者于控制性超促排卵周期中移植日进行子宫内膜容积及子宫内膜下螺旋动脉血流搏动指数(PI)、血流阻力指数(RI)进行测量。根据妊娠结果将138例患者分为妊娠组(55例)和非妊娠组(83例),比较两组间相关参数的差异。结果妊娠组子宫内膜容积与非妊娠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妊娠组子宫内膜下螺旋动脉的PI及RI均低于非妊娠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子宫内膜容积及内膜下螺旋动脉PI、RI预测妊娠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569、0.729、0.717。结论子宫内膜下血流情况在子宫内膜容受性方面起重要的作用,对IVF-ET的妊娠率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3D-PDU)及其定量参数对预测子痫前期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成像对328例11~14周进行常规超声检查的孕妇胎盘血流灌注情况进行前瞻性观察分析,应用三维多普勒直方图计算胎盘血管指数(VI)、血流指数(FI)、血管和血流指数(VFI)。所有患者在16~20周之间再进行一次检查。孕妇随访至分娩结束,按有无发生子痫前期分为正常妊娠组和子痫前期组。结果 16~20周子痫前期组胎盘血管指数(VI)、血流指数(FI)、血管和血流指数(VFI)等胎盘血管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11~14周子痫前期组胎盘血管指数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可定量分析胎盘血流灌注情况,可以预测及诊断子痫前期。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经阴道的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比较输卵管妊娠与其自身妊娠黄体的声像图差异,以提高输卵管妊娠的诊断。方法:输卵管妊娠患者24例纳入研究,年龄20~39岁,平均27岁,术前行阴道超声检查,使用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观察输卵管妊娠声像图、血流分布的同时,对其妊娠黄体进行对比观察。采集三维能量多普勒血流图、血流分布,并测量相应的血管参数,包括血管形成指数(VI)、血流指数(FI)、血管形成-血流指数(VFI)。结果:输卵管妊娠以团块型多见,血流信号稀少,明显低于妊娠黄体,输卵管妊娠血管参数VI、FI、VFI值明显低于妊娠黄体(P<0.05)。结论:输卵管妊娠多普勒超声表现为低血流团块,其血流分布和血管参数明显不同于妊娠黄体,可资鉴别,帮助早期诊断输卵管妊娠。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经阴道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成像技术在早期宫颈癌及宫颈上皮瘤样病变(CIN)血管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5月~2013年1月我院诊治的病例共160例,分为三组:早期宫颈癌(Ia期~IIa期)43例(宫颈癌组);高度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II~CINIII累及腺体)57例(CIN组)及60例慢性宫颈炎(对照组)进行阴道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检查,并测定肿块内或宫颈内的血管形成指数(VI)、血流指数(FI)、血管形成一血流指数(VFI)三项血管参数值,比较三组间血管参数值的差异。结果宫颈癌组VI、FI、VFI均明显高于CIN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IN组VI、VFI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管参数FI测值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阴道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能客观地反映宫颈的血供状态,可为早期宫颈癌及CIN的超声诊断提供重要参考信息,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经阴道三维超声定量测量评估卵巢功能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阴道三维超声定量测量卵巢体积及血流灌注参数评估卵巢功能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34例临床拟诊卵巢早衰的患者,应用虚拟器官计算机辅助分析(VOCAL)和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3D-CPA)对全部患者卵巢进行定量测量,获得卵巢体积及卵巢基质血管化指数(VI)、血流指数(FI)、彩色强度总和(VFI)等指标。所有患者以实验室检测指标为金标准分为三组,FSH>40U/L,E2<73.2pmol为卵巢衰竭组;FSH介于10~40U/L之间,FSH/LH>3.6,E2<43.9pmol为卵巢储备功能下降组;FSH<1OU/L为正常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卵巢的体积、VI、FI、VFI与FSH存在明显负相关(r分别为-0.521、-0.511、-0.817、-0.436,P<0.05)。三组间的卵巢体积、VI、FI和VFI等参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正常组>下降组>衰竭组(P<0.05)。结论:经阴道三维超声对卵巢进行定量测量可以间接评估卵巢功能,为卵巢早衰的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8.
三维超声定量分析移植肾排异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应用三维超声研究移植肾排异反应时形态学特点,血流灌注,定量计算体积及血流容积指数.方法:发生排异反应的移植肾30例,对照组30例,行移植肾二维及三维超声检查,脱机后行肾脏结构及血流的三维图像重建及显示,二维图像测量肾脏的长、宽、厚径,三维重建后用virtual organ computer aided analysis,VOCAL法精测移植肾的体积,结合三维能量多普勒计算血流容积指数(vascularization index,VI).结果:三维重建图像测得的移植肾体积改变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与二维测得的长、宽、厚径相比更敏感.VI改变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发生排异反应时三维超声体积精测较二维超声显示移植肾大小改变更敏感,血流容积指数可以定量反应移植肾灌注减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运用基因芯片技术探讨子宫内膜修整术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的机理,试图为子宫内膜修整术合理运用于临床提供可能的理论依据。方法根据纳入标准选取3例患者做为研究对象进行自身对照研究:①在自然周期的LH+7日行子宫内膜微活检术;②子宫内膜修整术:A组和B组分别在超促排卵周期的D5天和D10天行子宫内膜修整术,C组做为对照组不行子宫内膜修整术;③各组在超排卵周期的HCG+5天行子宫内膜微活检术;④所获得的全部标本送至专业的基因公司做基因芯片检测,并协助分析实验数据。结果①各组在自然周期着床期基因表达谱无明显差异性表达;②子宫内膜修整术A组和B组的自然周期与超排卵周期着床期基因表达谱无差异性表达,C组自然周期与超排卵周期着床期基因表达谱有显著差异;③未行子宫内膜修整术C组与D5天和D10天行子宫内膜修整术后超排卵周期HCG+5天的基因表达谱有差异性。结论子宫内膜修整术可能通过改变某些基因的表达如整合素α6(integrin)基因,纠正高剂量雌孕激素对子宫内膜容受性的负面影响,使发育较自然周期提前的子宫内膜形态学表达延迟,使胚胎与子宫内膜发育同步。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分析抗磷脂抗体相关性习惯性流产( aPL-RM)妇女与正常妇女黄体中期子宫内膜血流特点。方法从本院2011年11月-2013年11月收治的抗磷脂抗体相关性习惯性流产患者中,随机选择100例进行研究,设为观察组,另随机选择100例正常妇女作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的黄体中期子宫内膜血流特点。结果两组在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动脉搏动指数( PI)及阻力指数( RI)和内膜容积等方面的差异均不显著( P﹥0.05);观察组在内膜血管指数( VI)、血流指数( FI)及血管血流指数(VFI),以及内膜下区域各血流指数等方面,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通过对抗磷脂抗体相关性习惯性流产妇女黄体中期的子宫内膜血流特点进行分析研究,可以为临床治疗提供较好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影响宫腔内人工授精(IUI)妊娠率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北部战区总医院自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接受夫精IUI助孕的269例不孕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月经周期规律及有规律排卵者纳入自然周期组;将月经周期不规律、排卵障碍及卵泡发育异常者纳入促排卵周期组,按照促排卵方案不同,再将患者分入克罗米酚(CC)+人体绒膜促性腺激素(HCG)组、来曲唑(LE)+HCG组、CC+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HMG)+HCG组、LE+HMG+HCG组、HMG+HCG组5个亚组。比较不同年龄、不孕年限、不孕类型、IUI周期数患者的妊娠率;比较自然周期组和促排卵周期组的妊娠率;比较自然周期组和促排卵周期组各亚组的妊娠率、卵泡数、子宫内膜厚度。结果年龄≤30岁、31~35岁、36~39岁、40岁及以上者的妊娠率分别为18.6%(48/258)、15.5%(24/155)、14.5%(8/55)、6.7%(1/15),年龄40岁及以上者的妊娠率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孕年限≤2年、3~5年、6年及以上者的妊娠率分别为17.2%(25/145)、18.4%(38/206)、13.6%(18/132),不同不孕年限妊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原发性不孕、继发性不孕的妊娠率分别为21.7%(43/198)、13.3%(38/2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UI周期数1~2个、3~4个、5个及以上者的妊娠率分别为15.4%(30/195)、20.4%(46/226)、8.1%(5/62),IUI周期数5个及以上者的妊娠率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然周期组、促排卵周期组的妊娠率分别为10.2%(5/49)、17.5%(76/4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然周期组、CC+HCG组、LE+HCG组、CC+HMG+HCG组、LE+HMG+HCG组、HMG+HCG组中,HMG+HCG组妊娠率高于自然周期组,HMG+HCG组卵泡数最多,自然周期组卵泡数最少,CC+HCG组子宫内膜最薄,HMG+HCG组子宫内膜最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女性年龄、不孕类型、IUI周期数、是否促排卵是IUI妊娠率的影响因素,HMG+HCG促排卵方案有利于提高IUI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胚胎移植日经阴道三维超声评估子宫内膜容受性对体外受精/卵泡质内单精子显微注射-胚胎移植患者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北部战区总医院和平院区自2016年11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1 048例体外受精/卵泡质内单精子显微注射-胚胎移植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妊娠,将患者分入妊娠组(n=712)和非妊娠组(n=336)。所有患者均在胚胎移植日接受经阴道三维超声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内膜血流分支及血流参数、子宫动脉血流参数。结果非妊娠组子宫内膜厚度为(0.78±0.23)cm,小于妊娠组的(0.96±0.21)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妊娠组子宫内膜血流分支为(7.09±1.68)支,少于妊娠组的(8.62±1.65)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组、非妊娠组子宫内膜阻力指数分别为(0.53±0.12)、(0.51±0.08),搏动指数分别为(0.78±0.27)、(0.79±0.21),收缩峰速度与舒张末期速度比值(S/D)分别为(2.15±0.52)、(2.13±0.4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组、非妊娠组子宫动脉阻力指数分别为(0.78±0.04)、(0.81±0.06),搏动指数分别为(1.96±0.36)、(1.94±0.41),S/D分别为(5.26±1.25)、(5.17±1.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胚胎移植日经阴道三维超声可用于评估子宫内膜容受性,对预测体外受精/卵泡质内单精子显微注射-胚胎移植患者妊娠结局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3.
随着辅助生殖技术的发展,其成功率备受关注。子宫内膜容受性是提高成功率的关键。但是目前缺乏评价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可靠标准。本文综述了经阴道彩色多普勒(TVCD)从内膜厚度,内膜形态,内膜容积,内膜动脉,血流灌注,内膜运动几个方面对子宫内膜容受性的研究,以期后续临床的研究和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超声检测的子宫及内膜血流指标在评价子宫内膜容受性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不孕组21例,对照组18例.自然月经周期中,黄体生成素峰出现日(LH d),超声观察子宫内膜回声类型,检测双层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阻力指数(RI);能量多普勒超声检测子宫内膜血流灌注情况并分为A、B、C型;扫描电镜观察(LH+3)~(LH+9)d子宫内膜胞饮突的发育.结果 不孕组与对照组子宫内膜厚度(t=-0.768,P=0.447)、回声类型分布(Z=-0.203,P=0.839)以及子宫动脉PSV(t=-0.947,P=0.349)、RI(t=0.591,P=0.55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能量多普勒超声检测两组子宫内膜血流灌注分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72,P=0.023);完全发育的胞饮突出现在“种植窗”期,A、B、C型内膜血流灌注组完全发育的胞饮突数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785,P=0.034),两者呈负相关(r=-0.672,P=0.004).结论 临近“种植窗”期,子宫内膜从血流灌注水平、超微结构的胞饮突数量上呈相关性变化,提示能量多普勒超声检测的子宫内膜血流灌注状态指标可作为胞饮突的替代性指标,用以评价子宫内膜容受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超排卵对围着床期小鼠子宫内膜LIF表达的影响及其与雌孕激素的关系,探讨超排卵是否影响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形成。方法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超排卵妊娠组和正常妊娠对照组,分别选取动情周期当天、合笼后发现阴道栓第2天、第4天、第6天、第8天共五个时间点取小鼠子宫内膜,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法测定小鼠子宫内膜LIF的蛋白表达和LIF mRNA的表达,同时分别测定小鼠血清雌、孕激素水平。结果正常妊娠组小鼠LIF蛋白在围着床期子宫内膜上的表达动情周期较低,在妊娠之后开始上升,在妊娠第4天(即小鼠孕卵着床当天)达到最高峰(P〈0.05),继之在子宫内膜的表达下降,在妊娠第8天降到非孕期水平;超排卵组小鼠围着床期子宫内膜LIF蛋白随着妊娠天数而表达增加,在妊娠第2天达到最高峰(P〈0.05),继之在子宫内膜的表达下降,在妊娠第8天降至非孕期水平。超排卵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其在妊娠第2天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妊娠第4天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超排卵组和对照组小鼠血清雌、孕激素浓度均随妊娠天数的增加逐渐升高,在各时间点超排卵组的雌、孕激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小鼠子宫内膜LIF蛋白的表达与雌激素水平在一定范围内成正相关,超过一定临界水平后呈负相关(P〈0.05),而与孕激素未发现有相关性(P〉0.05)。结论超排卵可能对小鼠围着床期子宫内膜LIF蛋白的表达有影响,使其表达峰值提前,由此推测影响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建立;体内雌激素水平与围着床期子宫内膜LIF蛋白的表达有相关性,但尚不能排除孕激素水平与其有相关性,说明LIF蛋白的表达与雌激素的调控有关,并且可能存在一定的数量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应用经阴道三维超声检测子宫内膜及内膜下的容积,分析其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应用经阴道三维超声,对56例接受冻融胚胎移植(frozen-thawed embryo transfer,FET)的不孕症患者于内膜转化日进行子宫内膜容积(endometrial volume,V0)、内膜及内膜下1mm容积(V1)、内膜及内膜下2mm容积(V2)、内膜及内膜下3mm容积(V3)测定,根据妊娠结果分为妊娠组与未妊娠组,比较两组之间各容积参数的差异;另将子宫内膜容积(V0)分为4组,比较各组之间妊娠率及差异。结果 56例患者临床妊娠32例,妊娠率为57.14%。妊娠组与未妊娠组间V0、V1、V2、V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4组不同V0分组间,妊娠组与未妊娠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0小于2cm~3者,V1小于3.1cm~3者,V2小于4.5cm~3者,V3小于6.3cm~3者均未获得妊娠。结论转化日V0及V1~V3不能预测妊娠结局,获得妊娠时容积最小临界值为V0 2cm~3,V1 3.1cm~3,V2 4.5cm~3,V3 6.3cm~3。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克罗米芬配合置铜宫内刺激环对提高妊娠率的作用。方法:选择无排卵性不孕患者78例随机分为克罗米芬组及克罗米芬配合置铜宫内刺激环组,比较两组子宫内膜形态及厚度以及怀孕率。结果:克罗米芬配合置铜宫内刺激环组子宫内膜厚度明显高于克罗米芬组(P〈0.05)。结论:克罗米芬配合置铜宫内刺激环可增加子宫内膜厚度,提高子宫内膜的容受性,从而获得较高的妊娠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排卵障碍患者用来曲唑方案与尿促性腺激素方案对子宫内膜形态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1年4月我院门诊就诊的排卵障碍患者60例,共计80个促排卵周期,其中,来曲唑组34个周期,尿促性激素组46个促排卵周期。比较hCG日两组间子宫内膜厚度,形态,优势卵泡数目、排卵数及妊娠结局。结果hCG日来曲唑组子宫内膜厚度为8.700±2.6952mm,尿促性腺素组子宫内膜厚度为9.463±1.9537mm,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形态上,来曲唑组子宫内膜A、A-B型为52.9%,而尿促性腺激素组为16.5%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来曲唑组平均优势卵泡个数为1.4706±1.3311,尿促性激素组为3.5217±4.0756个,两者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排卵障碍患者用来曲唑方案与尿促性腺激素方案相比并不降低周期妊娠率,且来曲唑方案有更明显的单卵泡发生率,可获得更好的子宫内膜形态。  相似文献   

19.
达因-35与来曲唑序贯用于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多囊卵巢综合症(PCOS)无排卵性不孕患者达因-35预处理后来曲唑诱发排卵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6年10月—2009年4月我院就诊的PCOS患者,测定基础女性激素,达因-35周期治疗3月,来曲唑组(LE组)20例,月经第3~7天口服来曲唑2.5mg/d,连用5 d,克罗米酚组(CC组)32例,月经第3~7天口服克罗米酚50 mg/d,连用5 d。记录两组患者HCG注射日子宫内膜情况、≥16 mm卵泡数,比较排卵率、妊娠率以及OHSS发生率。结果52例患者应用达因-35后,LH、T及LH/FSH明显下降,与用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HCG日LE组三线型内膜患者多于C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HCG日LE组≥16 mm卵泡数高于CC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LE组排卵率与CC组相当,妊娠率高于CC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E组无OHSS发生,与C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OS患者予达因-35预处理后,LE促排卵效果与妊娠率和CC相似,但并发症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保留假包膜神经血管束子宫肌瘤剥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3月,就诊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的子宫肌瘤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A)组及腹腔镜下保留假包膜神经血管束子宫肌瘤剥除术(B)组,每组各2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同侧子宫动脉搏动指数、阻力指数;术后第2、7、35、45天子宫肌瘤瘢痕区变化、肌层愈合、瘢痕区血运等情况,以及创面愈合区血管指数(VI)、血流指数(FI)、血管化血流指数(VFI)。将两组患者数据进行对比研究,应用重复测量数据的方差分析进行计算。结果 B组患者术后瘢痕愈合程度快于A组,瘢痕区血流灌注情况及VI、FI、VFI值均高于A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保留假包膜神经血管束子宫肌瘤剥除术,术后瘢痕区血供丰富,创面愈合程度快于传统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