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9):3679-3680
研究早期气管切开在重度颅脑损伤并发肺部感染患者救治中的临床效果。选择2011年2月~2015年12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130例,根据气管切开时间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患者于损伤后≥24h行气管切开术,观察组患者于损伤后24h行气管切开术,比较两组的肺部感染控制率、肺部感染发生率、控制时间和死亡率。观察组患者的肺部感染发生率和死亡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肺部感染控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控制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早期气管切开可以有效降低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并且可以明显改善肺部感染情况,可作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首选的治疗方案进行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给予早期气管切开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9年1月至2011年9月该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1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气管切开时间随机平均分为两组,研究组(56例)在受伤后12 h内气管切开,对照组(56例)在受伤后12 h后气管切开.对两组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感染的控制率、控制感染的时间以及病死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研究组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和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感染的控制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控制感染的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给予早期气管切开治疗可以很好地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并且感染容易控制,同时能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保留胃管对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气管套管拔管后切口闭合及肺部感染的影响。方法64例重症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按是否保留原有胃管分成实验组(保留原有胃管)和对照组(不保留原有胃管),对两组患者气管套管拔出后切口闭合时间、肺部再次感染等情况进行观察。结果实验组切口闭合时间(2.26±1.94)d较对照组(3.83±3.82)d缩短(P<0.05);实验组肺部再次感染率(14.70%)少于对照组(40%,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选择在拔气管套管时保留原有胃管可使切口早期愈合,减少肺部再次感染。  相似文献   

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10):1559-1560
目的探究氨溴索联合纤维支气管镜下肺灌洗对重症颅脑损伤术后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9年2月我院重症颅脑损伤患者92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46例,两组均拟行气管切开术。参照组实施抗感染、营养支持等基础治疗,研究组在参照组基础上实施氨溴索联合纤维支气管镜下肺灌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炎性因子血清降钙素原、血清C反应蛋白以及肺部感染症状、肺部感染发生率,控制率及控制时间。结果治疗后两组血清PCT、CR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CPIS评分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肺部感染发生率28.26%低于参照组的58.70%,肺部感染控制率为69.23%高于参照组的35.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肺部感染控制时间短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溴索联合纤维支气管镜下肺灌洗治疗重症颅脑损伤术后气管切开患者,可缓解炎性反应,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改善肺部感染症状,提高肺部感染控制效果,缩短控制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动态监测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可溶性髓样细胞表达的激发受体-1(sTREM-1)及C反应蛋白与白蛋白比值(CRP/ALB)的变化对肺部感染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手术治疗的19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监测并记录术后1、3、5 d的血清PCT、CRP、ALB、sTREM-1及CRP/ALB水平,记录患者术后肺部感染情况。分析重型颅脑损伤术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相关指标对肺部感染的早期预测价值。结果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发生肺部感染者76例(38.78%),感染发生时间为术后6~13 d,中位数为7 d。无肺部感染组术后3、5 d血清PCT、sTREM-1及CRP/ALB低于肺部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部感染组术后5 d血清ALB低于无肺部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机械通气时间、术后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术后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Ⅱ)以及术后5 d血清PCT、sTREM-1及CRP/ALB是术后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单独检测时,术后5 d血清CRP/ALB预测肺部感染的曲线下面积(AUC)值、约登指数、特异度最高,sTREM-1预测的敏感度最高;联合检测的AUC、约登指数、灵敏度、特异度均高于单独检测。肺部感染诊断时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修正(ASS)评分均与术后5 d PCT、sTREM-1、CRP/ALB水平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术后5 d血清PCT、sTREM-1及CRP/ALB水平均可作为重型颅脑损伤术后肺部感染早期预测的有效依据,而联合检测的预测价值更高,更有利于早期对肺部感染程度及病情进展的评估。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老年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为其防治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研究350例老年重症颅脑损伤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结果:350例老年重症颅脑损伤术后患者中,102例(29.1%)发生肺部感染,作为感染组;248例未发生肺部感染,作为非感染组。单因素分析发现2组住院时间、基础疾病、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分、白蛋白水平、术前使用抗生素、意识障碍、气管切开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白蛋白35 g/L、住院时间≥3周、存在意识障碍及气管切开为老年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与白蛋白水平低下、住院时间延长、出现意识障碍及气管切开密切相关,临床上应根据这些危险因素,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有效降低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病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早期气管切开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肺部感染及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内源性分泌型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esRAGE)水平的影响。方法将80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成早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同样的基础治疗方案,早期组患者在入院后24h内进行气管切开。对照组患者在入院后24h后进行气管切开。比较两组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比较已发生肺部感染患者的感染控制率、病死率、感染控制时间及气管切开前及手术3d后血清HMGB-1、esRAGE水平。结果早期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病率(62.5%)低于对照组患者(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30,P0.05);早期组中肺部感染患者的感染控制时间(8.04±1.97)d明显快于对照组患者(13.65±2.7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782,P0.01);早期组肺部感染患者的感染控制率(88.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5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79,P0.05);早期组肺部感染患者的病死率(16.0%)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4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02,P0.05);早期组患者的血清HMGB-1水平(65.08±6.29)mmol/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71.54±5.80)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77,P0.01);早期组患者的血清esRAGE水平(61.51±3.78)mmol/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65.62±4.56)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73,P0.01)。结论在患者入院后24h内进行气管切开能够明显控制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同时能够提高肺部感染的控制率,减少肺部感染患者的病死率,显著降低血清HMGB-1、esRAGE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动态水平变化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肺部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淮北市人民医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0例,根据患者最终是否并发肺部感染分为感染组(n=36例)和未感染组(n=24例),其中感染组经过治疗有21例好转,15例感染持续。分析比较患者入院第一天及确定感染当天、3 d、7 d的PCT和CRP水平差异。结果 ①入院第一天感染组患者PCT水平明显高于未感染组患者(t=5.162 3,P0.05),CRP水平差异不明显(t=1.197 0,P0.05),两组患者WBC和NG均处于较高水平,但差异不明显(t=1.333 3、1.872 9,均P0.05);②确定感染当天好转组与持续组PCT、CRP水平差异不明显(t=–0.696 1、–0.593 4,均P0.05),感染后3 d、感染后7 d好转组PCT水平均明显低于持续组(t=–7.856 3、–14.558 5,均P0.05),感染后3 d、感染后7 d好转组CRP水平均明显低于持续组(t=–3.011 4、–18.113 9,均P0.05);③好转组感染后PCT、CRP水平均呈下降趋势;持续组感染后PCT水平大体呈上升趋势,CRP水平变化不明显;④治疗后,感染好转组WBC和NG水平明显低于感染持续组患者(t=2.670 0、–3.441 5,均P0.05)。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治疗过程中动态监测PCT、CRP水平变化有助于进行肺部感染预测、诊断及了解病情进展,早期肺部感染PCT较CRP诊断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早期气管切开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肺部感染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近年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202例,伤后12h内行气管切开者为治疗组,伤后12h后行气管切开者为对照组。统计两组肺部感染发生率、感染控制率、感染控制时间及病死率。结果:治疗组的肺部感染发生率、病死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感染控制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感染控制平均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气管切开不仅可降低肺部感染率,而且感染易控制,疗程短,能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三联法在预防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术后肺部感染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将86例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机械震颤器+益口含漱液口腔护理+微量注射泵持续推注湿化液三联法,比较两组术后肺部感染情况.结果:观察组带管时间、排痰量、痰培养及胸片检查结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三联法预防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术后肺部感染效果确切,可操作性强,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戴明循环理论的品管圈(QCC)活动对重型颅脑损伤行气管切开患者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6—12月我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行气管切开患者64例作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选择2018年1—6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行气管切开患者64例作为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戴明循环理论的QCC活动。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护理满意度,并评价试验组圈员活动后无形成果。结果试验组患者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试验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 0. 05),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试验组活动后圈员工作积极性、手法运用、个人能力、自我成长均高于活动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行气管切开患者予以戴明循环理论的QCC活动实施干预可显著降低患者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提高其护理满意度,并可收获良好无形成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早期与延迟经皮扩张气管切开(PCT)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影响.方法 126例行PCT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根据气管切开时机分为早期气管切开(E组)和延迟气管切开术(D组)两组.观察两组患者一般状况、PCT当日GCS及APACHEⅡ评分、住ICU天数、28 d ICU 的病死率和在院病死率等;同时观察两组患者肺部感染情况、致病菌类型及机械通气天数等.结果 E组患者ICU留滞时间和机械通气的时间明显短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但两组的28 d ICU 病死率、总病死率及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患者细菌性肺炎的发生率也相近(P>0.05).D组肺部真菌感染却明显多于E组(χ2=5.178,P<0.05).结论 早期PCT可缩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ICU住院天数及机械通气时间,并可减少真菌感染的发生率,但对肺部感染发生率与病死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不同吸痰方法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早期肺通气功能及肺部感染的影响.方法 采取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对符合纳入标准的7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入院顺序编号,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5例.试验组在气管切开早期采取纤维支气管镜吸痰与浅部吸痰相结合的优化吸痰法,对照组35例在气管切开早期采取常规吸痰法.分析两组患者在气管切开早期黏膜出血、肺部感染发生率及血气分析的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气管切开早期血气分析结果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试验组动脉血压分压、氧合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动脉二氧化碳分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7例(20.00%)发生黏膜出血,对照组31例(88.57%)发生黏膜出血;试验组11例(31.42%)发生肺部感染,对照组23例(65.71%)发生肺部感染;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临床常规吸痰方法相比,采用纤维支气管镜结合浅部吸痰的优化吸痰方式可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早期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维持肺部正常通气功能,提高气道管理水平,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4.
特重型颅脑损伤后早期气管切开对防制肺部感染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 研究特重型颅脑损伤后早期气管切开对防制肺部感染的影响。方法 选择GCS3-5分特重型颅 脑损伤患者40例,随机选20例(实验组)伤后12小时内行早期气管切开,另20例(对照)未予早期气管切开。所有患者均予先锋必、丁胺卡那霉素静滴预防感染,出现肺部感染者均行痰培养药敏试验,选择敏感药物进行治疗。结果 26例患者出现肺部感染。其中实验组8例,有6例感染控制,感染控制时间4-10天,平均6.5天;对照组18例,有6例感染控制,感染控制时间10-20天,平均17.2天。特重型颅脑损伤后早期气管切开肺部感染率和控制感染平均时间均显著低于未早期气管切开者(P<0.01),而感染控制率显著高于未早期气管切开者(P<0.05)。结论 早期气管切开能有效防制特重型颅脑损伤后并发肺部感染。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早期气管切开联合胃造瘘术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改善作用。 方法 以51例行早期气管切开联合胃造瘘术的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为观察组,未行胃造瘘术的63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住院2周后的肺部感染构成比及出院时格拉斯哥评分(GCS)的差异。 结果 术后2周观察组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肺部感染与营养状况存在正相关性;出院时观察组和对照组大部分GCS值>8分,而在GCS值≤8分中,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 结论 早期联合行气管切开术及胃造瘘术可以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重型颅脑外伤术后昏迷患者的肺部感染情况,加强营养支持,改善脑血流量,促进脑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清PCT、CRP水平对颅脑外伤术后合并肺部感染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1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有无肺部感染及感染严重程度,分为普通感染组、重症感染组、对照组,同时,根据术后30d的转归情况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对比各组患者血清PCT、CRP水平,采用受着工作曲线(ROC曲线)评估其对于颅脑外伤术后合并肺部感染预后的判断价值。结果肺部感染患者血清PCT、CRP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重症感染组患者血清PCT、CRP水平均较普通感染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组患者血清PCT、CRP水平较死亡组患者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PCT、CRP水平分别为1.74ng/ml、75.6mg/L时ROC曲线下面积最大,AUC分别为0.812、0.756,PCT+CRP联合检测的AUC为0.865。结论血清PCT、CRP可反映颅脑外伤术后合并肺部感染的严重程度,PCT1.74ng/ml、CRP75.6mg/L可作为患者预后不良的临床指标,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探讨有效的预防对策。方法:60例颅脑损伤患者入院后接受气管切开救治,统计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病原菌分布情况及药敏试验结果,收集相关资料分析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组60例患者中肺部感染者17例(28.33%);共检出病原菌64株,主要病原菌为鲍氏不动杆菌(35.94%)、金黄色葡萄球菌(23.44%)。术后肺部感染与未感染患者在长期吸烟、营养不良、昏迷时间长、气管切开病程长、无冲洗型气管、留置胃管、误吸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营养不良、昏迷时间长、气管切开病程长、无冲洗型气管、留置胃管、误吸是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术后肺部感染发生风险高,病原菌以鲍氏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应从营养、昏迷、气管切开病程、冲洗型气管、留置胃管、误吸等方面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分析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3月—2021年6月期间重症医学科收治的60例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为对象,对病历资料进行回顾调查,按照气切后是否并发肺部感染分组,通过收集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影响患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60例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中有14例患者发生肺部感染,发生率为23.33%。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两组患者在长期吸烟史、糖尿病史、有无营养不良、是否机械通气、昏迷病程、气管切开病程、套管类型、有无留置胃管、有无误吸、是否激素治疗等方面比较,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长期吸烟史、糖尿病史、营养不良、昏迷病程>10 d、气管切开病程>10 d、套管不可冲洗、激素治疗均是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高,与患者吸烟、营养不良、糖尿病、昏迷和气切时间长、套管不可冲洗以及激素治疗等因素相关,临床应该从相关危险因素入手,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总结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89例重型颅脑损伤早期气管切开患者进行气管切开术后护理,密切观察病情.结果 本组治愈64例,好转17例,发生肺部感染8例,死亡5例.结论 对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进行有计划的、精心的护理是预防肺部感染的重要环节,可大大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抢救成功率,提高医疗和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讨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应用集束化策略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60例重型颅脑损伤实施气管切开术的患者,随机划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集束化护理。结果经过护理后,观察组及对照组患者的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误吸、出血、痰痂及并发症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实施集束化策略能减少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患者的并发症,稳定患者各项指标,促进患者身体情况的巩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