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郭礼  周铖  杨林  司海龙  肖海娟 《世界中医药》2021,16(6):1004-1007,1012
近年来很多研究发现大肠癌的发生与肠道菌群失调相关,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可抑制大肠癌细胞的增殖,降低大肠癌的发病率.中医认为大肠癌基本病机为脾气亏虚,运化失常,气血生化乏源,正气渐衰,邪毒留聚,日久形成肿瘤,而相关研究表明肠道菌群的平衡与失调能够反映脾脏功能状态,在消化、吸收、免疫方面,二者关系密不可分,因此在大肠癌的治疗过...  相似文献   

2.
《光明中医》2021,36(19)
微生态在人体中广泛存在,而肠道微生态是最大的、微生物最多、功能多样的一个生态群落,以肠道菌占主要成分。其功能正常的发挥对人体起着重要调控作用。如果肠道菌群失调会引起各项功能的异常,而诱发疾病的发生发展。其中有益菌的种类、数量变化起着显著作用。在疾病治疗方面可以根据肠道菌群的变化,给予补充有益菌,通过辨证论治给予中草药口服,增加肠道有益菌数量、抑制致病菌的繁殖而起到治疗疾病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人类胃肠道中定植有种类和数量繁多的微生物,它们在肠道环境中构建了肠道微生态系统.肠道微生态紊乱可引起各种胃肠道疾病及其他肠外系统疾病,而传统中药以吸收快、不良反应小、多靶点、多途径作用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此类疾病的临床防治.该文从免疫球蛋白、细胞因子、固有免疫细胞及适应性免疫细胞4个方面进行阐述,探讨中药单体及有效成分或...  相似文献   

4.
产丁酸菌是以丁酸为主要代谢产物的一类肠道细菌,其中绝大多数为厚壁菌门,产丁酸菌能够利用膳食中不易消化的碳水化合物合成丁酸,进而通过给肠上皮细胞供能、影响肠黏膜屏障、调整肠道菌群结构、调节宿主免疫等生物功能调节肠道微生态,维持肠道内环境,从而达到改善肥胖、高血压等多种疾病的作用。因此,对产丁酸菌及丁酸的靶向调控成为防治多种人体疾病的潜在重要方法。中药经口服后进入体内首先和胃肠道接触,其与寄生于肠道黏膜上的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无可避免的重要环节。中药能够调节肠道菌群已得到证实,且中药由于组分复杂、成分众多可以以多层次、多途径、多靶点的方式发挥干预作用。其对产丁酸菌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中药进入肠道后可起到"益生元"作用,富集有益的产丁酸菌,且中药多糖可作为发酵底物促进丁酸的合成,进而实现对产丁酸菌及丁酸的有效调节。基于此,本文探索了产丁酸菌及丁酸与肠道微生态之间的联系,并综述近几年中药干预产丁酸菌调节肠道微生态的相关研究,以期为中医药防治疾病及药物研发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5.
围绕肠道微生态与人体生理机能、病理表现的关系,对近年来有关中药复方调节相关疾病的肠道微生态作用机制做一综述,为中药方剂的研究与临床应用提供新的方法与思路。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中药有效成分在肠道菌群作用下的代谢机制研究,为开展中药代谢研究提供参考。查阅国内外文献,本文主要针对黄酮类化合物,木脂素类化合物,萜类化合物,蒽醌类化合物,甾体类化合物和生物碱类化合物在肠道菌群作用下的代谢研究进行分析归纳总结。通过对中药有效化学成分在肠道菌群代谢的研究,有利于了解中药的作用机理及作用物质基础,并对加快中药现在化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心血管疾病作为人类第一大杀手,对健康构成巨大威胁。中药被广泛用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效果突出,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肠道菌群作为心血管疾病治疗的潜在靶点,是目前的一个研究热点;而中药如何通过肠道菌群对心血管疾病起到治疗作用也是目前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此文就目前中药调节肠道菌群对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作用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为以后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中成药》2019,(3)
在中药多糖与人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肠道菌群是一道重要的桥梁,该成分在其作用下降解为短链脂肪酸、CO_2等,进一步参与机体能量代谢、免疫应答等,同时也对宿主肠道菌群的丰度、种类及比例等产生重要影响。一些疾病的发生与肠道菌群失调密切相关,中药多糖通过扶植肠道有益菌生长、抑制有害菌生长调节各菌群之间的平衡,从而起到治疗疾病的作用。本文通过整理归纳中药多糖对肠道菌群作用的研究成果,为进一步研究与利用中药多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米泔水制苍术对大黄致脾虚泄泻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其对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方法:将4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7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盐酸小檗碱片0.09 g/kg组、米泔水制苍术1.89、7.56 g/kg组和生苍术1.89、7.56 g/kg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按40 g/kg给予200%大黄水煎液灌胃建立脾虚泄泻模型。造模成功后,各组分别灌胃相应药物,正常及模型对照组灌胃生理盐水,连续7 d。观察大鼠给药前后精神状态,测定粪便含水率;采用HE染色观察大鼠结肠组织病理学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大鼠血清中胃动素(MTL)、D-乳酸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含量;基于16S rDNA高通量测序分析肠道菌群的结构和多样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粪便含水率显著升高,结肠结构损伤显著,血清MTL、D-乳酸和IL-1β含量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对照组相比,米泔水制苍术7.56 g/kg组的粪便含水率显著降低,结肠病理结构显著改善(P<0.01),血清MTL、D-乳酸和IL-1β含量显著降低(P<0.05...  相似文献   

10.
中药复方对肠道微生态的调节作用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药与肠道微生态的相互关系日益受关注,结合肠道微生态学科的发展,中药对肠道微生态的调节作用已逐渐被阐释。无论是临床研究,还是动物实验,都已证实中药可维持肠道微生态的平衡,调节肠道菌群。笔者整理近10年来中药复方调整肠道菌群研究的相关文献,总结具有健脾益气、通便理气、化湿止泻、清热解毒、消食化积等作用的中药复方对肠道微生态有调节作用,为揭示肠道微生态的中医本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益生菌能保护血管的功能与结构,肠道菌群失衡能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因此肠道微生态将是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及心血管疾病上新的切入点。本文将从胆固醇代谢、氧化应激、炎症三方面讨论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肠道微生态机制。  相似文献   

12.
慢传输型便秘(STC)是临床最常见的慢性功能性便秘的一种,除了具有粪质干硬、排便困难、排便次数少等慢性功能性便秘具有的特点之外,其特有的诊断特征为结肠传输能力减弱、传输速度减缓。STC的病因繁杂,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可能与Cajal细胞、胃肠神经递质、激素、肠道菌群及心理因素异常等有关。近来的研究证实肠道菌群是STC发病的因素之一,临床上中医药对STC有很好的疗效,将视角放在菌群失调导致STC发病这一侧重点上,对近年来中医药调节肠道菌群治疗STC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STC的临床治疗与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肝硬化是临床常见的慢性进行性疾病,也是慢性肝病发展的终末阶段。肠道菌群是目前研究的热点,肠道菌群的失调引起的各种因素的发生改变可能促进或加重肝硬化,引起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导致自发性腹膜炎、肝性脑病等并发症出现。中医药能够有效的改善肝硬化肠道菌群的失调,目前对调节肠道微生态治疗肝硬化的文献较少,缺乏系统性的总结,笔者就目前研究现状做单味中药、中药复方治疗肝硬化微生态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人体微生态系统包括口腔、皮肤、尿液和胃肠道,肠道微生态系统是最重要、最复杂的生态系统。肠道微生态由肠道菌群和其寄居的环境组成,具有参与机体物质代谢、营养吸收、黏膜屏障、免疫调节等作用,与机体生理及病理活动关系密切,相互影响。人体微生物群落由细菌、真菌、病毒和古菌等组成,他们之间建立了高度复杂的相互作用网络。肠道微生物生物量占人体微生物总生物量的78%,约有400~500种肠道细菌。正常肠道菌群是人体的天然屏障,对维持人体健康起着重要作用。肠道菌群最显著特征之一是具有稳定性,菌群按一定比例组合,各种细菌相互制约、相互依赖,在质量和数量上形成生态平衡。人体内外环境的变化会影响肠道菌群数量及结构,特别是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敏感肠杆菌受到抑制,会发生各种肠道疾病和肠外疾病。因此,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对于人类抵抗肠道病原体引起的传染病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发现,肠道微生态与消化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代谢综合征、肥胖等关系密切。关于中医药与肠道微生态的实验和临床研究日益增多,中医药也成为打开肠道微生态大门的一把金钥匙。文章从中医病因病机、证候、实验研究及临床治疗方面着手,系统论述了中医药与肠道微生态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肠道微生态成为慢性肾脏病的研究热点之一。中药结肠透析对于慢性肾脏病疗效显著,但其机制尚不明确。慢性肾脏病患者存在肠道微生态的紊乱,而肠道微生态的紊乱也能加速慢性肾脏病的恶化。通过调节肠道微生态可以对慢性肾脏病患者起到治疗作用。在慢性肾脏病的治疗中,中药结肠透析与肠道微生态之间在理论上有互通性,其常用灌肠药物被证实具有调节肠道菌群的作用。中药结肠透析由中药灌肠发展而来,有研究表明中药灌肠亦具有调节肠道菌群的作用。由此我们推测中药结肠透析通过调节肠道微生态而治疗慢性肾脏病,为其治疗慢性肾脏病提供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6.
人体肠道微生态是一个定居在肠道的庞大细菌群体,通过影响食物消化吸收、调控机体免疫和维护肠黏膜屏障,保护宿主的健康.肠道菌群微生态失衡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发生发展中备受关注,解析肠道菌群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之间的关系,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疗效和预后提供新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中医"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健"脾"是中医治病的重要治法之一;肠道微生态是近年来现代科学研究的热点,其所具有的营养、免疫等功能与中医"脾"的部分功能相对应。在理念上,中医健"脾"与肠道微生态平衡均讲究扶正祛邪、未病先防、治病求本、三因制宜;在临床上,中医健脾治疗肥胖、便秘、腹泻等疾病及针灸、捏脊、健脾复方的治疗机制均和微生态有关。本文结合中医"脾"及健"脾"的相关文献,探析中医健"脾"的治疗理念、临床应用,及其与肠道微生态的相关性,并结合最新文献进行了阐述,旨在和同行交流,促进中医"脾"的微生态方向研究。  相似文献   

18.
肠道菌群和代谢紊乱的相关性已被广泛认可,代谢紊乱可引起肠道微生态的失衡,同时,肠道菌群的失调导致或进一步加重了代谢紊乱。小檗碱(berberine,BBR)可改善代谢紊乱的病理状态,其作用途径与调节肠道微生态相关。因此笔者基于目前相关机制研究包括产硝基还原酶菌表达变化促进BBR的吸收利用,BBR加强肠屏障功能,调节系统性炎症反应、胆汁酸信号、菌-肠-脑轴等方面,分析BBR改善代谢紊乱的作用机制,以期进一步明确BBR的疗效特点,为从肠道微生态角度调控改善代谢紊乱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肠道微生态与中药有效成分代谢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陶金华  狄留庆  单进军  毕肖林  赵晓莉 《中草药》2008,39(12):1902-1904
肠道微生态与中药有效成分的代谢之间的研究已经被国内外许多学者所关注,对其研究已得到创新性进展。综述甘草、芦荟、番泻叶以及芍药等几种中药有效成分在肠道菌群影响下的代谢过程和机制,并阐述了中药对肠道微生态系统的平衡、调理等作用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20.
健脾益肾中药保护线粒体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线粒体通过氧化磷酸化产生的 ATP,推动了机体的各项生命运动 ,此外还为细胞代谢过程中经常发生的磷酸化和去磷酸化提供了高能磷酸键的转移。线粒体的三羧酸循环是糖、脂、氨基酸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的最终通路和相互转化的渠道。三羧酸循环的中间产物为细胞合成生命活动所需的各种活性物质提供了前体 [1 ] 。所以 ,线粒体是整个细胞乃至生命体进行各项生命功能活动的枢纽和核心 ,是“细胞的动力工厂”。现代研究表明 ,线粒体是细胞凋亡的重要环节 ,有人甚至认为它是细胞凋亡的充分和必要条件 [2 ,3] 。许多人研究了线粒体与中医的脾虚证的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