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T2DM)患者合并代谢紊乱发生情况及其与血管并发症的相关性。方法采用2004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CDS)关于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对230例T2DM患者按合并代谢紊乱多少分为单纯T2DM组(T2DM组,n=60)、T2DM合并1种代谢紊乱组(MS1组,n=97)、T2DM合并2种代谢紊乱组(MS2组,n=50)和T2DM合并3种代谢紊乱组(MS3组,n=23)四组,比较四组患者临床及生化检查指标,观察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C-IMT增厚)、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及糖尿病肾病(DN)发生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血管并发症与合并代谢紊乱关系。结果 T2DM合并1种代谢紊乱患者占42.2%、合并2种代谢紊乱患者占21.7%、合并3种代谢紊乱患者占10.0%。与T2DM组患者比较,合并其他代谢紊乱组患者的体质指数(BMI)、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hPG)、血尿酸(UA)、三酰甘油(TG)及总胆固醇(TC)水平显著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MS1组患者比较,MS2组患者BMI、SBP、DBP、FBG、2hPG、UA、TG、T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增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S3组患者BMI、SBP、DBP、HOMA-IR、FBG、2hPG、UA及TG水平升高,HDL-C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MS2组患者比较,MS3组患者SBP、DBP、FBG、2hPG及UA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代谢紊乱组份的增加,C-IMT增厚、DR及DN等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增加(P0.01)。分别以C-IMT增厚、DR、DN为自变量,以BMI、SBP、DBP、FBG、2hPG、TG及HDL-C为因变量,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BP、DBP及2hPG是C-IMT增厚的独立危险因素;DBP和TG是DR的独立危险因素;SBP和TG是DN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其他代谢紊乱与C-IMT增厚、DR及DN的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肌电图测定住院的142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胫神经和腓神经的运动传导速度,将检查结果正常(A组,67例)和异常(B组,75例)分为两组,分别就其年龄、病程、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24h尿白蛋白总量、血压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B组年龄、病程、FBG、HbA1c、24h尿白蛋白总量、收缩压(SBP)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的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DPN的发生与病程、FBG及SBP独立相关(P<0.05),与其余因素无显著相关.结论DPN与患者病程、血糖和SBP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血清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水平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相关性。方法 2型糖尿病(T2DM)患者198例,按照是否并发DPN分为单纯T2DM组(T2DM组,n=69)及T2DM合并DPN组(DPN组,n=129)。进一步根据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TCSS)将DPN组分为轻度DPN组(n=49),中度DPN组(n=43),重度DPN组(n=37)。比较T2DM组及DPN各亚组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指标(包括血清SHBG、血生化、血糖相关指标等),进一步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对DPN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以血清SHBG水平对DPN诊断的价值。结果 DPN组年龄、病程、腰围、收缩压、踝肱指数(ABI)、血尿酸(UA)、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 1c)水平显著高于DM组,而血清SHBG显著低于T2DM组,且其水平与DPN病情严重程度呈负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SHBG水平升高为DPN的保护因素(OR=0.679),而糖尿病病程、FPG、ABI、UA水平、HbA1c为危险因素(OR=1.423,1.054,5.507,2.809,1.896)。ROC曲线分析以血清SHBG水平区分DPN组与T2DM组的曲线下面积为0.802(95%CI:0.725~0.880,P=0.000),截断值取44.02 mmol/L时,敏感性与特异性分别为82.9%与61.5%。结论 SHBG水平下降与DPN的发生存在相关性,其可能是DPN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血清SHBG水平检测对DPN有一定的诊断效能,为DPN的临床诊疗提供新策略。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电生理检查结果 ,分析患病危险因素。方法 354例T2DM患者均行神经传导速度(NCV)和皮肤交感反应(SSR)检测,根据结果分为合并DPN(DPN)组228例与未合并DPN(NDPN)组126例。比较两组一般资料、生化指标及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DPN的危险因素。结果 NCV联合SSR检出DPN的异常率较单独应用NCV或SSR高(64.4%vs56.2%vs 32.8%,χ~2=76.401,P=0.000);DPN组年龄、糖尿病病程、2 hPG、DR和糖尿病慢性肾脏疾病(CKD)患病率均高于NDPN组(P0.05);年龄、糖尿病病程、合并DR是T2DM合并DPN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NCV与SSR联合应用可提高DPN的检出率;高龄、糖尿病病程长、合并DR均可导致T2DM并发DPN的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脂蛋白(a)、淀粉样蛋白A(SAA)及胱抑素C水平在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并发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入选2014年1月-2018年1月内分泌科就诊的200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T2DM+EH)患者,根据是否合并DPN分为T2DM+EH组120例,DPN+EH组80例;同期收治单纯2型糖尿病(T2DM)患者100例为T2DM组。比较3组对象的基本资料、血清脂蛋白(a)、SAA及胱抑素C水平,并进行Spearman相关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DPN+EH组与T2DM+EH组的糖尿病病程、体质量指数(BMI)、血压、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肌酐高于T2DM组(均P0.05);DPN+EH组与T2DM+EH组相比,病程、收缩压、平均动脉压(MAP)、空腹血糖、2hPG、HbA1c、血肌酐更高(均P0.05)。DPN+EH组与T2DM+EH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正中神经、腓总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正中神经、腓肠神经)低于T2DM组(均P0.05);DPN+EH组MCV(正中神经、腓总神经)、SCV(正中神经、腓肠神经)又低于T2DM+EH组(均P0.05)。DPN+EH组与T2DM+EH组的血清脂蛋白(a)、SAA、胱抑素C水平高于T2DM组(均P0.05);DPN+EH组血清脂蛋白(a)、SAA、胱抑素C水平又高于T2DM+EH组(均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病程、MAP、HbA1c、脂蛋白(a)、SAA及胱抑素C与DPN+EH患者腓总神经MCV、腓肠神经SCV呈负相关(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程、HbA1c、MAP、脂蛋白(a)、SAA及胱抑素C是DPN+EH发病的影响因素。结论脂蛋白(a)、SAA及胱抑素C是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发生DPN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与老年2型糖尿病(T2DM)及糖尿病前期(又称糖调节受损,IGR)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北京市和平里医院神经内科就诊年龄为60~80岁的T2DM患者,另选取同期IGR患者30例,及来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人群30名(对照组)。收集并比较3组受试者MCI发生率、一般资料及相关临床指标。根据是否存在MCI将T2DM患者分为MCI亚组(39例)及非MCI亚组(21例),同时将IGR患者分为MCI亚组(14例)及非MCI亚组(16例)。比较T2DM及IGR患者各亚组间临床资料。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老年T2DM及IGR患者发生MCI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与对照组[30.0%(9/30)]比较,IGR[46.7%(14/30),P=0.002]及T2DM组[65.0%(39/60),P=0.004]MCI患病率显著升高;与IGR组比较,T2DM组患者MCI患病率亦显著升高(P=0.006)。与对照组比较,IGR组及T2DM组患者教育年限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显著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PBG)显著升高;与IGR组比较,T2DM组患者MoCA评分显著降低,HbA1C、FBG、PBG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与对应的非MCI亚组比较,T2DM及IGR患者的MCI亚组年龄、收缩压(SBP)、LDL-C、HbA1C、FBG均显著升高,同时受教育年限及MoCA评分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老年T2DM及IGR患者发生MCI的相同独立危险因素为年龄(OR=1.104,95%CI 1.026~1.132,P=0.023;OR=2.001,95%CI 1.296~2.134,P=0.038)、FBG(OR=2.138,95%CI 0.283~6.132,P=0.042;OR=0.986,95%CI 0.010~2.448,P0.001)和LDL-C(OR=3.382,95%CI 1.613~8.206,P=0.008;OR=2.682,95%CI 1.983~5.751,P=0.022),相同的独立保护因素为受教育年限(OR=1.688,95%CI 0.172~3.394,P=0.002;OR=1.692,95%CI 0.187~3.412,P=0.003)。结论 T2DM患者发生MCI的风险较高,这种趋势自IGR阶段就开始出现,故需对老年IGR患者及早控制FBG和LDL-C水平。  相似文献   

7.
《内科》2015,(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合并糖尿病足(DF)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T2DM)患者共219例,按是否合并DF分为DF组(n=32例)和非DF组(n=187例),记录和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DF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DF组与非DF组患者在年龄、T2DM病程、BMI、SBP、DBP、DR、DPN、DN、2h PG、Hb A1C、Scr、BUN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性别、吸烟史、FPG、TG、TC、LDL-C、HDL-C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2DM病程、Hb A1C、DPN、DN是T2DM患者合并DF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T2DM患者的T2DM病程、Hb A1C、DPN、DN为DF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合并2型糖尿病(T2DM)病人发生心房颤动(AF)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高血压合并T2DM病人506例(对照组)及同时发生AF病人512例(AF组);并将AF组分为两个亚组,阵发性心房颤动(PAF组,248例)和非阵发性心房颤动(NPAF组,264例)。收集相关指标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因素,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预测价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F组收缩压(SBP)、左心房内径(LAD)、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较高,左室射血分数(LVEF)、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红素(TBIL)水平较低(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体质指数(BMI)、吸烟史、LAD、HbA1c、hs-CRP是病人发生AF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提示LVEF、LAD、TC、FBG及HbA1c可预测AF发生。结论BMI、吸烟史、LAD、HbA1c、hs-CRP是高血压合并T2DM病人发生AF的独立危险因素,LVEF、TC、LAD、FBG及HbA1c对AF发生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T2DM)合并颈动脉硬化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将该院收治的120例T2DM,据颈动脉血管超声检测结果分成T2DM合并颈动脉硬化组(A组)及单纯T2DM组(B组),对两组病例相关资料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A组与B组比较,年龄、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重指数(BMI)、收缩压(SBP)、C反应蛋白(CRP)、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尿酸(SUA)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示:年龄、SBP、CRP、LDL-c、SUA是T2DM患者合并颈动脉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颈动脉硬化与多种危险因素有关,早期干预及控制这些危险因素,可有效预防、控制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0.
李百云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3):3060-3062
目的 研究老年糖尿病肾病与下肢血管病变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型糖尿病(T2DM)患者274例,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性别、年龄、糖尿病(DM)病程、DM家族史、冠心病史、高血压史、周围神经病变、视网膜病史、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体重质数(BMI)等一般临床资料及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 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肌酐(Cr)和尿微量白蛋白等临床辅助检查资料.结果 DM下肢血管病变与DM病程、DM家族史、冠心病史、高血压史、FPG、2 h PG、HbA1c及尿微量白蛋白正相关(r≥0.286,P<0.05),与HDL-C负相关(r=-0.153,P<0.05);与T2 DM组比较,糖尿病肾病(DN)组患者年龄、DM病程、DM及冠心病家族史比例、视网膜病史比例、SBP、BMI、FPG、2hPG、HbA1c、TC、TG、Cr及微量白蛋白均有相关性(P<0.05),其发生下肢血管病变的危险性是DN患者的3.15倍.结论 DM病程、DM家族史、冠心病史、高血压史、FPG、2hPG、HbA1c、HDL-C及尿微量白蛋白是DN患者发生下肢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男性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胰岛素抵抗(IR)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相关性。方法选取T2DM合并骨质疏松发生骨折的男性患者86例为骨折组,另选取同期至某院内分泌科住院就诊的T2DM合并骨质疏松男性患者90例为无骨折组。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收集其空腹血样本用于血糖、血脂、空腹胰岛素、HbA1c等检测。结果在男性T2DM骨质疏松患者中,骨折组BMI、TG、FBG、FINS、HOMA-IR和HbA1c均高于无骨折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即使校正一些危险因素如年龄、TG、HbA1c后,IR仍然是男性T2DM骨质疏松患者发生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OR=1.997,95%CI 1.611~3.893,P=0.014);胰岛素抵抗组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率明显高于无胰岛素抵抗组(67.71%vs 31.25%,P0.05)。结论在男性T2DM骨质疏松患者中,IR是其发生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变异指数(HGI)与2型糖尿病(T2DM)合并冠心病(CHD)患者冠状动脉(冠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20年6月—2021年7月在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284例T2DM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单纯T2DM组49例,T2DM合并CHD组235例,分析两组患者的社会人口学特征、烟酒嗜好以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T2DM合并CHD发生的危险因素,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分析HGI对T2DM合并CHD发生的诊断价值,并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讨HGI与Gensini评分的相关性。结果:T2DM+CHD组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餐后2 h血糖(2hPBG)、HGI、男性比例、吸烟率高于单纯T2DM组,而收缩压(SBP)、舒张压(DBP)、高密度脂蛋白(HDL-C)、载脂蛋白b、左室射血分数(LVEF)低于T2D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GI升高为T2DM合并CH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2.985,95%CI:1.506~5.915,P<0.0...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铁蛋白(SF)水平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及神经传导速度的相关性。方法 85例老年T2DM合并DPN患者为病例组,80例老年单纯T2DM患者为对照组。对两组临床资料、血液指标、SF水平及周围神经的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进行检测和比较。结果两组病程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叶酸(FA)、维生素(Vit)B12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SF水平及异常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病例组周围神经的运动神经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SF水平异常患者的周围运动神经和感觉神经的传导速度均显著低于SF水平正常患者(P0.05)。DPN发病与病程、HbA1c水平、FA水平和SF水平异常具有相关性(P0.05),其中,病程、HbA1c水平和SF水平异常是危险因素,而FA水平是保护因素。结论老年T2DM合并DPN患者表现为SF水平及异常率升高,且SF水平异常者周围神经传导速度降低更为明显,SF水平异常是与DPN发病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作为DPN诊断和病情评价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将279例T2DM患者按照有无周围神经病变(DPN)分为DPN组(126例)与非DPN组(153例),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生化指标,并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探讨DPN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DPN组患者年龄较非DPN组大、病程较非DPN组长、FPG、2h PG、Hb A1c、Scr水平均较非DPN组高,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性别、吸烟史、饮酒史、有无DN和DR、BMI、SBP、DBP、TC、TG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DM病程、2h PG、Hb A1c是DPN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DM病程、2h PG、Hb A1c是T2DM患者发生DPN的相关危险因素,T2DM患者中的高龄、DM病程较长、2h PG和Hb A1c较高的群体更容易并发DPN。  相似文献   

15.
60例T2DM患者超声检测下肢血管,按其结果分为异常组和对照组。应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对两组患者血糖连续监测3d,计算血糖标准差(SDNG)、LAGE、CV、CV-FPG、MBG,并记录年龄、病程、BMI、WHR、血压、血脂、(FBG)、HbA1c。结果T2DM患者下肢血管异常组的年龄及病程显著大于对照组(均P0.05),SDBG、LAGE、CV、CV-FPG明显增高(均P0.05)。结论血糖波动是T2DM下肢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应积极控制血糖波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抑郁对血糖波动的影响。方法选取T2DM患者79例,其中合并抑郁38例为观察组,以同期住院未合并抑郁的41例为对照组,测定身高、体重、血压、(BMI)、FBG、2 hPG、HbA1C及血糖波动系数。结果观察组2 hPG、血糖波动系数及低血糖发生率明显高于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抑郁可能是导致血糖波动增大及低血糖发生风险增加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内科》2017,(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糖尿病肾病(DN)的危险因素。方法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112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将患者分为单纯T2DM组与T2DM合并DN组,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对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糖尿病肾病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C)、糖化血红蛋白(Hb A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DM合并DN组患者的病程,舒张压(DBP)、收缩压(SBP)、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视网膜病变与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率明显高于单纯T2D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程长、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以及周围神经病变是T2DM患者合并DN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病程长,血压、血糖和血脂水平较高以及周围神经病变是T2DM患者合并DN的主要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上应定期监测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及时纠正和控制血压、血糖和血脂代谢紊乱,从而有效降低DN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T2DM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嗅觉、味觉功能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7年12月于我院内分泌科住院及门诊接受治疗的90例T2DM患者(T2DM组)、63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DPN组)以及体检中心健康体检人群104名(NC组),分析各组嗅觉、味觉功能指标的表达差异。结果 DPN组病程、长期吸烟史、HbA1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间接胆红素(IBIL)与T2DM组、N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嗅觉评分总分(TDI)、味觉评分总分(DTV)均与病程、长期吸烟史、HbA1c、LDL-C、hsC-RP呈负相关(P0.05或P0.01),与IBIL呈正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程(OR=2.232,95%CI1.443~6.223)、长期吸烟史(OR=1.826,95%CI 1.076~5.444)、HbA1c(OR=2.117,95%CI 1.572~8.336)、LDL-C(OR=1.909,95%CI 1.201~6.224)、IBIL(OR=1.776,95%CI 1.063~5.023)及hsC-RP(OR=2.446,95%CI1.338~7.061)是DPN的危险因素。结论 T2DM并发DPN患者存在嗅觉、味觉功能障碍,可能与血糖控制、炎症反应等有关。  相似文献   

19.
将30例初诊断T2DM分为瑞格奈组和瑞格列奈联合重组甘精胰岛素组,治疗12周,观察FBG、2hPG、HbA1c变化比及血糖达标时间。结果联合重组甘精胰岛素组FBG、2hPG、HbA1c均优于瑞格列奈组,且血糖达标时间贪偏短。结论对T2DM病患者,瑞格列奈联合重组甘精岛素治疗效好地抑制血糖,改善胰岛素B细胞功能、C肽分泌改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T2DM患者心血管并发症与平均血小板容积(MPV)的相关性及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T2DM患者81例,分为伴心血管病变(T2DM+CVD)组37例和单纯T2DM(T2DM)组44例。另选取健康对照(NC)组20名。检测各组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计数(PLT)和白细胞(WBC)、TC、TG、LDL-C、HDL-C、载脂蛋白A(ApoA)、SUA和HbA1c等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T2DM心血管病变并发症的因素;分析T2DM合并高血压、冠心病和脑梗死患者的血小板参数。结果 T2DM组SBP、DBP和TG均低于T2DM+CVD组[SBP:(121.55±21.13)vs(136.33±12.47)mmHg;DBP:(75.34±9.42)vs(86.42±9.47)mmHg;TG:(1.84±1.24)vs(2.34±1.17)mmol/L](P0.05)。T2DM+CVD、T2DM组MPV及PDW较NC组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而PLT降低(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PV和SBP是T2DM患者发生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T2DM合并高血压患者血液中MPV值最高为(19.74±7.73)fl,T2DM合并冠心病患者血液中PDW最高为(25.95±4.99)%。结论 MPV与T2DM患者心血管并发症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