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肝郁脾虚证候模型大鼠的制备,及电针对该模型大鼠胃肠消化功能的影响。方法检测胃组织中胃泌素(GAS)、生长抑素(SS)的表达,探讨GAS和SS在电针调节胃肠功能中发挥的作用。方法实验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电针组。除空白组外,均采用"夹尾刺激法+隔日进食"制备肝郁脾虚证候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电针组给予电针"足三里"及"太冲"治疗,空白组、模型组予束缚固定,每日1次,连续治疗14d。实验过程中观测各组大鼠一般情况及尿D-木糖排泄率。治疗结束后,检测胃排空率,小肠推进率及胃蛋白酶含量,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胃窦中GAS、SS的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胃排空延迟、小肠推进缓慢,胃蛋白酶含量减少(均P0.01),D-木糖排泄率降低(P0.05),胃窦中GAS表达显著减弱、SS的表达显著性提升(均P0.01);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胃排空增多(P0.05)、小肠推进增加(P0.05),胃蛋白酶含量及D-木糖排泄率均增加(P0.05),GAS胃窦中的含量增加(P0.05),SS的含量显著降低(P0.01)。结论夹尾刺激+隔日进食的造模方法可复制肝郁脾虚证候大鼠模型;电针治疗可调节肝郁脾虚证候模型大鼠胃排空和小肠推进率,增加胃蛋白酶含量和尿D-木糖排泄率,改善胃肠道功能;胃窦中GAS及SS表达的改变,可能是电针调节肝郁脾虚证候模型大鼠胃肠功能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电针改善糖尿病胃轻瘫(DGP)大鼠胃运动的机制。方法:将48只健康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DGP模型组、电针穴位组(模型+电针穴位)、胃复安对照组(模型+胃复安灌胃)4组各12只。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配合高糖高脂饮食建立大鼠DGP模型,电针足三里、三阴交及梁门穴以观察大鼠血糖、尿糖值和胃排空率,ELISA法检测血清胰岛素(INS)、胃窦组织促生长素(Ghrelin)含量,PCR法测定胃窦部生长素促分泌激素受体基因(GHSR mRNA)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糖、尿糖值显著增高,胃排空率、血清INS水平、胃窦Ghrelin及GHSR mRNA表达降低;经电针穴位后,血糖、尿糖值降低,胃排空率、血清INS水平、胃窦Ghrelin及GHSR mRNA表达增高。结论:电针足三里等穴位可降低DGP大鼠血糖、尿糖值,促进胃排空,这可能与其调节血清INS含量、胃窦Ghrelin及GHSR mRNA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红芪多糖(HPS)改善GK糖尿病胃轻瘫(DGP)大鼠胃动力的作用机制。方法 12只Wistar大鼠作为正常组,68只GK大鼠高糖高脂饲料不规则喂养8周制备DGP模型,60只成模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阳性药组(莫沙必利)、红芪多糖低、中、高剂量组等5组(每组12只)。除正常组和模型组外,其他各组大鼠灌胃干预12周。于干预前和干预后第4、8、12周末检测血糖;实验结束后检测胃排空率(GER);ELISA法检测胃泌素(GAS)、胃动素(MTL)、P物质(SP)含量;分别采用免疫组化法和蛋白印迹(WB)法检测胃窦组织RhoA、MYPT1、p-MYPT1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糖显著升高(P0.01),胃排空率显著下降,胃激素含量显著降低,胃窦组织RhoA、MYPT1、p-MYPT1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经干预治疗后,与模型组比较,阳性药组和HPS各组血糖显著降低(P0.01),胃排空率、胃激素含量、胃窦组织RhoA、MYPT1、p-MYPT1蛋白表达量显著增高(P0.05或P0.01)。结论 HPS能够降低GK糖尿病胃轻瘫大鼠血糖,促进胃排空,增加胃泌素、胃动素、P物质等胃激素的含量,这可能与其调节胃窦组织RhoA/RocK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柴朴汤对哮喘模型大鼠气道炎症及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柴朴汤低、中、高(0.75,1.5,3.0 g·kg-1)组,地塞米松组。采用卵蛋白(OVA)致敏激发建立大鼠哮喘模型。柴朴汤低、中、高剂量组于激发前0.5 h给予相应剂量柴朴汤灌胃;地塞米松组于激发前0.5 h给予地塞米松(0.005 g·kg-1)灌胃;模型组于激发前0.5 h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空白组以生理盐水代替OVA进行腹腔注射及雾化吸入;隔日1次,共激发28 d。观察各组大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细胞总数及分类细胞计数的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肺组织磷酸化ERK(p-ERK),磷酸化p38 MAPK(p-p38 MAPK)的活性;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分析检测ERK,p38 MAPK mRNA的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ERK,p-ERK,p38MAPK,p-p38 MAPK蛋白的表达;光镜下观察病理组织形态学变化及进行炎症评分。结果:模型组大鼠BALF中细胞总数和分类细胞计数;肺组织p-ERK,p-p38 MAPK的活性,ERK,p38 MAPK mRNA的表达,p-ERK,p-p38 MAPK的表达,炎症评分均明显高于空白组(P0.01);柴朴汤低、中、高剂量组和地塞米松组上述指标则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P0.01)。结论:柴朴汤可改善哮喘模型大鼠气道炎症,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ERK/p38 MAPK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电针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大鼠胃组织MEK-ERK1/2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及造模组,其中空白组10只。对除空白组外的30只大鼠进行造模,将造模成功的20只大鼠再随机分为模型组及电针组各10只。造模方法均采用夹尾刺激配合不规则饮食的复合造模方法制备FD大鼠模型。造模后,电针组进行电针足三里干预10 d,干预结束后用WB对大鼠胃组织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EK)、细胞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MEK)、磷酸化细胞信号调节激酶1/2(p-ERK1/2)蛋白水平进行检测。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胃组织MEK、ERK1/2、p MEK、pERK1/2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 0.05);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MEK、ERK1/2、p-MEK、p-ERK1/2蛋白表达水平下降(P 0.05)。结论电针干预可下调FD模型大鼠MEK、ERK1/2、pMEK、p ERK1/2蛋白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6-姜酚对化疗性胃动力障碍的影响及潜在作用机制。方法:腹腔注射顺铂建立化疗性大鼠胃动力障碍模型,观察6-姜酚对化疗大鼠胃排空延迟的改善效果;ELISA法检测血清中胃动素、胃泌素、生长抑素、血管活性肠肽等胃肠激素水平,HE染色观察胃窦组织病理变化,Western blot检测胃窦组织干细胞因子受体(C-kit)、干细胞因子(SCF)蛋白表达情况,以探究6-姜酚改善化疗大鼠胃动力障碍的机制。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胃残留率显著升高(P<0.01),血清胃动素、胃泌素、生长抑素、血管活性肠肽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胃窦组织可见明显病理改变,C-kit和SCF蛋白表达均显著减少(P<0.01);与模型对照组相比,6-姜酚100 mg/kg组化疗大鼠胃残留率明显改善(P<0.05),血清胃动素、胃泌素、生长抑素、血管活性肠肽水平明显降低(P<0.05或P<0.01),胃窦组织病理损伤得到改善,C-kit和SCF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P<0.01)。结论:6-姜酚能够改善化疗大鼠胃动力障碍,其机制可能与调节胃肠激素水平、保护Cajal间质细胞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电针"足三里"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可能机制。方法将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电针组、假电针组,每组8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大鼠均采用多因素应激干预法建立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模型。电针组采用毫针直刺双侧"足三里"15~20 mm,后接韩式穴位神经刺激仪。假电针组采用安慰针灸针针刺双侧"足三里"后不连接电针仪。以上两组均每次干预20 min,每日1次,连续7天。空白组不施加干预措施,模型组仅抓取固定。干预结束后检测各组大鼠胃内残留率和小肠推进率,检测胃窦组织酪氨酸激酶受体(c-kit)、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 (LC3)及自噬基因Beclin1蛋白及mRNA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胃内残留率升高,小肠推进率降低,胃窦组织c-kit蛋白及mRNA表达下调,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Ⅱ/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Ⅰ(LC3-Ⅱ/LC3-Ⅰ)及LC3 mRNA、Beclin1蛋白及mRNA表达增高(P 0. 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胃内残留率降低,小肠推进率升高,胃窦组织c-kit蛋白及mRNA表达上调,LC3-Ⅱ/LC3-Ⅰ及LC3 mRNA、Beclin1蛋白及mRNA表达下降(P 0. 05或P 0. 01);模型组与假电针组LC3-Ⅱ/LC3-Ⅰ、LC3 mRNA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其余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电针"足三里"能够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模型大鼠胃肠动力障碍,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胃窦Cajal间质细胞过度自噬从而恢复细胞数量发挥作用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电针"足三里"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大鼠胃排空、自噬标记物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及自噬信号通路分子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的影响,探讨电针改善FD胃肠动力障碍的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电针组、抑制剂组、电针+抑制剂组,每组8只。采用多因素应激干预法建立FD模型。电针组电针双侧"足三里"穴,每日1次,连续7d;抑制剂组大鼠予以Compound C腹腔注射(20mg/kg),每日1次,连续7d;电针+抑制剂组大鼠予以Compound C腹腔注射和电针干预。检测各组大鼠胃内残留率、小肠推进率;Western blot法检测胃窦组织酪氨酸激酶受体(c-kit)、LC3-Ⅱ/Ⅰ、自噬基因Beclin 1、磷酸化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p-AMPK)、磷酸化自噬相关蛋白1(p-ULK1)的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胃内残留率升高,小肠推进率降低(P<0.01),胃窦中的c-kit表达明显降低,LC3-Ⅱ/Ⅰ、Beclin 1、p-AMPK、p-ULK1表达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抑制剂组、电针+抑制剂组大鼠胃内残留率降低,小肠推进率升高(P<0.05,P<0.01),胃窦中的c-kit表达明显升高,LC3-Ⅱ/Ⅰ、Beclin 1、p-AMPK、p-ULK1表达明显降低(P<0.01);与抑制剂组比较,电针组、电针+抑制剂组大鼠胃窦中的c-kit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P<0.01),LC3-Ⅱ/Ⅰ、Beclin 1表达明显降低(P<0.05),p-AMPK、p-ULK1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1)。结论:电针"足三里"能够改善FD大鼠胃肠动力障碍,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控AMPK/ULK1信号通路进而抑制Cajal间质细胞过度自噬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电针联合身痛逐瘀胶囊对慢性坐骨神经损伤(CCI)大鼠疼痛及脊髓组织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及磷酸化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p38MAPK)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90只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Model组)、电针组、中药组和针药组,每组分为3 d、7 d和14 d共3个亚组,每个亚组6只大鼠。按照Bennett的方法建立CCI大鼠模型,电针组给予损伤侧环跳、阳陵泉电针治疗,每日1次,每次30 min;中药组给予身痛逐瘀胶囊治疗(1.64 g/kg),药物通过灌胃给药,按照15 m L/kg的给药容积,每只大鼠每天灌胃1次;针药组在给予每日1次电针治疗的基础上,同时给予中药灌胃治疗;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给予等容积生理盐水灌胃。采用热缩足反射潜伏期(TWL)检测大鼠行为学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脊髓组织GFAP、p-p38MAPK蛋白表达。结果:TWL检测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各时间点TWL值较假手术组显著降低(P 0.05);电针组、中药组及针药组各时间点TWL较模型组显著升高(P 0.05);针药组大鼠各时间点TWL较电针组和中药组显著较高(P 0.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模型组大鼠各时间点GFAP、p-p38MAPK蛋白表达较假手术组显著降低(P 0.05);电针组、中药组及针药组各时间点GFAP、p-p38MAPK蛋白表达较模型组显著升高(P 0.05);针药组大鼠各时间点GFAP、p-p38MAPK蛋白表达较电针组和中药组显著较高(P 0.05)。结论:电针联合身痛逐瘀胶囊能够减轻CCI模型大鼠疼痛反应,其机制可能与下调脊髓组织中GFAP和p-p38MAPK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半夏泻心汤血浆源性外泌体对胃电节律失常模型大鼠胃窦组织Cajal间质细胞(ICCs)网络结构的影响,探索其调节胃运动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共52只大鼠,选择20只完全随机分为中药组及阴性对照组,采用“隔日进食+饮稀盐酸”法建立胃电节律失常大鼠模型,半夏泻心汤及蒸馏水干预2周,分离血浆外泌体并鉴定;其余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中药组及阴性对照组,每组8只。造模成功后,中药组及阴性对照组大鼠尾静脉注射相应外泌体(0.3 mg/kg),对照组及模型组注射等量磷酸盐(PBS),隔日1次,连续2周。生物机能实验系统记录大鼠胃电活动,ELISA检测大鼠血浆胃动素(MLT)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胃组织缝隙连接蛋白(CX43)蛋白表达,免疫荧光双染法检测酪氨酸激酶受体/平滑肌肌球蛋白重链(c-kit/SMMHC)、酪氨酸激酶受体/α平滑肌肌动蛋白(c-kit/α-SMA)共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胃电慢波频率、主频率减低(P<0.01),血浆中MLT含量减少(P<0.01),胃窦组织中CX43、c-kit、α-SMA蛋白表达减低(P<0.01,...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电针足三里、脾俞对脾气虚大鼠一般状态及胃肠动力的影响;基于CNP/cGMP信号通路,探讨电针足三里、脾俞对脾气虚大鼠胃肠动力作用机制。方法 将60只SPF级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正常组、模型组、非经非穴组及针刺组,每组15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大鼠采用劳倦过度及饥饱失常的方法造模,21d后针刺组每日电针足三里、脾俞1次,每次20min,持续14d;非经非穴组采用针刺大鼠尾尖方法,每日1次,时长同针刺组。检测大鼠胃排空率及小肠推进率;HE染色观察大鼠胃窦平滑肌组织形态;ELISA法检测大鼠胃窦平滑肌组织环磷酸鸟苷(cGMP)含量,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胃窦平滑肌C型钠尿肽(CNP)、B型钠尿肽受体(NPR-B)蛋白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大鼠胃窦平滑肌组织MLCK、CNP、NPR-B mRNA表达量。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和非经非穴组大鼠胃排空率和小肠推进率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大鼠胃排空率和小肠推进率升高(P<0.05)。各组大鼠胃黏膜未见异常,各组大鼠胃窦平滑肌组织细胞形态规则、排列整齐,无炎症细胞浸润;与正常组比...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电针肝俞、足三里对肝纤维化模型大鼠ERK蛋白激酶磷酸化的干预作用,从分子水平研究电针防治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模型组、电针组和药物组。采用30%的四氯化碳橄榄油皮下注射复合含10%乙醇的自来水饮用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电针组选取肝俞、足三里进行电针刺激,药物组采用秋水仙碱灌胃治疗;采用天狼猩红染色方法观察大鼠肝组织胶原增生情况;应用Western—blotting方法检测肝组织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和磷酸化ERK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肝组织胶原沉积明显增加,磷酸化ERK蛋白的表达量明显上升(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和药物组大鼠肝组织胶原沉积明显减少,磷酸化ERK蛋白的表达量明显下降(P〈0.01);电针组和药物组比较,上述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电针可能通过下调肝组织ERK蛋白的磷酸化,进而阻抑MAPK/ERK信号转导通路,抑制细胞外基质的合成,减少胶原沉积,从而起到防治肝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电针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大鼠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VIP)、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CGRP)、胃排空及小肠推进率的影响。方法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及电针组,每组16只。除空白组外,模型组与电针组大鼠均采用郭氏夹尾刺激法联合不规则饮食法及冰生理盐水灌胃法多因素干预法造模,共14天。造模成功后电针组大鼠取"足三里"、"太冲"穴电针干预,每天1次,干预28天。治疗结束后分别对3组大鼠进行灌胃处理,解剖取材,测定胃内残留率及小肠推进率;观察大鼠胃窦及空肠病理变化;采用Real-time PCR法测定各组大鼠胃窦、空肠组织VIP及CGRP mRNA表达水平。结果 3组大鼠组织均未发现器质性改变,胃肠无溃疡及炎性浸润和腺上皮病变等特征。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胃内残留率明显升高,小肠推进率降低,胃窦及空肠组织VIP及CGRP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胃内残留率明显降低,小肠推进率明显升高(均P0.01),胃窦及空肠组织VIP及CGRP mRNA表达降低(P0.05,P0.01)。结论电针治疗可降低FD模型大鼠胃肠道VIP及CGRP表达,加速胃排空及小肠推进率。电针改善FD胃肠动力可能与降低胃肠道VIP、CGRP水平有关,提示脑肠肽分泌异常可能是FD发病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电针对糖尿病胃轻瘫(DGP)大鼠胃肠运动及其胃窦起搏细胞Cajal间质细胞(ICC)超微结构、c-kit受体蛋白表达及干细胞因子(SCF)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治疗DGP的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电针穴位组、电针非穴组、胃复安对照组,每组10只。腹腔注射2%链脲佐菌素结合高糖高脂饲料不规则喂养制备DGP模型。电针穴位组电针"足三里""梁门""三阴交",电针非穴组电针"足三里""梁门""三阴交"穴位对照点,胃复安对照组予1.7%胃复安药液(1mL/100g)灌胃,均每日1次,连续15d。监测血糖,酚红灌胃法测量大鼠胃排空率及小肠推进率,透射电镜法检测胃窦ICC超微结构,Western blot法、RT-PCR法分别检测大鼠胃窦c-kit蛋白及SCF 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糖显著升高(P0.01),胃排空率和小肠推进率显著降低(P0.01),ICC呈细胞凋亡样改变,SCF mRNA表达量显著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穴位组大鼠血糖明显降低(P0.05),胃排空率及小肠推进率显著升高(P0.05,P0.01),ICC数目增加,受损超微结构得到修复,SCF mRNA表达量显著升高(P0.01);与电针非穴组比较,电针穴位组ICC受损超微结构有所恢复,SCF mRNA表达量明显升高(P0.05)。各造模组间比较,c-kit蛋白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足三里"等穴可调控DGP大鼠血糖,促进胃肠排空,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SCF mRNA,修复受损ICC超微结构,恢复其起搏功能,进而改善胃肠运动障碍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电针"足三里"等穴对糖尿病胃轻瘫(DGP)大鼠胃肠运动和促生长素(ghrelin)mRNA、生长激素促分泌素受体(GHSR)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治疗DGP的可能机制。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电针穴位组、电针非穴组、胃复安对照组,每组12只。采用单次腹腔注射2%链脲佐菌素配合高糖高脂饮食建立DGP大鼠模型。电针穴位组取大鼠"足三里""梁门""三阴交"穴;电针非穴组取"足三里""梁门""三阴交"穴位对照点;胃复安对照组予胃复安药液(1 mL/100g)灌胃。用血糖仪测血糖,尿糖试纸测尿糖。治疗结束后以酚红为标记物,观察大鼠胃排空率及小肠推进率;实时荧光定量多聚核苷酸链式反应法检测大鼠胃窦部ghrelin mRNA、GHSR mRNA的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胃排空率及小肠推进率明显降低,ghrelin mRNA、GHSR mRNA表达降低(P0.01,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穴位组胃排空率及小肠推进率明显升高,ghrelin mRNA、GHSR mRNA表达升高(P0.05,P0.01)。与电针非穴位组比较,电针穴位组胃排空率及小肠推进率明显升高(P0.05,P0.01)。结论:电针可促进DGP大鼠胃肠运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ghrelin mRNA、GHSR mRNA在胃窦部的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16.
范明明  韩海瑞  林伟  张嘉裕  王顺 《吉林中医药》2021,41(12):1631-1635
目的 观察柴术理胃饮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胃肠运动及下丘脑组织中磷酸化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P38MAPK)、核转录因子(nuclear factor NF)-κB p65的影响,探讨其防治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作用机理.方法 SPF级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采用复合因素(慢性疲劳加悬尾加饮食失节)方法制备功能性消化不良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柴术理胃饮低、中、高剂量组和多潘立酮组,每组10只.分别给予相应药物,观察动物的一般状态,计算胃排空率和小肠推进率,HE染色法观察胃组织病理学改变,WesternBlot和RT-PCR法检测大鼠下丘脑组织中p-P38MAPK、NF-κB p65蛋白和基因表达.结果 柴术理胃饮各剂量组皆可升高模型组大鼠胃排空率和小肠推进率(P<0.05或P<0.01);模型组大鼠下丘脑组织中p-P38MAPK、NF-κB p65的蛋白和基因表达与正常组相比显著升高(P<0.01);不同剂量的柴术理胃饮均能不同程度降低大鼠下丘脑组织中p-P38MAPK、NF-κB p65蛋白和基因表达(P<0.01).结论 柴术理胃饮通过改善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的胃排空功能、小肠推进功能和降低大鼠下丘脑组织中p-P38MAPK、NF-κB p65蛋白和基因表达来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电针足三里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大鼠腺苷酸激活蛋白激酶(AMPKα)、雷帕霉素靶蛋白(m TOR)表达的影响。方法将50只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及造模组,其中正常组10只。将除正常组外的大鼠采用夹尾刺激法配合不规则饮食构建FD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再随机分为模型组和电针组,各10只。正常组、模型组大鼠与电针组一样束缚固定,但不进行电针干预。电针组给予电针足三里进行干预,每日1次,共10 d。观察各组大鼠日常表现,采用q RT-PCR检测各组大鼠胃窦组织中AMPKα和m TOR mRNA的表达;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大鼠胃窦AMPKα、m TOR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胃窦AMPKαmRNA以及蛋白的表达显著降低(P 0.05),mTOR m RNA以及蛋白的表达显著升高(P 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胃窦中AMPKαm RNA以及蛋白的表达明显升高(P 0.05),mTOR mRNA以及蛋白的表达明显降低(P 0.05)。结论电针足三里可改善FD大鼠的胃肠消化,增加FD大鼠胃窦AMPKαmRNA以及蛋白的表达水平,降低FD大鼠胃窦mTOR m RNA以及蛋白的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平胃胶囊对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 FD)模型大鼠促胃肠动力及血清、胃肠及下丘脑组织中胃动素(motilin,MTL)表达的影响。方法:将50只Wistar雄性大鼠行电极埋置术,术后随机选取8只大鼠作为正常组,剩余大鼠采用复合因素法建立FD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多潘立酮片10 mg/kg阳性组,平胃胶囊1.6 g/kg、3.2 g/kg、4.8 g/kg组,连续给药21天。检测各组大鼠造模及给药前后胃肠电活动,胃排空和肠推进率,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MTL的含量,免疫组化SP法检测胃肠及下丘脑组织中MTL的分布和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胃窦和十二指肠慢波振幅、快波振幅、快波发生率明显降低,胃排空、小肠推进率明显降低,血清胃动素含量降低,胃、十二指肠、下丘脑组织MTL表达明显下调。与模型组比较,平胃胶囊各剂量组明显增加胃窦慢波振幅、快波发生率,对十二指肠电活动有增加趋势,剂量依赖地增强胃排空率、小肠推进率,增加血清胃动素含量,上调胃、十二指肠和下丘脑MTL水平。结论:平胃胶囊能够促进肝郁脾虚型FD大鼠胃肠动力,其作用机理可能与上调血清、胃肠及下丘脑中MTL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不同灸量隔姜灸对脾虚证大鼠胃组织丝裂原细胞外激酶(MEK)1/2和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1/2表达的影响,探讨隔姜灸治疗脾虚证的可能作用机制及量效特征。方法将75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隔姜灸3壮组、隔姜灸6壮组、隔姜灸9壮组,每组15只。200%大黄浓缩液4℃灌胃制作脾虚证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隔姜灸组选取"足三里""中脘"予不同灸量治疗,连续8 d。HE染色镜下观察大鼠胃组织病理学改变,免疫组化检测大鼠胃组织MEK1/2及ERK1/2的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胃黏膜损伤明显,可见较大的破损、脱落;与模型组比较,隔姜灸3壮组大鼠胃黏膜表面有部分脱落、破损情况改善,隔姜灸6壮组和隔姜灸9壮组大鼠胃黏膜表面较完整、脱落及破损明显改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胃组织MEK1/2及ERK1/2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隔姜灸各组胃组织MEK1/2及ERK1/2蛋白明显表达升高(P0.01);与隔姜灸3壮组比较,隔姜灸6壮组和隔姜灸9壮组胃组织MEK1/2及ERK1/2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1),但二者作用效果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隔姜灸通过提高胃组织MEK1/2及ERK1/2的蛋白表达,激活MEK/ERK信号转导通路,进而促进脾虚证大鼠胃黏膜的修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观察清肺通络膏及其拆方对大鼠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肺组织MAPK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清肺通络膏对大鼠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的防治机制。方法:以呼吸道合胞病毒滴鼻感染大鼠,治疗组分别予清肺通络膏全方、主药和辅药干预。感染病毒后第7天,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 time RT-PCR)检测大鼠肺组织中p38、ERK、JNK m RNA的含量,western blot的方法观察肺组织中p-p38、p-ERK、p-JNK蛋白水平。结果:正常组和模型组肺组织中均可检测到p38、ERK2、JNK1 m RNA表达及p-p38、p-ERK、p-JNK蛋白表达,但模型组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治疗组中清肺通络膏全方组p38、ERK2、JNK1 m RNA表达及p-p38、p-ERK、pJNK蛋白表达最低,与主药组、辅药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大鼠时激活了MAPK信号通路,清肺通络膏全方组能较好的抑制MAPK信号通路的活化,且优于主药及辅药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