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及应对措施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措施。对两组患者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进行分析与比较。结果观察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护理风险管理,能取得显著的效果,可有效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心血管内科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重症患者102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和观察组(行护理风险管理),各5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经比较,观察组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为5.8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9.41%,且其护理满意度为98.0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35%,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应用护理风险管理可以显著降低护理风险,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有助于促进预后,改善护患关系,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管理。方法对我院于2015年5月18日~2017年7月17日期间收治的98例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对护理风险因素的评估,制定相应的护理风险管理措施。结果护理风险管理实施前,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49%(48/98)、出现18例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18.4%;护理风险管理实施后,者的护理满意度为100%(98/98)、仅出现1例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1%(1/98)(P0.05)。结论将护理风险管理应用于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的临床护理中,能够最大限度地规避不安全的护理风险事件,深受广大患者的好评,具备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8月—2013年7月天津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重症患者592例,以2012年8月实施护理风险管理为界,2010年8月—2012年7月未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重症患者274例,2012年8月—2013年7月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重症患者318例。比较护理风险管理实施前后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和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风险管理实施前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为7.66%,高于护理风险管理实施后的2.83%(P<0.05);护理风险管理实施前患者对护理很满意145例,满意101例,不满意28例;护理风险管理实施后患者对护理很满意206例,满意108例,不满意4例。护理风险管理实施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优于护理风险管理实施前(P<0.05)。结论将护理风险管理用在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护理中可以有效降低护理风险,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循证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在提高心血管内科护理安全性及满意度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文研究对象为心血管内科患者,研究例数一共200例,心血管内科患者均采取抽签分组方式分为两组,收取时间在2018年1月2日至2018年10月10日之间,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100例,分别实施基于循证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常规管理,将两组患者各项指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心血管内科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2.00%低于对照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12.00%(P0.05);观察组心血管内科患者的满意度98.00%(满意患者90例、所占比为90.00%;一般患者8例、所占比为8.00%;不满意患者2例、所占比为2.00%)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心血管内科患者的护患纠纷发生率5.00%低于对照组患者护患纠纷发生率17.00%(P0.05)。结论通过在心血管内科实施基于循证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后,取得显著效果,具有较高的护理安全性,能显著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在心血管重症患者的护理工作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心血管重症患者100例,2011年9月-2012年12月为护理风险管理实施前(对照组)49例,2013年1月-2014年8月为护理风险管理实施后(观察组)67例,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护理并发症、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患者转出ICU病房后通过电话随访等方式填写ICU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问卷。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工作不良事件发生率约为2.99%(2/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62%(4/49),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对照组满意率约为81.63%(40/49)明显低于观察组的95.52%(64/67),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心血管重症患者日常护理工作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能够有效减少临床护理风险,促进患者对于护理满意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护理风险管理对妇产科患者满意度及护理风险事件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5月~2016年1月于妇产科就诊的产妇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护理管理,观察组给予护理风险管理。观察两组患者护理风险事件发生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94.29%高于对照组6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风险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妇产科患者给予护理风险管理,护理后风险事件发生情况少,护理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120例心血管内科患者,根据随机分配方式,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上,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经过风险管理,研究组风险事件率、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明显更优,两组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对心血管内科护理,开展护理风险管理,制定针对性、规范性措施,提升护理人员风险意识,可减少风险事件发生,消除各类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降低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发生率。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5年6月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重症患者5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的时间,将其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280例。其中参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护理,研究组患者在性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护理风险管理,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风险发生率和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风险事故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能够降低风险事故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护理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不同护理管理模式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干预中的应用价值及可行性。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心血管内科患者1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90例。观察组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对两组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等指标进行观察和统计。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护理质量满意度较比对照组明显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干预期间,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临床价值显著,有效提高了护理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借助随机抽样法从2017年-2018年期间在我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治疗的患者中选择110例,随机分组,共分为干预组(包括55例)和对照组(包括55例)两组。两组患者均实施心血管内科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护理风险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差错类风险事件、投诉纠纷事件以及意外事故等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二者之间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人员护理实施过程中的护理工作态度、技能熟练度、情感支持、综合能力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之间的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实施护理风险管理,能够有效规避各项护理风险因素,从而显著提高心血管内科的护理质量,降低各项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心血管内科护理风险管理及应对措施,提高护理质量.方法 363例心血管内科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47例和对照组216例,对照组行传统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护理风险管理,比较两组护理疗效及满意度情况.结果 观察组护理疗效和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风险管理应用于心血管内科护理中可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重症监护病房心血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我院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心血管患者142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分成对照组70例和观察组7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预见性护理干预,并比较两组患者再梗死、严重心律失常、猝死等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4.1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8.6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症监护病房心血管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可明显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在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护理工作中的效果。方法选取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2014年12月—2016年7月收治的86例心血管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3例。两组患者均给予针对性的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采用心理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生活质量调查评分量表评分。同时,通过自制满意度调查表对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两组患者入院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患者出院3个月SAS评分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来说,采用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方式,能够有效的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同时提升其生活质量,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究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内科老年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纳入我院心血管内科接收的200例老年病患者,将其随机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患者护理基础上,实施风险管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对照组发生率为14%,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满意度为97%,显著高于对照组满意度为86%,经统计学分析比较得知,两组两项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心血管内科老年患者护理过程中,实施风险管理,可有效降低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提升其生存质量,同时,使患者护理满意度得以提升,促进护患关系和谐,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经探讨分析找到急诊护理质量管理中应用风险管理法的作用.方法 本次研究主要对自2018年3月-2019年3月于我院急诊科就诊的100例患者为对象,然后按照随机数理法将其平均分为了两组,每组各50例患者,对对照组患者实施了常规护理干预,而实验组患者则是在此基础上结合风险管理干预法,对比两组患者分别护理后的风险事件发生几率与护理满意度.结果 采用风险管理法的实验组患者无论是护理后风险事件发生的几率还是护理的满意度,都要优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在急诊科护理当中,为了能够有效提高护理质量,降低医患纠纷,并减少风险事件发生几率,可通过大力推广应用风险管理法来达成这一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应用于糖尿病并发恶性肿瘤化疗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5年9月—2016年9月该院84例糖尿病并发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纳入观察组,予以风险管理,另取2014年9月—2015年9月该院68例糖尿病并发恶性肿瘤化疗患者,归为对照组,未行风险管理,观察患者接受风险管理前后的风险事件、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接受风险管理后,其低血糖、静脉炎以及感染等风险事件发生率为1.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7%(P0.05);观察组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风险管理能够减少糖尿病并发恶性肿瘤化疗中的风险事件,降低患者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应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在心血管内科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患者24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的方式,观察组的患者采用风险护理。结果两组患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心血管内科,采用护理风险管理效果非常好,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心血管内科患者的护理以及护理质量管理在临床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2月~2015年3月收治的心血管内科患者96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护理风险管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5.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2%;且观察组的不良情况也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心血管患者采取相应的护理风险管理,能够有效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护理效果,进而达到令患者满意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对心血管重症监护病室患者的临床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心血管重症监护室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52例与对照组48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基础护理,观察组患者进行舒适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率达到1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不良情绪发生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护理对心血管重症监护病室患者具有积极作用,可有效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不良情绪发生率,进而大大提升患者对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