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分析路径导向性护理配合应用于主动脉夹层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患者护理期间所取得的效果。方法 本次对照研究起始时间为2021年1-12月,纳选对象均为接受主动脉夹层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者,符合研究标准者共计60例,以方便抽样法为分组方式,将其划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前者落实常规护理,后者落实路径导向性护理配合,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等指标数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对照组进行比较,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恢复时间、引流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路径导向性护理配合应用于主动脉夹层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中对于改善手术指标以及缩短康复时间具有确切效果,有利于预防术后不良事件发生,护理措施得到了患者认可以及肯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覆膜支架介入术治疗急性主动脉夹层临床疗效及对患者D-dimer及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68例最终确诊为急性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18例拒绝覆膜支架介入治疗(对照组),50例患者同意覆膜支架介入(治疗组);比较两组入组后及治疗组术后第1天、术后WBC、中性粒细胞数(NE)、淋巴细胞数(LY),计算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及D-dimer水平,并观察两组围手术期情况,随访24个月记录生存率。结果:治疗组50例患者腔内覆膜支架治疗均获得成功,成功率100%,两组住院时间、院内病死率、院内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治疗前,对照组与治疗组WBC、NE、LY、NLR及D-二聚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给予覆膜支架介入治疗后,术前及术后第1 d及第7天血液WBC、NE、LY、NLR及D-dime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4个月,治疗组与对照组24个月累积生存率分为96.0%、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死亡患者NE、LY、NLR及D-dimer与各组存活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覆膜支架介入术可有效提高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生存率,术后短期内会引起血D-dimer及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增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外科手术中使用可调式单分支覆膜支架血管的可行性及远期疗效。方法将2014年8月到2015年4月广东省人民医院心外科收治的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按照知情同意,入选、排除标准原则,抽签决定主动脉弓部处理方法,分为应用可调式单分支覆膜支架(A)组和应用常规支架血管(B)组,分别行升主动脉/bentall+全主动脉弓置换+支架象鼻支架手术。结果入组患者共27例,A组18例和B组9例,两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死亡1例,B组死亡2例,P0.05)。两组年龄、体质量、手术时机、体外循环时间、阻断时间、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手术后24 h引流量、重症监护病房停留时间、呼吸机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调式单分支覆膜支架简化手术步骤,降低手术难度的同时,达到了与常规手术治疗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相近的临床疗效,单分支覆膜支架可用于主动脉支架象鼻手术治疗主动脉A型夹层。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瘤覆膜支架介入治疗的麻醉管理及注意事项。方法选择我院自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40例主动脉夹层瘤患者,对其实施覆膜支架介入治疗,手术前做好患者降压、防感染准备工作,手术过程中行静吸复合麻醉以及采用硝普钠降低血压,在患者体内植入覆膜支架治疗,手术后采取措施预防术后并发症及镇痛。观察比较干预前后患者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变化。结果 40例患者覆膜支架植入手术均顺利完成,干预后血流动力学变化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主动脉夹层瘤覆膜支架介入治疗患者,实施静吸复合麻醉以及相应控制血压措施,能够有效提高治疗安全性,实施方便,镇痛效果明显,且易控制,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升主动脉置换联合分期主动脉弓三开窗+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在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分期杂交手术治疗的7例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手术经验。结果:共有7例患者接受分期杂交手术治疗,均顺利出院,无不良术后并发症发生。术后1个月随访行主动脉CTA检查,所有分支支架均通畅,无患者因内漏行二次手术。结论:升主动脉置换联合分期主动脉弓三开窗+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效果良好,远期效果还需进一步评估。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影响血管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 2008年1月至2011年9月在我院行覆膜支架血管腔内隔绝治疗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292例,按腔内隔绝术后1周内是否发生并发症分为并发症组(81例)及无并发症组(211例),术后半年、1年、2年随访,观察患者近、中期全因死亡.结果 292例均获临床成功,院内总死亡率1.7%.并发症组院内死亡率为6.3%,无并发症组院内死亡率为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平均随访23个月,失访4例,随访期内总死亡率为5.6%,并发症组与无并发症死亡率分别为10.3%和3.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在多变量COX回归模型中,术前升主动脉最大直径(HR=3.651,95%CI 1.304~10.220,P=0.014)和降主动脉最大直径(HR=1.528,95% CI 1.237~1.886,P=0.001)为患者2年内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血管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术后围手术期并发症可能导致患者近中期死亡风险增加.术前升主动脉最大直径及降主动脉直径是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后近中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讨论DSA覆膜支架置入术治疗Stand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病人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 方法 对我院2012年3月_2014年11月,明确诊断的15例Stand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住院病人通过介入方法进行覆膜支架置入术治疗,并对围手术期的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5 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 主动脉腔内覆膜支架治疗Standford B型主动脉夹层临床效果满意,成功率高且安全有效,良好的围术期护理是疗效满意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手术室人文关怀护理在老年主动脉夹层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1月—2015年11月在随州市中心医院行主动脉夹层手术患者80例,根据手术室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手术室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手术室人文关怀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生命体征(包括平均动脉压、心率、呼吸频率)及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S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平均动脉压、心率、呼吸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平均动脉压、心率、呼吸频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术室人文关怀护理在老年主动脉夹层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可有效缓解患者术前焦虑情绪,稳定患者生命体征,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延续护理运用于主动脉夹层覆膜支架植入术后的价值。方法 纳入本院收治的92例主动脉夹层覆膜支架植入术后患者为本次观察对象,纳入时间自2020年1-12月。经数字随机法将其分组为参照组、研究组,参照组施行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常规护理措施基础上开展延续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主动脉夹层覆膜支架植入术后患者的健康行为、不良反应。结果 护理后,研究组患者压力管理、健康责任感、心理健康、躯体活动、人际关系、营养等健康行为指标评分均高于参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35%低于参照组17.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于主动脉夹层覆膜支架植入术后患者中采取延续护理,对改善其出院后健康行为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腔内隔绝术治疗主动脉夹层动脉瘤107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应用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对107例(男88例,女19例,年龄28~83岁)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前采用CT血管成像(computeriz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经胸心脏超声(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TTE)、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iography,MRA)等技术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进行评估.术中穿刺左肱动脉行主动脉造影了解破口的位置及撕裂的范围,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监视下经股动脉将覆膜支架送入胸降主动脉封闭夹层破口.结果 107例成功进行了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术.术后主动脉造影证实夹层裂口完全封闭或内漏明显减少,无中转开胸手术.术后随访1~48个月,术后1个月3例死亡.104例行CTA复查,术后3个月,所有患者内膜破裂口封闭,胸降主动脉真腔扩大,假腔内血栓形成,支架位置、形态正常.术后6个月,1例再发生升主动脉夹层,置入一枚支架后后假腔消失.术后1年,主动脉均未见病变.结论 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是治疗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安全、有效的方法,近期疗效好.手术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低,手术成功率和生存率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初步评估Valiant Captivia主动脉覆膜支架在主动脉Stanford B型夹层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TEVAR)中应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从2012年1月至2012年6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住院,行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TEVAR,并使用Valiant支架传统输送系统或新一代Captivia输送系统的Valiant覆膜支架系统、病历资料完整的患者共40例.其中使用Valiant组25例,使用Captivia组15例.所有患者采用局部麻醉,经皮穿刺技术,使用快速右心室起搏进行起搏过程中控制性降压,通过造影进行支架定位.比较两组的移植物定位准确性、手术时间、内漏和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 两组的基线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及并发疾病、基础血压、支架释放时血压及介入后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围术期心率包括基础、支架释放时,及介入治疗后心率和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从移植物定位准确性看,Captivia组与Valiant组相比较少产生移植物移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9±2.4)mm vs.(3.3±1.8)mm,P=0.028].两组支架释放后即时造影发现残留内漏发生率及术后出现脊髓缺血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原Valiant支架相比,新一代使用后释放设计的Valiant(R) Captivia支架释放时能更安全、简便地调整支架位置,有助于支架的精确释放.  相似文献   

12.
目的讨论腔内隔绝术治疗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的护理。方法 2002年12月~2005年1月,采用TALENT带膜支架施行主动脉腔内隔绝术治疗DeBakeyⅢ型降主动脉夹层病人21例,女2例,男19例, 年龄(56±7)岁。护理积极配合医生治疗,给予足够健康教育、密切注意血压和心率等生命体征。结果 21 例病人共植入22枚覆膜支架。术前血压控制平稳,20例术中无并发症及死亡发生。术后3~6个月螺旋CT 随访,无远期死亡,假腔径缩小并见腔内血栓形成,真腔径增大,无破裂、内漏及支架移位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积极认真的护理措施对腔内隔绝术治疗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手术成功和病人康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不同性别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4月至2013年2月于沈阳军区总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治疗并行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治疗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296例,分析不同性别患者临床特点及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后围术期及3年随访的病死率、再次行腔内修复术等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1)两组临床资料比较:男性组吸烟史、饮酒史均高于女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而后背痛、晕厥的发生率低于女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围术期情况:两组植入支架的数目、长度、近远端直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围术期死亡、术后发热、术后疼痛、合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住院时间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随访时间36个月,随访率为82.4%。随访期间两组病死率、再次行腔内修复术、新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脑血管病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不同性别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行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治疗后临床疗效相近。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评价国产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手术适应证、临床疗效。方法对38例DebaKeyⅢ胸主动脉夹层患者行腔内隔绝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后对所有患者行CT随访,评价其临床改善程度与真假腔的变化。结果37例患者全麻下均成功进行了覆膜支架血管腔内隔绝术,共使用40个血管支架,术中造影显示夹层裂口完全封闭或内漏明显减少。3例术中出现明显的内漏,再置入1枚短支架后内漏消失;1例因置入支架后血压下降,急诊行开胸手术人工血管置换术,15d痊愈出院。其余患者未出现与夹层及手术有关的并发症。术后3~24个月随访,所有患者复查螺旋CT或64排CT,假腔内血栓形成,真腔增大,未发现内漏、瘤体扩大及支架移位。结论应用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创伤小、安全有效、成功率高、术后恢复较好,尤为适用于老年高危患者及亚急性或慢性期的患者。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老年和非老年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腔内隔绝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2年5月至2008年7月,124例B型主动脉夹层住院患者接受腔内隔绝术治疗。根据年龄分为老年组(≥60岁,n=39)与非老年组(<60岁,n=85)。随访1~78个月,平均(25.7±17.3)个月。分析其临床和影像资料。比较两组患者腔内隔绝术的近期和远期疗效。结果与非老年组相比,老年组冠心病、不典型夹层及吸烟比率高,而肥胖、饮酒发病率低。长期随访显示,老年组与非老年组主动脉夹层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5.8%vs 10.0%,P=0.36)。长期随访发现,两组合并冠心病者,行覆膜支架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12.5%vs 10.0%,P=1.00)。结论老年与非老年患者有不同的发病危险因素和临床特点,及时干预危险因素可以降低主动脉夹层的发生。腔内隔绝术治疗B型主动脉夹层安全有效,其术后并发症与患病年龄无关,可以作为主动脉夹层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主动脉弓曲率对主动脉夹层术式的影响。方法对东莞康华医院2009年1月至2018年3月施行的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32例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覆膜支架释放成功后进行主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术后行螺旋三维计算机断层扫描(CT),分别评估有无内漏及内漏的大小,决定内漏的处理。术后随访3~36个月。分析不同主动脉弓曲率对术式的影响。结果主动脉弓曲率大组与主动脉弓曲率小组之间内漏患者比例及术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主动脉弓曲率过大可以引起主动脉支架的前跳、后跳移位及内漏等各种不良事件的产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对比差异性支架应用方式对肠系膜上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的作用及预后。方法:将从2012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肠系膜上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28例与对照组32例。观察组采用覆膜支架血管腔内隔绝术治疗,对照组则采用裸支架血管腔内隔绝术治疗。分别比较两组各项手术指标(主要包括手术时间、术后重症监护停留时间、住院时间)水平,术后并发症控制效果,二期手术率、复发率以及术后28 d病死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重症监护停留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二期手术率低于对照组(P<0.05);而观察组与对照组在复发率以及术后28 d病死率方面对比不明显(均P>0.05)。结论:覆膜支架血管腔内隔绝术应用于肠系膜上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中的作用显著,有利于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以及二期手术率,且不会增加术后复发率与病死率,预后较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影像学随访分析马凡综合征并发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象鼻"支架置入术后的降主动脉重建变化的规律。方法共纳入2015年1月到2019年8月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诊断为马凡综合征并发A型主动脉夹层且行全弓置换联合"象鼻"支架置入的患者27例,年龄(29.56±7.87)岁,分为急性组(19例)及亚急性/慢性组(8例)。记录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术中资料,于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1年及之后的每年进行主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评价。结果所有手术患者均顺利出院,随访率100%,术后随访时间为(24.5±16.0)个月。急性组患者支架置入术后降主动脉支架覆盖区呈现出真腔扩大(P0.001),假腔缩小(P=0.016),主动脉直径保持稳定(P0.05),在之后的随访中,主动脉直径、真腔与假腔保持稳定;在降主动脉无支架覆盖区,术后真假腔及总直径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的随访过程中,各平面主动脉直径及真腔均有增大(P0.05),假腔保持稳定。亚急性/慢性组患者支架置入术后降主动脉支架覆盖区出现真腔扩大(P=0.048),主动脉直径与假腔保持稳定,之后的随访中主动脉直径与真假腔直径均保持稳定;在降主动脉无支架覆盖区,各层面主动脉直径、真假腔直径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在术后随访中,也保持稳定。术后主动脉假腔完全血栓化在急性组与亚急性/慢性组胸段可达到72.2%和75%,而在腹主动脉层面仅有10.5%和62.5%。结论全弓置换联合降主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马凡综合征并发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有利于促进支架段血栓化形成,促进胸段重建稳定,维持术后近中期各层面主动脉直径及真、假腔直径的稳定。  相似文献   

19.
急性和慢性B型主动脉夹层介入疗效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比较急慢性期主动脉夹层行腔内隔绝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分析B型主动脉夹层住院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经股动脉置入覆膜支架封堵胸主动脉破裂口的临床特点、近期及远期疗效.结果 与慢性主动脉夹层组(慢性组)40例相比,急性主动脉夹层组(急性组)42例胸腔积液(16.7%比0,P=0.01),肢体或内脏缺血(23.8%比2.5%,P=0.01)发生率较高.与慢性组相比,急性组近期并发症发生率较高(38.1%比15.0%,P=0.02),出院后对患者进行了(18.7±17.3)个月随访,急性组远期并发症较慢性组发生率较高(21.4%比5.0%,P=0.03).Kaplan-Meier曲线提示两组长期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8),急性组和慢性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90.0%、92.5%.慢性组长期无事件生存率显著高于急性组(P=0.04).结论 腔内隔绝术治疗B型主动脉夹层安全有效,但急性组较慢性组并发症增多.  相似文献   

20.
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胸主动脉夹层20例经验总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总结应用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技术治疗胸主动脉夹层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行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的胸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着重分析手术方法、手术结果、术后并发症和随访情况。结果20例手术即刻成功率为100%(20/20),术后住院(5.0±1.3)d。术后并发症包括1例行升主动脉至头臂干及左颈总动脉旁路术加支架植入,术后发生脑梗死,5例出现中度以上发热.1例出现肾功能衰竭,4例术后出现左侧胸痛,均经对症治疗后康复出院。随访CT检查1年-4年,未出现脊髓损伤、支架移位、锁骨下动脉窃血等,随访存活率为95%(19/20),1例术后半年支架末端与主动脉移行处的主动脉又出现动脉夹层,发生血管破裂死亡。结论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是治疗Stanford B型和部分Stanford A型胸主动脉夹层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