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观察艾滋病患者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启动后发生免疫重建炎性综合(IRIS)的临床特征,并探讨IRIS发生影响因素。方法以2003年6月—2013年6月接受HAART治疗的艾滋病患者102例为研究对象,设立6个月随访期。分别与HAART启动时,启动后90 d和180 d检测患者HIV RNA病毒载量和CD4+细胞计数,根据观察期内是否出现IRIS将患者分为IRIS组(19例)和非IRIS组(83例)。收集2组一般资料,实验室和影像检查资料。结果 IRIS发病率18.6%(19/102),HAART启动后IRIS发生平均为33 d,感染类型以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为主(57.9%,11/19)。IRIS组和非IRIS组CD4+细胞计数基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AART启动后2组HIV RNA病毒载量呈下降趋势,CD4+细胞计数呈上升趋势。经分析,HAART启动时CD4+细胞计数(OR=6.45,95%CI∶4.59~15.6)和HAART启动后HIV RNA病毒载量变化(2 log10拷贝/m L)(OR=3.12,95%CI∶1.45~6.24)与IRIS发生相关。结论 IRIS多发生于HAART启动后3个月内,HAART启动前基线CD4+细胞水平越低,HAART启动后HIV RNA病毒载量变化越大,则患者IRIS发生风险越大,应积极开展对症抗感染治疗。  相似文献   

2.
<正>艾滋病(AIDS)是由于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导致的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疾病。AIDS相关淋巴瘤(ARL)是AIDS患者最常见的机会性肿瘤,也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ARL分很多种类,95%为B细胞来源,且超半数为中高度恶性淋巴瘤,主要以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为主[2-3]。化疗期间联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RT)可提高完全应答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原发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预后。方法:收集甘肃省人民医院2013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15例原发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临床特点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15例患者的中位发病年龄为59(19-89)岁;男性7例,女性8例,首发症状均为骨痛; 15例患者病理类型均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Has分型GCB亚型5例(5/15),Non-GCB亚型10例(10/15)。15例患者中,11例(11/15)患者接受化疗,3例(3/15)患者接受手术治疗,1例患者未治疗(1/15),中位接受化疗疗程数为5(1-9)疗程。评估近期疗效,8例患者达CR(8/15),3例达PR(3/15),1例SD(1/15),1例失访(1/15),1例未治疗(1/15),1例PD(1/15)。年龄、病理亚型、性别、分期、β2-MG水平、LDH水平、是否应用利妥昔单抗与完全缓解率均无统计学相关性(P0.05),IPI评分与近期完全缓解率相关(P0.05)。中位随访时间19(1-38)个月,10例存活,其中6例仍完全缓解,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为15(1-38)个月。结论:原发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首发症状以骨痛为主,病理亚型以Non-GCB为主,治疗以联合化疗为主,IPI评分与治疗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复发/难治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R/R DLBCL)的临床特征以及影响总生存(OS)时间的因素。方法:回顾分析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医院2012年4月至2019年3月期间收治的14例R/R 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不同治疗方法结束后的总有效率(ORR),采用Kaplan-Meier法描绘生存曲线, Log-rank检验比较不同生存曲线是否有差异。结果:14例患者中男性8例,女性6例,中位年龄51(26-75)岁,确诊为复发/难治前接受治疗的中位疗程数为7(4-13)。最终11例患者获得缓解,其中完全缓解6例,部分缓解5例,中位ORR持续时间为2.5(0-51)个月。伊布替尼联合二线化疗组患者全部获得缓解(4/4),与高剂量化疗序贯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HDC-AHSCT)组相当(4/4),且显著高于其他二线方案组(3/6)。患者中位OS时间为17(6-76)个月,接受伊布替尼联合二线化疗和HDC-AHSCT患者的生存情况明显优于不接受伊布替尼联合二线化疗和HDC-AHSCT者,确诊为复发/难治时乳酸脱氢酶正常、IPI评分3分及治疗后达CR/PR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时间。结论:复发/难治DLBCL患者获得缓解的持续时间短、预后很差,确诊为R/R时乳酸脱氢酶增高、IPI评分≥3分及治疗后达SD/PD患者生存时间明显缩短,伊布替尼联合二线化疗和HDC-AHSCT可以提高复发/难治DLBCL患者的疗效和改善患者的生存。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梅州市接受HAART治疗的HIV/AIDS患者的CD4~+T细胞变化及影响因素,建立健全本地区HIV/AIDS患者CD4~+T淋巴细胞监测平台,为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提供数据支持。方法调查并随访66例梅州市本地加入免费HAART治疗的HIV/AIDS患者,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CD4~+T淋巴细胞水平,比较HAART治疗患者治疗前后CD4~+T数值的变化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HAART治疗3个月以后,患者的CD4细胞有不同程度增高。同治疗基线CD4~+T细胞数目相比,治疗3、6、9、12和15个月后CD4~+T细胞平均数显著升高,分别增加110、128.9、143.2、108.4和190.8个(均为P0.05)。治疗后,女性患者CD4~+T细胞平均数提高幅度大于男性。各年龄组CD4~+T细胞平均数升高趋势不同。结论接受HAART治疗可不同程度的提高HIV/AIDS患者CD4~+T细胞数目。CD4~+T细胞数目升高情况受性别、年龄和治疗时间影响。定期监测CD4~+T细胞计数的变化,有助于医生了解HIV/AIDS患者的病情发展和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应用R-CHOP方案化疗治疗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疗效及预后。方法选取70例确诊为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随机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研究组给予CHOP方案治疗,对照组给予R-CHOP方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及患者3个月、6个月、1年生存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4.29%)高于对照组(6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3个月、6个月、1年后生存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CHOP化疗方案治疗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能提高治疗效果,改善预后,可推荐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肾淋巴瘤5例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原发性肾淋巴瘤(primary renal lymphoma,PRL)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病理特征、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对我院10年收治的5例PRL进行分析,总结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病理特征和诊治措施.结果:5例女性PRL,中位年龄48(41~65)岁,5例首发症状是腰痛,3例发热,4例病理类型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1例为小T细胞淋巴瘤.手术治疗3例,术后行化疗1例,另外2例只行化疗.中位随访时间为38.5个月,中位生存期为38.5(2~90)个月.结论:PRL确实存在,临床易误诊.以成人发病为主,最常见的症状是腰痛.PRL绝大多数是非霍奇金淋巴瘤,多半为大B细胞性.采取根治性肾肿块切除,术后联合化疗的患者可获得长的无病生存期.  相似文献   

8.
目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一线治疗后常出现敏感复发或化疗抗拒,二线挽救治疗是其主要选择。本研究探讨复发难治性弥漫大B细胞性淋巴瘤患者常规挽救化疗的预后相关因素。方法 1996年12月~2009年9月广东省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内科收治、经病理组织学确诊的复发或难治性DLBCL患者40例,回顾性分析其近期疗效、远期疗效和预后因素。结果截止2010年2月,中位随访时间15.5个月(1.2~59.8个月),8例仍生存。复发后中位生存时间(MST)11.2个月(0.8~59.8个月)。全组40例患者均接受二线挽救化疗,有效率60.0%(24/40)。1、2、3年生存率(OS)分别为42.7%、23.8%和15.9%。将国际预后指数(IPI)0~1分和2分合并为低中危组,3分和4分合并为中高危组,进行生存比较,低中危组中位OS为12.2个月,中高危组中位OS为4.1个月,差异统计学有显著意义(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IPI评分与复发难治性DLBCL患者生存期密切相关。结论复发难治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用常规挽救化疗预后差,生存期短。IPI评分是复发难治性DLBCL的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B细胞淋巴瘤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B-LAHS)的临床和实验室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B-LAHS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0例患者确诊时的中位年龄55.5(31-88)岁,自起病至确诊的中位时间2月(2周-4月)。经骨髓活检组织病理及免疫组化确诊大B细胞淋巴瘤7例,套细胞淋巴瘤2例,不能分类的小B细胞淋巴瘤1例。临床均以持续性发热(100%)和脾肿大(90%)为突出表现,而呼吸系统受累和消化系统受累表现为常见,以全身的肌痛和乳酸性酸中毒为首发表现1例;实验室检查显示有不同程度的肝功能损害、显著的铁蛋白和乳酸脱氢酶升高,外周血涂片发现异常的淋巴细胞,骨髓涂片易见噬血细胞现象,流式细胞仪均检测到异常前向散射/侧向散射光(FSC/SSC)的呈轻链限制性B淋巴瘤细胞。4例接受以利妥昔单抗为基础的免疫化疗患者截至随访日期维持完全缓解(CR)。结论:B-LAHS临床差异极大,疾病快速进展,骨髓活检组织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可明确诊断,流式细胞仪的免疫表型分析可改善B-LAHS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益气滋阴利湿颗粒联合高效抗逆转录病毒(HAART)治疗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艾滋病(AIDS)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治疗的HIV/AIDS患者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0例。对照组予HAART一线方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益气滋阴利湿颗粒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指标。结果:治疗前,两组CD4+T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个月后,治疗组CD4+T细胞计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病毒载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12个月后,治疗组病毒载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血清生化指标、血常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益气滋阴利湿颗粒结合HAART治疗艾滋病的临床疗效高于单纯HAART常规治疗,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18例HIV感染相关淋巴瘤临床特点。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重庆市肿瘤医院2010-2016年收治的HIV感染相关淋巴瘤临床资料,对患者一般情况、淋巴瘤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CD4~+T淋巴细胞绝对值、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浓度、B症状、Ann Arbor分期、病变累及部位及病理类型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8例HIV感染相关淋巴瘤均为确诊为HIV感染的男性患者,平均年龄(48.6±13.97)岁。首发的临床症状主要为体表淋巴结肿大13例(72.22%)。病理诊断包括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9例(50.00%),Burkitt淋巴瘤6例(33.33%),淋巴结边缘区淋巴瘤1例(5.56%),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1例(5.56%),霍奇金淋巴瘤1例(5.56%)。患者多表现为隐匿性起病,且诊断时分期较晚,Ⅲ~Ⅳ期患者占绝大多数,为14例(77.8%)。患者入院后根据病情需要接受了EPOCH方案、R-EPOCH方案、CHOP方案、CHOPE方案或ABVD方案等多种联合化疗方案+抗HIV治疗2程后,其中2例完全缓解,12例达部分缓解,3例为病情进展。主要不良反应为转氨酶升高和骨髓抑制。结论 HIV感染相关淋巴瘤总体预后不良,早期诊断和多学科联合积极规范化治疗是改善HIV感染相关淋巴瘤总体生存和生活质量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BPDCN)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案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21年11月在武汉市第一医院和武汉市同济医院诊治的5例BPDCN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例患者中,男性3例,女性2例,中位年龄28(10-52)岁。4例起病时有明显皮肤损害,1例以急性白血病起病,无明显皮肤损害,但在复发时累及皮肤。其他病变累及部位包括骨髓(2/5)、外周血(2/5)、淋巴结(3/5)、肝脾(2/5),无中枢神经系统受累。肿瘤细胞特征性的免疫标记物CD4、CD56、CD123均为阳性,中位Ki-67指数为70%。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NGS)发现3例患者分别存在TET2、ASXL1、NRAS基因突变。采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及侵袭性NK/T细胞淋巴瘤的一线诱导化疗方案,1例早期死亡,3例达CR,1例达PR。2例患者复发、进展,更换治疗方案后其中1例再次达CR。1例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长期存活,OS时间87个月;3例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1例死亡,2例存活。可评价疗效的4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28.5(9-84)个月,中位O...  相似文献   

13.
20例艾滋病病人经高效联合抗病毒治疗后免疫重建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 对接受高效联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后的晚期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感染者的免疫功能重建的可能性和影响因素进行探讨。方法 用开放性前瞻性研究方法,对20例接受由1种HIV蛋白酶抑制剂和2种逆转录酶抑制剂联合组成的HAART的HIV-1病人,在治疗前和治疗后1、3、6、9、12个月时,分别测定病人对巨细胞病毒和结核菌抗原的特异性CD4^ T细胞免疫应答反应。结果 经1年的HAART,20例HIV病人的血浆HIV载量平均下降了1.51g拷贝/ml,CD4^ T细胞计数平均上升63个/μ1。开始HAART前,仅有4位患者对特异性抗原有反应,治疗1年后有10例患者重新恢复了对特异抗原的免疫反应(P<0.001)。与无免疫应答者相比,免疫应答者血浆HIV载量显著减少,并持续维持,CD4^ T细胞计数明显增加。结论 HAART治疗能够恢复艾滋病病人CD4^ T细胞抗机会病原体的免疫功能,这种恢复与治疗前已破坏的免疫功能严重程度无关,而取决于治疗后CD4^ T细胞增加的幅度、病毒复制被控制的程度和持续时间。  相似文献   

14.
刘懿萱  郭林  卢仁泉 《检验医学》2020,35(2):173-177
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约占淋巴瘤的90%。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时会增加NHL的发生率,因此该类疾病被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相关淋巴瘤(ARL)。目前,ARL的发生、发展尚未形成定论,多数学者认为患者由于HIV感染,致使CD4^+T细胞减少,免疫功能下降,进而导致ARL发生。因此,最新的治疗方法一般从源头上进行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及免疫功能重建,同时采取针对淋巴瘤的R-CHOP方案。ARL患者需要选择合适的个体化治疗方案,且其预后转归往往大相径庭。文章拟对近年来ARL发病机制、治疗及预后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临床诊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总结分析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T细胞型,T-ALL)的临床表现和生物学特征,比较化疗与移植组患者的疗效,以阐述影响长期生存的预后因素。2000年5月至2010年5月,我院收治的初诊成人T-ALL共计22例,根据MICM分型检查结果确诊。所有患者采用VDCLP方案诱导化疗。巩固治疗阶段,根据患者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或高强度联合化疗将患者划分为移植组或化疗组。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分析有关数据。临床特点及疗效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生存分析采用生命表法及Kaplan-Meier法,采用Cox回归分析影响生存的预后因素,不同组别的差异检验采用log-rank法。结果表明:①22例患者中位年龄23.5(16-63)岁;起病时脾肿大者15例,脾大患者无事件生存(EFS)期和总体生存(OS)期较无脾大患者明显缩短(EFS:11.6个月vs 56.7个月,P=0.014;OS:14.7个月vs 57.0个月,P=0.013);中位白细胞(WBC)计数为148.82(5.51-546.0)×109/L,其中15例起病时WBC≥80×109/L,这些患者的EFS时间和OS时间明显缩短(EFS:11.8个月vs 47.1个月,P=0.021;OS:16.1个月vs 47.4个月,P=0.050);中位血小板(Plt)计数为55.36(14-160)×109/L,其中6例起病时Plt≤30×109/L,这些患者EFS和OS时间较短(EFS:8.4个月vs30.0个月,P=0.033;OS:11.4个月vs32.6个月,P=0.035)。②22例中pro-T 2例,pre-T 14例,皮质T 3例,髓质T 3例;早期表型(pro-T&pre-T)与晚期表型(皮质和髓质T)相比,晚期表型者的EFS和OS时间明显延长(EFS:25.8个月vs 14.9个月,P=0.035;OS:28.2个月vs18.7个月,P=0.028)。③染色体核型结果可供分析的19例,包括正常核型12例、异常核型7例(其中复杂核型3例,亚二倍体2例,假二倍体2例)。正常核型组与异常核型组在EFS和OS时间方面没有明显差异。④诱导化疗总完全缓解(CR)率为72.7%,中位缓解时间为18.0个月。22例患者1年及3年EFS率分别为57.9%和23.0%,1年及3年OS率分别为67.1%和22.0%。化疗组16例,移植组6例,移植组比化疗组EFS和OS时间显著延长(EFS:57.8个月vs 9.9个月,P=0.001;OS:57.8个月vs 14.4个月,P=0.002)。⑤Cox回归分析显示,在诱导化疗后采取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为独立的预后良好因素。结论:成人T-ALL采用强烈的诱导治疗方案可以取得较高的CR率,但单纯化疗的生存情况较差,异基因干细胞移植可以明显改善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中药制剂CKBM和司他夫定(d4T)+去羟肌苷(ddI)+奈韦拉平(NVP)联合治疗初治HIV/AIDS患者短期疗效。方法:将40例既往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慢性艾滋病毒/艾滋病(HIV/AID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分别给予中西医联合(CKBM+ddI+d4T+NVP,联合组)或单纯抗病毒(ddI+d4T+NVP,对照组),治疗6个月,比较后疗效。结果:治疗6个月后两组CD4细胞都显著升高,各有14例患者血浆病毒载量(VL)小于最低检测限(LDL)。两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消化道和肝功能损伤不良反应类似。结论:短期内CKBM不能增加HAART疗效。  相似文献   

17.
2019年我国新增霍奇金淋巴瘤(HL)9 468例, 新增非霍奇金淋巴瘤(NHL)91 954例。HL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为0.57/10万和0.15/10万, 而NHL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更是达到4.99/10万和2.32/10万[1]。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最常见的淋巴瘤亚型, 占所有淋巴瘤的35.8%[2]。随着规范化治疗的推广和新药的不断研发, DLBCL患者的生存获得了很大的改善。中国DLBCL患者的5年总生存(OS)率达到38.4%[3], 其中一线接受利妥昔单抗联合含蒽环类药物化疗方案患者5年、10年OS率分别为69%、55.6%, 接近欧美国家水平[4]。约60%的DLBCL初治患者可通过R-CHOP免疫化疗方案治愈。然而复发/难治性DLBCL(R/R DLBCL)患者接受现有的挽救化疗方案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SCT)巩固治疗仅有10%的治愈率[5], 不适合行ASCT或ASCT后复发患者的预后更差, 中位生存期仅6~12个月左右[6-7]。近年来, 虽然嵌合抗原受体T(CAR-T)细胞治疗的出现使部分R/R DLBCL患者获得持久缓解与长期生存, 但是C...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靶向CD19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注射液C-CAR011治疗复发或难治性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R/R B-NHL)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入选的R/R B-NHL患者,予淋巴细胞清除术及CD19 CART输注治疗(C-CAR011 5.0×106/kg)后,随访至CD19 CART治疗后1年。主要研究终点是安全性;次要研究终点包括第4周、12周、6个月与12个月患者的总缓解率(ORR)、无疾病进展(PFS)、缓解持续时间(DOR)的情况,以及第12周、第6和12个月的总生存期(OS)。结果:6例R/R B-NHL受试者接受C-CAR011治疗及随访,中位年龄为46.5(37-62)岁,男女比例为1∶1,5例患者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1例患者为滤泡淋巴瘤(FL)。治疗后主要不良反应为血液学毒性(发生率100%,均为3-4级),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发生率66.7%,1-3级),神经毒性(发生率16.7%,3级),均可控且可逆。在4、12周和6、12个月获得OR的患者分别有3例、3例、1例和1例,有3例患者最佳疗效为完全缓解(CR),其中1例在1年评估时仍保持CR。中位PFS为178(91- 365) d。曾经获得缓解的3例患者的DOR分别为150、154 d和12个月以上。患者的OS率在第12周、6个月和12个月时分别为100%、100%和83.3%,而中位OS未达到。结论:C-CAR011可安全的用于R/R B-NHL,且可在部分患者中获得长期持续疗效(研究注册号:NCT03483688)。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经病理确诊的肺MALT淋巴瘤患者的临床和CT影像学资料。结果 17例患者发病年龄32~81岁,中位年龄61岁,其中男12例,女5例。IV期患者9例(529%),B症状的患者4例(235%)。影像表现包括:空气支气管征13例,支气管扩张9例,多发小结节11例,磨玻璃影9例,胸腔积液4例,肺门及纵隔淋巴结增大3例。确诊方法:手术2例,纤支镜活检5例,经皮肺穿刺活检9例。病理表现为大量B淋巴细胞浸润。治疗:手术6例,化疗10例,未治疗1例。预后:中位观察时间48个月,1例失访,4例复发,其余均存活。结论肺MALT淋巴瘤临床及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确诊依靠病理,化疗效果及预后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淋巴瘤合并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PNS)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21年5月于北京协和医院诊治的11例淋巴瘤合并PN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1例患者中,男8例,女3例,中位发病年龄为62(16~74)岁。10例患者PNS症状先于淋巴瘤出现,出现PNS症状至诊断淋巴瘤的中位时间为4个月。11例患者中包括霍奇金淋巴瘤1例、B细胞型非霍奇金淋巴瘤8例、外周T细胞淋巴瘤2例。7例患者进行了肿瘤神经抗体的检测,2例阳性,分别为抗Ma2抗体和抗Yo抗体。11例患者中,PNS症状定位于中枢神经系统者3例,定位于周围神经系统者4例,定位于肌肉者3例。11例患者中8例在诊断淋巴瘤前采用以糖皮质激素为主的免疫抑制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及皮肌炎患者对免疫抑制治疗反应良好,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激素治疗获益不明显。11例患者在诊断淋巴瘤后均采用针对淋巴瘤的化疗。其中9例行疗效评估,7例为完全缓解,1例为疾病稳定,1例为疾病进展。淋巴瘤获得完全缓解的患者PNS症状均获得极大改善。中位随访时间为42(4~95)个月。截至随访终止日期,11例患者中6例存活,3例失访,2例死亡,整组患者中位OS时间未达到。结论PNS可累及神经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可并发于各种类型的淋巴瘤。早期通过化疗达到肿瘤的完全缓解可使多数患者PNS症状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