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肝脏血管周上皮样细胞瘤(PEComa)患者的CT、MRI影像特征,对照病理分析,以提高对该病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选取经病理证实为肝脏PEComa的8例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分析病灶形态及其内部影像学特征及强化特点,与病理对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8例(100%)肝脏PEComa均为单发,7例(87.5%)边缘清晰,大小平均为4.5cm,4例(50.0%)病变内部不均匀;影像学检查4例(50.0%)见脂肪成分,其中2例(25.0%)含有大量脂肪成分,5例(62.5%)可见血管畸形,8例(100%)均未见出血、坏死及钙化;增强扫描4例(50.0%)为“快进快出”,2例(25.0%)为“快进慢出”,2例(25.0%)为“持续强化”。结论 肝脏PEComa女性多见,多数单发,CT、MRI影像学表现为边界清晰,病变内部不均匀,可含有脂肪及畸形血管,强化方式多样。  相似文献   

2.
正患者男性,65岁。主诉因丙肝抗体阳性15年余,间断肝区不适3年余,加重1个月入院。患者15年前体检时发现肝功能异常,丙肝抗体阳性,查病毒复制活跃,予干扰素抗病毒治疗6个月,丙肝RNA转阴。其后每年定期复查肝功能正常、丙肝RNA测定值。3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肝区隐痛不适,呈间断发作,持续约数秒可自行缓解,余无异常。外院彩色超声示:肝右后叶见1.8cm×1.4cm低回声结节,以慢性丙型肝炎、肝内实性结节性质待查收入院。既  相似文献   

3.
<正>患者男,65岁。丙肝抗体阳性16年余,间断肝区不适3年余入院。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20余年。AFP8.3ng/ml。彩超:肝脏右后叶见1.8cm×1.4cm低回声结节,界清,形态规则,周边无声晕。MRI:肝右后叶见类圆形长T_1长T_2信号影,大小约17mm×19mm,边界清楚。增强后,肝右后叶病灶呈动脉期强化,静脉期及延迟期强化减弱,弱于肝脏实质,肿块周围可见明显强化血管影(图1~6)。  相似文献   

4.
肝脏血管周上皮样细胞瘤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管周上皮样细胞瘤(Perivascular epithelioid cell tumor,PEComa)是罕见的间叶组织来源的肿瘤,该类肿瘤大多数发生于女性子宫,其次是肾脏[1,2],发生于肝脏的PEComa则十分罕见,目前国内外文献有关该肿瘤影像学表现方面的报道极少[2]。现将我们遇到的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脏PE  相似文献   

5.
肝脏血管周上皮样细胞瘤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 女,37岁.右上腹部隐痛不适2周.与饮食无关,无放射痛,伴轻微腹胀,食欲减退,无恶心、呕吐,无黄疸、发热.平时体健. 体检:一般状态好,腹部平软,无压痛、反跳痛,肝脾未扪及,未扪及肿块,肝区轻叩击痛.实验室检查:AFP 0.8 ng/ml,CEA<0.20 ng/ml,其余血生化检查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肝脏血管周上皮样细胞瘤的多排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肝脏血管周上皮样细胞瘤患者的临床及CT资料。其中3例行CT平扫、双期增强扫描及延迟扫描,3例行CT平扫、双期增强扫描,1例行CT平扫及单期增强扫描。结果:7例中6例为女性,2例为多发,5例为单发,且均位于肝右叶。CT平扫示肿瘤呈等密度-低密度,边界光整,圆形或类圆形,大小3~35cm;增强扫描动脉期6例病灶呈明显或较明显不均匀强化,1例呈不均匀轻度强化,3例动脉期见粗大血管位于肿瘤边缘或中心,强化方式为快进快出或快进慢出、持续性强化,延迟扫描呈低密度。其中3例含有大量脂肪成分,2例含有少量脂肪成分,2例无明显脂肪成分。结论:多排螺旋CT多期扫描表现结合临床资料对正确诊断肝脏血管周上皮样细胞瘤有重要价值,延迟扫描对本病与肝癌鉴别有很大价值。  相似文献   

7.
血管周上皮样细胞瘤(perivascular epithelioid cell tumor,PEComa)由Bonetti等[1]于1991年根据其组织学形态及免疫表型首次报道并命名,指血管周上皮样细胞来源的间叶组织肿瘤,该肿瘤发生于肝脏罕见。本文收集6例经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肝脏上皮样血管内皮瘤(HEHE)的CT和MRI表现.方法 搜集经手术或穿刺活检后病理证实的HEHE 11例,所有的病例均行CT检查,其中5例行CT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动脉期+门静脉期),其他6例行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动脉期+门静脉期+延迟期).11例中有5例加做MRI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回顾性分析病变的生长方式、分布特点、密度(信号)特点、强化方式及邻近组织情况.结果 11例均表现为肝内多发病灶,大部分病灶位于肝包膜下,根据生长方式分为三型:结节型(5例),匍匐生长型(1例)和混合型(5例).CT平扫,病灶均呈低密度,直径>2 cm的病灶内见类圆形更低密度.MRI平扫:病灶呈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直径>2 cm的病灶信号不均匀(T1WI内见更低信号,T2WI内见更高信号).其他影像学征象包括“棒棒糖征”(6例)、包膜退缩征(6例).增强扫描:病灶直径<1 cm的表现为轻度较均匀强化;病灶直径为1~2 cm主要表现为轻度较均匀强化;病灶直径>2 cm的多为不均匀渐进性强化.结论 HEHE的CT和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其强化方式与病灶的大小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肝脏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HEA)的CT、MRI表现特征,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准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例肝脏HEA患者的CT、MRI资料,其中4例接受CT平扫+增强扫描,2例接受MRI平扫+增强扫描,2例接受CT、MRI平扫+增强扫描.结果 8例患者中,7例为女性,均为单发病灶,病灶最大径42~68 mm,边界均清楚.6例CT表现稍低密度,其中1例可见脂肪密度,2例片状低密度囊变区.4例病灶MRI表现为T1 WI呈稍低信号,1例在反相位可见信号减低,T2 WI呈稍高、高信号.8例增强扫描,7例动脉期明显不均匀强化,5例呈"快进慢出",2例呈"快进快出",1例呈"延迟强化".6例增强扫描见"中心血管征",2例见不完整假包膜.结论 HEA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特征,动脉期明显不均匀强化、中心血管征、"快进慢出"强化方式及无假包膜表现有助于提示诊断,其确诊仍有赖于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化检查.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颅内血管周细胞瘤的CT、MRI影像学征像,提高术前诊断正确率,减少误诊。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9例颅内血管周细胞瘤CT、MRI影像学征像。结果 18例位于颅内脑外,1例位于脑实质内,肿瘤多呈分叶状,以稍长T_1稍长T_2信号为主,13例肿块内可见囊变、坏死不均匀信号,6例信号较均匀,9例见血管流空影,11例T_1WI肿块周围见低信号环,14例见瘤周水肿,增强扫描明显不均匀强化13例,明显均匀强化6例,18例均与硬脑膜相连,11例为窄基底,7例为宽基底,7例见"硬膜尾征"3例见骨质破坏。结论颅内血管周细胞瘤CT、MRI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特征性,通过细致的观察分析,结合临床,可以提高术前诊断正确率,但最终确诊有待于病理及免疫组化。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讨肝脏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HEAML)的MRI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47例HEAML的MRI平扫及增强扫描资料,其中7例另行钆塞酸二钠增强扫描,并与病理对照.结果:47例共54个病灶,43例(91.5%)单发,4例(8.5%)多发(1例2个,3例3个);位于肝右叶21个(38.9%),左叶29个...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肝脏上皮样血管周细胞瘤(PEComa)的影像学表现特点,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0年10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经病理证实的11例肝脏PEComa患者的相关CT和MR影像资料,包括发病部位、直径、信号特点、强化方式和病灶周围情况等,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11例患者中,病灶位于肝...  相似文献   

14.
正患者女,51岁。因体检发现肝右叶占位入院,无肝炎、肝硬化病史。CT:肝右叶类圆形团块状等低密度影、内见少量点状脂滴(图1),病灶大小约150mm×116mm×225mm,增强后动脉期明显不均匀强化,边缘清晰见假包膜(图2),门静脉期持续强化,延迟期与正常肝实质呈等密度强化(图3,4);病灶由肝固有动脉分支及门静脉右支供血,肝右静脉引流,其内及边缘见迂曲扩张的畸形血管(图5)。CT诊断:多  相似文献   

15.
肝脏上皮样血管内皮瘤( hepatic epithelioid haemangioendothelioma,HEHE)是一种极为罕见的血管源性肿瘤[1],国内报道较少且多以个案报道为主,临床及影像诊断很容易误诊[2-5].笔者回顾性分析了2所医院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HEHE患者的临床、病理及影像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搜集2001年1月至2010年9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HEHE患者5例,其中男1例,女4例,年龄3~53岁,中位年龄45岁;临床症状为上腹痛2例,肝脾肿大2例,消瘦伴乏力1例.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肝脏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Epi-AML)的MRI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0例(共11枚)肝脏Epi-HAML患者MRI资料,包括病灶的数目、部位、大小、外形、病灶实质部分T1、T2及扩散加权信号强度、是否含有脂肪成分、强化特征、病灶内血管、引流静脉情况、有无假包膜及周围肝实质有无肝硬化、脂肪肝背景。结果:9例患者为单发病变,1例为两枚病灶。7枚位于右叶,4枚位于左叶;10枚病灶呈圆形或椭圆形,境界清晰,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9枚DWI高信号,3枚病灶内含有少量脂肪;动脉期11枚病灶均明显强化,强化模式9枚为"快进慢出"型;9枚病灶内可见点条状血管影,6枚病灶周边可见"早期引流静脉",3枚在门脉期和延迟期"假包膜"征;各有1例有肝硬化及脂肪肝背景。结论:少或无脂肪的境界清晰的富血供肿块、"快进慢出型"强化特征、病灶内血管影及早期引流静脉是肝脏,Epi-AML一定特征的MRI征象。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肝脏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超声声像图特征。方法 选取我院经手术切除病理证实肝脏血管上皮细胞肿瘤12例患者资料,超声声像图特征及超声造影特征。结果 12例患者有14个病灶,肿瘤平均直径约(5.75±4.07) cm,以高回声为主71.4%(10/14),内部回声多数不均匀71.4%(10/14),高回声为主的病灶内可见边界清晰散在分布的小片状低回声区,病灶内可见点状或短线状强回声92.8%(13/14),多数病灶内可见点状或点条状血流信号57.1%(8/14),超声造影主要表现为病灶动脉期均呈快速高增强,门静脉期及延迟期缓慢消退呈等增强。结论 肝脏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超声声像图及超声造影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对于超声准确诊断该病能够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8.
朱娅兰  李丹  刘咏 《人民军医》2008,51(7):445-445
1病例报告 患者女,55岁。因右下腹部胀痛,伴右腰部放散痛就诊。彩超示膀胱右前壁右前方弱回声肿块,边界清楚,内部回声较均匀,肿块3.0cm×3.1cm×2.3cm大小。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示肿块内可见血流信号。膀胱镜示膀胱右侧顶壁向膀胱腔内突出明显,膀胱黏膜光滑,未见结石及新生物。CT扫描示膀胱右前壁不均匀增厚,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肝脏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PEComa)的影像表现及临床、病理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湖南省人民医院2014年11月-2021年3月经病理证实的50例肝脏PEComa患者的影像表现、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50例患者中,女39例,男11例。肿块常单发,边界清晰,密度不均,以肝右叶多见。动态增强扫描动脉期明显强化,强化方式多样,以持续性强化多见。肝胆特异期呈低信号。部分病灶可见脂肪、假包膜及增粗血管。肿瘤多为良性,较少累及临近结构,术后复发少见。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Melan-A、SMA、Ki-67指数阳性表达率90%以上,CD34、CD31和S-100部分表达。结论:肝脏PEComa的影像及病理具有一定的特点,对该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中枢神经系统血管周细胞瘤的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夏东  陈燕萍  唐姗姗   《放射学实践》2010,25(12):1327-1330
目的:探讨MRI诊断中枢神经系统血管周细胞瘤(HPC)的价值,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分析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HPC的MRI表现。所有患者均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6例位于颅内,1例位于颈段椎管内。T1WI示肿瘤呈等信号或稍高信号,T2WI呈等信号或稍高信号,增强扫描肿瘤实体部分强化明显。在颅内病例中,4例病灶内有斑片状囊变或坏死区;4例显示有血管流空或强化血管影;5例有瘤周水肿;2例病灶部分跨过天幕。结论:中枢神经系统HPC的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有一定的提示诊断,但需与脑膜瘤鉴别,要注意分析其恶性征象,以提高术前诊断的正确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