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阳和汤是中医外科治疗痰核阴疽之要方,主治阳虚寒凝证。在中医辨证论治思想指导下,临床运用阳和汤加减治疗肛周脓肿、肛瘘,其关键是抓住阳虚寒凝,痰浊瘀滞的基本病机,运用得法,则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高晓平 《四川中医》2002,20(12):75-75
阳和汤主治原为阴疽证,根据“异病同治”治则,通过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过敏性鼻炎、小儿遗尿等不同疾病用阳和汤治疗取得满意疗效,说明凡辨证具有阳虚寒凝的各科疾患,均可采用此方治疗。  相似文献   

3.
阳和汤新用     
阳和汤为外科治疗阴疽的方剂,由熟地、肉桂、麻黄、鹿角胶、白芥子、姜炭、生甘草组成.功用温阳补血、散寒通滞.主治阴疽属阳虚寒凝证.笔者临床以阳虚寒凝为辨证要点而广其用,颇获疗效,现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4.
阳和汤出自《外科全生集》,是治疗阴证疮疡的名方,主治阳虚寒凝痰滞之阴疽,具有温阳补血、散寒通滞之功。闫德喜先生根据"异病同治"的原理,抓住"阳虚寒凝"之病机,灵活加减,用以治疗多种妇科杂症,疗效显著。介绍经典医案二三,以飨大众。  相似文献   

5.
阳和汤临床应用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阳和汤出自《外科全生集》,为治疗外科阴疽的主方。由熟地、肉桂、麻黄、鹿角胶、白芥子、姜炭、生甘草组成。主治一切阴疽及流注等属阳虚寒凝诸证。笔者在临床治疗杂症辨证应用,效果满意,兹举案如下:  相似文献   

6.
阳和汤出自《外科证治全生集》,是治疗阴证疮疡的名方,具有温阳补血、散寒通滞之功效,主治阳虚寒凝痰滞之阴疽,如鹤膝风、脱疽、附骨疽、流注、痰核等病证。本文综述了现代医家临床应用阳和汤治疗寒凝痰滞所致内科、妇科、儿科、皮肤科等多种疾病现状。  相似文献   

7.
阳和汤新用     
阳和汤对口腔溃疡、末梢神经炎、慢性支气管炎辨证属于阳虚寒凝、气血不足者效果颇佳。  相似文献   

8.
任允中 《四川中医》2007,25(6):70-70
阳和汤历来以治疗外科阴疽著称。作者根据中医异病同治的理论,取其该方温阳补血、散寒通滞之功治疗内科杂病属阳虚寒凝、经络痹阻的病证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9.
张金侠  王立存 《河南中医》2013,33(2):287-289
阳和汤最初是用于阴疽、附骨疽、脱疽、流注、鹤膝风、痰核等外科疾病,然而若能抓住本方主治阳虚寒凝证这一关键,亦可根据其温阳养血化痰之功效,将其扩展应用于内科、妇科、儿科、皮肤科等多种疾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0.
阳和汤出自《外科证治全生集》,具有补肝肾、益精血、散寒凝之功。原方用于治疗阳虚寒凝之阴疽,但对肝肾亏虚型、阳虚寒凝型、气血不足型骨关节疾病也较为对症,因此近年来被广泛用于膝骨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腰椎间盘突出症、骨质疏松症等多种骨伤科常见疾病的治疗,并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近期有关的基础研究主要针对阳和汤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作用机制展开,探讨了阳和汤对炎症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氧自由基和抗氧化酶及关节软骨等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根据阳和汤主治阳虚寒凝之脱疽,流注,痰核,鹤膝风等阴寒证。笔者在临床中,四诊合参,谨守病机,辨证论治分别对浆细胞性乳腺炎,颈部淋巴结核,男性乳腺发育,桥本氏甲状腺炎予以温阳补血散寒通滞之阳和汤加减治疗,取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阳和汤出自《外科证治全生集》,为清代外科医家王洪绪经验方。功用温阳补血,散寒通滞。主治阴疽流注等外科阴寒之证。王洪绪用其治疗阳虚寒凝证,犹如仲春温暖和煦之气,普照大地,阴霾四散,而布阳和,故而得名“阳和汤”。方由熟地黄、肉桂、麻黄、白芥子、姜炭、鹿角胶和生甘草组成,主要作为治疗阴疽的重要方剂来使用。  相似文献   

13.
原用于阳虚寒凝阴疽证的阳和汤,应用于治疗多种常见病和疑难病,取得很好效果,介绍于下。  相似文献   

14.
正阳和汤,取阳光温煦照耀、驱散寒冷之意,取自《外科证治全生集》,主治鹤膝风、跗骨疽及一切阴疽。阳和汤可治阴性痈疽疮疡,解其机制,灵活运用,可广泛用于内科疾病,是针对阳虚寒凝、痰阻血滞证之要方。单兆伟教授,系全国名中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师承孟河医派传人张泽生教授和国医大师徐景藩教授,获得多项国家科技成果。单教授从医五十余载,擅长诊治脾胃病,在临床上常将阳和汤用于治疗疑难杂症,疗效显著,现将其运用阳和汤治疗疑难病验案1则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胡永生 《河南中医》2004,24(12):61-62
阳和汤出自王洪绪的《外科证治全生集》,由熟地黄、肉桂、麻黄、鹿角胶、白芥子、炮姜、生甘草7味药组成。主治外科一切阴疽,为治疗阴证疮疡之名方。余在临床,除用其治疗阴证疮疡外,还用于内科、五官科某些疾病,辨证属阳虚寒凝者,疗效堪称满意。现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16.
阳和汤出自清·王维德《外科证治全生集》,由熟地、白芥子、鹿角胶、肉桂、姜炭、麻黄、生甘草组成。主治阴疽,具有温阳补血,散寒通滞之功效。笔者运用阳和汤加减化裁,治疗其他阳虚寒凝之疾病,辨证施治,随症加减,异病同治,亦能取得较满意效果,现举例介绍如下。1...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阳和汤联合唑来膦酸治疗阳虚寒凝型乳腺癌骨转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阳虚寒凝型乳腺癌骨转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唑来膦酸注射液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阳和汤治疗。观察2组的癌痛疗效、生活质量、数字分级法(NR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骨代谢指标[血钙、血清骨代谢标志物碱性磷酸酶(ALP)、I型胶原N末端肽(NTX)水平]以及不良反应。结果:骨转移癌痛总有效率治疗组为73.4%(22/30),对照组为60.0%(18/30);生活质量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6.7%(26/30),对照组为73.3%(22/30),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NR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2组ALP、NTX水平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2组血钙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阳和汤可以作为阳虚寒凝型乳腺癌骨转移患者的辅助治疗手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恶性肿瘤是现代常见的恶性疾病,属于中医“积聚”“癥瘕”等范畴。温阳法是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方法。阳虚寒凝是恶性肿瘤发生发展过程的重要病因病机之一,从“阳非有余”与“阳常有余”两个角度进行分析,人体真阳不足致正虚,妄动相火致病理产物积聚。应用温阳法治疗恶性肿瘤,一方面重在阴中求阳以补阳,另一方面重视用阳化阴以温阳,使君火充盛,相火以位。阳和汤是温阳法治疗肿瘤的基本方,该方广布阳气,有温阳补血、行气活血、散寒通滞之效。《外科证治全生集》记载阳和汤主治阴疽等,而阴疽与恶性肿瘤关系密切,阴疽与部分恶性肿瘤在病因病机、病程等方面均有着较高的相似性。名老中医应用阳和汤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经验,以及阳和汤治疗恶性肿瘤的相关临床研究,均提示阳和汤治疗恶性肿瘤具有较好的疗效。进一步深入研究阳和汤、认识温阳法,对临床指导恶性肿瘤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阳和汤出自《外科证治全生集》,笔者运用于治疗因气血不足、阳虚寒凝所致的内科杂病,临床只要抓住虚寒之病机特点,便可灵活治疗各种同类病证,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0.
变应性皮肤血管炎中医证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中西医结合的角度,探讨了变应性皮肤血管炎的中医证治规律.将本病分为湿热阻络证、热毒聚结证、气虚血瘀证和阳虚寒凝证,分别给予四妙散合四妙勇安汤、犀角地黄汤、补阳还五汤合四妙勇安汤、阳和汤合参苓白术散加减.并根据传统中医和现代医学对本病的认识,提出了活血化瘀治法贯穿于治疗始终的观点以及预防本病复发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