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研发血吸虫毛蚴动态自动识别系统(装置),实现其自动化检测,以提高其检测效率和检出率。方法 血吸虫毛蚴动态自动识别系统(装置)由光学体视镜、数字摄像机、动态自跟踪识别软件和计算机组成。在不同条件下,对比系统检测与5名专业人员人工检测的效率、准确率等。结果 血吸虫毛蚴动态自动识别系统(装置)的基本功能为毛蚴动态识别、标记、提醒,并可以自动保存视频和生成登记表、检验单等。室内实验该系统可自动识别毛蚴,无漏检率。人工检测无水虫组总符合率为74.67%,有水虫组为66.67%,系统检测总符合率则分别为100.00%和9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9.634、11.081,P 均< 0.01),系统检测效果优于人工。结论 血吸虫毛蚴动态自动识别系统(装置)可以替代人工观察,该系统可以用于血吸虫病的现场查病及相关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血吸虫毛蚴动态自动识别系统在常规尼龙绢集卵孵化法观察毛蚴中的价值。方法 在牛粪中加入不同数量的日本血吸虫新鲜虫卵,分为低感染组、中感染组和高感染组,以不含虫卵的牛粪为阴性对照组,比较不同组毛蚴识别系统与肉眼观察法检测毛蚴的效率、准确率;同时观察不同毛蚴数量和不同检测时间毛蚴识别系统检出毛蚴数量。结果 该系统可自动识别毛蚴,阳性检测率和检测效率均明显高于肉眼观察法;尤其在低感染组,毛蚴识别系统阳性检测显著高于肉眼观察法([χ2] = 10.769,P = 0.002)。毛蚴识别系统检测1 min可用于现场检测粪便样本。结论 血吸虫毛蚴动态自动识别系统可有效提高尼龙绢集卵孵化法毛蚴检测效率和准确率,可替代肉眼观察法用于血吸虫病现场查病及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血吸虫毛蚴动态自动识别系统在常规尼龙绢集卵孵化法观察毛蚴中的价值。方法 在牛粪中加入不同数量的日本血吸虫新鲜虫卵,分为低感染组、中感染组和高感染组,以不含虫卵的牛粪为阴性对照组,比较不同组毛蚴识别系统与肉眼观察法检测毛蚴的效率、准确率;同时观察不同毛蚴数量和不同检测时间毛蚴识别系统检出毛蚴数量。结果 该系统可自动识别毛蚴,阳性检测率和检测效率均明显高于肉眼观察法;尤其在低感染组,毛蚴识别系统阳性检测显著高于肉眼观察法([χ2] = 10.769,P = 0.002)。毛蚴识别系统检测1 min可用于现场检测粪便样本。结论 血吸虫毛蚴动态自动识别系统可有效提高尼龙绢集卵孵化法毛蚴检测效率和准确率,可替代肉眼观察法用于血吸虫病现场查病及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4.
日本血吸虫毛蚴存活曲线和期望寿命的实验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准确掌握日本血吸虫毛蚴从虫卵中孵化出后,在脱氯水中的存活时间,方法 采用收集新鲜成熟兔肝虫卵孵化毛蚴,分组、定时,整群在解剖镜下观察的方法,对毛蚴在20℃和25℃有光照的两种状态水体中的存活情况进行实验观察。结果 在20℃时日本血吸虫毛蚴的期望寿命为10.11h,最长存活时间为38h;在25℃时日本血吸虫毛蚴的来9.07h,最长存活时间为26h;两种温度状态下下,毛蚴存活曲线属B型曲线。结论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一种灵敏、特异的痕量检测日本血吸虫毛蚴的PCR方法。方法取感染6~8w日本血吸虫的小鼠肝脏,碾磨后沉淀,孵化并利用间接连续离心法富集毛蚴,采用蛋白酶K-苯酚法提取毛蚴基因组DNA。登陆GenBank查询获得日本血吸虫保守序列18S小亚基单位核糖体脱氧核酸(18SrDNA)基因,利用引物设计软件PrimerPremier5.0和Oligo6自主设计一对引物,建立检测日本血吸虫毛蚴的PCR方法。梯度稀释血吸虫毛蚴基因组DNA进行PCR方法的灵敏性试验,设置阴性对照,PCR产物通过电泳鉴定。结果 PCR扩增日本血吸虫毛蚴得到特异性DNA片段,片段长度为463bp,阴性对照组无扩增产物。PCR法可检测出日本血吸虫毛蚴DNA的最低浓度为62.5pg/μL。结论建立的检测日本血吸虫毛蚴PCR方法灵敏、特异,具有一定的预警作用。  相似文献   

6.
离子对日本血吸虫毛蚴趋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研究几种常见离子对日本血吸虫毛蚴趋向作用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的Roberts比较法,以不同浓度的Fe3 、Ca2 、Fe2 、Na 、NH4 、Mg2 、Al3 溶液为实验组,等量去离子水作为对照组,检测这些离子对日本血吸虫毛蚴趋向作用的影响。结果Fe3 、Mg2 、Al3 对日本血吸虫毛蚴趋向的影响为显著吸引作用;Fe2 、Ca2 为排斥作用;NH4 和Na 对日本血吸虫毛蚴趋向的影响依离子浓度不同而有差异。结论不同的离子对日本血吸虫毛蚴趋向运动有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白头翁总皂苷(Pulsatilla chinensis(Bunge)Regel saponins,PRS)对日本血吸虫虫卵、毛蚴、尾蚴的杀灭效果,为白头翁总皂苷作为抗血吸虫新药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尾蚴腹部贴片法感染ICR小鼠,感染后42 d的鼠肝脏经研磨、过筛获得虫卵,毛蚴由虫卵孵化,尾蚴由阳性感染钉螺光照逸出,采用0、1、2、3、4、5、6、7、8 μg/ml 的PRS药液分别于不同时间作用虫卵、毛蚴、尾蚴。结果 不同浓度PRS及对照药物吡喹酮(PZQ)对日本血吸虫虫卵作用24 h的孵化结果显示,PRS对虫卵孵化的抑制效果略优于PZQ,尤其在4 μg/ml浓度时,日本血吸虫虫卵对PRS的作用更敏感。1、2、3、4、5、6、7、8 μg/ml 的PRS药液作用于毛蚴30 min后,毛蚴死亡率分别为13.47%、26.05%、60.99%、90.84%、100%、100%、100%、100%。作用于尾蚴30 min后,尾蚴的死亡率分别为5.32%、18.81%、44.7%、76.87%、98.28%、100%、100%、100%。毛蚴、尾蚴的死亡率对PRS的作用时间和浓度有一定依赖性。 结论 体外实验显示PRS对日本血吸虫虫卵、毛蚴、尾蚴均有杀伤作用,有望成为新的抗血吸虫药物。  相似文献   

8.
一种检测血吸虫毛蚴的显微镜和烧瓶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9.
分别用10%的青蒿(茎)、猫眼草(茎)、毛茛(叶)、藜蒿(根)和益母草浸出液对日本血吸虫毛蚴进行杀灭试验,作用1min后的毛蚴死亡率分别为88.28%、84.54%、78.42%、62.62%和68.40%。表明以上植物对毛蚴有一定杀灭作用。  相似文献   

10.
钉螺对不同宿主源性日本血吸虫毛蚴的易感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钉螺对不同终宿主源性日本血吸虫毛蚴的易感性差异。方法收集家兔、水牛和小白鼠排出的虫卵,孵出毛蚴,以毛蚴和钉螺5:1的比例感染同一地钉螺。同时设对照组,观察各组钉螺感染率、死亡率。结果实验组家兔、水牛和小白鼠排出虫卵孵出毛蚴感染钉螺,获得的阳性率分别为1.42%、8.67%和19.87%,钉螺死亡率分别为29.5%、13.5%和24.5%;对照组钉螺阳性率分别为2.63%、2.02%和11.66%,死亡率分别为24.0%、49.5%和18.5%。结论不同宿主源日本血吸虫毛蚴对钉螺易感性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目的 探讨自动摄影术用于观察常规尼龙绢集卵毛蚴孵化实验结果的价值。方法 方法 在牛粪便中掺入一定量的血吸虫新鲜虫卵, 以含虫卵的粪便为实验组, 包括低污染组和高污染组; 以不含虫卵的粪便为阴性对照组, 每组40份样本。以常规血吸虫尼龙绢集卵孵化法对粪便样本进行毛蚴孵化, 采用手电筒光照、 放大镜及自动录像相结合的方法, 对粪便样本中毛蚴孵化的过程进行录像。通过观察录像记录, 判断粪便样本中是否有血吸虫毛蚴孵出。同时采用常规肉眼观察方法进行结果判断, 比较自动摄影术与肉眼观察法2种方法的毛蚴阳性检出率差异及优缺点。结果 结果 建立了手电筒光照、 放大镜影像放大及自动摄影术相结合的毛蚴孵化结果观察方法, 证实了自动摄影术对粪便中血吸虫虫卵毛蚴孵化的阳性检出率高于常规肉眼观察方法, 尤其是在虫卵低污染组检出率有明显的差异。40份低污染组中常规肉眼观察法和自动摄影术观察法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57.5%和85.0% (χ2 = 11.723, P > 0.05), 40份高污染组中阳性检出率分别为97.5%和100% (χ2 = 1.253, P < 0.05), 80份高低污染组平均阳性检出率分别为77.5%和92.5% (χ2 = 6.894, P > 0.05)。结论 结论 自动摄影术可有效提高毛蚴常规尼龙绢集卵孵化实验的阳性检出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洲滩草本植物的他感作用对日本血吸虫毛蚴趋向性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Roberts比较法检测植物对日本血吸虫毛蚴趋向性的排斥或吸引作用。结果10%茅草根、野胡萝卜草茎、猫眼草叶和根、地菜叶、苔草茎等洲滩草本植物的浸出液能够非常显著地排斥日本血吸虫毛蚴的趋向运动,而小蓟、问荆浸出液作用则相反。结论植物的他感作用能够影响毛蚴的趋向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测定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主要流行区现场分离株虫卵、毛蚴和尾蚴阶段对吡喹酮的敏感性,为建立日本血吸虫吡喹酮敏感性检测技术提供基础。方法分别从中国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和云南6省日本血吸虫病流行区病人粪便标本中分离虫卵,建立日本血吸虫现场分离虫株;采用实验室已有的3株曼氏血吸虫株为对照。将各虫株虫卵分别孵育于5×10-6、10-6、5×10-7、l0-7mol/L吡喹酮溶液中24 h后移至清水孵化,观察虫卵的孵化率。将各虫株毛蚴分别暴露于5×10-6、   10-6、5×10-7、10-7mol/L吡喹酮溶液中,0、1、5 min后观察比较毛蚴的运动及形态学变化。将各虫株尾蚴分别暴露于 10-5、6×10-7,4×10-7、10-7 moI/L吡喹酮溶液中,0、20、40、60、80、100 min后,解剖镜下观察尾蚴的泳动、收缩和断尾率的变化。并将结果与曼氏血吸虫株进行比较。结果 经10-6,5×10-7、10-7 mol/L吡喹酮溶液中24 h后,日本血吸虫虫卵的孵化率分别为0. 52%、11. 90%和49.15%,曼氏血吸虫分别为4.17%、31. 37%和92. 53%。当暴露于10-6 mol/L 吡喹酮1 min后,日本血吸虫毛蚴的变形率为100.00%,曼氏血吸虫为55. 73%;当分别暴露于5×10-7、10-7mol/L吡喹酮5 min后,日本血吸虫毛蚴的变形率为96. 82%和21. 80%,曼氏血吸虫毛蚴为21. 80%和0。当暴露于10-5 mol/L吡喹酮中40 min,日本血吸虫尾蚴的断尾率为96. 75%,曼氏血吸虫为28. 30%;暴露于4×10-7mol/L吡喹酮中100 min,日本血吸虫尾蚴的断尾率为95. 82%,曼氏血吸虫为11. 40%;当暴露于l0-7mol/L吡喹酮中80 min,日本血吸虫尾蚴的断尾率为29. 65%,曼氏血吸虫尾蚴为0。结论 日本血吸虫各现场分离株间在虫卵、毛蚴和尾蚴阶段财吡喹酮的敏感性无明显差异,但均明显高于曼氏血吸虫。研究提示,将毛蚴移人5×l0-7mol/L吡喹酮溶液中1 min,镜下观察其变形率,可作为日本血吸虫对吡喹酮敏感性的观察指标,可用于现场判断病人化疗失败的原因是否是由于吡喹酮不敏感株产生所引起。将尾蚴移入 4×10-7 mol/L吡喹酮溶液中80~100 min,镜下观察其断尾率,可用于螺体内虫株吡喹酮敏感性监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测定实验室诱导筛选获得的日本血吸虫吡喹酮抗性株成虫、毛蚴和尾蚴对吡喹酮的敏感性变化,为建立吡喹酮敏感性检测/监测技术提供依据。方法以未暴露于吡喹酮的日本血吸虫江苏实验室传代株和现场采集并经实验室传代的湖南株作为吡喹酮敏感株,以实验室传代并经吡喹酮抗性诱导的日本血吸虫江苏抗性诱导株及现场采集并经实验室吡喹酮抗性诱导的湖南抗性诱导株作为吡喹酮抗性株。分别收集各虫株尾蚴感染小鼠,感染35d后分为6组,5个服药组分别一次性灌服剂量为37.5、75、150、300mg/kg和600mg/kg吡喹酮,对照组不给药;用药后14d解剖小鼠,收集小鼠体内成虫,计算虫负荷和减虫率,计算吡喹酮对各虫株的半数有效剂量(ED50值)。取一定量各虫株尾蚴分别暴露于10^-5、5×10^-6、10^-6、5×10^-7mol/L和10^-7mol/L吡喹酮溶液中,20、40、60、80min和100min后,在解剖镜下观察尾蚴的断尾变化,计算各虫株尾蚴断尾率。取一定量各虫株毛蚴分别暴露于10^-5、5×10^-6、10^-6、5×10^-7mol/L和10^-7mol/L吡喹酮溶液中,1、3min和5min后,解剖镜下观察毛蚴的形态变化,计算各虫株毛蚴变形率。结果吡喹酮对江苏吡喹酮敏感株和抗性诱导株的ED50值分别为147.7mg/kg和565.5mg/kg,对湖南吡喹酮敏感株和抗性诱导株的ED50值分别为151.8mg/kg和467.2mg/kg。当暴露于10^-5mol/L吡喹酮溶液中20min,江苏吡喹酮敏感株尾蚴断尾率为68.8%,吡喹酮抗性诱导株尾蚴断尾率为3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当暴露于10^-7mol/L吡喹酮溶液中100min,江苏吡喹酮敏感株尾蚴断尾率为15.9%,吡喹酮抗性诱导株尾蚴断尾率为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当暴露于10^-5mol/L吡喹酮溶液中20min,湖南吡喹酮敏感株尾蚴断尾率为59.4%,吡喹酮抗性诱导株尾蚴断尾率为5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暴露于5×10^-7mol/L吡喹酮溶液中40min,湖南吡喹酮敏感株尾蚴断尾率为34.3%,吡喹酮抗性诱导株尾蚴断尾率为1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当暴露于5×10^-7mol/L和10^-7mol/L吡喹酮溶液1、3min和5min后,江苏吡喹酮敏感株和湖南吡喹酮敏感株毛蚴的变形率均明显高于吡喹酮抗性诱导株,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采用亚治疗剂量吡喹酮,在小鼠体内经过诱导筛选所获得的中国大陆日本血吸虫吡喹酮抗性株对吡喹酮敏感性显著低于未经诱导筛选的原代虫株,其抗药性可表现在成虫、毛蚴和尾蚴发育阶段。吡喹酮对成虫的ED50值、尾蚴断尾率和毛蚴变形率作为量化指标,可用于现场日本血吸虫对吡喹酮的敏感性检测/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