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通过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对支架内再狭窄(ISR)患者病变特征进行分析,明确反复支架内再狭窄(R-ISR)及非R-ISR病变发生机制的异同,为进一步指导并优化ISR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入选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行OCT检查的药物洗脱支架(DES)置入术后ISR患者52例...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支架内再狭窄患者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影像学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西京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诊断为支架内再狭窄并行OCT检查患者38例,共42处支架内再狭窄病变。支架内再狭窄时间为52.0(17.5,84.0)个月。根据发生时间分为支架内再狭窄时间≤20个月组(11例,12处病变,中位随访时间8.5个月)和支架内再狭窄时间>20个月组(27例,30处病变,中位随访时间75个月)。结果38例患者平均年龄为(62.84±11.08)岁,其中男性22例(57.9%),高血压病19例(50.0%),糖尿病17例(44.7%)。定量冠状动脉造影(QCA)分析结果显示,最小管腔直径为(0.88±0.55)mm,直径再狭窄率为(66.41±18.51)%。OCT对支架内再狭窄可能原因分析,支架膨胀不全、贴壁不良、支架直径偏小分别占21.1%、10.5%以及5.3%。OCT对血栓性质分析,血栓见于21.1%患者,其中红色血栓、白色血栓及混合血栓分别占2.6%、5.3%以及13.2%。支架内再狭窄时间>20个月组钙化(26.7%比8.3%,P=0.372)、薄纤维帽粥样硬化斑块(10.0%比0,P=0.556)、巨噬细胞(40.0%比8.3%,P=0.102)、斑块侵蚀(50.0%比16.7%,P=0.101)与支架内再狭窄时间≤20个月组发生率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均有升高趋势,而脂质(60.0%比25.0%,P=0.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支架内再狭窄患者伴有支架膨胀不全或贴壁不良等手术操作因素,随着时间的延长支架内再狭窄患者新生斑块不稳定性有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3.
目前经皮冠脉介入术是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方式。而支架内再狭窄是其不良预后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支架内再狭窄的病理生理机制尚未明晰,目前,临床上主要通过血管内超声与光学相干断层成像等高效的手段来揭示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发展,分析支架内再狭窄中斑块的组织病理形态以及易感因素,有助于了解和预防支架内再狭窄,指导临床介入治疗策略。现拟分析近年来血管内超声与光学相干断层成像对于支架内再狭窄研究进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背景极晚期支架内血栓形成(VLST)是一种有致死风险的介入术后晚期并发症,但其具体发生机制尚不完全明确。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评价23例药物洗脱支架(DES)或金属裸支架(BMS)相关的VLST靶病变。方法入选VLST患者23例(18例DES,5例BMS),介入治疗前于靶病变处行OCT检查。结果支架植入至发生VLST的持续时间BMS组明显长于DES组[(112.00±51.36)个月vs(41.39±19.64)个月,P0.001]。BMS组新生内膜厚度大于DES组[(0.33±0.24)μm vs(0.26±0.22)μm,P0.001]。23例VLST靶病变中,OCT明确观察到支架内新生内膜含薄纤维帽粥样斑块(TCFA)18例(78.26%),支架内再狭窄15例(65.22%)。新生内膜破裂15例(65.22%),DES组与BMS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5.56%vs 100%,P=0.07),破裂位于最小管腔面积处13例(56.52%)。存在无内膜覆盖支架丝17例(73.91%),DES组高于BMS组(88.89%vs 20%,P=0.008)。同时存在新生内膜破裂和无内膜覆盖支架丝8例(34.78%)。与无新生内膜破裂相比,有新生内膜破裂病变更易出现TIMI血流3级(60.00%vs 12.50%,P=0.038)。结论本支架内新生内膜动脉粥样硬化进展至内膜破裂在BMS和DES相关的VLST病变中均普遍存在,且DES早于BMS。新生内膜延迟愈合在DES相关的VLST靶病变中较为多见。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冠状动脉血管内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评价造影随访无再狭窄的药物洗脱支架(drug eluting stent,DES)内皮增生情况。方法从北京安贞医院2007年9月至2008年9月连续入选DES术后无症状而接受冠状动脉造影复查无明显再狭窄的患者18例,所有患者接受OCT检查,比较不同的DES植入时间、不同DES组之间,每组支架小梁血管内膜增生情况。结果共分析4709个支架小梁,其中被内皮完全覆盖的支架小梁个数4173个(88.6%),被内皮部分覆盖的个数是33个(0.7%),暴露的小梁个数382个(8.1%);贴壁不良的小梁个数121个(2.6%),覆盖支架小梁的内膜的平均厚度是0.099mm,内膜厚度100μm的小梁个数2378个(50.5%);不同药物洗脱支架之间内膜增生厚度、支架小梁内膜覆盖及晚期支架贴壁不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DES植入时间12个月相比,植入时间12个月血管内膜增生厚度有明显增加趋势(0.1183mm比0.0875mm;P=0.001);支架内膜无覆盖比率分别是:1.7%比6.8%(P0.05);贴壁不良比率是:2.1%比0.5%(P0.001)。结论通过OCT分析16个月左右的药物洗脱支架血管内膜厚度,总的来说90.1%的支架小梁有内膜覆盖,但是仍然有高达9.9%的无内膜覆盖,支架类型、支架置入时间之间内膜覆盖、支架贴壁有一定差异;同时支架植入大于12个月的支架贴壁不良比率高于不足12个月的,提示更晚期的支架贴壁不良情况存在,对于药物洗脱支架的随访时间应该更长,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疗程也许应该更长。  相似文献   

6.
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支架内再狭窄及晚期血栓形成可导致严重的心血管事件,病理学研究已证实晚期支架内再狭窄与多种因素有关。研究表明新生动脉粥样硬化与支架内再狭窄机制相同。本文通过分析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OCT)的影像学特点,探索支架内新生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诊断及不足。  相似文献   

7.
冠状动脉(冠脉)内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技术是一种通过光纤成像导丝进行的冠脉内有创检查,具有较高分辨率和良好的组织相关性,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在冠心病的诊断和治疗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将对目前冠脉内OCT技术的原理、临床应用和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光学相干断层成像在冠心病的研究中应用日益广泛,尤其在围支架置入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支架置入术前可评估斑块的特点,术后即刻评估支架的贴壁、组织损伤等,长期随访中评估血栓事件、新生内膜增生以及支架内新生斑块等。同时,光学相干断层成像在药物疗效评估及新型支架的研发中显示出其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9.
正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OCT)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已越来越广泛,它与血管内超声(IVUS)相比,具有更高的分辨率,使其能够对支架置入后支架小梁的贴壁情况及新生内皮组织进行更好的观察和评估。观察发现,新生内膜的动脉粥样硬化不仅导致支架术后再狭窄,并且OCT观察到新生的动脉硬化不同的形态学特征可以对应患者在临床上出现的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冠脉综合征,有助于减少支架置入治疗的并发症,促进冠心病介入治疗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冠脉介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ISR)的发生率可达10%~15%,是困扰介入医师的梦魇,随着冠心病患者的不断增加及接受冠脉介入治疗数量的逐年增长,老年患者ISR的例数将呈递增趋势.光学相干断层显像(OCT)可清晰显示在体冠脉管腔内的细微结构,提供近似组织病理学的影像学观察.OCT能够评估ISR的解剖及形态特征,探讨ISR的...  相似文献   

11.
患者女性,79岁。因阵发性心前区不适4年。高血压病史10年,最高可达180/70mm Hg(1mm Hg=0.133kPa);否认糖尿病病史、吸烟史;乳腺癌术后4年。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险组;PCI术后;2型糖尿病;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4年。PCI治疗情况:2005年~2007年间先后行PCI术治疗3次。术后用药:双重抗血小板及调脂药:拜阿司匹灵100mg/Qd;波立维75mg/Qd;立普妥20mg/Qd。2007~2009年间段有阵发性胸痛,含服硝酸甘油有效。心脏超声:EF:65%,左室收缩功能尚协调,左室舒张功能减低。HOLTER:短阵房速,偶发室早,ST—T改变。2  相似文献   

12.
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提高了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是目前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手段,但随着支架植入术的广泛应用,出现了很多术后并发症,其中支架内血栓形成是目前临床所关注和亟需解决的一个严峻问题。本文综述了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评价支架内血栓形成研究的进展。  相似文献   

13.
2002年,作为一种新型的影像学技术,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登上心血管历史的舞台.OCT技术的出现,为我们研究冠心病的发病机制、指导介入治疗以及支架术后随访等提供了更加细致入微的资料.  相似文献   

14.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OCT)是目前分辨率最高的腔内影像技术,在评估急性冠状动脉(冠脉)综合征患者罪犯病变斑块的特征、易损斑块、钙化斑块、支架内膜覆盖情况,以及支架内再狭窄、指导冠脉介入治疗和用药等方面有独特的优势。现就OCT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正生物可吸收支架(bioresorbable scaffold,BRS)被认为是继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PTCA)、裸金属支架(bare metal stent,BMS)、药物洗脱支架(drug eluting stent,DES)之后,经皮冠状动脉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L)的第四次革命。最初,PTCA因为早期血管弹性回缩、晚期血管负性重塑等原因,再狭窄率可达30%~50%。为解决这一问题,出现了BMS,克服了血管弹性回缩,再狭窄率得到大  相似文献   

16.
肺动脉血栓栓塞(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发病率高、诊断率低但病死率高,美国1979-1999年统计结果显示,住院患者PTE发病率为0.4%[1],估计美国每年新发600 000例[2].目前PTE研究主要局限于近端水平的中央型PTE,尸检结果显示外周肺动脉血栓栓塞(peripheral 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PTE)并不少见[3-4].  相似文献   

17.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和血管内超声成像技术是现行两种主要的冠状动脉血管内成像技术。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具有分辨率高,组织相关性良好等特点;血管内超声成像技术具有穿透性高,成像范围广等特点。在临床应用中,两种技术有着各自的优势,两者的结合应用可以提供更多的一临床信息。现就不同临床应用中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与血管内超声成像技术的评价能力进行对比,并对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与血管内超声成像技术的结合应用进行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8.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56岁,主因"发作性胸痛10年,再发5个月"入院.患者2010年12月因胸痛发作诊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于右冠状动脉(RCA)置入2.75 mm× 18 mm药物洗脱支架(DES),术后规律服用指南推荐药物.近2年患者症状反复再发,多次复查冠状动脉造影提示支架内再狭窄或原位病变进展,分别应用...  相似文献   

19.
心肌桥的光学相干断层成像诊断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心肌桥(myocardial bridge,MB)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中的形态特征以及与动脉硬化的关系。方法对常规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过程中发现的12例MB患者(男7例,女5例;年龄58.07±12.08岁)进行OCT检查,观察MB的位置、长度以及MB近段2cm血管有无内膜增厚和斑块,并准确测量。结果共发现MB12处,均位于左前降支(LAD)中远段。OCT与CAG测得MB长度对比为20.5±4.2mm比15.6±3.5mm(P〈0.01),两者测得最窄处面积狭窄百分率为48.7%±4.8%比55.3%±2.6%(P〈0.05)。所有MB段和远段冠状动脉内未发现明显粥样硬化斑块,MB近段2cm内冠状动脉段均发现不同程度内膜增厚(0.64±0.23mm)。结论OCT能清楚显示MB的活体结构及形态特征,操作安全。MB近段冠状动脉内膜均有不同程度增生。  相似文献   

20.
支架是经皮介入治疗冠状动脉疾病不可缺少的工具.然而,由于支架内再狭窄或支架内血栓形成而导致的支架失败可能会造成更高的病死率.与传统的无创影像学检查及其他有创影像学检查如血管内超声成像相比,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具有超高的分辨率(10 μm),更适合用来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