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经皮冠脉介入术是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方式。而支架内再狭窄是其不良预后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支架内再狭窄的病理生理机制尚未明晰,目前,临床上主要通过血管内超声与光学相干断层成像等高效的手段来揭示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发展,分析支架内再狭窄中斑块的组织病理形态以及易感因素,有助于了解和预防支架内再狭窄,指导临床介入治疗策略。现拟分析近年来血管内超声与光学相干断层成像对于支架内再狭窄研究进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支架内再狭窄及晚期血栓形成可导致严重的心血管事件,病理学研究已证实晚期支架内再狭窄与多种因素有关。研究表明新生动脉粥样硬化与支架内再狭窄机制相同。本文通过分析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OCT)的影像学特点,探索支架内新生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诊断及不足。  相似文献   

3.
支架内再狭窄(ISR)仍是介入治疗的重点难题。目前ISR机制尚未明确,可能与支架内新生动脉粥样硬化(ISNA)相关,利用血管内超声和光学相干断层成像可进一步评价ISNA性质,从而指导治疗,本文就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术后ISR形成的影响及治疗方面的最新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光学相干断层成像在冠心病的研究中应用日益广泛,尤其在围支架置入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支架置入术前可评估斑块的特点,术后即刻评估支架的贴壁、组织损伤等,长期随访中评估血栓事件、新生内膜增生以及支架内新生斑块等。同时,光学相干断层成像在药物疗效评估及新型支架的研发中显示出其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对支架内再狭窄(ISR)患者病变特征进行分析,明确反复支架内再狭窄(R-ISR)及非R-ISR病变发生机制的异同,为进一步指导并优化ISR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入选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行OCT检查的药物洗脱支架(DES)置入术后ISR患者52例...  相似文献   

6.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是一种新的血管内成像方法。由于其良好的图像分辨率,能更为精确地分辨粥样斑块的细节特征,成为识别易损斑块,判断支架贴壁情况及支架内再狭窄和血栓形成的一种新手段,在急性冠脉综合征诊断和指导治疗中有巨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正冠脉介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ISR)的发生率可达10%~15%,是困扰介入医师的梦魇,随着冠心病患者的不断增加及接受冠脉介入治疗数量的逐年增长,老年患者ISR的例数将呈递增趋势。光学相干断层显像(OCT)可清晰显示在体冠脉管腔内的细微结构,提供近似组织病理学的影像学观察。OCT能够评估ISR的解剖及形态特征,探讨ISR的发生机制、为介入治疗策略提供依据。本文报告1例光学相干断层显像指导治疗支架内新生动脉粥样硬化致再狭窄病例。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临床预后不良,支架内再狭窄及支架内血栓发生率较非糖尿病患者升高。该文介绍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成像方法评估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内膜增生与愈合不良的原因及对临床预后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OCT)观察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抑制剂与支架内再狭窄的关系,从而证明MCP-1是引起支架术后再狭窄的关键炎症因子。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腔内影像学的发展,尤其是分辨率达到微米水平的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技术运用于临床及基础研究,越来越多的影像学报告显示支架内新生动脉粥样硬化(ISNA)是支架植入后支架内再狭窄及晚期支架内血栓的重要原因,并且此结果与病理结果具有高度一致性。本综述将详细阐述在探寻ISNA形成机制及斑块特点的过程中,建立兔颈动脉支架内新生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的过程,为广大科研工作者建立动物模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提高了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是目前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手段,但随着支架植入术的广泛应用,出现了很多术后并发症,其中支架内血栓形成是目前临床所关注和亟需解决的一个严峻问题。本文综述了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评价支架内血栓形成研究的进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观察佐它莫司药物洗脱支架置入后不同时期的新生内膜覆盖和支架贴壁情况以评估血管愈合.方法:对符合标准的30例置入佐它莫司药物洗脱支架患者进行介入后即刻、介入3个月和介入9个月时的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检查,每隔1 mm评估横断面影像每个支架柱的新生内膜覆盖和贴壁情况,同时观察每个支架内的血栓发生情...  相似文献   

13.
正从经皮穿刺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PTCA)到裸金属支架(bare metal stenting,BMS),再到药物洗脱支架(drug eluting stent,DES),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经历了重大的发展,但支架内再狭窄(in stent restenosis,ISR)仍然是临床实践中具有挑战性的关键问题。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是一种新型的成像工具,具有极高的轴向  相似文献   

14.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是迄今为止被认为最有效的辨认易损斑块形态及评估支架术后内膜覆盖程度的工具。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可用于指导支架植入,评价支架内膜增生情况,探讨支架内再狭窄的原因,检出支架晚期贴壁不良和支架内血栓形成等方面。  相似文献   

15.
在冠状动脉支架植入过程中,支架两端的钢梁与紧邻血管壁之间可产生血管损伤即支架边缘夹层,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较常见的并发症,此并发症增加了发生支架内血栓、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风险。随着冠状动脉内成像技术的不断发展,光学相干断层显像以其高分辨率在评价支架边缘夹层有其独特优势。本文对光学相干断层显像下支架边缘夹层的发生率、预测因素、诊断预后与处理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正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OCT)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已越来越广泛,它与血管内超声(IVUS)相比,具有更高的分辨率,使其能够对支架置入后支架小梁的贴壁情况及新生内皮组织进行更好的观察和评估。观察发现,新生内膜的动脉粥样硬化不仅导致支架术后再狭窄,并且OCT观察到新生的动脉硬化不同的形态学特征可以对应患者在临床上出现的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冠脉综合征,有助于减少支架置入治疗的并发症,促进冠心病介入治疗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冠状动脉支架内血栓是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并发症之一,起病急,病死率高。近年来,以血管内超声及光学相干断层成像为代表的腔内影像技术发展迅速,广泛应用于临床。本文综述了腔内影像技术对支架内血栓预防及机制评价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和血管内超声成像技术是现行两种主要的冠状动脉血管内成像技术。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具有分辨率高,组织相关性良好等特点;血管内超声成像技术具有穿透性高,成像范围广等特点。在临床应用中,两种技术有着各自的优势,两者的结合应用可以提供更多的一临床信息。现就不同临床应用中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与血管内超声成像技术的评价能力进行对比,并对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与血管内超声成像技术的结合应用进行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9.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是将光学技术与超灵敏探测器合为一体,应用计算机进行图像处理的断层成像诊断技术。它采用低相干的近红外光线从组织反射回来的不同光学特征进行组织分析成像,成像速度快,其分辨率接近组织学水平,是目前分辨率最高的血管腔内成像技术。目前关于OCT在冠心病的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急性冠脉综合症病理生理形态变化及支架置入后组织覆盖方面的评价。现就OCT在冠心病研究中的应用状况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评价国产雷帕霉素洗脱支架置入后支架内血管新生内膜的生长情况,并能对患者的双重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疗程提供依据.方法 对10例置入海利欧斯药物洗脱支架患者术后常规抗血小板治疗9个月后行冠状动脉血管内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检查,间隔1 mm测量每个截面中支架小梁的新生内膜覆盖情况.结果 总共测量296 mm长度支架阶段的2 063个支架小梁,支架血管内膜无覆盖率是64.6%,有内膜覆盖的平均内膜厚度是95.70±66.62 μm,平均新生内膜面积的管腔百分比为5.061 8%±5.662 5%.结论 海利欧斯洗脱支架植入9个月后内膜覆盖不良的比例较高,提示对于海利欧斯洗脱支架的随访时间应该更长,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疗程也应该更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