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晚期恶性肿瘤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VTE)与D二聚体(D-D)及降钙素原(PCT)的相关性。方法选取89晚期恶性肿瘤,根据其是否发生VTE分为两组,栓塞组31例,非栓塞组58例,所有患者入院后1周内检测血浆中D-D和PCT的含量。结果栓塞组的D-D明显高于非栓塞组,PCT栓塞组高于非栓塞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栓塞组中死亡患者的D-D明显高于非死亡患者,但PCT无明显差异;在合并肺部感染及曾经化疗过的患者D-D明显高于无肺部感染及未化疗过的患者,在合并肺部感染的晚期肿瘤患者PCT明显高于无肺部感染的患者,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浆D-D对于晚期恶性肿瘤血栓栓塞症(VTE)有一定诊断价值;联合检查D-D、PCT在晚期恶性肿瘤VTE患者预后判断方面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正常孕妇不同孕期血浆D-二聚体的水平变化进行检测。方法选取正常孕妇200例作为实验组,按照妊娠时期分为4个亚组:妊娠早期(12周,56例)、妊娠中期(13-27周,48例)、妊娠晚期(28周-分娩前,62例)及产褥期(分娩-分娩后3 d,34例)。选取健康非孕妇女100例作为对照组,对其血浆D-二聚体浓度进行检测分析。结果实验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升高,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中期妊娠组、晚期妊娠组及产褥期D-二聚体水平较早期妊娠组均明显升高(P0.05);较中期妊娠组,晚期妊娠组和产褥期D-二聚体水平明显升高(P0.05);产褥期D-二聚体水平较晚期妊娠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妊娠期血浆D-二聚体水平会明显升高,并且D-二聚体水平会随着孕周增加逐渐升高,对孕妇妊娠过程进行D-二聚体动态监测,对于预防分娩过程中及产后可能出现的异常出血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总结临床治疗妊娠晚期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方式,分析对妊娠期静脉血栓栓塞症造成影响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妊娠晚期VTE患者,选取时间段为2010年7月至2015年7月,病例数共计46例。单纯深静脉血栓(DVT)共计有36例,DVT合并PTE共计有8例,单纯的PTE有2例,将其全体设为观察组。对照组是46例妊娠晚期的非VTE孕妇。结果影响妊娠晚期VTE发病主要是初产妇、卧床久坐、血栓病史、吸烟、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等(P0.05)。结论临床上应使用抗凝疗法治疗妊娠晚期VTE,发生股青肿现象应实施导管接触溶栓,当发生PTE造成生命威胁时,可使用肺动脉碎栓并放置下腔静脉滤器疗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D二聚体(D-D)联合凝血四项检测在临产妇中的诊断价值。方法以80例孕妇为对象,以同期80例非孕妇为对照组。检测凝血指标及D-D水平。结果观察组D-D、纤维蛋白原(Fbg)水平高于对照组,而凝血酶原时间(PT)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水平比较未见差异(P>0.05)。早期妊娠组D-D、Fbg水平低于中期妊娠组、晚期妊娠组及临产组(P<0.05);中期妊娠组D-D、Fbg水平低于晚期妊娠组、临产组(P<0.05);晚期妊娠组D-D、Fbg水平低于临产组(P<0.05)。早期妊娠组aPTT、PT水平高于中期妊娠组、晚期妊娠组、临产组(P<0.05);中期妊娠组aPTT、PT水平高于临产组(P<0.05);晚期妊娠组aPTT、PT水平高于临产组(P<0.05)。结论妊娠期检测D-D、凝血指标有助于临床评估孕妇的凝血状态,及时发现孕妇的高凝状态,预防孕妇血栓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正常妊娠妇女孕期血凝指标的变化规律.方法 测定177例正常妊娠妇女在孕早、中、晚三期的血栓调节蛋白(TM)、血栓烷B2(TXB2)、凝血酶原片断1+2(F1+2)、纤维结合蛋白(Fn)、D-二聚体(D-D)、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剂-2(PAI-2)水平;51例健康非孕妇女作为对照.结果 妊娠妇女孕期血液中Fn、TM、F1+2、PAI-2和D-D水平均较非孕妇女显著升高(P<0.01或P<0.001);孕早期TXB2水平低于非孕妇女(P<0.01),至孕晚期显著高于非孕妇女(P<0.001);妊娠妇女血液中TXB2、PAI-2和D-D水平随孕周增加而升高(P<0.001);孕中、晚期TM和F1+2水平明显高于孕早期(P<0.01或P<0.05),孕中、晚期比较则无统计学差异(P>0.05);Fn浓度在整个孕期没有明显变化(P>0.05).结论 正常妊娠存在血小板活化增加、纤维蛋白溶解亢进、抗纤溶活性增加、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以及凝血/抗凝血的高水平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6.
妊娠妇女凝血功能变化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汪丽  李力  俞丽丽  唐淑英  王贤华  高家虹  陈静  林建华  林其德 《重庆医学》2007,36(13):1292-1293,1295
目的 了解妊娠妇女凝血功能变化,探讨妊娠妇女凝血指标变化的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156例正常孕妇和20例健康非孕妇女的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及纤维蛋白原(Fg)、D-二聚体(D-D)、抗凝血酶Ⅲ(AT-Ⅲ)进行检测.结果 妊娠组与对照组比较,PT、APTT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PT、APTT在妊娠早、中、晚期组间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TT值在对照组、早孕组、中孕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晚孕组的TT检测结果较前三组明显缩短(P<0.05);妊娠组与对照组比较,AT-Ⅲ活性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随孕期增加有不断下降的趋势(P<0.01);而妊娠组的D-D、Fg水平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Fg在孕早、中期无明显变化(P>0.05),孕晚期明显升高(P<0.01),D-二聚体在孕早、中、晚期不断升高(P<0.01).结论 正常孕妇处于高凝状态,孕期进行凝血指标的监测,可早期发现凝血功能的异常变化,对预防和抢救产科一些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正常妊娠妇女孕期血凝指标的变化规律。方法测定177例正常妊娠妇女在孕早、中、晚三期的血栓调节蛋白(TM)、血栓烷B2(TXB2)、凝血酶原片断1 2(F1 2)、纤维结合蛋白(Fn)、D-二聚体(D-D)、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剂-2(PAI-2)水平;51例健康非孕妇女作为对照。结果妊娠妇女孕期血液中Fn、TM、F1 2、PAI-2和D-D水平均较非孕妇女显著升高(P<0.01或P<0.001);孕早期TXB2水平低于非孕妇女(P<0.01),至孕晚期显著高于非孕妇女(P<0.001);妊娠妇女血液中TXB2、PAI-2和D-D水平随孕周增加而升高(P<0.001);孕中、晚期TM和F1 2水平明显高于孕早期(P<0.01或P<0.05),孕中、晚期比较则无统计学差异(P>0.05);Fn浓度在整个孕期没有明显变化(P>0.05)。结论正常妊娠存在血小板活化增加、纤维蛋白溶解亢进、抗纤溶活性增加、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以及凝血/抗凝血的高水平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8.
正常妊娠孕妇凝血功能动态变化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正常妊娠期妇女凝血功能动态变化的规律. 方法 测定153例正常妊娠妇女在孕早、中、晚3期的血栓调节蛋白(TM)、血栓烷B2(TXB2)、凝血酶原片断1+2(F1+2)、纤维蛋白肽A(FPA)、D-二聚体(D-D)、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剂-2(PAI-2)的水平;同时选择60例健康非孕妇女作为对照研究.结果 妊娠妇女孕期血液中FPA、TM、F1+2、PAI-2和D-D水平均较非孕妇女显著升高(P<0.01);孕早期TXB2水平低于非孕妇女(P<0.01),至孕晚期显著高于非孕妇女(P<0.01);妊娠妇女血液中TXB2、PAI-2和D-D水平随孕周增加而升高(P<0.01);孕中、晚期TM和F1+2水平明显高于孕早期(P<0.05),孕中、晚期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正常妊娠存在血小板活化增加、纤维蛋白溶解亢进、抗纤溶活性增加、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以及凝血/抗凝血的高水平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孕妇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新郑华信民生医院于2015年12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妊娠晚期孕妇9358例,根据产妇是否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分为深静脉血栓组98例和无深静脉血栓组9260例。统计两组孕妇临床基本资料,对其进行单因素分析,并对其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9358例孕妇有100例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率为1.07%,其中深静脉血栓为98例,2例为深静脉血栓合并肺栓塞;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深静脉血栓组年龄≥35岁、有吸烟史、盆腔感染史、孕次>2次、经产、双胎或多胎、卧床久坐、妊娠期糖尿病、妊娠剧吐、子痫前期、经产、妊娠期高血压的孕妇占比均高于无深静脉血栓组(均P<0.05);多因素Los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卧床久坐、妊娠期糖尿病、年龄≥35岁、子痫前期、双胎或多胎均为妊娠晚期孕妇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危险因素(O^R=2.912,1.958,2.228,4.509,2.646,P<0.05)。结论卧床久坐、妊娠期糖尿病、年龄≥35岁、子痫前期、双胎或多胎均为妊娠晚期孕妇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危险因素,临床应重点关注其危险因素并针对性预防,及时制定干预措施,降低妊娠晚期孕妇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0.
党飞  李亚妮 《血栓与止血学》2022,(1):150-151+154
目的 探讨产褥期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高危因素及护理措施。方法 以200例产妇为对象,根据是否发生VTE将患者分为VTE组(n=13)和非VTE组(n=187)。收集产妇一般资料,分析影响VTE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VTE组与非VTE组年龄、生产方式、妊娠次数、糖尿病、高血压占比,血小板计数(PLT)、D二聚体(D-D)水平比较差异显著(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2.876)、生产方式(OR=2.223)、妊娠次数(OR=2.493)、糖尿病(OR=2.499)、高血压(OR=3.097)、D-D(OR=2.962)与产褥期VTE的发生关系密切。结论产褥期VTE的发生与年龄、妊娠方式、分娩方式、合并糖尿病、高血压及D-D等因素有关,应加强对上述因素的干预控制,减少VTE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孕妇妊娠不同时期凝血功能四项、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不同妊娠时期孕妇130例为观察组,其中妊娠中期48例,妊娠后期45例,临产期37例;另选同期健康非妊娠妇女45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及不同妊娠时期孕妇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D及FDP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妊娠后期及临产期孕妇APTT、PT、TT明显缩短,FIB水平明显升高。妊娠中期至妊娠后期,APTT、TT、FIB水平未见明显变化(P>0.05),PT明显缩短(P<0.05);妊娠后期至临产期,APTT明显缩短,FIB水平明显升高(P<0.05),而PT、TT未见明显变化(P>0.05)。D-D、FDP水平在妊娠中、后期及临产期呈进行性升高,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产后出血组产后APTT、PT、D-D、FDP水平均明显高于产前,FIB水平明显高于产前(P<0.05);产后出血组产前APTT、PT、D-D、FDP水平明显高于产后未出血组产前水平(P<0.05)。结论:在孕妇妊娠过程中,动态监测凝血功能四项、D-D、FDP水平对预防产中及产后异常出血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纤维蛋白原(Fbg)联合抗凝血酶(AT)在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患者中的诊断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18年5月武汉市第一医院住院治疗的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59例作为对象,设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53例设为对照组。测定两组AT、Fbg,分析其在VTE患者中的诊断效能。结果观察组中肺血栓栓塞症与深静脉血栓Fbg、A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肺血栓栓塞症合并深静脉血栓患者Fbg、AT水平,均低于单一肺血栓栓塞症与深静脉血栓(P0.05);观察组Fbg、A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单一Fbg、AT在VTE患者中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Fbg联合AT在VTE患者中诊断敏感性、特异性,高于单一Fbg、AT(P0.05)。结论 Fbg、AT在VTE患者中呈低表达,二者联合检测能获得较高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D-D)、抗凝血酶原-Ⅲ(AT-Ⅲ)与凝血四项在不同妊娠时期孕妇中的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00例妊娠期孕妇为研究对象,其中孕早期孕妇29例,孕中期孕妇4例,孕晚期孕妇12例,临产期孕妇55例。比较不同妊娠时期孕妇血浆凝血四项指标、FDP、D-D、AT-Ⅲ水平及临床资料。结果:不同妊娠期的孕妇年龄、孕次、产次、T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妊娠时期孕妇PT、APTT水平随着孕周延长,逐渐缩短;血浆FIB水平随着孕周延长,逐渐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妊娠时期孕妇血浆FDP、D-D、AT-Ⅲ水平,随着孕周的延长,逐渐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不同妊娠时期的孕妇中,随着孕周的延长,孕妇血浆中的凝血因子水平会逐渐升高,因此,通过对妊娠期孕妇血浆FDP、D-D、AT-Ⅲ及凝血四项指标水平变化的动态监测,可预防由于血液高凝状态导致的并发症,并及时了解凝血及纤溶功能。  相似文献   

14.
刘小娟  王泓  李季  常勇  甘春玉 《现代医学》2007,35(6):447-449
目的 探讨正常妊娠妇女载脂蛋白及脂蛋白(a)[LP(a)]水平的变化趋势.方法 选择179名正常妊娠妇女(妊娠妇女组)及49名正常非妊娠妇女(对照组),测定其血浆载脂蛋白A Ⅰ(apoA-Ⅰ)、载脂蛋白B(apoB)及Lp(a)水平,计算apoA-Ⅰ/apoB值,对两组血浆脂蛋白水平进行比较.结果 妊娠妇女组apoA-Ⅰ高于对照组(P<0.05),且随着孕周的增加apoA-Ⅰ水平也增加,至妊娠中期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直至延续至晚期;apoB在妊娠早期无明显变化(P>0.05),12周后迅速升高,持续上升至妊娠晚期.apoA-Ⅰ/apoB值在早期妊娠缓慢升高,但至中期妊娠阶段开始下降.妊娠妇女组Lp(a)的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期载脂蛋白水平发生明显改变,Lp(a)水平无明显变化;在分析孕妇脂代谢指标时,不应沿用正常成人参考值,而应参照正常孕妇不同孕期的参考值作出判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不同孕周妇女血清相关甲状腺激素水平。方法选取安阳市妇幼保健院2018年1—12月收治的11 082例不同孕周妇女,根据不同孕周分为妊娠早期组(3 624例)、妊娠中期组(3 755例)、妊娠晚期组(3 703例),妊娠早期组孕周为0~12周,妊娠中期组孕周为13~27周,妊娠晚期组孕周为28~40周。采集空腹静脉血,离心提取血清,检测甲状腺激素水平。比较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_3)、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甲状腺素(FT_4)以及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阳性率。结果妊娠中期组、妊娠晚期组血清FT_3、FT_4水平均低于妊娠早期组,血清TSH水平高于妊娠早期组(P<0.05);妊娠晚期组血清FT_3、FT_4水平均低于妊娠中期组,血清TSH水平高于妊娠中期组(P<0.05)。妊娠早期组、妊娠中期组血清TPOAb、TGAb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早期组、妊娠中期组血清TPOAb、TGAb阳性率高于妊娠晚期组(P<0.05)。结论妊娠期不同孕周妇女甲状腺激素水平存在差异,且随孕周增长,血清FT_3、FT_4水平逐渐降低,血清TSH水平逐渐升高,血清TPOAb、TGAb阳性率降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孕期妇女纤维蛋白原(Fbg)、D二聚体(D-dimer,D-D)、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等纤溶指标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4年10月在我院产科常规体检的正常孕妇180例,并按照孕期分为妊娠早期、妊娠中期和妊娠晚期各60例,另选取40例非孕正常健康妇女做为对照组,分别在东亚希森美康全自动血凝分析仪上进行Fbg、D-Dimer和FDP的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孕妇各组Fbg、D-D和FDP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随孕周的增加,其Fbg、D-D和FDP水平逐渐升高。结论观察孕妇纤溶指标的变化,为预防产后大出血、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及血栓性疾病等并发症的发生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妊娠期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232例来我院妇产科就诊的女性分为妊娠期组128例和非妊娠期组104例。妊娠组按妊娠年龄分为〈30岁组、≥30岁组,按孕期分类标准分为早期、中期、晚期妊娠组。比较其D-二聚体水平的差别。结果妊娠组D-二聚体水平高于非妊娠组(P〈0.05);中期妊娠组和晚期妊娠组D-二聚体水平高于早期妊娠组(P〈O.05),晚期妊娠组D-二聚体水平高于中期妊娠组(P〈0.05)。结论妊娠期的D-二聚体水平升高明显,随着孕周增加,D-二聚体水平逐渐升高,孕妇年龄对其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静脉血栓栓塞(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 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和D-二聚体(D-dimer,D-D)的临床意义及相关性.方法 测定152例静脉血栓栓塞患者(病例组)和144例正常对照者(对照组)TNF-α、IL-6、Fib、D-D水平.分析TNF-α、IL-6、Fib和D-D水平变化与VTE的关系,并分析TNF-α、IL-6、Fib和D-D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病例组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碱性磷酸酶、D-二聚体、TNF-α、IL-6均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6、D-D、Fib两两之间具有相关性(r=0.179、0.138、0.261,P<0.05).结论 炎症与VTE密切相关,TNF-α、IL-6、Fib、D-D参与了VTE的发病过程,是VTE的重要危险因素.炎症因子与凝血因子相互作用发挥促凝作用,是VTE发生的可能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分析肇庆城区孕产妇甲状腺功能参考值范围。方法选择肇庆城区2014年10月‐2015年9月在该院进行产检的680例正常孕妇为孕妇组和60例正常非妊娠妇女为对照组,在两组受检者空腹时抽取其静脉血送检,对两组血液样本进行离心操作,运用罗氏E170化学发光分析仪及相配套的试剂测定其血清促甲状腺素(TSH)、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及血清游离四碘甲腺原氨酸(FT4)水平,并对比分析两组受检者甲状腺功能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受检者的尿碘中位数均达到适宜水平。随着孕周的增加,TSH水平也逐渐升高,且低于对照组,妊娠早期、中期、晚期3组孕妇的TSH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正常孕妇的FT4值在妊娠早期有略微下降,妊娠晚期有提升,可仍低于对照组,妊娠早、中、晚期的FT4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妇组的FT3值早期最高,随着孕周的增加,逐渐降低,直到晚期降到最低,3组孕妇的FT3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正常孕妇的甲状腺激素水平与非妊娠妇女的不同,随着孕期的增加,正常孕妇的TSH、FT4值先降后升,分析孕产妇进行甲状腺功能检查的结果,有助于妊娠期甲状腺功能的临床诊治。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抗凝血酶-Ⅲ(AT-Ⅲ)、P选择素(GMP-140)2项血凝指标在正常妊娠中的变化,探讨其在正常妊娠期的变化规律。方法测定135例受试者的血浆抗凝血酶-Ⅲ和P选择素。受试者分为2组:正常非孕妇女50例;正常孕妇85例,分别于妊娠10~14周、20~24周、30~34周进行检测。结果正常孕妇早期AT-Ⅲ较正常非孕妇女明显升高(P<0.001),到妊娠中后期AT-Ⅲ水平显著下降,但与非孕期比较无明显改变;正常妊娠期GMP-140较非孕期明显下降至孕中期(P<0.05),孕中期后开始升高,孕晚期升高显著(P<0.01)。结论正常妊娠期血液呈生理性的高凝状态,凝血、抗凝功能保持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