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掌握句容市丘陵山区钉螺孳生和分布规律,为制定灭螺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水系调查丘陵山区
历史有螺环境和现有螺环境,并应用GPS现场采集历史有螺环境和现有螺环境的地理坐标数据,采用Google Earth技术定位分析钉螺孳生环境特点及分规律。结果 共调查历史有螺环境399个,历史有螺面积2 904.39 hm2。其中Ⅰ类环境33个,面积415.04 hm2;Ⅱ类环境33个,面积323.19 hm2;Ⅲ类环境11个,面积96.40 hm2;Ⅳ类环境318个,面积1 989.46 hm2。环境改造率达14.29%。Google Earth地图标注显示现有螺环境和历史有螺环境均沿水系聚集性分布。结论 调查建立了句容市历史有螺环境数据库,并以Google Earth地图进行空间标注,有助于山丘地区钉螺监测和更好地制定灭螺规划。  相似文献   

2.
溧阳市历史有螺环境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溧阳市历史有螺环境改造现状,为今后的查、灭螺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查阅血防历史资料,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所有历史上查有钉螺的环境改造现状进行调查。结果调查历史有螺环境1 527个,面积914. 50 hmz,分布于17个镇(单位),按改造程度分为I、Ⅱ、Ⅲ、Ⅳ类,其环境数构成比分别为3. 93%、70. 92%、23. 51%和1.64%。结论历史有螺环境改造现状调查的资料可用于指导钉螺调查工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掌握上高县钉螺孳生环境分布现状,为今后螺情监测提供技术支撑。方法采取回顾性调查和现场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调查全县钉螺孳生环境;用GPSmap76采集环境空间数据,结合Google Earth绘制钉螺孳生环境图。结果调查的67个环境均为山丘型流行类型。孳生钉螺环境总面积516. 51 hm^2,历史累计有螺面积为232. 56 hm^2,未发现有螺面积。Ⅱ类环境数和面积分别占10. 45%和6. 49%,Ⅲ类环境数和面积分别占89. 55%和93. 51%。有60个环境局部或全部有人为改变,占总环境数的89. 55%,主要方式以农业结构调整或血防林为主,其次是田地整治,再次是沟渠硬化或护坡,城镇化建设最少。结论上高县历史有螺环境改造呈中等局部程度,仍存在钉螺孳生的基本条件,尚需开展持续的螺情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和掌握繁昌县钉螺分布现状,为制订全县"十三五"期间血吸虫病防治规划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整理全县钉螺分布历史资料,分别对现有钉螺环境、历史有螺环境、可疑钉螺孳生环境开展螺情调查,其中现有钉螺环境采用系统抽样法调查,其他有螺环境采用环境抽样法调查,发现钉螺后再采用系统抽样法调查,建立各类环境钉螺分布数据库,统计分析各类环境面积、钉螺密度等指标。结果全县现有各类环境数1 329个,其中Ⅰ类环境70个,Ⅱ类环境、Ⅲ类环境、Ⅳ类环境、Ⅴ类环境数分别为431个、702个、126个、0个,现有钉螺面积109.566 6 hm~2,活螺密度为0.61只/0.1 m~2,活螺框出现率为22.21%。复现钉螺面积6.319 6 hm~2,以山丘内陆环境为主,占89.7%。全县历史有螺环境中,目前有200余hm~2的环境未发生彻底改变,仍适宜或较适宜钉螺孳生繁殖。结论繁昌县可适宜钉螺孳生的环境点多面广,钉螺面积呈现上升趋势,应进一步采取综合治理措施,加强历史有螺环境的螺情监测,进一步压缩钉螺面积,为实现全县"十三五"血防规划目标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 调查湖北省四湖流域钉螺分布,为制订钉螺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和现况调查相结合的方法,于2016年春季对四湖流域钉螺分布现状进行调查。收集、分析2008-2018年四湖流域钉螺分布面积、人群和家畜血吸虫感染率等疫情指标,对钉螺分布面积与人畜血吸虫感染率的相关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2016年,四湖流域的9个血吸虫病流行县(市、区)共有钉螺孳生环境16 003处,钉螺分布面积2.46亿m2;活螺平均密度0.622 5只/0.1 m2,其中以杂草型和沟渠型环境较高,分别为0.688 0只/0.1 m2和0.706 4只/0.1 m2。钉螺孳生环境中,现有螺环境(Ⅰ类环境)和历史有螺环境(Ⅱ ~ Ⅳ类环境)分别占53.03%和46.97%。旱地、滩地、水田等钉螺孳生环境改变较大,通过环境改造措施消灭钉螺的效果较好。2008-2018年,四湖流域钉螺分布面积与人群、家畜血吸虫感染率均呈正相关关系(r人群 = 0.842,P < 0.01;r家畜 = 0.695,P < 0.01)。结论 四湖流域实施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策略对钉螺控制效果较好,但仍面临螺情反弹的风险。  相似文献   

6.
对常熟市1976年以来历史有螺环境进行调查。全市16个镇查出有螺环境425个, 有螺面积124 893 m2 , 历史有螺环境和有螺面积改造率达76.71%和86.92%。其中沟渠、 池塘、 田地的改造率分别为98.17%、 97.93%、 95.04%, 河道的环境改造率为28.23%。提示需积极开展对历史有螺河道的环境改造。  相似文献   

7.
常州市历史钉螺环境改造现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历史上查有钉螺的环境作改造现况调查。方法查阅血防历史资料,包括螺情登记卡、应查环境登记卡等螺情帐册,将所有历史上查有钉螺的环境逐一登记,到历史钉螺环境现场实地勘察。结果该地区历史钉螺环境共计5884个,面积35542360m2,分布于5市(县、区)的72个乡(镇)481个村,依改造的现况,将环境分为、、、类,其构成比分别为8.3%、73.7%、9.7%和8.3%。江湖滩、内陆、山丘等不同类型流行区的现况类型也各不相同。结论历史钉螺环境改造现况调查资料可用于指导每年的钉螺调查工作,现况调查数据也应在各个时期作充实与调整。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泰州市历史有螺环境和改造情况,评估钉螺控制现状。方法查阅历史资料,调查历史有螺环境,进行历史有螺环境分布情况分析。结果全市历史有螺环境7 822个,面积4 252.98 hm2。历史有螺环境I、II、Ⅲ、IV类分别占总环境数的28.3%、2.4%、19.4%、49.9%。现有钉螺环境2个,面积3.60 hm2。结论泰州市螺情已得到有效控制,但大部分历史有螺环境仍具备钉螺孳生条件,须继续监测。  相似文献   

9.
目的 目的 调查无锡市自1952年以来历史有螺环境及城市湿地环境的分布现状和特点, 为全市制定血吸虫病传播 阻断后的监测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方法 收集全市历史有螺环境和城市湿地环境相关信息, 建立数据库, 并应用谷歌地球 (Google Earth) 软件绘制分布图, 分析各类环境特点。 结果 结果 无锡市历史有螺环境共有2 124个, 累计历史有螺面积为 2 995.7 hm2 , 其中IV类环境871个, 面积871.2 hm2 , 占29.1%。2013年无锡市共有城市湿地监测点61个, 面积32.8 hm2 , 共 捕获螺类1 695只, 未捕获到钉螺。 结论 结论 无锡市历史有螺环境分布广, 面积大, 应重点加强对其中的IV类环境以及城 市湿地的监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2016年安徽省钉螺调查结果,为制定全省“十三五”血吸虫病防治规划提供依据。 方法 2016年安徽省根据《全国钉螺调查方案》开展钉螺全面调查,调查环境包括现有钉螺环境、历史有螺环境和可疑钉螺孳生环境,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 2016年安徽省共调查了22 848处环境,未发现血吸虫感染性钉螺。全省历史有螺环境17 927处,其中环境类型未改变的占71.2%、部分改变的占19.3%、彻底改变的占9.5%;历史累计有螺面积14.10 亿m2。全省现有钉螺环境共4 830处,分布于7个市38个县(市、区),有螺面积2.65 亿m2,其中2016年新发现有螺面积1 287.65 hm2、复现1 375.32 hm2。全省平均活螺密度0.392 0只/0.1 m2,平均活螺框出现率为12.93%。有螺环境中,湖沼型和山丘型环境数分别占22.4%和77.6%,有螺面积分别占86.7%和13.3%;杂草为有螺环境中最主要的植被类型,在环境数(占82.2%)、有螺面积(占57.3%)和活螺密度(0.413 9只/0.1 m2)方面占比均较高。按环境类型统计,沟渠型在有螺环境数(占56.8%)、平均活螺密度(0.570 3只/0.1 m2)和平均活螺框出现率(18.57%)方面占比较高,滩地型有螺面积(占87.8%)占比较高。全省首次发现钉螺和感染性钉螺的年份分别为1950年和1952年,最近一次发现感染性钉螺的年份为2012年。现有螺环境主要沿长江水系分布。结论 首次建立了安徽省钉螺分布数据库和电子地图,结果能较真实地反映全省钉螺分布历史与现状,可为制定全省“十三五”血吸虫病防治规划和今后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目的 应用谷歌地球 (Google Earth, GE) 建立基层血防历史有螺环境监测数据库, 以提高历史有螺环境管理效 率。方法 方法 在GE软件平台上完成无锡市锡山区羊尖镇历史有螺环境相关信息的标注; 同时通过POCO网络相册将历史 有螺环境现况图片导入GE软件, 实现对环境现况的动态监测和管理。结果 结果 共调查历史有螺环境553个, 面积50.6 hm2 ; 以IV类环境为主, 共224个, 面积20.5 hm2 , 分别占历史有螺环境环境总数和总面积的40.5%和40.5%。以此为基础, 通过GE软件在乡 (镇) 层面建立了历史有螺环境数据库, 获得了全乡 (镇) 历史有螺环境分布图。结论 结论 利用GE软件易 于实现对历史有螺环境的可视化管理和动态监测, 适合在基层血防机构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2005-2015年上海市输入性血吸虫病疫情动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收集2005-2015年上海市输入性血吸虫病疫情、螺情、流动人口等数据,建立数据库并分析。结果 11年间,上海市流动人口增长了123.92%,达981.65万,其中54.70%的流动人口分布在近郊。上海市累计在4个远郊区(不含崇明区)的16个镇查出有螺面积7.13 hm2;共发现23例输入性血吸虫病病例,输入性血吸虫病疫情呈下降趋势(rs = -0.782,P = 0.004)。2005-2009年,84.62% (11/13)的输入性血吸虫病病例分布在同期无钉螺发现的近郊区;2010-2015年,90% (9/10)输入性血吸虫病病例分布在同期有钉螺查出的远郊区。结论 上海市输入性血吸虫病疫情总体呈下降趋势,但其对血吸虫病防治成果巩固的威胁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掌握江西省钉螺孳生环境时空分布特征,建立以行政村为单位的钉螺孳生地数据库和环境空间数据库。方法 采用查阅资料和现场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全省历史有螺环境、现有螺环境和可疑钉螺孳生环境时空分布。结果 江西省钉螺孳生环境有湖沼型和山丘型两种类型,主要集中在鄱阳湖区,占总孳生地面积的66.97%。现有潜在钉螺孳生环境204 745.48 hm2,其中湖沼型和山丘型分别为146 548.58 hm2和58 196.90 hm2,分别占71.58%和28.42%;实际有螺面积83 234.50 hm2,其中湖沼型和山丘型分别为80 890.81 hm2和2 343.69 hm2,分别占97.18%和2.82%;压缩有螺面积114 253.30 hm2,有螺面积压缩率为57.85%,其中湖沼型和山丘型有螺面积压缩率分别为46.51%和94.97%;Ⅰ、Ⅱ、Ⅲ类环境和Ⅳ类环境分别占总有螺面积的55.77%、25.75%、13.91%和4.57%。结论 全面、系统地建立了江西省钉螺孳生地数据库和环境空间数据库,实现了对各地钉螺孳生环境螺情、环境和植被情况的动态更新与追踪管理,可为螺情监测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有螺环境野粪检测对血吸虫病传染源监测的作用,查找湖北省血吸虫病防治工作中薄弱环节,提出 针对性的防治对策与措施。方法按水系抽取湖北省荆州市沮漳河滩、嘉鱼县长江外滩、天门市汉北河滩、钟祥市长寿 河滩4个人、畜常到的有螺环境,开展钉螺调查和野粪血吸虫病传染源监测。结果4处环境均有钉螺分布,均有家畜放 牧,且有牛和(或)羊粪便污染有螺环境,4处环境均查到阳性牛粪,总的孵化阳性率合计为47.62%。结论血吸虫病流 行区有螺环境牛粪孵化血吸虫毛蚴阳性较高,存在血吸虫病传播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广东、广西、福建、上海和浙江5省(市、自治区)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以下简称"达标")地区的钉螺复现状况,以掌握最新螺情动态变化,为针对性制订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6~2007年对5省市近3年内钉螺复现地区开展调查并汇集历史螺情相关资料。采用系统抽样法结合环境抽样法查螺并对钉螺复现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近3年内,广东无复现螺点。调查广西、福建、上海和浙江18个复现螺点及浙江1个新发现螺点。螺点主要分布于山丘地带的复杂孳生环境,复现时间为3~35年,有螺面积均小于原历史钉螺分布面积,无感染性钉螺和当地感染的病人及病牛。各螺点复现前大多选用五氯酚钠喷洒灭螺。结论山丘地带复杂环境和单纯性灭螺方法、查螺质量问题以及"达标"后预防性灭螺措施实施欠佳是复现螺情逐年回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采用监督式机器学习模型预测上海市小尺度湖北钉螺扩散趋势,为钉螺精准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2016年上海市钉螺调查资料和钉螺分布相关气候、地理、植被、经济社会等数据,构建决策树、随机森林、广义推进模型、支持向量机、朴素贝叶斯、k⁃近邻和C5.0等7种机器学习模型预测上海市钉螺扩散风险。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F1值(F1⁃scores)和准确率(accuracy,ACC)等指标评价7种模型预测性能,并选择最优模型对上海市钉螺扩散环境因素和风险区进行预测。结果 成功建立了7种可用于预测上海市钉螺扩散风险的机器学习模型,其中随机森林模型(AUC = 0.901,F1 = 0.840,ACC = 0.797)和广义推进模型(AUC = 0.889,F1 = 0.869,ACC = 0.835)预测效果较好。随机森林模型显示,对上海市钉螺扩散影响较大的气候变量主要包括干燥度(11.87%)、≥ 0 ℃年积温(10.19%)、湿润指数(10.18%)和年均降雨量(9.86%);植被变量主要包括第一季度植被指数(8.30%)和第二季度植被指数(7.69%)。气候变量中,干燥度< 0.87、≥ 0 ℃年积温在5 550 ~ 5 675 ℃、湿润指数> 39%、年均降雨量> 1 180 mm,易发生钉螺扩散;植被因子中,第一季度植被指数> 0.4、第二季度植被指数> 0.6,易发生钉螺扩散。结合水利片区和乡(镇)行政地图,上海市钉螺扩散风险区域主要分布在10个街道(镇),涉及浦南西片区、浦南东片区和太南片区等3个水利片区。结论 监督式机器学习模型可用于预测小尺度范围钉螺扩散风险并可评估导致钉螺扩散的环境因素。上海市钉螺扩散风险区主要分布在松江区西南部地区、金山区西北部地区和青浦区东南部地区。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嘉兴市秀洲区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后疫情变化,为巩固监测工作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并分析1994-2015年嘉兴市秀洲区血吸虫病及螺情监测资料。 结果 1994-2015年全区查螺975村次,累计查螺面积4 385.31 hm2,发现复现螺点20个,有螺面积为32.61 hm2,灭螺面积57.71 hm2,解剖钉螺11 941只,无血吸虫感染性钉螺。血清学检查221 794人次,粪检3 731人次,未发现本地新感染病人(畜),但查出输入性病人4例。 结论 秀洲区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后疫情稳定,但有外来患者输入,防控外来传染源是监测巩固工作的重点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调查四川省湿地血吸虫病流行因素,为湿地血吸虫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四川省人工和自然湿地,收集相关资料,开展常规钉螺调查、人群血吸虫病病情调查、钉螺漂浮扩散试验、问卷调查、疫水测定和回顾性调查等。结果 2015年四川省梅湾水库湿地上、下游活螺平均密度分别为0.003只/0.1 m2和2.033只/0.1 m2,广汉金雁湖活螺密度为0.08只/0.1 m2,广汉马牧河活螺密度为0.21只/0.1㎡,西昌邛海湿地公园建设前活螺密度为0.02只/0.1 m2。人工模拟钉螺漂浮扩散试验显示,钉螺最远漂移距离为2 000 m;8.80%(41/466)的湿地人群有接触疫水行为。投放哨鼠690只,解剖677只,未发现血吸虫感染阳性哨鼠。回顾性调查发现,丹棱梅湾水库建设造成血吸虫病疫情扩散;广汉金雁湖建成5年后出现钉螺,入湖沟渠发现血吸虫感染性钉螺。结论 四川省部分湿地有钉螺分布,对于自然形成湿地应以保护湿地、生态环境灭螺为主,防止钉螺输入;对于人工修建湿地,存在随水系漂浮输入钉螺的可能性,建议工程建设时彻底灭螺。两类湿地都要开展长期系统血吸虫病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