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双源CT智能最佳管电压(Care kV)联合自动管电流(Care Dose 4D)技术在腹部CT扫描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6年2月至3月行全腹CT检查的成年患者180例为回顾性研究对象,依据影像质量的参考毫安秒将患者分为3组,采用完全随机化分组的方法,每组60例患者,分别为250 mAs组、200 mAs组和150 mAs组,其余扫描参数和图像重建参数均相同。测量第二肝门层面肝实质的CT值及图像噪声(SD),对比3组患者的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噪声(SD)、平均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和有效剂量(E)。结果 3组患者扫描的平扫期、动脉期及门脉期kV和mAs数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5.25,P<0.05)。随着参考mAs的降低,3组患者选择低kV的频率逐渐增加。3组患者平扫、动脉及门脉期的CTDIvol、DLP、E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1.51,P<0.05)。随着参考mAs的下降,辐射剂量逐渐下降,150 mAs组患者的CTDIvol、DLP、E最低。250 mAs组与200 mAs组三期图像的SNR、CNR及噪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1.61,P>0.05);250 mAs组与150 mAs组,平扫及动脉期图像的SNR及噪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1.98,P>0.05),门脉期图像的SNR及三期图像的CN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7.64,P<0.05);200 mAs组与150 mAs组平扫及动脉期图像的SNR、CNR及噪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1.95,P>0.05),门脉期图像的SNR、CN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9.63,P<0.05)。结论 Care kV联合Care Dose 4D技术,选择适当的影像质量参考毫安秒值能在有效控制患者辐射剂量的同时,既保证图像质量,还可以有效地减低辐射剂量,操作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2.
张鹏  都基权  许韫  焦健 《武警医学》2020,31(4):287-290
 目的 探讨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automatic tube current modulation, ATCM)对腹部CT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 随机抽取2018-09至2019-09部队查体时180名官兵,分成对照组40名,采用固定管电流400 mA进行CT扫描;实验组140名,采用ATCM进行CT扫描。分别记录两组扫描方案的辐射剂量指标:容积CT剂量指数(volumetric CT dose index, CTDIvol)、剂量长度积(dose length product, DLP)、个体化剂量估计值(size specific dose estimates, SSDE)、有效剂量(effective dose, ED)。此外,测量各组图像中阑尾、腰大肌及皮下脂肪CT值,计算得到图像质量客观评价指标:同层皮下脂肪CT值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 SD)、阑尾和腰大肌信噪比(signal to noise ratio, SNR)。由两名从事影像诊断工作15年以上医师对两组图像资料进行主观评价并记录评分。对两组辐射剂量、图像质量的比较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NI值与CTDIvol、DLP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2位影像科医师对各组CT图像质量评分的一致性分析使用Kappa检验。结果 两组CTDIvolm、DLPm、SSDEm、EDm的检验值F分别为3.14、8.75、1.82、7.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较对照组有明显辐射剂量下降;图像质量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两组SD、SNRA、SNRPM的统计学检验值F分别为1.22、2.93、5.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图像评分对比检验值F=1.34,P=0.17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I值与CTDIvol、DLP成呈显著性负相关(r=-0.919,P<0.05);2名影像科医师对CT图像评分具有较强的一致性(Kappa=0.675)。结论 ATCM扫描对腹部CT检查诊断效果可靠,且可大幅度降低辐射剂量,建议推广。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评价低管电压结合适应性统计迭代重建(ASIR)对腹部体模低剂量扫描图像质量的影响,探讨适合临床应用的腹部低剂量扫描方案。方法:采用100kVp、120kVp分别对体模进行重复扫描,应用自动管电流调节(ATCM)技术,100kVp扫描时预设噪声指数(NI)分别为11、12、13、14、15、16、17、18、19、20,每组图像均进行30%、50%、70%、90%ASIR重建。120kVp组为常规剂量组,扫描时预设NI为11,30%ASIR重建,测量不同扫描条件下肝脏、脊柱的CT值、客观噪声,并计算信噪比(SNR),记录不同扫描条件下的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由两位高年资医师采用盲法对所有序列图像进行主观评价。结果:100kVp条件下,随着NI增大,CTDIvol明显下降;同一NI条件下随着ASIR比例增加,图像噪声减少,SNR增加;NI≥17时图像质量下降,无法满足临床诊断要求;NI=15、70%ASIR组图像噪声、SNR与120kVp常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观评分相当,但辐射剂量较常规组下降43.8%。NI=15、90%ASIR组及NI=16、90%ASIR组的图像噪声及信噪比优于常规组(P<0.05),但图像质量主观评分下降。结论:低管电压结合ASIR可以在降低辐射剂量的同时保证图像质量满足临床诊断要求。辐射剂量明显降低时,需要增加ASIR在图像重建中的权重。  相似文献   

4.
5.
6.
目的:探讨CT不同管电压扫描对泌尿系结石成分分析的价值。方法:收集泌尿系结石153例,采用不同管电压(80、120、140 kV)对结石进行扫描,术后取得结石标本,经红外光谱分析结石成分。分析不同结石成分的平均CT值,并统计相同kV下不同结石成分的差异。结果:153例术后97例取得结石标本,包括83例纯结石,14例混合结石。83例纯结石包括55例草酸钙结石(66.27%),13例羟基磷灰石结石(15.66%),9例尿酸结石(10.84%),4例胱氨酸结石(4.82%),2例磷酸镁铵结石(2.41%)。不同成分结石的平均CT值随kV值的增加而逐渐减低;相同kV下,CT值从高到低依次为草酸钙结石、羟基磷灰石结石、胱氨酸结石、尿酸结石。不同种类结石在相同kV下(80、120、140 kV)CT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80及120 kV下草酸钙结石和羟基磷灰石结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与尿酸和胱氨酸结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胱氨酸结石、尿酸结石在80及140 kV下的CT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通过CT值可对泌尿系结石成分进行分析,准确性较高,对临床治疗及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在应用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ATCM)和自动管电压调制技术(CARE kV)行头颈部和胸部CT螺旋扫描时,不同扫描中心对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 联合ATCM和CARE kV技术,对头颈部和胸部模体行CT螺旋扫描。头颈部模体选取眼球中心向上4 cm、眼球、眼球与外耳孔连线中点、外耳孔、外耳孔向下5 cm 5种不同的扫描中心(即不同检查床高度),胸部模体选取乳腺向上5 cm和4 cm、乳腺、腋前线、腋中线、腋后线6种不同的扫描中心。每种扫描中心时定位像扫描3次,然后1次螺旋扫描。头颈部模体在眼眶中心及第5颈椎(C5)椎体上缘层面选取感兴趣区(ROI),胸部模体在肺尖及气管分叉层面选取ROI,测量记录对比噪声比(CNR)。用热释光剂量计(TLD)测量每次扫描时眼晶状体和乳腺的器官剂量。记录每次扫描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结果 头颈部模体5种不同扫描中心时,眼晶状体累积辐射剂量最高在眼球与外耳孔连线中点为中心(8.851 mGy),CTDIvol最高在外耳孔向下5 cm为中心(15.850 mGy)。眼晶状体累积辐射剂量最低在外耳孔向下5 cm为中心(7.096 mGy),CTDIvol最低在眼球、眼球与外耳孔连线中点、外耳孔为中心(均为15.380 mGy)。胸部模体6种不同扫描中心时,乳腺累积辐射剂量最高在乳腺为中心(6.467 mGy),CTDIvol最高在腋前线为中心(4.120 mGy)。腋后线为中心上述值最低(分别为4.794和3.540 mGy)。头颈部模体眼眶中心层面、C5椎体上缘层面的CNR分别为87.22~108.88和136.13~175.57;胸部模体肺尖层面、气管分叉处层面的CNR分别为75.19~116.92和42.85~86.78。结论 CT扫描中心的选择对CT扫描部位的辐射剂量,特别是对射线敏感的组织和器官的辐射剂量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8.
9.
目的评估低管电压腹部能谱(CT)扫描的辐射剂量,图像质量和视觉对比以及显示设置优化效果。方法157例患者随机分为3个不同的CT组。52例进行了120kVp的CT扫描,53和52例患者分别接受低剂量100kVp和80kVp的CT扫描。每组的有效剂量(ED)、图像噪声、CT衰减、各器官的信号噪声比(SNR)均使用Dunnett法进行了比较。组间进行定性分析。结果 100kVp和80kVp两组的有效剂量分别降低了22%和37%。组间的SNR没有显著的差异(120kVp:13.8±3.5;100kVp:13.9±3.3;80kVp:13.5±2.9;P0.05)。然而,除了100kVp的图像,120kVp的图像和所有其他图像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腹部能谱CT设置80kVp比100kVp显著减少辐射剂量,且图像信噪比没有显著加剧;然而,器官之间的视觉对比度可能会被改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胸部低剂量CT图像噪声分布特点,优化低剂量扫描参数.方法 利用图像空间添加噪声软件对中国人仿真胸部体模CT图像进行6种不同噪声指数的模拟,并分析预设噪声指数与模拟图像噪声值的差异.使用该软件对20例志愿者常规扫描图像进行噪声添加,模拟出10、30、50、80、100、120、150、180及240 mA 9组胸部低剂量图像,记录每幅图像模拟噪声值,并对不同剂量组模拟噪声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图像噪声添加法计算的模拟噪声值与预设噪声指数差异不大.胸部低剂量扫描时,图像模拟噪声值随着管电流的降低而增加,当管电流在30~50 mA时,噪声降低显著(F=24.09 ~ 40.79,P<0.05);80~240 mA时,噪声值降低幅度变缓;80mA组与120 mA组之间差异不大.结论 图像空间添加噪声软件可应用于胸部低剂量CT图像噪声的评价研究.胸部低剂量CT检查采用管电流80 mA,能够保证图像噪声较小,同时明显降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1.
12.
13.
目的减少眼睛所受辐射剂量的3种方法:铋屏蔽、基于器官的管电流调制和管电流减少,比较头部CT扫描时其射线剂量和影像质量。材料与方法拟人化仿真头部在6种条件下扫描:(1)没有任何剂量减少的技术(参考扫描);  相似文献   

14.
腹腔脏器包括实质性器官,如肝、脾、胰、肾等和空腔性器官,如胃肠道。实质性器官大多周围脂肪组织少,而空脏性器官是运动的器官,其内常含有食物成份、液体和发酵产生的气体,因此常分界不清。腹部CT扫描常常碰到的一个棘手问题就是胃肠道准备不好,而这常导致将充满肠内容物的肠曲误认为是“肿块”,不能清晰分辨腹内结构和器官,同时由于肠管运动而产生的运动伪影也可影响CT图象质量。为了解决胃肠道的密度问题,在CT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自动管电流技术联合迭代算法在颈部CT扫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连续收集行颈部CT扫描(平扫+增强)的患者80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平扫、增强均采用自动管电流技术+迭代算法重建,对照组平扫、增强均采用固定管电流200 mAs+滤波反投影法重建。对两组平扫、增强图像均进行主观评分、客观评价[甲状腺、斜方肌、胸锁乳突肌、颌下腺、翼外肌、脑组织的噪声值(SD)]。比较两组的有效剂量(E)。结果 实验组平扫、增强的E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51、-2.451,P<0.05)。实验组平扫、增强图像主观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969、-2.056,P<0.05);实验组平扫、增强图像甲状腺、斜方肌、胸锁乳突肌、颌下腺的SD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00、2.516、2.120、2.411、4.134、4.674、2.711、2.892,P<0.05)。两组平扫、增强图像翼外肌、脑组织的S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动管电流技术联合迭代算法在颈部CT扫描中,在提高图像质量的同时,可有效降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6.
17.
18.
目的 探讨低管电压联合迭代重建(IR)在腹部CTA应用中的可行性及价值.方法 选择因怀疑腹部血管性疾病行腹部CTA检查的50例患者,随机分为年龄、体重指数相匹配的A、B两组.A组采用100 kV、IR和滤波反投影(FBP)重建,B组采用120 kV、FBP重建.分别测量A组IR、FBP重建及B组FBP重建的平膈肌下缘水平腹主动脉、左肾动脉开口处和腹主动脉分叉处血管CT值及图像噪声,并计算相应的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分析两组的有效辐射剂量(ED)、A组IR与FBP重建及A组IR与B组FBP重建的CT值、图像噪声、SNR、CNR和图像质量是否有统计学差异.结果 A组IR的图像噪声显著低于FBP重建(P<0.01),SNR和CNR显著高于FBP重建(P<0.01),CT值及图像质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IR的CT值、SNR和CNR均显著高于B组FBP重建(P<0.01),两者的图像噪声和图像质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FBP重建相比,A组IR的ED降低40.70%.结论 低管电压IR用于腹部CTA能够提供较高质量图像且辐射剂量降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通过降低管电压的措施实现低剂量CT扫描。方法:采用Siemens 64层CT,CatPhan500CT性能检测体模以及成人肺/胸仿真体模。选择不同管电压进行扫描,研究兴趣区域的图像质量;选取平扫、增强扫描及血管造影检查的患者,以符合临床诊断目的为标准,研究体厚与管电压的设置关系。结果:管电压与剂量的平方成正比。虽然降低管电压会导致噪声的增加,但密度较高的物质保持了较高的对比信噪比。受检者体厚是决定管电压的主要因素。结论:在临床应用中,管电压的调整要结合受检者的体厚及检查目的。在CT增强扫描或血管造影的应用中,管电压可降低20kV,而在微小病灶检查或早期肿瘤筛查时不宜采取降低管电压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低管电压扫描方案在CT泪囊造影成像中的可行性。方法:采用拟人头颈部模体,将对比剂(碘海醇)与盐水1∶3混合液置于模体鼻翼一侧模拟泪囊。分别采用80、100、120和140 kV对模体进行扫描,每种管电压选择相应的mAs使设备显示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 vol)分别为10、15、20、25、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