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92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病变血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引起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病变血管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0年6月92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病人的心电图特征以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单独右冠状动脉病变8例(9%),单独左前降支病变3例(3%),单独左回旋支病变1例(1%),右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病变13例(14%),右冠状动脉+左回旋支病变5例(5%),右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左回旋支病变55例(60%),左前降支+左回旋支病变6例(7%),左主干+三支病变1例(1%)。结论引起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病变血管以右冠状动脉为主,目前以多支病变为主。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血钾浓度与冠状动脉造影相关罪犯血管及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 选择136例符合“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且发病时间<12 h的患者.入院后立即采静脉血3ml,测血钾浓度,做18导联心电图.患者均同意做急诊介入治疗,给予冠状动脉造影,确定急性心肌梗死的罪犯血管.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血钾浓度与冠状动脉造影确定罪犯血管及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罪犯血管为左前降支的血钾浓度最低,左回旋支血钾浓度最高,右冠状动脉的血钾浓度位于左前降支及左回旋支之间.左前降支病变与左回旋支病变血钾浓度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右冠状动脉病变与左回旋支病变血钾浓度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心肌梗死低血钾组与正常血钾组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罪犯血管是左前降支的发病早期最容易合并低血钾,预后普遍较差.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合并低血钾易发生室性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3.
急性后壁心肌梗死的体表心电图诊断与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电图对急性后壁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明确其预后。方法:对85例心电图诊断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病人进行观察。并与超声心动图,冠脉造影对照。结果:心电图为急性下后壁心肌梗死的31例。其超声心动图也表现下后壁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梗死相关血管为右冠状动脉16例,左回旋支7例,三支病变4例;心电图为单纯下壁心肌梗死的54例。11例超声心动图出现下后壁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经核素显影证实下后壁心肌显像。占该组20%,另31例超声心动图为单纯下壁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12例室壁运动正常,梗死相关血管为右冠状动脉35例。左回旋支12例,三支病变2例。住院期间下后壁组死亡例。单纯下壁组死亡3例。结论:心电图对急性后壁心肌梗死诊断存在假阴性。急性后壁心肌梗死对心功能影响不大。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4.
临床诊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与冠状动脉造影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尽早做冠状动脉造影 (CAG)检查对临床初诊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患者正确诊断、病情判断的重要性。方法 对临床初诊ACS患者的CAG和心电图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通过CAG检查检出非冠状动脉狭窄引起的胸痛占 2 1 0 3% ,心电图检出ACS患者冠状动脉病变阳性率为 78 5 % ,心电图前壁系统改变以左前降支及三支血管病变为主 ;下壁系统改变以右冠脉或右冠脉加回旋支及三支血管病变为主 ;前壁加下壁系统改变以左前降支加右冠脉或三支血管病变为主。初发劳累性心绞痛以单支、轻中度血管病变为主 ;恶化劳累性、自发性、混合性心绞痛以多支、中重度血管病变为主 ;急性Q波心肌梗死以单支、重度血管病变为主 ;非Q波心肌梗死以多支、重度血管病变为主。对这些患者早期介入治疗可减少心肌梗死及死亡发生 ,降低心绞痛复发危险 ,提高生活质量。结论 临床初诊ACS患者行CAG检查 ,为ACS患者正确诊断 ,病变血管部位、程度判定提供客观依据 ,为早期冠脉血运重建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合并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的冠状动脉造影特点.方法:2004-03-2009-03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共收治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合并新发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患者19例,其中14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多体位投照观察病变特点,明确梗死相关动脉.并根据主要冠状动脉直径狭窄≥50%的支数,分为左主干病变,单支病变,2支病变,3支病变.结果:14例患者冠状动脉造影均提示冠状动脉严重病变.单支病变1例,2支病变3例,3支病变8例,左主干加3支病变2例.梗死相关动脉12例为左冠状动脉,闭塞部位1例在左主干;9例在左前降支近段,其中4例提供侧支至右冠状动脉远段,2例提供侧支至左回旋支远段;1例在左前降支中段,右冠状动脉变异,开口于闭塞远段;1例在左回旋支近段,提供侧支至右冠状动脉.2例梗死相关动脉为右冠状动脉,闭塞部位1例在近段,为优势型;1例在中段,远段提供侧支至左前降支之第一间隔支.结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合并新发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多为多支多处重度狭窄,梗死相关动脉供血范围较广,分别或同时累及第一间隔支动脉、房室结动脉,间接提示临床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6.
<正>长期临床应用结果表明,体表心电图检查迄今仍是诊断急性心肌梗死价值最高的检查之一。通过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初步判断梗死相关动脉及闭塞部位,对于危险分级、选择治疗方案和预后评估具有均重要临床意义。1冠状动脉解剖与供血特点[1]1.1左冠状动脉起自主动脉左窦发出呈短粗左主动脉干,至分支出左前降支和左回旋支之前。左前降支和左回旋支之间夹角可呈锐角、直角或钝角,甚至呈平角。左前降支和左回旋支沿途发出小分支,分布左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右冠状动脉病变对左冠状动脉狭窄患者左心室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对比分析左冠状动脉狭窄患者在合并与不合并右冠状动脉病变时的左心室射血分数。结果 与相应部位单纯左冠状动脉狭窄患者相比 ,合并右冠状动脉病变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均呈不同程度地下降 ,其中在左前降支、左前降支 +左回旋支狭窄基础上合并右冠状动脉病变时左心室射血分数下降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或 0 .0 1) ,左主干合并右冠状动脉狭窄患者下降幅度最大 ,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右冠状动脉病变可在单纯左冠状动脉狭窄的基础上使左心室收缩功能进一步恶化 ;当左冠状动脉狭窄部位为左前降支、左主干或左前降支 +左回旋支时 ,对左心室收缩功能影响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8.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ST段改变与相关冠状动脉阻塞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时心电图ST段改变与相关冠状动脉阻塞的关系。方法对30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ST段改变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对比分析。结果急性心肌梗死部位下壁12例、下壁+正后壁5例、下壁+右心室8例、下壁+前壁5例。其中单支病变10例,双支病变12例,三支病变8例。右冠状动脉狭窄87.7%,左回旋支狭窄12.2%。ST段抬高Ⅲ>Ⅱ,压低aVL>Ⅰ,诊断右冠状动脉阻塞,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5.0%、93.4%。V4导联ST段压低与Ⅲ导联ST段抬高比值>0.5,可诊断左回旋支阻塞,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4.9%和79.4%,ST段抬高Ⅰ>aVL、压低Ⅱ>Ⅲ,提示左回旋支阻塞,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52.1%和78%。结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心电图ST段抬高Ⅲ>Ⅱ、ST段压低aVL>Ⅰ,提示右冠状动脉阻塞,V4导联ST段压低与Ⅲ导联ST段抬高比值>0.5,ST段抬高Ⅰ>aVL、ST段压低Ⅱ>Ⅲ,提示左回旋支阻塞。  相似文献   

9.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是心血管内科常见的疾病,其住院病死率为2%~9%,通常由右冠状动脉或左回旋支闭塞引起,少部分可由前降支闭塞引起,其中右冠状动脉与左回旋支的比例在2.2∶1~7.0∶1,平均约3.9∶1。由于右冠状动脉与左回旋支的解剖及分布不同,故其闭塞导致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临床特征及心电图改变亦不相同。本文旨在对不同梗死相关动脉引起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临床特征及心电图改变作一归纳综述,指导临床工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梗死相关动脉(IRA)完全闭塞的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连续入选症状发作24 h内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且IRA完全闭塞的急性NSTEMI患者42例,IRA位于前降支10例,左回旋支1 8例,右冠状动脉12例和中间支2例。分析IRA位于左回旋支、右冠状动脉和前降支的临床特点。结果与IRA位于非左回旋支系统比较,IRA位于左回旋支侧支循环良好比例少,冠状动脉造影前症状持续发作始终无明显减轻比例更高(P<0.05);IRA位于左回旋支主支血管的近段或中段侧支循环不良比例多(P<0.05)。与IRA位于非右冠状动脉系统比较,IRA位于右冠状动脉的非胸痛症状比例增多(P<0.05)。与IRA位于非前降支系统比较,IRA位于前降支患者T波倒置>0.2 mV比例增多(P<0.01)。结论位于不同部位的IRA完全闭塞的NSTEMI患者存在不同的临床特点;易被常规导联心电图漏诊的左回旋支闭塞,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不同冠状动脉病变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17例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罪犯血管不同分为左前降支组51例、左回旋支组27例、右冠状动脉组39例。比较3组患者术后ST段回落〉70%的梗死相关导联数、TIMI血流分级、住院期间及出院后1年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与左回旋支组和右冠状动脉组比较,左前降支组术后ST段完全回落的梗死相关导联数和左室射血分数显著降低(P〈0.05),心源性死亡率及总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率显著升高(P〈0.05)。结论左前降支病变者术后心电图ST段回落更缓慢、左心功能不全更严重、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更高、预后更差。  相似文献   

12.
患者,女,54岁。因阵发性胸痛4年入院。体检:血压120/80 mmHg(1 mmHg=0.133 kPa),心率70次/min,心肺腹未见明显异常。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均未见异常。由于多家医院怀疑冠心病、心绞痛,故人我院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造影所见,左冠状动脉未见回旋支,只见左主干及其分出前降支,未见确切狭窄;右冠状动脉超优势型,未见确切病变。左回旋支直接开口于右冠窦的右冠状动脉开口处,发出后,在主动脉后穿出走向左房室沟,其后走行与常人左回旋支走行相同,该回旋支亦未见狭窄。  相似文献   

13.
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中心律失常及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分析因急性心肌梗死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病人的心律失常特点以及处理策略。方法观察209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在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中心律失常的类型以及在不同的干预血管:右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和左回旋支中的发生机会。结果20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中共出现86例心律失常,其中右冠状动脉病变27例,左前降支病变44例,左回旋支病变18例,共出现窦性心动过缓14例,共出现室性心律失常51例。结论右冠状动脉病变的病人术中发生的窦性心动过缓比其他血管病变多;室性心律失常在接受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中多见:应积极防治在急性心肌梗死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中出现的各种严重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14.
NQMI心电图定位诊断与冠状动脉造影术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无 Q波型急性心肌梗死 ( NQMI)的心电图定位诊断。方法 对 7例 NQMI患者以记分法研究其心电图 ST-T改变 ,并与冠状动脉造影术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7例 NQMI病员 ST段均呈水平或下斜形压低 ,深度 >0 .1m V,伴或不伴急性期 T波异常。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左前降支病变 6例 (同时合并左冠状动脉回旋支、右冠状动脉病变 2例 ) ,其中前侧壁导联 ( I、a VL、V4- 6)显示 ST段压低伴 T波倒置者 4例 ,不伴 T波变化者 1例 ,侧壁导联 ( V4- 6) ST段压低伴 T波变化者 1例 ;左冠状动脉回旋支及右冠状动脉病变 1例 ,显示为侧壁 ( V4- 6)导联 ST压低 ,不伴 T波异常。结论 常规心电图 ST-T异常的导联可以用作初步判定NQMI梗死相关动脉及病变部位的标志 ,尤以累及左前降支者更具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体表心电图a VR导联ST段改变对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病人梗死相关血管(IRA)的判定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30例临床确诊为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病人的临床资料、心电图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依据心电图a VR导联ST段变化将病例分为A组(ST抬高组)、B组(ST下移组)和C组(ST无偏移组)。结果冠状动脉造影结果:ST抬高组左主干病变、左前降支病变的发生率明显高于ST下移组和ST无偏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T下移组左回旋支病变及右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率明显高于ST抬高组和ST无偏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T抬高组和ST下移组双支病变及三支病变的发生率明显高于ST无偏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 VR导联ST段抬高组、下移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均明显高于ST无偏移组(P0.05)。结论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病人如果伴有a VR导联ST段抬高或下移可能提示梗死相关血管为左主干病变、左前降支病变、左回旋支病变、右冠状动脉病变或严重的多支病变,且住院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增高。a VR导联ST段改变对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病人梗死相关血管的判定及临床预后均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临床传统方法诊断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AIMI)患冠状动脉的特征。方法:对52例急性胸痛伴心电图Ⅱ,Ⅲ,aVF导联ST段抬高患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观察,分析相关血管的改变情况。结果:冠脉造影证实48例AIMI中相关病变血管为右冠脉(RCA)为37例(77.1%,37/48),其中闭塞为25例(占52.1%),左回旋支(LCX)病变20例(41.7%),其中闭塞10例(占20.8%),左前降支(LAD)不同程度狭窄6例(闭塞3例),左主干(LM)病变2例。4例冠脉造影无异常。结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相关病变血管主要为右冠状动脉和左冠状动脉回旋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合并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患者的脉压差与其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11月至2016年1月就诊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经冠状动脉造影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212例,根据患者入院后24 h内的平均脉压差将患者分为高脉压差组(n=97)和对照组(n=115)。统计患者基本临床资料及入院24 h内多次测量血压的结果。根据冠状动脉狭窄直径≥50%累及左前降支(LAD)、左回旋支(LCX)、右冠状动脉(RCA)或左主干(LM)分为单支、双支(累及左主干为双支病变)及三支病变组。根据Gensini积分标准对每位患者冠状动脉病变进行评分。结果高脉压差组冠状动脉三支病变发生率高于对照组[42.3%(41/97)vs.23.5%(27/115),χ~2=8.527,P=0.003],单支病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7.8%(27/97)vs.51.3%(59/115),χ~2=8.527,P=0.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脉压差组冠状动脉病变部位更多累及左前降支,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左回旋支及右冠状动脉病变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高脉压差组冠状动脉病变支数更多、Gensini积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有较高脉压差时,其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18.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心电图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随着心血管介入性治疗的广泛开展,尤其是冠状动脉造影术和溶栓治疗的临床应用,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诊断技术有了较大的提高。现将近年来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心电图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一、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冠状动脉病变分布的研究 冠状动脉造影发现;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中70.6%为单支病变(其中61.8%为右冠状动脉病变,8.8%为左旋支病变,无单独左前降支病变),右冠状动脉合并左前降支病变占8.8%;合并左旋支病变占14.7%;三支病变占2.9%;冠状动脉造影正常2.9%,右冠状动脉痉挛2.9%。结果表明,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时91.2%为右冠状动脉单支病变或合并左旋支、左前降支病变,少数为单独左旋支病变,个别梗死病例是右冠状动脉痉挛所致。 二、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严重心脏传导阻滞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有27.7%—39.5%合并二度、三度房室传导阻滞(AVB),当房室传导阻滞发生在ST段抬高、T波直立、无或只有小Q波及高大R波者,大多数在12—28h内恢复正常传导,少数1周内恢复;房室传导阻滞发生在出现病理性Q波之后、T波倒置、ST段抬高已回到等电位线者,持续时间长,仅部分能在48h内恢复正常传导,无论早发或晚发者,均可以在9—10天内恢复正常传导,目前认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并发二、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属可逆性,与梗死面积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瘤样扩张的特点,提高识别与诊断能力.方法 对我院11例冠脉造影检查证实的冠状动脉瘤样扩张患者进行症状询问,心电图、心肌酶学、X线胸片、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 2例表现为急性心肌梗死,7例心绞痛,2例非典型胸痛.造影显示11例冠状动脉瘤样扩张直径达6~10 mm,其中右冠状动脉(RA)7例,左前降支(LAD)4例,左回旋支(LCX)3例;2例扩张血管内血栓形成.结论 冠脉以单支血管瘤样扩张为主,右冠多见,其临床表现与冠心病高度相似,冠状动脉影像学检查可尽早确诊.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并心电图 、 、av F导联 ST段压低的临床意义。方法 随机选取 5 5例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病人 ,根据入院时心电图 、 、av F ST段是否压低分为 ST段压低组 (n=35 )与 ST段无压低组 (n=2 0 )。 1月内作冠状动脉造影和心电图 ,比较两组病人合并其它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率、心功能及严重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结果  ST段压低组合并其他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率为 77.14 % ,其中单支病变右冠状动脉 2 2 .86% ,左回旋支 17.14 % ,合并双支病变 37.14 % ,而无 ST段压低组合并其它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率为 15 .0 %。在广泛前壁加高侧壁心肌梗死 、 、av F ST段压低时合并其它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率为 12 .5 0 %。结论 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伴 、 、av F ST段压低时多提示合并右冠状动脉和左回旋支病变 ,而广泛前壁加高侧壁心肌梗死并出现 、 、av F ST段压低更可能是一种对应性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