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评价微创拔牙技术在临床拔除下颌阻生第三磨牙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临床需要拔除下颌阻生第三磨牙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微创拔牙组(50例)和传统拔牙组(50例),分别应用微创拔牙技术和传统拔牙技术拔除下颌阻生第三磨牙,并对两组的术中疼痛、手术时间及术后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微创拔牙组在拔除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手术中的重度疼痛发生率(6%)和术后中或重度并发症发生率(18%)均低于传统拔牙组的36%和56%,微创拔牙组的手术时间平均为(20±5)min短于传统拔牙组的平均时间为(35±9)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微创拔牙法拔除下颌阻生第三磨牙,能明显减少患者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有效缩短拔牙时间,值得在临床加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微创器械和传统器械拔除阻生下颌第三磨牙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18例下颌阻生第三磨牙,随机分成两组,各109例。一组采用微创器械拔除,另一组采用传统拔牙拔除。比较2组手术时间、断根率、术后并发症的情况和术后满意度。结果:微创器械组的手术时间、断根率、术后并发症均低于传统器械组,其患者满意度高于传统器械组。结论:微创拔牙法拔除阻生下颌第三磨牙操作快捷、术后反应轻、患者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应用浓缩生长因子(concentrate growth factors,CGF)预防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后并发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0例需拔除下颌阻生第三磨牙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在拔牙术后,CGF组向牙槽窝中置入CGF,对照组为空白对照,观察两组拔牙术后不同时间出血及干槽症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CGF组术后拔牙创出血情况少于对照组(P<0.05),CGF组术后发生干槽症0例(0.00%),对照组术后发生干槽症2例(2.0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GF可有效预防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微创拔牙联合超短波理疗预防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后肿痛的效果进行深入探讨和剖析。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月-2014年9月所接治的拔除下颌阻生第三磨牙的患者共96例,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试验组采取微创拔牙联合超短波理疗法,对照组则使用传统拔牙法,对患者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后肿痛和伤口愈合情况进行探讨。结果:术后1~3 d两组患者肿胀疼痛度差异明显,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两组患者肿胀疼痛度无明显差异,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拔牙联合超短波理疗可以减轻患者下颌阻生牙拔除术后伤口肿胀疼痛的程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初步研究埋伏牙和阻生牙的微创拔除方法及技巧。方法选择口腔门诊和住院的埋伏阻生牙患者180例,其中上颌第三磨牙埋伏阻生11例、上颌埋伏尖牙阻生26例、上颌埋伏多生牙13例、下颌埋伏多生牙14例、下颌第三磨牙埋伏阻生116例(又随机分为微创拔牙A组58例和对照的传统拔牙B组58例)。排除拔牙禁忌症,术前拍摄全颌曲面断层片或牙科锥束CT,评估患牙位置及其与毗邻重要解剖结构(牙和神经等)的位置关系,设计牙龈翻瓣,上下颌埋伏牙和下颌智齿的A组利用仰角机头等微创拔牙器械与技术拔除,B组采用传统劈冠法拔除。记录术中及术后患者主观感受、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等,评估微创拔牙技术的临床效果。结果埋伏阻生牙用微创拔牙器械和技术,极大限度地降低了埋伏阻生牙的拔除难度,并且拔牙时间可预测和可控制,耗时5~35 min,平均为15 min。与传统拔牙方法对比,患者主观牙科畏惧感和术后不良反应如术区肿胀疼痛、张口受限、下唇麻木、干槽症等发生率明显较低,无一例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通过微创拔牙方法可拔除各类埋伏阻生牙,手术时间可控制、可预测,并发症少,反应轻,是一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普及的技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分析微创拔牙法拔除阻生下颌第三磨牙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在2016年6月到2019年6月前来我院进行拔除阻生下颌第三磨牙的3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8例,对照组实行传统拔牙法,观察组实行微创拔牙法,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拔牙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低位阻生和中位阻生手术时间都要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牙槽窝骨密度恢复情况要好于对照组,两组结果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微创拔牙法拔除阻生下颌第三磨牙可以有效缩短手术时间,促进患者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在完整拔出阻生第三磨牙时采用锥形束CT(CBCT)介导与常规X线介导下超声骨刀联合微创拔牙术的疗效差异,分析CBCT三维数字化模型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优势及增加患者对手术满意度的方法。方法选取深圳市龙华新区人民医院2014年3~11月收治的拟行拔除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患者5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每组各25例。研究组采用CBCT介导下超声骨刀联合微创拔牙术拔除下颌阻生第三磨牙,对照组采用常规X线介导下超声骨刀联合微创拔牙术拔除下颌阻生第三磨牙,记录拔除术中及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情况并分析原因,进行患者满意度的评价。结果研究组发生术中并发症2例(8.0%),对照组发生术中并发症6例(24.0%),两组术中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现术中并发症的8例患者中有5例出现了术后并发症,其中研究组1例(4.0%),对照组4例(16.0%),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满意率(76.0%)明显高于对照组(4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CBCT三维数字化模型方法进行完整拔出阻生第三磨牙有明显的临床意义,适合复杂阻生牙的术前方案制订,有助于在减少患者发生术前及术中并发症的同时增加患者的满意程度,建议进行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微创拔牙技术在临床拔除下颌低位阻生智齿中的应用。方法观察微创拔牙技术拔除218例下颌低位阻生智齿患者术中疼痛、畏惧的发生情况。结果 218例下颌阻生智齿微创拔除法术中无痛成功率男、女平均为96.25%.男、女患者术中畏惧率为8.26%.结论微创拔牙技术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速涡轮机、微创拔牙刀在下颌阻生智牙拔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于2014年3月至2016年2月在新郑市人民医院口腔科行下颌阻生智牙拔除的8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拔牙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44例)。对照组应用传统凿骨劈冠法,观察组应用高速涡轮机、微创拔牙刀拔除阻生智齿。对比分析两组的手术效果及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1.9%,明显高于观察组的7.3%(P<0.05)。结论应用高速涡轮机、微创拔牙刀拔除下颌阻生智牙效果好,可显著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手术效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微创拔牙法与锤凿劈冠法在下颌低位阻生智齿拔除中的效果。方法:将269例下颌低位阻生智齿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131例采用锤凿劈冠法,观察组138例采用微创拔牙法。对2组的拔牙时间及术中、术后并发症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观察组拔牙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术中、术后并发症较对照组也明显减少(P0.05~P0.01)。结论:微创拔牙法拔除下颌低位阻生智齿具有手术时间短及术中、术后并发症少的优点,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1.
常虹  刘瑜  宋晓萍 《黑龙江医学》2009,33(12):933-934
目的探讨局部应用地塞米松防治下颌智齿拔除术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可行性。方法将2005-07~2006-12间,治疗120例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术后的患者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常规拔牙后于阻生齿颊侧及磨牙后区软组织内注射5.0 mg地塞米松加1.0 mL 2%利多卡因;对照组不注射和放入任何药物,两组均给予口服抗生素及止痛药3 d,术后第23、d复诊,对肿胀、疼痛、开口受限进行检测,统计学处理。结果治疗组术后肿胀、疼痛及开口受限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局部应用地塞米松能降低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术后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为了防止智齿拔除后并发症的发生,采用临床研究的方法,选择双侧下颌第3磨牙阻生的病人65例,按牙位随机分为3组。拔除阻生牙后,第1组在拔牙窝内,放置口腔组织补片;第2组放置骨粉和口腔组织补片;第3组为空白对照组。观察术后近期和远期并发症。结果显示,两组都不同程度地减少了拔牙后近期和远期并发症,但第2组能更加有效地减轻磨牙拔除后牙槽骨吸收。说明引导骨组织再生术有助于保持患牙相邻磨牙长期稳定,提高咀嚼效率以及保持牙槽嵴的原有形态。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奥硝唑局部填塞联合地塞米松局部注射预防下颌阻生智齿拔除后不良反应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0例下颌智齿阻生的患者随机分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智齿拔除术后,实验组在拔牙创内填塞奥硝唑明胶海绵,同时局部注射地塞米松,而对照组仅在拔牙创内填塞明胶海绵。2d后复诊观察肿胀、疼痛及张口受限情况。结果:比较对照组,在智齿拔除术后,实验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较低,两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术后,在拔牙创内预防性填塞奥硝唑明胶海绵,同时局部注射地塞米松,能明显减少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下颌智齿拔除导致下颌骨骨折二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拔牙导致下颌骨骨折的原因。方法 通过2例拔牙引起骨折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2例骨折均为拔牙操作不当引起。结论 外科医生的临床经验不足及操作方法不当;患者的年龄、下颌第三磨牙的阻生类型;下颌骨的病理性改变;拔牙术后咀嚼过硬食物等是导致拔牙后骨折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锥形束CT(CBCT)与常规曲面断层片在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术前设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97例135颗下颌阻生智齿行常规曲面断层片检查,其中41例共52颗进一步行CBCT检查并纳入本项研究,根据曲面断层片和CBCT所提供的影像资料,分别做出术前设计,判断能否根据影像资料决定术中去骨的部位,是否劈/截冠、分根以及确定脱位方向。采用SAS 9.3.1软件包对数据进行配对资料χ2检验。结果:相对于曲面断层片,CBCT能在术前更准确、量化的判断去骨部位、数量,是否需要分根,决定脱位方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术前决定是否需要劈/截冠上,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BCT与曲面断层片相比,在阻生智齿拔除术前设计中,能够为术者提供充分的三维影像信息,便于术者选择合适便利的进路、采用正确的策略和方法,减少邻近组织结构的损伤,顺利完成手术,从而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下颌智齿阻生对于邻牙远中面细菌分布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自2014年3月~2014年6月间来我院进行智齿阻生相关检查的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有172例受检者进行临床和影像学检查,判断其智齿阻生的类型,同时对智齿邻牙的细菌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该组患者中智齿阻生类型主要有3种,分别是垂直阻生、水平阻生和前倾阻生,比例分别为41.0%(82例)、31.5%(63例)、13.5%(27例);其中前倾阻生邻牙变异链球菌的比例均值最高为(50.23±6.83)%,与垂直阻生患者数据对比差异显著;垂直阻生邻牙乳酸杆菌比例均值最高为(1.01±0.57)%,与其他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下颌智齿阻生会影响邻牙远中面的细菌分布,为青少年口腔疾病的预防护理治疗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下颌水平及近中阻生智齿拔除过程中分牙线位置及角度如何选择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小手术创伤。方法选择2012年1月1日--12月31日在本院就诊需拔除下颌水平或近中阻生智齿患者105例,175颗牙,其中水平阻生77颗牙,近中阻生98颗牙,男性患者45例,女性患者60例。结果患者选择合适分牙线及分牙角度可减少拔牙手术时间,A组:(20.62±5.15)min,B组:(23.2±6.78)min(P〈0.05),并能减少术中再次分牙操作,A组:5颗,B组:18颗(P〈0.05)。结论术前评估下颌阻生智齿阻力,并于术前确定分牙线及分牙角度在下颌水平或近中阻生智齿拔除术中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8.
替硝唑—碘仿明胶海绵预防干槽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替硝唑-碘仿明胶海绵置入下颌阻生智齿拔牙创预防术后干槽症(DS)的效果.方法 选择210例拔除阻生牙患者,术后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5例.实验组向牙槽窝中置入替硝唑-碘仿明胶海绵.对照组为空白对照.观察两组术后干槽症的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干槽症的发生率分别为0.96%和6.67%.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替硝唑-碘仿明胶海绵置入拔牙创能有效预防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术后干槽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陈明  刘平  胡腾龙  宋涛 《黑龙江医学》2010,34(11):833-834
目的研究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TMD)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共采集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患者156例病例,其中共发生TMD 48例(病例组);对照组为下颌简单牙拔除术患者187例,共发生TMD 38例。运用SPSS17.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TMD在病例中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在对照组中的发病率,其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为TMD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