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采用微创手术、常规开放手术和脊柱融合术三种不同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1月~ 2009年5月临床诊断并行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共144例,其中男性81例,女性63例;平均年龄47岁(22 ~ 53岁),病程平均7.3个月(5周~11年).病例均为单节段:L3、4椎间盘9例,L4、5椎间盘69例,L5S1椎间盘66例.治疗分为三组,A组微创手术组:使用椎间盘镜(MED)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41例;B组常规开放手术组(椎板开窗+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56例;C组为脊柱融合术组(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椎弓根螺钉固定植骨融合术)47例.三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术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和功能障碍评分(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比较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及功能障碍评分变化和患者对治疗主观满意度,按改良MacNab功能评价标准评价疗效.[结果]全部病例均成功完成手术,无神经损伤、大出血、死亡病例.术后病例随防18 ~49个月,平均26.5个月.三组病例术后VAS和ODI评分进行对照:三种治疗方法术后VAS评分依次降低为(5.6±1.7),(5.7±1.5),(5.5±1.6);(F=0.2,P=0.817 1);A组、B组与C组之间两两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ODI评分依次降低为(25.3±2.9),(23.9±3.1),(24.9±3.2);(F=2.73,P =0.068 9);A组、B组与C组之间两两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患者满意度:A组92.7%,B组89.3%,C组87.2%.[结论]三种手术治疗方法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均为有效治疗,均能较好的减轻患者疼痛症状及改善患者功能,其中脊柱融合术手术创伤最大,治疗过程比较复杂,应该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而微创手术或常规开放手术因为疗效确切,手术创伤相对较小,应作为主要手术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三种不同术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寻求一种更理想的手术治疗方式。方法根据临床病史、突出类型、节段以及是否有合并症,560例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别选择小切口椎板间开窗、半椎板或全椎板切除髓核摘除等术式治疗。结果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患者按优良率的高低进行疗效比较,依次为小切口椎板间开窗组、半椎板切除组、全椎板切除组。结论小切口椎板间开窗术创伤小、恢复快、疗效较好,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较为理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不同术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按照不同术式将16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3组,每组54例。A组采取改良直视下小切口微创术;B组采取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C组采取传统椎板切除髓核摘除术,对比3组临床疗效。结果 A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B组及C组,B组总有效率高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 2组的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改良直视下小切口微创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改良式经皮穿刺腰椎间盘摘除术(APLD)和后中路椎间盘镜手术系统(MED)椎间盘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1997年12月~2002年12月采用AP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55例(750个间隙)和1999年2月~2003年12月应用第二代NED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63例(634个间隙)的疗效及并发症。结果 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APLD手术组随访时间6~54个月,平均24.6个月,疗效优263例,良305例,差87例,优良率86.7%;NED手术组随访6~64个月,平均28.6个月,疗效优311例,良218例,差34例,优良率94.0%。结论 APLD和NED椎间盘镜手术均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安全可靠的微创技术,而NED技术总体上优于APLD技术。选择合适的适应证和仔细的操作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回顾性分析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次手术后的长期随访结果,比较单纯椎间盘切除与椎间盘切除加椎间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临床疗效。[方法]2004年4月2006年8月采用单纯椎间盘切除与椎间盘切除加椎间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2例。其中男24例,女18例;年龄3262岁,平均48.7岁。再次手术距初次手术时间113年,平均5.8年。病程6个月4年,平均16个月。临床疗效采用日本骨科学会下腰痛评分系统(JOA评分)对术前、末次随访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手术时间、住院天数、术中失血量及术后并发症。[结果]平均JOA评分术前9.1分,末次随访时25.6分(P<0.001)。临床疗效改善优良率为83.3%,其中非融合组的优良率为82.6%,融合组为85.5%。融合组与非融合组术中平均出血量分别为490.7ml和150.5ml(P<0.001),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168.6min和90.3min(P<0.001)。[结论]只要适应证选择得当,单纯椎间盘切除与椎间盘切除加椎间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对于真正意义上的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是满意的。  相似文献   

6.
腰椎间盘突出症不同术式的远期疗效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患者不同术式的远期疗效比较,寻求一种更理想的手术治疗方式。方法对8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患者进行随访,对其远期疗效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患者按优良率高低进行远期疗效比较,依次为椎管镜组、微创椎板间开窗组、半椎板切除组、全椎板切除组。结论椎管镜手术和微创椎板间开窗是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较为理想的手术方式,其创伤小、恢复快、卧床时间短、远期疗效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椎间盘镜(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效果,探讨其适应证、技术要点。方法对177例(213个间隙)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施行后路显微内窥镜椎间盘摘除术,对其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均在术后7d内出院;全组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7.8个月,术后按Macnnab标准行功能评级:优141例,良27例,可9例,优良率94.9%。结论椎间盘镜摘除术具有手术创伤小、出血量少、脊柱稳定性影响小、住院时间短的特点,是脊柱微创外科的发展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后路显微内窥镜椎间盘摘除术的临床应用,探讨其技术要点和临床效果。方法对116例(143个间隙)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施行后路显微内窥镜椎间盘摘除术。对其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人均在术后7d内出院。全组病人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5.5个月,术后按Macnnab标准评级:优68例,良39例,可9例,优良率92.2%。结论后路显微内窥镜椎间盘摘除术手术创伤小,基本不影响脊柱稳定性,术后恢复快且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9.
刘鸣  马志 《颈腰痛杂志》2004,25(5):335-336
目的 比较经皮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automated pereutaneous lumbardiscectomy,APLD)、经后路显微内窥镜椎间盘髓核摘除术(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MED)、传统开窗椎间盘髓核摘除术3种术式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方法 在相同时间段内,3组病例采用统一的选择标准、疗效评定标准、手术由专人操作。结果 均获12个月以上的随访,用Ridit分析法对3种治疗结果进行比较。结论 APLD是治疗包容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较好方法;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传统手术的微创化,其手术技能基本同传统开窗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可作为单间隙旁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10.
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80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椎间盘镜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适应症、手术方法及近期疗效。方法 应用Rudolf椎间盘镜系统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80例,87个椎间盘。L3-4 6间隙、L4-5 33间隙、L5-S1 48间隙。双间隙突出7例,合并椎管狭窄8例,纤维环破裂18例。平均椎间盘手术55分钟,平均椎间盘出血量45ml。结果 手术随访平均13个月,(3~26个月),优67例、良10例、可3例、优良率96.25%,并发症:硬膜破裂1例,神经牵拉伤1例,椎间盘感染1例,遗漏游离髓核1例。结论 椎间盘镜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视野清楚,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对脊柱稳定结构损伤小,疗效佳。  相似文献   

11.
极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7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极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及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对 7例根据临床表现及CT检查诊断为极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行椎板间开窗、神经根管探查、髓核摘除术治疗。结果  7例随访 6个月~ 4年 ,基本恢复正常 ,能从事原体力工作 ,效果满意。结论 CT扫描是诊断极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较好方法。一旦确诊宜尽早手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腰椎间盘突出症骨性椎间孔的病理变化规律,探讨腰椎间孔狭窄的发病机制。方法对100例无下腰痛病史及腰椎畸形的人群(正常组)和59例L4~5椎间盘突出症患者(L4~5突出组)拍摄标准腰椎X线侧位片。在侧位片上分别测量L3~4及L4~5椎间隙高度、椎间孔高度、椎间孔上部宽度;采用"同身法"处理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L4~5突出组病变椎间隙高度、椎间孔高度和椎间孔上部宽度均较正常组明显变小(P<0.001);椎间孔高度与椎间隙高度变化正相关;椎间孔上部宽度与椎间孔高度变化正相关。结论 L4~5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病变节段骨性椎间孔高度和上部宽度明显变小,腰椎间孔有效空间明显减少;椎间孔的高度随腰椎间盘退变的加重而减小;腰椎间盘退变对腰椎间孔上部宽度无直接影响;腰椎间孔高度和上部宽度的变化有关联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胸腰段与腰椎多节段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手术治疗17例胸腰段与腰椎多节段椎间盘突出患者,观察其临床特点及影像学表现,判断责任节段,对不同患者采用不同的个性化手术方式。结果17例均获随访,时间6—48个月。根据Otani标准评价疗效:优8例,良6例,可3例。结论胸腰段与腰椎多节段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较复杂,诊断是关键,需要对临床表现进行全面分析,选择适当的手术方法,才能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介绍一种治疗极是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方法。方法:对6例需行椎间植骨融合及不宜取后路术式的极外侧腰椎间盘估出症患者取前路腰外术式。结果;6例均得到1~3年随访,全部恢复原工作,除2例劳累后出现轻度腰痛及下肢胀感外,无复发及严重并发症。X线示3例行椎间植骨者均融合。结论:前路腹膜外术式对腰椎稳定性干扰小,术后并发症少,故认为对存在手术适应证的极外侧型是盘突出症是一种优良术式。  相似文献   

15.
1 病例资料 患者,女,60岁.因腰痛6个月加重伴右下肢麻痛10余天入院.入院时查体:心肺及腹部未发现明显异常,脊柱无明显侧弯及后突畸形, L4~5右侧压痛,臀部压痛,伴右下肢小腿外侧窜痛,直腿抬高试验阳性(40°),膝跟腱反射右侧减弱,跷踇肌力右侧三级.CT示:L4~5椎间盘突出,Hb 118 g/L.入院诊断.L4~5椎间盘突出症.  相似文献   

16.
Intradural or intraradicular lumbar disc herniation (IDH) is a relatively rare condition often diagnosed intraoperatively. We encountered an extreme variant of IDH - a transradicular herniation as the disc material extruded through the lumbar nerve root through a split essentially transecting the nerve root. While failure to recognize intradural and intraradicular disc herniation can lead to failed back surgery, the variant described in the present case could lead to iatrogenic injury and complication if not recognized. A unique case of transradicular lumbar disc herniation in a 25-year-old patient is presented with the depiction of intraoperative images supplementing the text.  相似文献   

17.
开放手术观察腰椎间盘突出症溶核失败45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通过开放手术观察分析椎间盘髓核化学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失败原因。方法 收集溶核失败的腰椎间盘突出症45例行开放手术治疗。结果 术中见45例硬膜外脂肪完全消失,43例髓核未见溶解,2例髓核溶解呈糊状但未被吸收,21例伴有侧隐窝狭窄,15例突出物与神经根粘连,20例黄韧带增厚,2例椎管骨性狭窄,14例突出物钙化。结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病变间隙合并有侧隐窝狭窄、神经根粘连、椎管狭窄、突出物钙化等,不是溶核治疗的适应证。  相似文献   

18.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再手术治疗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再手术治疗的原因、方法和疗效。 方法  1993年 1月至2 0 0 0年 1月共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76 4例 ,其中再手术者 42例 (5 5 % )。再手术方式为经原椎板间扩大开窗切除椎间盘 2 5例 ,半椎板切除减压椎间盘切除 6例 ,全椎板切除减压椎间盘切除 9例 ,前路经腹膜外椎间盘切除 2例。 结果  42例均获得随访 ,随访时间 2 0月~ 81月 ,平均 5 2月。按Macnab疗效评定标准 ,优19例 (45 3% )、良 14例 (33 3% )、可 6例 (14 3% )、差 3例 (7 1% )。 结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主要原因为术后椎间盘突出复发 ,术前及术中突出节段定位错误 ,术后出现腰椎节段性不稳定以及合并神经根管狭窄、侧隐窝狭窄和中央椎管狭窄。如果再手术时机及再手术方式选择适当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再手术治疗仍可以获得较为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后疗效不佳的原因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 探讨后路髓核摘除术手术疗效及其适应证。方法 采用CTM对突出物的尖锐度进行测量,分析腰椎节段性不稳对手术疗效的影响。参照JOA标准对286例患者自觉症状、临床检查的改善程度进行术前、术后对照比较。结果 29例术后疗效不佳(10.1%)。其中,I组:自觉症状改善不足50%,12例;Ⅱ组:临床检查改善率不足25%,11例;Ⅲ组:神经根症状加重,6例。结论 髓核摘除手术的最佳适应证应具备3个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