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分析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在上肢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5月~2019年5月在我院进行上肢手术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麻醉药物剂量的不同将其分为A(单独使用罗哌卡因40ml,0.375%)、B(罗哌卡因(40ml,0.375%)联合100μg右美托咪定)、C(罗哌卡因(40ml,0.375%)联合50μg右美托咪定)三组,每组各40例。比较三组的应用效果。结果 A组患者感觉神经、运动神经阻滞时间明显短于B组与C组,阻滞持续时间明显长于两组(P0.05);A组、C组患者首次疼痛及术后镇痛时间明显长于B组(P0.05)。结论罗哌卡因(40ml,0.375%)联合100μg右美托咪定在上肢手术患者中麻醉应用效果最好,可有效缩短阻滞起效时间,阻滞效果好,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作为罗哌卡因佐剂用于腰方肌阻滞对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后镇痛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19年11月~ 2020年6月在本院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手术患者66例,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罗哌卡因组(R组),每组33例。两组均采用TIVA,在麻醉诱导前行双侧后路腰方肌阻滞,D组每侧注射加入0.50 μg/kg右美托咪定的0.2%罗哌卡因30 mL,R组每侧注射0.2%罗哌卡因30 mL。记录术后2、6、12、24、48h h的静息和运动疼痛VAS评分;首次按压镇痛泵时间;术后48 h内有效PCA次数、舒芬太尼总量、哌替啶镇痛例数、镇痛满意度。 结果 与R组比较,D组术后12 h、24 h、48 h的疼痛VAS评分和运动疼痛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术后48 h按压镇痛泵总次数、舒芬太尼总量、需要哌替啶镇痛例数明显降低(P<0.05),首次按压镇痛泵时间、镇痛满意度明显升高(P<0.05)。 结论 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双侧后路腰方肌阻滞用于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后镇痛安全有效,能降低患者疼痛评分,增强镇痛效果、延长镇痛时间,减少术后阿片类镇痛药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为多模式镇痛方案提供新选择,效果优于单独应用罗哌卡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在小儿包皮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及其对术后应激反应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本院收治的小儿包皮手术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罗哌卡因麻醉,研究组使用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实施麻醉。对比两组患儿麻醉镇痛效果、麻醉起效时间,患儿苏醒时间及术后躁动率、术后应激反应情况及不良反应。 结果 研究组麻醉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儿的手术时间、麻醉起效时间与术后躁动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血糖、皮质醇与肾上腺素浓度等应激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产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应用于小儿包皮手术麻醉中,可有效降低患儿的应激反应,在镇痛、镇静方面,提供了一种较为安全、便捷的镇痛方法,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对臂丛神经阻滞下上肢手术止血带反应的影响.方法 择期上肢手术患者80例,年龄25 ~ 65岁,体质量55~ 75 kg,身高155~ 175 cm,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n=40)和对照组(C组,n=40).D组于神经阻滞前10min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负荷剂量1 μg/kg,继之以0.5μg·kg-1·h-1的速率持续输注至手术结束.C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行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定位成功后两组均注射0.5%盐酸罗哌卡因30ml.记录两组止血带反应例数、止血带反应发生时间、止血带反应程度、术中辅助用药情况;记录患者入室时(To)、阻滞后5 min(T1)、10 min(T2)、15 min(T3)、30 min (T4)、60 min(T5)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D组止血带反应例数、止血带反应程度、术中辅助芬太尼用药剂量均低于C组[止血带反应例数:8/40比14/40,止血带反应程度:2.4±0.8比60.2±20.4,辅助芬太尼用药剂量:(4.2±1.2)μg比(130.3±38.6) 1μg,均P<0.05],止血带反应发生时间迟于C组[(52.2±12.5)min比(30.2±11.8)min,P<0.05)].To时C组与D组两组HR、MAP、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T5时D组HR较C组减慢(均P<0.05);T1~T3时两组M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4、T5时点D组MAP明显低于C组(P<0.05);两组术中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组术中有4例发生心动过缓,两组均未发生低血压、局部麻醉药中毒等不良反应.结论 上肢神经阻滞前10 min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1 μg/kg,继之以0.5 μg·kg-1·h-1的速率持续输注至手术结束,可明显减少止血带反应例数、减轻止血带反应程度、推迟止血带反应发生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比较甲磺酸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颈臂丛阻滞麻醉效果.方法 将拟行肩锁部手术60例,随机分为甲磺酸罗哌卡因组(A组)和布比卡因组(B组)各30例.A组颈臂丛注射0.3%甲磺酸罗哌卡因共30ml,B组颈臂丛注射0.25%布比卡因共30ml.观察两组感觉神经、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和维持时间,常规监测麻醉前、手术开始、手术开始后5min、10min、30min、60min及术后1h的血压(BP)、心率(HR)和血氧饱和度(SaO2)的变化.结果 两组感觉神经阻滞起效、维持时间及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相似,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运动神经阻滞时间A组显著长于B组(P<0.05).两组BP、HR和SaO2变化与麻醉前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甲磺酸罗哌卡因和布比卡颈臂丛联合阻滞麻醉效果相当,而甲磺酸罗哌卡因毒性低,使用更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右美托咪定(Dex)复合臂丛神经阻滞对骨折患者围术期血清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 FGF)水平的影响。方法择期上肢手术患者8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成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组(RD组)和单纯罗哌卡因组(R组),每组40例。在喙突内下2 cm左右处,由神经刺激器引导下给予药物,R、RD组分别给予罗哌卡因200 mg及罗哌卡因200 mg复合右美托咪定1μg/kg,容量均为40 m L。分别于T0~T4各时间点抽血5 m L,测定骨折患者血清中b FGF的浓度。结果与R组比较,RD组在T1~T3时MAP、HR显著降低(P0.05);在T0~T4各时间点时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0比较,RD组及R组在T1~T4时间点,血清b FGF浓度均呈上升趋势(P0.05);与R组比较,RD组T1~T4的b FGF浓度升高(P0.05)。结论 Dex复合臂丛神经阻滞促进b FGF分泌的力度比单纯臂丛神经阻滞更大,促进患者的术后骨折愈合,但对心动过缓的患者要谨慎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地塞米松和右美托咪定作为罗哌卡因佐剂对超声引导下儿童前锯肌平面阻滞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90例择期行心脏直视手术的患儿,随机分为单纯罗哌卡因组(L组)、罗哌卡因+地塞米松组(LD组)和罗哌卡因+右美托咪定组(LY组),每组30例。L组在前锯肌浅面给予0.2%罗哌卡因3 m L/kg,LD组给予0.2%罗哌卡因3 mg/kg+地塞米松0.1 mg/kg,LY组给予0.2%罗哌卡因3 mg/kg+右美托咪定0.5μg/kg。在气管导管拔除后2 h、6 h、12 h、15 h、18 h、24 h进行FLACC镇痛评分,如果患儿镇痛评分 3分,则静脉给予舒芬太尼进行补救镇痛。记录患儿的舒芬太尼用量和镇痛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LD组和LY组拔管后2 h、6 h、12 h、18 h、24 h的FLACC评分与L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 LD组和LY组拔管后15 h的FLACC评分均低于L组(P 0.05)。LD组与LY组各时间点的FLACC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LD组和LY组拔管后24 h内的舒芬太尼用量小于L组(P 0.05),但LD组与LY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各组镇痛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0.1 mg/kg地塞米松和0.5μg/kg右美托咪定可以有效延长罗哌卡因对儿童前锯肌平面阻滞的作用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腰麻-硬膜外麻醉对剖宫产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19年8月在我院行剖宫产分娩的72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产妇采用罗哌卡因麻醉,观察组产妇采用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腰麻-硬膜外麻醉,观察两组产妇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产妇的麻醉起效时间、达到完全运动阻滞的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的脑电双频指数(BIS)分值、Ramsay镇静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的麻醉不良反应均处于较低水平,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腰麻-硬膜外麻醉应用于剖宫产,麻醉起效时间快,麻醉时间长,且安全性高,具有理想的麻醉镇静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使用不同浓度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连续腰丛神经阻滞的镇痛效果。方法前瞻性选取于我院行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177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低浓度组、中浓度组、高浓度组,每组59例。术后均开启连续腰丛神经阻滞镇痛泵,低浓度组0.5μg/mL右美托咪定+0.1%罗哌卡因,中浓度组0.75μg/mL右美托咪定+0.1%罗哌卡因,高浓度组1.0μg/mL右美托咪定+0.1%罗哌卡因。比较3组患者麻醉用药量以及不良反应情况。于术后6 h、12 h、24 h、48 h比较3组患者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Ramsay镇静(RSS)评分、髋关节活动度、患肢肌力评分以及血液流变性指标。结果低、中、高浓度3组中,罗哌卡因用量、吗啡用量以及患者自控镇痛(PCA)按压次数依次减少,任意2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SS评分在组内不同时间点、组间相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 h、12 h、24 h、48 h,低、中、高浓度3组间VAS评分、血液流变性指标水平均依次降低,患肢肌力评分、髋关节最大屈曲度以及最大外展活动度均依次增加,任意2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0μg/mL右美托咪定联合0.1%罗哌卡因连续腰丛神经阻滞对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的镇痛效果较好,可促进患肢肌力和髋关节功能的恢复,明显改善血液流变性指标水平,降低血液黏度,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于健  单士强  聂宇  王雷 《医学信息》2018,(21):75-78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局部用药对老年患者髋部手术术后认知功能和单核细胞Toll样受体4表达的影响。方法 择期股骨上段骨折行动力髋螺钉植入系统内固定术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罗哌卡因组(R组)和右美托咪定混合罗哌卡因组(RD组),每组3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神经刺激仪引导腰丛+坐骨神经阻滞法麻醉,R组注射0.5%罗哌卡因,RD组注射含右美托咪定1.5 μg/kg的0.5%罗哌卡因,腰丛20 ml、坐骨神经10 ml。于术前1 d(T0)、术毕即刻(T1)、术后1 d(T2)、术后3 d(T3)取静脉血,观察单核细胞TLR4的表达,并于T0、T1、T2、T3、术后7 d(T4)测定白细胞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于T0、T2、T3、T4应用MoCA评估认知功能,记录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T0比较,两组患者T2~T3时MoCA评分降低,T1~T3时血浆TNF-α、IL-1β水平升高(P<0.05);与R组比较,RD组T2~T3时MoCA评分均高于R组, T1~T2时TLR4表达下调,T1~T3时TNF-α、IL-1β水平降低(P<0.05)。RD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低于R组(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局部用药可能预防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机制可能与抑制TLR4蛋白的表达,减少炎性因子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超声平面外技术联合神经刺激器引导腋路动脉旁注药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9月—2016年9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单侧肘关节下骨折择期行手术治疗的60例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6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超声平面外技术联合神经刺激器行腋路动脉旁注药臂丛神经阻滞,对照组采用超声平面内技术联合神经刺激器行腋路臂丛神经阻滞。观察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操作时间、麻醉起效时间、感觉阻滞效果、运动阻滞效果、对止血带耐受情况、麻醉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手术时间。结果 两组6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刺破血管、局麻药中毒等并发症发生。两组间比较,观察组麻醉操作时间(6.0±1.2)min,短于对照组的(11.5±2.1)min;麻醉起效时间(13.0±1.7)min,长于对照组的(7.8±1.5)min;运动完全阻滞率为53.3%(16/30),低于对照组的90.0%(27/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2.464、-12.781,χ2=9.932,P值均﹤0.01);而两组感觉阻滞效果、止血带耐受、手术时间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超声平面外技术联合神经刺激器腋路动脉旁注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操作简单、安全,效果确切,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腰丛阻滞复合右美托咪啶和七氟烷全身浅麻醉在高龄髋关节置换患者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行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的70岁以上患者38例,随机平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常规气管插管静吸复合全身麻醉,试验组超声引导下腰丛阻滞后复合静注右美托咪啶及吸入七氟烷全身浅麻醉。记录两组手术全程几个重要时段:进入手术室(T0)、气管插管(插入喉罩)即刻(T1)、手术切皮即刻(T2)、手术扩髓时(T3)、缝合切口时(T4)、拔气管导管(喉罩)时(T5)患者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以及拔管时间、使用硝酸甘油和多巴胺病例数,统计分析两组间差异。结果:试验组在T1至T5时点的HR和MAP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毕至拔除气管导管(喉罩)的时间显著早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中使用硝酸甘油病例数显著少于对照组(2例vs 7例,P0.01)。两组使用多巴胺病例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腰丛阻滞复合右美托咪啶和七氟烷全身浅麻醉对于高龄髋关节置换术是有效、安全的麻醉选择。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胸腔热灌注治疗中应用右美托咪定复合地佐辛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3年1月至10月本院收治的全麻下行胸腔热灌注治疗的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右美托咪定+芬太尼组(A组)和右美托咪定+地佐辛组(B组),分别于术前10min给予芬太尼1.0μg/kg、地佐辛0.1mg/kg,术中均静脉持续泵注右美托咪定。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开始后5min(T1)、15min(T2)、30min(T3)、60min(T4)4个时点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及T3、T4时点的Ramsay镇静评分,记录术中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术中各时点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T3、T4时点,B组患者的镇静评分明显高于A组(2.45±0.61比1.50±0.55,2.78±0.75比2.45±0.92,均P〈0.05)。与A组比较,B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较少。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地佐辛用于胸腔热灌注治疗术中镇静镇痛,效果确切,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右美托咪定和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用于小儿胃镜检查术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拟行无痛胃镜检查的小儿80例随机分为两组:右美托咪定组(D组,n=40例),芬太尼组(F组,n=40例)。D组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0.5μg/kg,输注时间为10min,复合异丙酚1mg/kg;F组静脉输注芬太尼1μg/kg,复合异丙酚1mg/kg。两组术中异丙酚每次追加量为1mg/kg。记录患儿入胃镜室时(T0)、用药5min时(T1)、用药10min时(T2)、胃镜检查开始前(T3)、胃镜通过咽喉时(T4)、胃镜退出咽喉时(T5)和退镜后5min(T6)的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及平均动脉压(MAP)水平。记录异丙酚总用量、苏醒及离室时间,记录术中呛咳、严重体动(迫使检查中断)、呼吸暂停(呼吸暂停时间〉10s)、低氧血症及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记录苏醒期恶心呕吐和躁动的发生情况。结果 D组在T4-T6时点HR和MAP明显低于F组(P〈0.05);与T0时点比较,F组在T4-T6时点HR和MAP均明显升高(P〈0.05),D组T4-T6时点的HR和MAP无明显差异(P〉0.05);D组的异丙酚用量少于F组(P〈0.05),镜检时间短于F组(P〈0.05),两组苏醒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D组术中呛咳、严重体动、呼吸暂停、低氧血症、心动过速及苏醒期躁动、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均低于F组(P〈0.05)。结论与芬太尼比较,0.5μg/kg右美托咪定复合异丙酚对胃镜检查术患儿的麻醉效果好,且对呼吸循环影响小,术中术后相关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臂丛神经干精准阻滞用于肥胖患者上肢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10月~2018年10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收治的100例上肢手术肥胖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组(US-NS组)和超声组(US组),每组50例。US组采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US-NS组采用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比较两组麻醉操作时间(T1)、阻滞完全时间(T2)、麻醉持续时间(T3)、麻醉效果分级、阻滞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US-NS组阻滞成功率高于US组(98.00% vs 8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S-NS组T2短于US组[(7.70±1.54)min vs (10.30±1.39)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S-NS组T3长于US组[(7.95±2.89)h vs(9.69±2.34)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S-NS组T1长于US组[(7.43±1.36)min vs(5.30±1.44)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用于肥胖患者臂丛神经阻滞成功率高,起效快。  相似文献   

16.
梅玫  王宏  孙晶晶 《解剖与临床》2014,19(5):419-422
目的观察老年人直肠癌根治术中应用右美托咪啶(DEX)对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择期行直肠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DEX组(n=30)和对照组(n=30)。均采用静脉麻醉,将DEX 2 ml(200μg)加入48ml生理盐水中,配成4mg/L的溶液。DEX组在气管插管成功后10min内泵入0.5μg/ks的DEX溶液,继续以0.5μg·kg^-1·h^-1持续泵入至手术结束前30min;对照组在气管插管成功后的10min内泵入0.125ml/kg生理盐水,继以0.125ml·kg^-1·h^-1持续泵入至关腹前。记录2组术前(T0)、术毕(T1)、拔管后5min(T2)、拔管后30min(T3)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并记录停全麻药至自主呼吸恢复的时间、至拔管的时间,术前24h、术后24h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价两组患者认知功能。结果与T0比较,DEX组T1~T3的SBP及HR降低,而对照组T1-T3的SBP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与对照组比较,DEX组T1-T3的SBP及HR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DEX组发生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2例(6.7%),对照组9例(30.0%),两组POCD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6,P〈0.01)。结论DEX能改善老年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术后认知功能,且使血流动力学更稳定。  相似文献   

17.
姜栋 《医学信息》2019,(1):151-153
目的 探讨在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中应用罗哌卡因、布比卡因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10例行剖宫产孕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奇偶分组的方式分为罗哌卡因组和布比卡因组,每组55例。罗哌卡因组采取罗哌卡因单次腰麻,布比卡因组采取布比卡因单次腰麻,对比两组产妇的、麻醉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罗哌卡因组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达到最高阻滞平面时间和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分别为(73.01±14.13)s、(6.72±1.14)min和(2.64±0.63)min,均慢于布比卡因组的(59.10±8.06)s、(5.51±1.42)min和(2.12±0.44)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罗哌卡因组的运动完全恢复时间为(2.12±0.43)h,快于布比卡因组的(2.61±0.53)h,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布比卡因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09%,高于罗哌卡因组的23.6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中,较之于布比卡因,应用罗哌卡因的临床效果更为确切,患者的运动完全恢复时间更短,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p38信号通路在丙泊酚抑制呼吸机所致肺损伤(VILI)大鼠肺组织表达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中的作用。方法将32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对照组(A组)不行机械通气,保留自主呼吸;常规通气组(B组)潮气量(VT)为8ml/kg;大潮气量通气组(C组)VT为30ml/kg;大潮气量通气+丙泊酚组(D组)VT为30ml/kg,同时静脉注射丙泊酚8mg/(kg.h)。机械通气4h后处死动物,测定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总蛋白水平、白细胞计数以及肺湿干重比值(W/D)和中性粒细胞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肺组织HMGB1蛋白含量以及p38的激酶活性,采用RT-PCR方法检测HMGB1 mRNA的表达。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不同组别间的比较。结果通气4h后,与A组相比,C组总蛋白水平(1.58±0.46)g/L、白细胞计数(112.05±21.33)×107/L、肺W/D比值(8.25±0.92)、MPO活性(3.08±0.85)U/g、HMGB1蛋白(0.43±0.13)和mRNA(0.30±0.08)表达以及p38激酶活性(0.52±0.11)均明显增加(P〈0.05);与C组相比,D组上述各项指标的变化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丙泊酚可改善VILI肺内炎症反应,可能与通过p38信号通路抑制HMGB1蛋白和mRNA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腰骶丛神经阻滞在老年髋部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5月~2018年9月于我院接受髋部手术的老年患者7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8例。两组患者均行腰骶丛神经阻滞,研究组采用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对照组仅采用神经刺激仪定位,比较两组的阻滞完成时间、麻醉起效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出院时间、麻醉维持时间和术后VAS疼痛评分。结果 研究组阻滞完成时间、麻醉起效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出院时间分别为(12.08±2.14)min、(7.75±1.02)min、(4.27±1.09)d、(5.82±2.10)d,分别短于对照组的(17.85±3.94)min、(10.21±1.19)min、(6.05±1.47)d、(7.33±1.65)d,研究组麻醉维持时间为(781.78±30.14)min,长于对照组的(713.99±25.96)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2、4、8、24 h的VAS评分分别为(0.78±0.19)分、(0.85±0.24)分、(1.39±0.43)分、(1.66±0.65)分,分别低于对照组的(1.94±0.35)分、(3.27±0.71)分、(3.10±0.64)分、(3.07±0.78)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腰骶丛神经阻滞在老年髋部手术中的应用准确度高,神经阻滞起效时间短,术后镇痛效果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