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鼻咽癌放疗中的垂体屏蔽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在鼻咽癌放射治疗中对两侧耳前野进行垂体屏蔽前后垂体的剂量分布变化,以了解该技术对保护垂体功能的意义。材料与方法:采用治疗计划系统分析计算鼻咽癌放疗中采用两侧耳前野垂体屏蔽技术后垂体的受量分布,与不采用者进行比较,并用胶片法测量结果加以验证。结果:①治疗计划系统计算结果显示采用两侧耳前野垂体屏蔽技术后垂体在鞍底及垂体中平面剂量约为不采用者的一半,且屏蔽后垂体的容积剂量较不屏蔽者减少。②胶片法测定结果显示采用屏蔽技术后垂体在鞍底部位受量约为50%。结论:初步研究认为本文采用的垂体屏蔽技术降低了垂体受量,相同剂量水平下的垂体受照射体积亦有明显减少,它可以起到保护垂体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单光子发射型电子计算机断层(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在鼻咽癌(NPC)放射治疗后放射性脑损伤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检查,对16例鼻咽癌放射治疗后有放射性脑损伤症状的患者和8例示经放疗的鼻咽癌患者作半定时分析对测量结果作统计学分析。16例放射性脑损伤患者同期做电子计算机体层检查(CT)对比。结果 16例有放射性脑损伤症状的鼻咽癌患者双侧颞叶局部脑血流灌注(rCBF)在横断面层面-放射性曲线相应部位上可见局部放射性下降峰或曲线变窄小,峰值降低,其曲线局部下降峰值与鼻咽癌放疗效量的生物效应剂量(BED)值呈正相关(r=0.8976,P〈0.01)。8例未经放疗的鼻咽癌患者,在横断面图像上其双侧颞叶局部脑血流灌注的层面-放射性曲线大致呈正态分布曲线,未见异常的局部下降峰或曲线变窄小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分析50例鼻咽癌调强放疗的TPS资料中Ib区、颌下腺的剂量分布特点,为个体化制定鼻咽癌调强放疗计划提供依据。方法:50例于2011年1月至2011年6月接受调强放射治疗(IMRT)的初治鼻咽癌患者被纳入研究。收集所有患者IMRT计划的TPS数据,分析其Ib区、颌下腺计划外受照射体积剂量特点。结果:50例TPS数据中双侧Ib区平均体积为9.03 mm^3±2.22 mm^3,平均剂量达52.42 Gy±4.30 Gy,V30、V35、V40、V45、V50、V55、V60的百分比分别为99.4%、83.1%,94%、83.1%、64.3%、58.1%、35.5%、21.6%。双侧颌下腺平均体积为7.03 mm^3±1.05 mm^3,平均剂量为58.51 Gy±5.35 Gy,接受30 Gy、40 Gy、50 Gy、60 Gy的体积分别为100%、99.1%、89.7%、71.2%。结论:在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中,即使Ib区不予预防照射,Ib区和颌下腺均已接受较高的计划外照射。颌下腺的计划外剂量已经超出其功能保全剂量。  相似文献   

4.
余志敏  郑大顺 《医学信息》2007,20(4):677-678
鼻咽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它是发生于鼻咽粘膜上皮的一种恶性肿瘤。多为鳞癌,对放疗敏感,因此首先选择放射治疗。因为鼻咽癌放疗时间长,口腔和咽部粘膜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加速器治疗机多叶光栅(MLC)叶片宽度在鼻咽癌调强放疗中的剂量学影响。方法:建立两个直线加速器治疗机模型:两个模型的剂量学参数完全一致,将多叶光栅宽度分别设置为10 mm和5 mm,其余机械参数也完全一致;将这两个治疗机模型应用于7例鼻咽癌患者的调强放疗计划设计,比较不同的多叶光栅叶片宽度对鼻咽癌调强放疗计划带来的剂量学影响。结果:使用10 mm MLC叶片宽度的模型和5 mm MLC叶片宽度的模型制定调强放疗计划,其脑干最大剂量分别为54.5 Gy±3.4 9 Gy和53.5 Gy±3.67 Gy,左侧视神经最大剂量分别为43.6 Gy±15.5 Gy和42.5 Gy±15.3 Gy,右侧视神经最大剂量分别为40.8 Gy±16.3 Gy和39.6 Gy±16.4 Gy,左侧颞叶大于65 Gy的体积分别为0.58 cm^3±0.57cm^3和0.48 cm^3±0.46 cm^3。对于几例脑干受侵和视神经视交叉受侵的鼻咽癌病人,使用5 mm MLC叶片宽度相比10 mm MLC叶片宽度的机器模型,能够明显的降低其对应受侵部位的高剂量,且能带来更好的靶区剂量均匀性。结论:5 mm MLC叶片宽度治疗机相对于10 mm MLC叶片宽度治疗机,更适合对危及器官有高剂量要求的鼻咽癌的放射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容积旋转调强(VMAT)放射治疗技术在局部晚期鼻咽癌放疗中的剂量学特点。方法:选取70例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分别对入组患者进行等效均匀剂量优化+双弧VMAT计划设计(EUD组)和剂量-体积优化+双弧VMAT计划设计(DV组),比较两种计划的靶区和部分危及器官(OAR)剂量参数和截面剂量分布情况。结果:EUD组均匀性指数和适形度指数均显著低于DV组,靶区和OAR剂量参数显著低于DV组(P<0.05),尤其是EUD组脑干区域最高剂量在52 Gy以下,显著降低了治疗中损伤脑干的风险;EUD组靶区剂量分布更加均匀,能够减少靶区外高剂量分布和颈部高剂量体积。结论:将VMAT技术应用于局部晚期鼻咽癌放疗中时,采取等效均匀剂量优化方法,能够提升靶区均匀性与适形度,有助于改善肿瘤局部控制率,并且能够降低OAR接受剂量,保护作用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单光子发射型电子计算机断层(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在鼻咽癌(NPC)放射治疗后放射性脑损伤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采用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检查,对16例鼻咽癌放射治疗后有放射性脑损伤症状的患者和8例未经放疗的鼻咽癌患者作半定量分析并对测量结果作统计学分析.16例放射性脑损伤患者同期做电子计算机体层检查(CT)对比.结果 16例有放射性脑损伤症状的鼻咽癌患者双侧颞叶局部脑血流灌注(rCBF)在横断面层面-放射性曲线相应部位上可见局部放射性下降峰或曲线变窄小,峰值降低,其曲线局部下降峰值与鼻咽癌放疗剂量的生物效应剂量(BED)值呈正相关(r=0.8976,p<0 .01).8例未经放疗的鼻咽癌患者,在横断面图像上其双侧颞叶局部脑血流灌注的层面-放射性曲线大致呈正态分布曲线,未见异常的局部下降峰或曲线变窄小,峰值未见降低.SPECT显像检查发现鼻咽癌放射治疗后放射性脑损伤的阳性率高于同期CT检查. 结论 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可以早期发现鼻咽癌放疗后所致的放射性脑损伤,并可以作出定性诊断;鼻咽癌患者放疗所致的放射性脑损伤程度与NPC放射治疗的生物效应剂量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用ICRU83号[1]报告,比较X线模拟和CT模拟采集图像对常规放疗的鼻咽癌靶区及各危及器官的剂量贡献。方法:选择鼻咽癌患者10例,分别应用X线模拟采集DR图像和CT模拟采集断层图像,计划系统评价危及器官的受照剂量及相关受照剂量体积。结果:在临床靶区1(clinical target volume,CTV1)、临床靶区2(CTV2)CT图像勾画的低剂量区高于DR图像,而治疗区体积小于X线图像(P〈0.05)。危及器官受照剂量方面,垂体、视交叉、视神经、颌下腺、晶体、颞叶、上颌窦、口腔方面的受量和受照体积,X线图像高于CT图像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干、脊髓、腮腺、颞颌关节、下颌骨和耳蜗两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CT图像能提高鼻咽癌靶区剂量,减小了治疗区的体积,较X线图像能有效地减少周围危险器官的受照剂量和受照体积,应能减轻放射副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介入动脉化疗栓塞联合放疗治疗中晚期鼻咽癌的效果.方法 将22例中晚期鼻咽癌患者分成两组,A组行介入化疗加放疗,B组行单纯放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所有病例随访2年.近期疗效A组CR为91%,B组为7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初步结果表明,介入化疗结合放疗对鼻咽癌近期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0.
鼻咽癌调强放疗中摆位误差对物理剂量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量头颈部肿瘤在放射治疗中的摆位误差,分析鼻咽癌(NPC)调强放射治疗(IMRT)中误差对靶区和危及器官物理剂量学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76名头颈部肿瘤患者,通过比较数字重建图像(DRR)和射野图像,测量其摆位误差;从其他住院患者中随机抽取另外10名作调强治疗的鼻咽癌患者,在计划系统中模拟患者治疗时体位的三维误差,重新计算剂量分布,分析一系列相关的靶区和危及器官的剂量参数,明确摆位误差对物理剂量的影响。结果:头颈部肿瘤在左右、头脚、腹背方向的摆位误差分别是(-0.62±1.46)mm,(-0.41±1.54)mm,(-0.31±1.67)mm;鼻咽癌调强放疗中超过3mm的摆位误差对GTV的最小剂量和CTV个别剂量参数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腹背方向的误差对脊髓和脑干受照剂量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鼻咽癌调强治疗的患者,摆位误差需要控制在3mm之内:在日常工作中用EPID做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工作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CARE Dose 4D技术在鼻咽癌放疗定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60例拟放疗的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30例。A组管电压120 kV固定300 mAs行常规扫描,B组管电压120 kV并开启CARE Dose 4D设置预设值为500 mAs进行扫描。在这两种不同扫描方式下扫描CIRS 064M电子密度模体,验证CT-RED转换曲线是否有差异。客观评价两组图像的噪声(SD)、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GTV的CT值、剂量长度乘积(DLP)、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及有效辐射剂量(ED)。并由两位高年资医师对图像进行主观评分。结果:两种扫描方式下,CT值及CT-RED转换曲线无明显差异,保证了靶区剂量计算的精确性;B组与A组比较CTDIvol降低35%,DLP、ED均降低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客观评价中两组图像的SNR、CNR、GTV的平均CT值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图像在三角肌平面,A组SD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809, P<0.001);两组图像主观评价有显著性差异(z=-2.445, P<0.05)。A组图像中由于肩部横断面内颈部淋巴引流区噪声较大,对医生勾画该层面的靶区造成了一定困扰,从靶区勾画角度来说,B组图像要优A组。结论:在鼻咽癌放疗定位中应用CARE Dose 4D技术是可行的,可提高图像质量,同时大幅降低患者的有效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2.
【摘 要】 目的:研究放射治疗摆位时旋转、平移误差的相关性,探索减少分次放疗摆位误差的方法,以提高肿瘤放疗摆位的稳定性与精确性。 方法:收集2015年7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接受调强放疗的70位鼻咽癌患者,按首次摆位旋转误差值进行分类:将旋转误差<2°设为对照组;旋转误差≥2°设为研究组。所有病例连续1周行锥形束CT扫描。首次放疗前对校正前、后分别进行一次锥形束CT扫描。 结果:对照组首次摆位测得X、Y、Z方向校正前、后误差为:(1.05±0.73)、(1.20±0.74)、(1.44±1.20) mm;(0.43±0.29)、(0.41±0.25)、(0.39±0.30) mm。研究组首次摆位测得X、Y、Z方向校正前、后误差为:(1.17±0.91)、(1.61±1.27)、(1.43±0.82) mm;(0.62±0.35)、(0.83±0.39)、(0.77±0.44) mm。校正前摆位误差无显著性差异(P>0.05);校正后研究组摆位误差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首次摆位、分次间摆位通过率为:88.57%、82.86%、71.43%和97.10%、97.10%、94.86%。研究组首次摆位、分次间摆位通过率为:71.43%、60.00%、68.57%和89.71%、82.29%、83.43%。放疗前首次摆位X、Y轴方向摆位误差通过率对照组高于研究组(P<0.05),Z轴无显著性差别(P>0.05);分次间摆位X、Y、Z轴方向摆位误差通过率对照组都高于研究组(P<0.05)。在X、Y、Z方向上研究组外放边界较对照组分别增大0.84、1.19、1.30 mm。旋转误差分布结果显示RX与Z轴有强相关,与Y轴中等相关;RY与X、Y、Z轴均为中等相关;RZ与X轴有强相关,与Y轴中等相关。 结论:放射治疗过程中旋转误差对平移误差影响较大,旋转误差较大时平移误差也较大,尤其在放疗过程中分次间误差显著增大。减少旋转误差能有效地提高鼻咽癌放疗摆位精确度与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鼻咽癌患者应用TomoDirect(TD)、TomoHelical(TH)及常规加速器固定野调强技术(FF-IMRT)设计的计划的剂量学差异。 方法:选取10例鼻咽癌患者,对患者CT图像分别设计TH、TD和FF-IMRT计划,评估靶区、危及器官和正常组织的剂量分布。采用单因子方差分析法比较TH、TD、FF-IMRT计划的剂量学参数差异,并用LSD法进行两两比较。 结果:TD技术设计的计划,靶区剂量学与TH、FF-IMRT无明显差异;危及器官保护与TH相似,相比于FF-IMRT,脊髓最大剂量降低约4 Gy(P=0.000);腮腺平均剂量降低约20%(P=0.000),[D33]、[D50]、[D60]显著低于FF-IMRT(P=0.000);口腔、喉的平均剂量分别比FF-IMRT降低约7 Gy(P=0.000)和20 Gy(P=0.000);颞颌关节的最大剂量比FF-IMRT降低10 Gy(P=0.000);而在视神经、视交叉的保护上,TD与TH均不如FF-IMRT;靶区外正常组织受照剂量,TD计划具有一定优势。 结论:鼻咽癌患者TD计划的剂量学参数与TH计划相似,整体优于FF-IMRT计划,完全满足临床剂量学要求,可以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鼻咽癌咽后淋巴结的转移规律,为优化鼻咽癌的靶区勾画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我院2009年1月~2017年12月初诊的190例鼻咽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咽后淋巴结转移的影像学特征及与分期的关系。结果 190例鼻咽癌患者中有121例出现咽后淋巴结转移,咽后淋巴结转移率为63.68%。121例患者咽后淋巴结均分布于外侧组,无内侧组淋巴结转移;其中单侧转移者66例(54.54%),双侧转移者55例(45.45%);淋巴结的中心位置最主要分布于C1椎体。不同T分期、N分期及临床分期咽后淋巴结转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鼻咽癌咽后淋巴结主要以外侧组转移为主,中心位置主要位于C1椎体,咽后淋巴结的转移可能与分期相关。咽后淋巴结内侧组转移率较低,IMRT时可不进行预防性照射。  相似文献   

15.
鼻咽癌放射治疗正向调强计划设计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正向调强计划实现鼻咽癌放射治疗计划设计,总结出适合笔者单位的计划设计方案。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0年5月40例鼻咽癌患者,其中男性26例,女性14例,年龄30~70岁,平均年龄45岁。进行鼻咽癌治疗计划设计,讨论鼻咽癌计划设计的技巧。根据靶区和危及器官的形态和位置、预设射野方向,人工设置射野形状,根据处方剂量做射野权重的优化,再人为增加子野并调整子野形状,再优化,循环调整和优化,最后得到合适的计划。结果在所有病例中,一般预设7个大野,角度是210°、260°、300°、0°、60°、100°、150°,实际射野角度可以在预设方向附近做调整。根据处方剂量设计计划,大体靶体积(GTV1)为(6636.45±126.43)cGy,均匀度为1.0660±0.0217;临床靶体积(CTV1)为(6396.08±106.01)cGy,均匀度为1.1440±0.0306;CTV2为(5647.16±197.53)cGy,均匀度为(1.0860±0.0456)。并且所有计划基本满足90%CTV达到100%处方剂量,95%以上GTV达到100%处方剂量。结论调强放射治疗(IMRT)是先进的放射治疗技术,但正向调强计划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操作者的经验,掌握合适技巧,运用合理方案,才可以得到符合要求的计划,总体说来鼻咽癌的正向调强计划比逆向调强计划有更加灵活的射野形状设置和权重给予,更有助于满足临床要求。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基于ESAPI脚本与可视化脚本(Visual Scripting),评估分析射束形态控制器(Aperture Shape Controller)算法在鼻咽癌容积调强(RapidArc)中的应用。方法:采用Eclipse v15.5计划系统对40例鼻咽癌患者做回顾性分析,每位患者制定六组容积调强(RapidArc)计划。对照组(ASC-no)设置为off;实验Ⅰ组(ASC-verylow)设置为verylow;实验Ⅱ组(ASC-low)设置为 low;实验Ⅲ组(ASC-moderate)设置为moderate;实验Ⅳ组(ASC-high)设置为high;实验Ⅴ组(ASC-veryhigh)设置为veryhigh,且所有计划的优化参数均相同。采用Eclipse v15.5内置可视化脚本与ESAPI脚本编译,评估各组计划之间的靶区与危及器官剂量学差异,进一步分析射束孔不规则度(Aperture irregularity, AI)与计划复杂度(Plan complexity index, PCI)的变化。结果:相比于照组(ASC-no),实验组PGTV69的CI未有统计学差异;而实验组PGTV69和PCTV1的HI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且随着ASC权重的增大而呈现增加趋势;对于PCTV2的HI,实验组中II组ASC-low、III组ASC- moderate和IV组ASC-high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危及器官中,Spinal cord的Dmax、Larynx的Dmean、Parotid-L的Dmean仅V组ASC-veryhigh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I组ASC-verylow的Brainstem的Dmax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II组ASC-low的Parotid-R 的V30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I组ASC-verylow和V组ASC-veryhigh的Len 的Dmax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III组ASC-moderate、IV组ASC-high和V组ASC-veryhigh的Pituitary的Dmax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此外实验组计划中,I组ASC-verylow组和II组ASC-low组total MU值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各实验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差异。随着通ASC权重值的增加,计划复杂度PCI与射束孔不规则度AI均呈现降低趋势。结论:相较于对照组,ASC算法改善了计划复杂度和射野不规则度。其中,低权重ASC降低计划执行Total MU,高权重ASC则无显著差异。此外,高权重ASC也影响靶区均匀性以及其他剂量学指标。综合考虑计划质量和投照效率,对于鼻咽癌类型的复杂放疗计划,建议ASC权重设置为verylow、low和moderate。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鼻咽癌(NPC)多目标优化方法(MCO)和单目标优化方法(SCO)的计划质量及治疗实施效率。方法:对8例NPC患者以相同的处方剂量,但分别采用MCO和SCO设计7个野的静态调强(IMRT)计划。比较两种计划在剂量分布、靶区适形指数(CI)与均匀性指数(HI),不同危及器官(OAR)的剂量以及治疗计划的执行时间的差异。结果:两种优化方法均能满足临床剂量要求,与SCO相比,MCO计划组靶区PTV60。适形指数CI略优(p=0.007),靶区PTVk最大剂量D:%略高(p=o.019)。在PTV70.4上,MCO和SCO的HI及CI数分别为0.11、0.10和O.94、0.93,两者无显著性差异。MCO计划组危及器官剂量均比SCO组低(t=2.2~-13.3,p=0.000-0.044)。其中脑干、视交叉、视神经的平均剂量有30%以上的差异性。MCO和SCO计划组总子野数和总机器跳数(MU)分别为39(±3)个、648(±62)MU和43(±2)个、758(±68)MU(t=3.0、-3.5,p=0.020、0.011),MCO组分别减少了10%和17%。结论:使相比于SCO,用多目标优化方法(MCO)可实现靶区相同覆盖的同时可以更好的保护危及器官,且可提高治疗效率。  相似文献   

18.
本文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124例鼻咽癌患者血清CEA、SF、β2-m和CG水平进行了分析,以探讨其在鼻咽癌发病和诊疗中的临床意义。 资料和对象 一、对象: (一)病例组:124例(男95,女29),均为我院近年来放化疗住院患者,且全部经病理学检查确诊。年龄31-72岁,平均52岁。 (二)正常对照组:系本院健康职工和体检人员,共41人(男24,女17)。年龄26-70岁。 二、方法:空腹血3ml,分离血清进行放免测定。SF、β2-m和CG试剂盒由中国原子能研究院提供,正常参考值分别为15-240ng…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基于增强CT的手动勾画与基于PET-CT的自动勾画方法在鼻咽癌放疗中的优劣性及应用价值。方法:采集34例鼻咽癌患者的PET-CT数据,比较医生分别在增强CT和PET-CT图像上勾画靶区的差异性,以CSCO指南在PET-CT双模态融合图像上手动勾画的靶区作为金标准,应用Matlab软件计算单一标准摄取值(SUV)阈值分割法和MIM软件自带的PET-EDGE分割法两者的重叠率Dice和豪斯多夫距离HD值,并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基于增强CT图像的手动勾画法、基于PET-CT图像的单一SUV阈值法以及PET-EDGE自动勾画法,3者靶区分割结果的Dice值分别为0.706、0.736、0.806,HD值分别为12.601、11.631、6.143 mm。以PET-CT双模态图像作为参考的靶区手动勾画法与基于增强CT的手动勾画存在差异(Dice:P=8.33×10-7;HD:P=1.065×10-18);MIM软件自带的PET-EDGE靶区分割法Dice和HD值高于单一SUV阈值法,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Dice:P=0.019 8;HD:P=0.013 7)。结论:在鼻咽癌肿瘤靶区的分割性能上,基于PET-CT图像的自动勾画优于基于增强CT图像的手动勾画,MIM软件自带的PET-EDGE分割法优于单一SUV阈值分割法。  相似文献   

20.
吴霞  杜敏  郑颖 《局解手术学杂志》2009,18(4):295-295,F0004
鼻咽癌是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多数鼻咽癌为低分化癌,对放射线敏感性高,故放射治疗是治疗鼻咽癌的首选方法.由于放疗会损伤周围的正常组织,常出现鼻腔干燥、鼻塞、流涕,甚至出血等症状,严重者可引起粘膜的脱落,甚至导致大出血.所以,对于鼻咽癌的护理至关重要,这是顺利完成放疗和减少并发症的关键.我科2003年至2008年收治鼻咽癌患者80例,在放疗期间我们精心护理,获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