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血府逐瘀汤为王清任在《医林改错》中所创,系由桃红四物汤(生地易熟地,赤芍易白芍)合四逆散(枳壳易枳实)加桔梗、牛膝而成,其本意"治胸中血府血瘀证。"现代临床用其活血化瘀的作用,古方今用,异病同治,治疗慢性胆囊炎、肋间神经痛、慢性胃炎等属气滞血瘀证者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2.
试析“冬病夏治”的医理与哲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彩云  陶功定 《医学信息》2010,23(5):1453-1454
"冬病夏治"理论最早出自<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其意思是春夏顺应阳气升发、万物始生之特点,秋冬顺应万物收敛闭藏、阴气渐生之特点.即春夏养生、养长,以养阳;秋冬养收、养藏,以养阴.该理论体现了宝贵的"治未病"思想,以及天、地、人三才统一的哲学内涵.  相似文献   

3.
神经官能症在中医属郁病范畴,是由于情志不舒、气机瘀滞所致,以心情抑郁、胸部满闷、胁肋胀痛,或易怒易哭,或咽中如有异物梗塞等症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症.<丹溪心法,六郁>提出了气、血、火、食、湿、痰六郁之说,创立了六郁汤、越鞠丸等相应的治疗方剂.明代<医学正传>首先采用郁证这一病证名称.自明代之后,已逐渐把情志之郁作为郁病的主要内容.如<古今医统大全·郁证门>说:"郁为七情不舒,遂成郁结,既郁之久,变病多端."<景岳全书·郁证>将情志之郁称为因郁而病,着重论述了怒郁、思郁、忧郁三种郁证的证治.郁病主要见于现代医学的神经官能症.常见于神经衰弱、癔病、更年期综合征,以及部分精神分裂症患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Bu/Cy预处理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病人肝静脉闭塞病(VOD)的发生.方法 10例Bu/Cy预处理的Allo-HSCT病人,MTX/CsA预防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阿波莫斯10ml和前列素E1(PGE1)10μg静脉输注(-7d至+28d)预防VOD.结果本组病人仅1例发生VOD;移植前后病人ALT和TBIL无差异(p>0.05).结果前列素E1与阿波莫斯的联合应用可预防VOD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社区糖尿病管理,是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的一项重要工作,而对于慢病管理一途,一直没有一个权威而切实际的管理方法,利用中医"治未病"思维理念,从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三个层级去展开思路,开拓社区糖尿病管理新思路,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将沉寂的中医养生保健知识,对社区居民进行健康教育,发挥其应有社会效能,在实践中创新思维,探索新的社区糖尿病管理方法,总结新经验.  相似文献   

6.
胃痛病名始见于<黄帝内经>,是指剑突下,胃脘部发生疼痛的病证,是内科常见病、多发病[1].古人有这样的记载,如"胃病胀满,五日少腹腰脊痛"(<素问·标本病传论>),"胃病者,腹膜胀,胃脘当心而痛"(<灵枢·邪气脏腑病形>),指出了胃病是以胃脘部的"痛"、"胀"、"满"为主要临床表现,其辩证治疗应辨明虚实、寒热、气血、脏腑、急缓.以虚实为先,立足于一个"通","通则不痛",调气以和血、调血以和气.虚者助之使通,实者祛邪导滞.  相似文献   

7.
李忠林  惠彩丽 《医学信息》2009,22(7):1329-1330
柴胡疏肝散出自明·张介宾的<景岳全书>,该方是在<伤寒论>四逆散的基础上加陈皮、川芎、香附而成.具有疏肝理气,活血止痛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肝气郁结所致胁肋疼痛,寒热往来等.笔者在祖国医学理论指导下,遵循异病同治的原则,以柴胡疏肝散为主组方.对一些临床常见病进行治疗,常获得满意疗效.现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8.
背景:黄芪桂枝五物汤被广泛应用于颈椎病和部分情感障碍疾病的治疗,但其具体作用机制仍不明确。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方法初步探讨黄芪桂枝五物汤依据"异病同治"原则治疗颈椎病和焦虑症的共同作用机制。方法:检索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建库至2021-09-01有关黄芪桂枝五物汤、五味药物的有效活性成分及相应靶点。以"Cervical spondylosis"和"Anxiety disorder"为检索词,检索Genecards,OMIM,Pharmgkb,TTD以及Drug Bank数据库建库至2021-09-01所有数据,挖掘颈椎病和焦虑症的疾病靶点;应用R软件对疾病与药物靶标映射获取共有靶点,通过Cytoscape 3.8.2软件和STRING平台分别构建"药物活性成分-靶点-疾病"关系与蛋白互作网络,筛选网络核心共有靶点;运用R软件对交集靶点进行GO富集分析以及KEGG路富集分析;应用Vina软件、Py MOL软件对网络关键交集靶点与主要活性成分分子对接和展示。结果与结论:(1)共筛选出黄芪桂枝五物汤药物有效活性成分73个,主要成分包括槲皮素、山奈酚和β-胡萝卜素等;(2)与疾病共有...  相似文献   

9.
"瘀热"为临床常见之证,古代医家对瘀热为病的成因、病理机制、治疗原则及用药,都有了初步的认识,为研究瘀热相博证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详尽论述了其病因病机和治法方药,为后世医家研究和治疗瘀热之证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现探述如下[1].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Bu/Cy预处理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病人肝静脉闭塞病(VOD)的发生。方法 10例Bu/Cy预处理的Allo-HSCT病人,MTX/CsA预防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阿波莫斯10ml和前列素E1(PGE1)10μg静脉输注(-7d至+28d)预防VOD。结果 本组病人仅1例发生VOD;移植前后病人ALT和TBIL无差异(P〉0.05)。结果 前列素E1与阿波莫斯的联合应用可预防VOD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小鼠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对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以雄性C57BL/6小鼠(H-2b)为异基因供鼠,雄性BALB/c小鼠(H-2d)为同基因供鼠;以接受8 Gy[60Co] γ射线全身照射(TBI)预处理雌性BALB/c小鼠为受鼠,并随机分为7组:单纯TBI组、同基因骨髓+脾细胞移植(Syn-BMST)组、异基因骨髓移植(allo-BMT)组、异基因骨髓+脾细胞移植(allo-BMST)组、Syn-BMST后G-CSF给药(Syn-BMST+G-CSF)组、allo-BMT后G-CSF给药(allo-BMT+G-CSF)组和allo-BMST后G-CSF给药(allo-BMST+G-CSF)组,各G-CSF给药组从移植后第1天(+1 d)开始皮下注射G-CSF 2 μg/d,观察至+60 d。比较各组生存时间、aGVHD发生情况和病理改变,流式细胞术检测骨髓H2-Kb+细胞百分率(异基因嵌合率),比较allo-BMST和allo-BMST+G-CSF组+10 d时血清细胞因子(IL-2、IL-4、IFN-γ和TNF-α)水平、脾总有核细胞数(SpTNC)和脾细胞免疫表型的差异。结果: 单纯TBI组小鼠于照射后9~15 d死于造血衰竭,其余各组+10 d时均100%获得造血重建,随机抽取2只异基因骨髓移植受鼠,+30 d供者细胞嵌合率分别为99.8%和99.4%,表明清髓性allo-HSCT模型建立成功。Syn-BMST、Syn-BMST+G-CSF、allo-BMT和allo-BMT+G-CSF组小鼠观察至+60 d均未发生aGVHD。与allo-BMST组相比,allo-BMST+G-CSF组受鼠出现aGVHD时间早、程度重、病理改变严重、存活时间明显缩短(P<0.05)、+10 d SpTNC明显增加(P<0.05)、脾脏NK细胞显著扩增 (P<0.01)、DC1/DC2比值减低(P<0.05),而2组血清IL-2、IL-4、IFN-γ和TNF-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移植后使用G-CSF对小鼠异基因单纯骨髓移植后aGVHD无明显影响,但能显著加重allo-BMST后aGVHD的严重程度并缩短受鼠生存时间,该效应可能与G-CSF诱导供鼠NK细胞扩增有关,提示临床allo-HSCT后早期使用G-CSF可能触发或加重aGVHD的风险。  相似文献   

12.
干扰素-γ(IFN-γ)是最重要的Th1型细胞因子之一,可由多种类型的免疫活性细胞产生.IFN-γ具有多种生物学效应,并可能在接受了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的患者发生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过程中起了关键性的作用.IFN-γ最初被认为是急性GVHD过程中介导组织损伤的关键因素之一,且与GVHD严重...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疑有染色体异常个体的9号染色体异染色质区的变异。方法采集疑有染色体异常的3075名个体静脉血,其中男性1653例,女性1422例,以1515名正常人作对照,培养其淋巴细胞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疑有染色体异常个体的9号染色体异染色质区的变异率为5.56%,而正常对照组9号染色体异染色质区的变异率仅为1.32%,9号染色体异染色质区的变异包括9qh+、9qh-及inv(9)。结论疑有染色体异常个体的9号染色体异染色质区的变异率高于正常人4.2倍(P<0.01),这说明9号染色体异染色质区的变异可能参与一些染色体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背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恶性血液病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单倍体相合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扩大了移植的应用范围,是无HLA相合供者患者的一种重要选择。 目的:比较HLA单倍体相合与全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79例恶性血液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HLA单倍体相合组26例、全相合组53例,对比两组受者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率、复发率、2年生存率等。 结果与结论:78例受者获得完全、持久供者干细胞植入;1例受者在移植后28 d尚未植入,后因感染死亡。两组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复发率和2年无病生存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单倍体相合组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高于全相合组(P < 0.05);2年总生存率低于全相合组(P < 0.05)。提示血缘HLA单倍体相合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的安全性及疗效接近于全相合移植,在缺乏HLA相合供者的情况下,行HLA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是切实可行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不同预处理方案对异基因骨髓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大鼠异基因骨髓移植模型 ,应用不同的预处理方案 ,研究它们对移植物抗宿主病 (GVHD)严重程度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为供鼠 ,SD大鼠为受鼠 ,受鼠分 4组 ,分别予以不同的预处理方案 ,A、B组受鼠自移植前 4~ 1d ,腹腔注射氟达拉宾 (Fludarabine ,Flu) 1mg kg ,移植当天分别接受 2、6Gy的全身照射 ;C、D组受鼠在移植当天分别接受 2、6Gy的全身照射。制备供鼠骨髓细胞。照光 4h后 ,经尾静脉输注供鼠骨髓细胞 3.6× 10 7。观察各受鼠GVHD反应。结果 GVHD程度依次为 :Flu +2Gy组 <2Gy组 相似文献   

16.
白血病复发和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影响病人生存的主要障碍。自然杀伤细胞(NK)独特的受体表达使其具有不同于一般免疫细胞的“同种反应性”效应,这种作用使NK细胞在增强移植物抗白血病效应(GVL)的同时抑制GVHD的发生,从而达到两者的分离。NK细胞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中产生GVL及GVHD作用的机制以及影响因素的深入研究可能为探讨如何改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后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黄帝内经灵枢>是中医学的主要理论基础之一.<灵枢o卫气>中指出:"胸气有街,头气有街,腹气有街,胫气有街.气在胸者,止于膺(胸)与背腧;气在腹者,止于背腧与冲脉于脐左右之动脉者[1]".从灵枢文献中可以看出古人很重视背腧与胸、腹腔内脏之间的联系.本篇论文主要论述背腧、脊神经后支和内脏之间存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背景:HLA相合同胞间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急性白血病的一种有效方法。 目的:评价HLA相合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白血病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 方法:25例急性白血病患者接受HLA相合同胞的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其中急性髓系白血病20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5例。预处理方案为BU+CY方案或CY+TBI方案,移植物抗宿主病预防采用环孢素A+吗替麦考酚酯+短程甲氨蝶呤。 结果:最短随访2个月,最长随访80个月。患者均获造血重建,中性粒细胞≥0.5×109 L-1的时间为10~18 d,血小板≥20× 109 L-1的时间为10~37 d。主要并发症:感染败血症12例,巨细胞病毒感染9例,带状疱疹病毒感染3例,发生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10例,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11例,出血性膀胱炎4例。至随访结束,17例无病生存,8例死亡。提示HLA相合同胞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急性白血病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细胞因子TNF-α、IL-6和IL-8在白血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变化和病情及预后的关系.方法:用放射免疫分析检测了白血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48例)、正常健康人(30例)血清TNF-α、IL-6和IL-8水平,对移植后发生或未发生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及发生或未发生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进行了比较,并对预后也进行比较.结果:急、慢性GVHD组与未发生急、慢性GVHD组患者的血清TNF-α、IL-6及IL-8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除未发生cGVHD组的TNF-α浓度低外);急、慢性GVHD组与未发生急、慢性GVHD组比血清TNF-α、IL-6及IL-8水平均升高(P<0.05);移植后死亡组生存时间≤6月及>6月(除>6月的IL-8水平外)各组TNF、IL-6与IL-8水平均高于同期的存活组(P<0.05).结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动态监测TNF、IL-6、IL-8水平变化有助于对发生aGVHD 或cGVHD的可能提供另一种检测方法,并对判断愈后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胶质母细胞瘤的基因组突变分析中发现的异柠檬酸脱氢酶(isocitrate dehydrogenase,IDH)突变对胶质瘤的认识具有突破性意义.随后,在胶质瘤中发现了IDH1的R132碱基和IDH2的R172碱基突变.IDH1突变较多的发生在WHOⅡ~Ⅲ级胶质瘤和继发胶质母细胞瘤中.这种突变改变了异柠檬酸脱氢酶的结构,从而使将异柠檬酸转化为α-酮戊二酸的能力丧失,而获得将α-酮戊二酸转化为D-2-羟基戊二酸这一新的酶活性.在临床中,IDH1和IDH2突变已经显示对胶质瘤患者有诊断和预后意义.同时,现今也发展了一些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