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0 毫秒
1.
目的研究熊果酸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120只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组、熊果酸40、80、120 mg/kg治疗组,复方丹参滴丸(135 mg/kg)阳性对照组,每组各20只,术后立即腹腔注射给药。6 h后,通过TTC染色测定各组大鼠心肌组织梗死面积;测定血清中总抗氧化能力(T-AOC)以及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磷酸肌酸激酶(CPK)、乳酸脱氢酶(LDH)活性;检测心肌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含量;通过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通过原位细胞凋亡检测(TUNEL)法观察心肌细胞凋亡状况。结果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组大鼠心肌组织较假手术组出现明显梗死灶,血清中AST活性显著升高[(636.2±147.1)U/L比(310.5±73.8)U/L,P<0.01]、CPK活性显著升高[(1206.4±283.6)U/L比(531.7±108.2)U/L,P<0.01]、LDH活性显著升高[(1309.3±247.1)U/L比(613.4±152.8)U/L,P<0.01]、T-AOC显著降低[(8.1±1.6)U/L比(16.7±2.9)U/L,P<0.05],心肌组织中SOD活性显著降低[(54.2±8.6)U/mg prot比(80.7±9.5)U/mg prot,P<0.01]、GSH-Px活性显著降低[(11.2±2.7)U/mg prot比(17.9±4.0)U/mg prot,P<0.01]、CAT活性显著降低[(2.54±0.81)U/mg prot比(4.47±1.07)U/mg prot,P<0.01]、MDA含量显著升高[(2.34±0.37)U/mg prot比(1.40±0.24)U/mg prot,P<0.01],并且心肌组织出现明显的病理形态学改变和明显的细胞凋亡。经熊果酸(40、80、120 mg/kg)治疗后,心肌组织梗死面积显著缩小[(37.4±8.9)%、(35.3±7.6)%、(31.7±7.3)%比(42.1±7.5)%,P<0.05或P<0.01],血清中AST活性显著降低[(604.2±150.9)、(558.3±126.7)、(519.6±101.5)U/L比(636.2±147.1)U/L,P<0.05或P<0.01]、CPK活性显著降低[(1017.1±273.5)、(948.4±225.7)、(895.7±204.8)U/L比(1206.4±283.6)U/L,P<0.05或P<0.01]、LDH活性显著降低[(1061.4±253.8)、(924.7±181.9)、(850.2±168.5)U/L比(1309.3±247.1)U/L,P<0.05或P<0.01];经熊果酸(80、120 mg/kg)治疗后,血清中T-AOC显著升高[(9.5±1.6)、(11.1±2.1)U/L比(8.1±1.6)U/L,P<0.05],心肌组织中SOD活性显著升高[(59.3±10.7)、(68.1±12.8)U/mg prot比(54.2±8.6)U/mg prot,P<0.05或P<0.01]、GSH-Px活性显著升高[(13.6±2.8)、(14.3±3.1)U/mg prot比(11.2±2.7)U/mg prot,P<0.05或P<0.01]、CAT活性显著升高[(3.04±0.85)、(3.27±0.93)U/mg prot比(2.54±0.81)U/mg prot,P<0.05或P<0.01]且MDA含量显著降低[(1.91±0.23)、(1.79±0.21)nmol/mg prot比(2.34±0.37)nmol/mg prot,P<0.01];心肌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状况和心肌细胞凋亡状况显著减轻。上述各指标变化以熊果酸120 mg/kg治疗组最显著。结论熊果酸能够有效增强抗氧化酶活性,抑制氧化应激损伤,缩小心肌组织梗死面积,改善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抑制心肌细胞凋亡,提示熊果酸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剂量依赖性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索长期饮酒对大鼠肝内糖原合成酶激酶-3(GSK-3)、磷酸腺苷激活的蛋白激酶(AMPK)、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T4)的影响.方法 用AMPK激动剂(AICAR)注射大鼠,观察其对糖原、GSK-3β、AMPK的影响.取Wistar大鼠48只,随机分为A、B、C、D组,给予酒精灌胃,对应酒精剂量分别为5g/kg·d、2.5g/kg·d、0.5 g/kg·d及0(生理盐水),20周后取其肝组织测GSK-3β、AMPK(AMPKα,P-AMPKα)、GLUT4蛋白和AMPK、GLUT4 mRNA的表达以及切片组织GSK-3β的荧光表达.结果 注射AICAR大鼠的肝糖原含量增高,GSK-3β、AMPK也较原水平有所变化.服酒精各组GSK-3β荧光信号强,A组更明显,蛋白表达增强;而酒精各组P-AMPKα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P均<0.01);GLUT4mRNA和蛋白也降低(P均<0.05).结论 大鼠长期酒精灌胃可能影响GSK-3β、AMPK水平,继而降低肝糖原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测量大鼠急性运动后心肌单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活性和糖原含量的变化,探讨补糖对运动心肌AMPK激活的影响。方法 大鼠进行急性耐力运动,并在运动前后不同时间补充不同剂量的补充葡萄糖,采用Western blot测定大鼠心肌AMPK活性的动态变化,采用蒽酮法测定心肌糖原含量。结果 运动诱发大鼠心肌AMPK活性显著增高并在急性运动后1 h保持在较高水平,然而运动补糖大鼠心肌AMPK活性却无显著增高。运动或小剂量补糖都无法引起大鼠糖原含量的显著变化,只有大剂量补糖能使糖原含量在运动后24 h显著增高。结论 (1)急性运动可使大鼠心肌AMPK活性升高,补糖能显著抑制急性运动中和运动后AMPK的激活。(2)运动后大剂量补糖能有效提高运动后24 h心肌糖原含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参附芎泽方对心肌梗死(心梗)后心力衰竭(心衰)模型大鼠的心肌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 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参附芎泽方药组、曲美他嗪组。采用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心梗后心力衰竭模型,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给予纯净水,参附芎泽方药组和曲美他嗪组分别给予参附芎泽方(含生药量为8.4 g/kg)和曲美他嗪(含药量6.3 g/kg)相应的等体积药液。以20 m L/kg的容积灌胃,1次/d,连续28 d。在末次给药后1 h,腹主动脉采血,离心,取血清,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CK、CK-MB、FFA含量,Western blot检测心肌组织AMPK、GLUT4蛋白的表达,HE染色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CK、CK-MB含量降低,FFA含量升高,心肌组织AMPK、GLUT4蛋白表达均下降(P0.05)。与模型组比较,参附芎泽方组和曲美他嗪组大鼠血清CK、CK-MB含量升高,FFA含量降低,心肌组织AMPK、GLUT4蛋白表达均增高(P0.05)。与曲美他嗪组比较,参附芎泽方组大鼠血清CK-MB含量升高,FFA含量降低,心肌组织AMPK蛋白表达下降(P0.05)。HE染色结果 ,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组织发生明显形态学改变,心肌灶状坏死,坏死灶内肌纤维溶解,心肌纤维肥大,局部可见断裂、萎缩变性的肌纤维,心肌间质水肿,并见大量炎细胞浸润。曲美他嗪和参附芎泽方给药组可不同程度减轻心肌组织形态学改变。结论参附芎泽方可增加血清CK、CK-MB含量,降低血清FFA含量,通过调控心肌组织AMPK、GLUT4蛋白的表达,减轻心肌组织病理损伤,改善心衰。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慢性缺氧对小鼠心肌细胞自噬水平的影响,并初步探讨AMPKα2敲除对该过程的作用.方法 采用野生型与AMPKα2-/-雄性C57小鼠均分为野生型常氧组、野生型缺氧组、敲除型常氧组和敲除型缺氧组(n=10).常氧组于空气环境中饲养,缺氧组于10% O2的低氧舱内饲养.4周后野生型小鼠取静脉血标本,测红细胞及血红蛋白水平;取心脏标本用Western blot检测AMPKα2及自噬相关蛋白LC3-Ⅱ/LC3-Ⅰ比值与p62的变化,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心肌冰冻切片LC3变化.敲除型小鼠取心脏标本用Western blot检测心肌组织LC3-Ⅱ/LC3-Ⅰ比值变化.结果 ①野生型小鼠中,与常氧组比较,缺氧组红细胞与血红蛋白水平显著增加[红细胞:(9.33 ±0.15)×1012/L vs(12.78±0.66)×1012/L,P <0.05;血红蛋白:(135 ±3)g/L vs (192 ±4)g/L,P<0.05];②野生型小鼠中,与常氧组相比,缺氧组心肌组织LC3-Ⅱ/LC3-Ⅰ比值显著增加[(0.49 ±0.29) vs(1.70 ±0.24),P<0.05];p62表达明显降低[(1.32±0.57) vs (0.71 ±0.19),P<0.05];免疫荧光结果显示,缺氧组心肌组织LC3荧光较常氧组增多;③在常氧条件下,与野生型小鼠比较,AMPKα2-/-小鼠心肌组织LC3-Ⅱ/LC3-Ⅰ比值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78 ±0.08) vs (0.73 ±0.34),P>0.05];在缺氧条件下,与野生型小鼠比较,AMPKα2-/-小鼠心肌组织LC3-Ⅱ/LC3-Ⅰ比值显著降低[(2.08±0.72) vs (1.01 ±0.21),P<0.05];④野生型小鼠中,与常氧组比较,缺氧组AMPKα2蛋白表达水平并无显著增加[(1.14±0.13) vs(1.25±0.19),P>0.05].结论 慢性缺氧可能通过AMPKα2依赖的途径增强心肌细胞自噬,该自噬可能是心肌细胞对慢性缺氧的适应机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TGF-β)、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在低压缺氧条件下发生右心室心肌纤维化与肥大中的作用.方法 将50只8周龄雄性SD大鼠[体质量(188.6±19.3)g]随机分为常氧喂养对照组与低压缺氧喂养3、7、14和28 d实验组(n=10),低压缺氧大鼠置于模拟海拔6000m的低压舱内饲养.分离右心室,称量法计算右心室肥厚指数.采用荧光定量PCR与免疫印迹法分别检测右心室心肌组织中Ⅰ型胶原、TGF-β和CTGF的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并分析低压缺氧相同天数TGF-β和CTGF与Ⅰ型胶原表达水平、右心室肥厚指数的相关性.结果 与常氧组相比,右心室心肌组织中低压缺氧各组右心室肥厚指数均升高,其中低压缺氧7、14、28 d组右心室肥厚指数显著升高(P<0.05).与常氧组相比,右心室心肌组织中低压缺氧各组Ⅰ型胶原水平均升高,其中低压缺氧7、14、28 d组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常氧组相比,低压缺氧3d组右心室心肌组织中TGF-β(3.68±0.17)、CTGF(8.73±0.96)蛋白表达量均显著升高(P<0.05),低压缺氧28 d组右心室心肌组织中TGF-β(0.93±0.15)、CTGF(12.62±0.14)蛋白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而低压缺氧7、14 d组两细胞因子表达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低压缺氧时间增加,右心室心肌组织中两生长因子mRNA表达水平与右心室肥厚指数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Ⅰ型胶原的mRNA水平也呈显著正相关(P<0.05,低压缺氧28 d组除外);随低压缺氧时间增加,TGF-β的mRNA水平与CTGF的mRNA水平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 随低压缺氧时间增加,右心室心肌组织中TGF-β、CTGF先增加后降低再增加的表达变化,参与了低压缺氧时右心室心肌纤维化、心肌肥大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对高脂饲养大鼠骨骼肌AMP激活的蛋白激酶(AMPK)α、葡萄糖转运体4(GLUT4)、胰岛素受体底物1(IRS1)及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表达的影响,为临床有效的预防和控制脂毒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雄性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高脂和高脂加罗格列酮[1?mg/(kg·d)]三组,每组10只。喂养5个月后,采用Real time PCR法测定大鼠骨骼肌中AMPKα1、AMPKα2、GLUT4的mRNA水平,RT PCR法测定IRS1、PPARγ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测定P AMPK、T AMPK和GLUT4的含量。结果高脂组大鼠除AMPKα1和IRS1的mRNA表达无变化外,AMPKα2、 GLUT4、PPARγ的mRNA水平及P AMPK、T AMPK、 GLUT4的蛋白水平均比对照组降低(P<0.01或P<0.05)。与高脂组相比,罗格列酮显著增加大鼠骨骼肌GLUT4、PPARγ、IRS1的mRNA水平及 P AMPK、GLUT4的蛋白水平(P<0.01或P<0.05), 而对AMPKα1、AMPKα2的mRNA水平和T AMPK的蛋白水平无明显影响。结论罗格列酮可增加高脂喂养大鼠的骨骼肌P AMPK、GLUT4、PPARγ和IRS1的表达,提示其具有参与改善胰岛素抵抗、缓解脂毒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曲美他嗪(Trimetazidin,TMZ)对低压缺氧致大鼠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常氧对照组、低压缺氧模型组、TMZ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给予20、10、5 mg/kg,每组12只。除常氧对照组外,其他组均应用低压氧舱模拟海拔7 000 m高原,持续12 h,建立高原缺氧模型。HE染色观察心肌组织形态学变化;比色法检测血浆乳酸脱氢酶(LDH)活性;放免法检测血浆内皮素-1(ET-1)、心钠素(ANP)含量。【结果】与低压缺氧模型组比较,HE染色显示,各剂量TMZ均可减轻大鼠低压缺氧造成的心肌损伤,TMZ高、中、低剂量组均可显著降低低压缺氧小鼠血浆LDH活性(P<0.01,中、低剂量TMZ P<0.05),减少血浆中ET-1及ANP含量(P<0.01)。【结论】TMZ对急性低压缺氧大鼠心肌的损伤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对脓毒症大鼠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探讨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24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丹红组,每组6只。盲肠结扎并穿孔(CLP)法建立脓毒症大鼠动物模型,观察各组心肌组织超微结构改变,心肌组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和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含量的变化。结果 CLP术后24h,与手术组比较,模型组、丹红组大鼠心肌组织MDA含量[(5.5706±1.3251)μ/mg prot、(3.9900±1.0559)μ/mg prot比(1.1506±0.1771)μ/mg prot]、HMGB1蛋白表达量(0.6074±0.0504、0.5010±0.1049比0.1427±0.0345)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模型组、丹红组大鼠心肌组织SOD活力[(10.5276±3.0568)nmol/mg prot、(15.5129±3.4425)nmol/mg prot比(20.5604±3.1312)nmol/mg prot]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丹红组大鼠心肌组织MDA含量表达降低[(3.9900±1.0559)μ/mg prot比(5.5706±1.3251)μ/mg prot,P0.05],SOD活力升高[(15.5129±3.4425)nmol/mg prot比(10.5276±3.0568)nmol/mg prot,P0.05],心肌组织HMGB1表达量降低(0.5010±0.1049比0.6074±0.0504,P0.05);相同时间点心肌超微结构提示模型组大鼠心肌细胞线粒体肿胀,部分空泡变性;丹红组心肌细胞损伤轻于模型组。结论丹红注射液对脓毒症大鼠心肌损伤有一定程度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清除氧自由基,降低HMGB1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富氧水对小鼠的耐缺氧和抗疲劳作用。方法采用灌胃法给予小鼠不同剂量的富氧水,分别测定小鼠的常压耐缺氧时间、急性脑缺血性缺氧存活时间、亚硝酸钠中毒存活时间、负重游泳时间及小鼠游泳后血清尿素氮、血乳酸、肝糖原的含量。结果富氧水低剂量组(2.4mg/kg)小鼠常压耐缺氧生存时间较对照组显著延长(P<0.05);肝糖原储备量增加(P<0.05);血乳酸上升速度减慢(P<0.05);血乳酸曲线下面积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富氧水低剂量组急性脑缺血性缺氧生存时间、亚硝酸钠中毒存活时间和负重游泳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有延长的趋势;小鼠运动后血清尿素氮含量也有降低的趋势。结论富氧水具有一定耐缺氧和抗疲劳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不同缺氧方式和程度对大鼠不同部位一氧化氮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急性中、重度低压缺氧及慢性轻、中度缺氧对大鼠血液、心肌、脑皮质一氧化氮(NO)分泌的影响,进而探讨不同缺氧方式、程度时大鼠各部位NO调节的异同。方法:以硝酸还原酶法测定中、重度急性低压缺氧和慢性轻、中度低压缺氧大鼠的血液、心肌和脑皮质NO含量。结果:急性中、重度低压缺氧后即刻。大鼠的血液、心肌、脑皮质NO含量均比地面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慢性轻、中度低压缺氧后,各组大鼠血液NO含量显著低于地面对照组(P〈0.05或P〈0.01);慢性轻度低压缺氧6d组和8d组大鼠皮质NO含量显著高于地面对照组(P〈0.01),10d组皮质NO含量与地面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慢性中度低压缺氧4d组和6d组大鼠皮质NO含量显著高于地面对照组(P〈0.01),8d组和10d组则显著低于地面对照组(P〈0.01)。结论:急、慢性轻、中、重度低压缺氧后,大鼠各部位NO水平的变化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曲美他嗪(TMZ)对低压缺氧致大鼠脑组织水肿的预防作用。方法将72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常氧对照组、低压缺氧模型组、尼莫地平(NIM)组和TMZ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2只。除常氧对照组外,其他组均应用低压氧舱模拟海拔7 000 m高原、持续12 h建立高原缺氧模型。应用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法观察脑组织形态学变化;物理方法检测脑含水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水通道蛋白-4(AQP-4)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AQP-4蛋白水平。结果与低压缺氧模型组比较,HE染色显示:NIM组和TMZ各剂量组均可减轻大鼠低压缺氧造成的脑组织损伤,TMZ高剂量组最为显著;NIM组和TMZ各剂量组均可降低低压缺氧大鼠脑含水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MZ高剂量组降低更为明显(P<0.01);NIM组和TMZ各剂量组均显著降低脑组织中AQP-4 mRNA及蛋白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TMZ对急性低压缺氧致大鼠脑水肿具有显著的预防作用,可显著减轻低压缺氧状态造成的大鼠脑组织损伤和脑水肿,其机制可能与其降低脑组织中AQP-4的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为了观察急性低压缺氧对大鼠上消化道生长抑素 (SS)的影响及其意义 .方法  36只雄性 Wister大鼠随机分成 6组 ,其中 3组为对照组 ,3组为急性溃疡模型实验组 ,实验组与对照组各随机分为地面组、5 0 0 0 m组及 10 0 0 0 m组 .在低压舱上升至 5 0 0 0 m ,10 0 0 0 m,各停留 30 min,出舱即时麻醉取上消化道粘膜组织 ,用放免法测定粘膜 SS含量 .结果 实验十二指肠粘膜 SS含量 5 0 0 0 m和 10 0 0 0 m组均明显高于地面组 (2 5 6± 2 8vs 148± 45 ,P<0 .0 1,2 48± 77vs148± 45 ,P<0 .0 5 ) ,5 0 0 0 m组 10 0 0 0 m间无显著性差异 .对照组十二指肠 SS含量 ,5 0 0 0 m和 10 0 0 0 m组均明显高于地面组 (2 6 5± 5 6 vs 16 0± 19,P<0 .0 1,2 0 0± 8vs 16 0± 19,P<0 .0 1) ,5 0 0 0 m组明显高于 10 0 0 0 m组 (2 6 5± 5 6 vs 2 0 0±8,P<0 .0 5 ) .实验组与对照组各高度时十二指肠粘膜 SS含量间均无显著性差异 .胃窦粘膜 SS含量在实验组、对照组及实验组与对照组各高度时均无显著性差异 .结论 急性低压缺氧引起十二指肠粘膜 SS含量明显升高 ,对胃窦粘膜 SS含量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4.
杨虎  张永亮  李灵芝 《武警医学院学报》2012,21(4):229-231,247,224
【目的】建立大鼠急性低压缺氧模型,研究蕨麻乙醇提取物对组织缺氧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对血清内皮素-1(vascular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1,ET-1)与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 related peptide,CGRP)水平的影响。【方法】78只雄性Sprag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常氧对照组、急性低压缺氧模型组、蕨麻乙醇提取物高[3.6 g.(kg.d)-1]、中[1.8 g.(kg.d)-1]和低[0.9 g.(kg.d)-1]剂量组,尼莫地平组[0.02 g.(kg.d)-1],每组13只。除常氧对照组外,各组大鼠在减压舱内模拟海拔7 000米缺氧12 h。HE常规染色观察心、脑、肾组织病理改变;用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ET-1和CGRP水平。【结果】低压缺氧模型组大鼠心肌、脑组织及肾组织均发生明显的病理学改变,血清ET-1含量显著升高(P<0.01),CGRP含量显著降低(P<0.01),ET-1/CGRP比值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蕨麻乙醇提取物3.6 g.(kg.d)-1组大鼠心、脑、肾组织病理改变明显改善,血清ET-1水平降低(P<0.01),CGRP水平升高(P<0.05),其血清ET-1/CGRP比值与正常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蕨麻可以有效保护急性低压缺氧造成的组织损伤,可能与其抑制ET-1的释放,促进CGRP释放,维持ET-1和CGRP的动态平衡有关。  相似文献   

15.
急性低压缺氧对血清一氧化氮和内皮素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昊  张慧  沈俊 《海军医学杂志》2002,23(2):110-111
目的:探讨急性低压缺氧时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方法:36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5000m低压缺氧组、8000m低压缺氧组。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血清中NO含量、放射免疫法测定ET含量。结果:5000m、8000m急性低压缺氧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清NO含量显著降低(P<0.05);血清ET含量显著升高(P<0.05或P<0.01);5000m组与8000m相比,NO、ET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缺氧后机体发生病理改变与NO合成下降、ET合成增加导致功能失衡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建立低压缺氧模型,模拟急性高原缺氧损伤,观察不同缺氧时间点大鼠肺组织损伤情况。【方法】选取清洁级雌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缺氧6、12及24 h组。利用数控低压缺氧舱,建立急性高原缺氧损伤模型,通过HE染色观察大鼠肺组织形态学改变,利用干湿比重法检测肺组织含水量,采用生化手段检测血清乳酸脱氢酶(lactatedehydrogenase,LDH)及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应用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肺组织水通道蛋白(aquaporin,AQP)1/4的表达情况。【结果】HE染色:正常对照组可见多边形或圆形薄壁囊泡,边界清楚,肺泡上皮细胞间为薄壁肺泡隔,隔内可见毛细血管断面,各低压缺氧组肺泡上皮细胞明显肿大,肺泡壁增厚,肺间隔内毛细血管扩张;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各缺氧组大鼠肺含水量显著升高(P<0.01),且随缺氧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高;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各缺氧组大鼠血清LDH活性显著升高(P<0.01),CAT活性显著下降(P<0.05或P<0.0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各缺氧组大鼠肺组织中AQP1/4蛋白表达量均明显升高(P<0.01),且随缺氧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高。【结论】急性高原缺氧可造成实验大鼠肺水肿,且损伤程度与缺氧时间密切相关,其机制可能为上调水通道蛋白(AQP)1/4的表达所致。  相似文献   

17.
低压缺氧小鼠脏器微量元素变化与免疫功能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 5km急性低压缺氧小鼠肝脾微量元素变化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小白鼠分 2组 ,5km低压缺氧 6 0min组及地面对照组 ,实验组 5km低压缺氧 6 0min。处死小鼠 ,取肝、脾烘干至恒重 ,采用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锌、铜、铁。结果  5km低压缺氧小鼠肝中Zn、Cu、Fe的含量与对照组比较有差异 (P <0 .0 5 ) ;脾中微量元素Zn、Cu、Fe的含量与对照组比较有差异 (P <0 .0 5 )。结论  5km低压缺氧使小鼠肝中Zn、Fe、Cu含量降低 ,脾中Zn、Cu、Fe含量降低 ,提示 5km低压缺氧微量元素变化与免疫功能改变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不同低压低氧刺激时间对大鼠平均肺动脉压力、肺组织及酪氨酸激酶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latelet 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ibroblast growth factor,FGF)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32只雄性SD大鼠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4组,A组正常海拔环境下饲养21 d;B组持续低压低氧环境(低压低氧舱模拟海拔5 000米高度)21 d,C组每天6 h低压低氧环境持续21 d,D组间断24 h(隔天)低压低氧环境21 d,光照、饮食、饮水等因素相同。利用BL-420S生物信号采集系统,通过右心导管法测量每组大鼠肺动脉压力;HE染色观察每组大鼠肺组织;ELISA方法测定每组大鼠血清中VEGF、PDGF、FGF表达量。结果 ①B、C、D组大鼠平均肺动脉压力较A组升高(P<0.05),其中B组升高最明显,平均肺动脉压力为(27.4±1.2) mmHg(1 mmHg=0.133 kPa),其次为D组,平均肺动脉压力为(22.1±1.1) mmHg。②B、C、D组大鼠肺血管周围均可见淋巴细胞浸润,B、D组大鼠肺组织可见炎症细胞及纤维组织引起的局部实变,亦可见局部肺泡过度充气,呈肺气肿表现。③B、C、D组VEGF、PDGF、FGF表达量较A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 间断低压低氧刺激可以诱发大鼠肺动脉压力升高,但是间断低压低氧6 h、间断低压低氧24 h持续21 d的大鼠平均肺动脉压力未达到25 mmHg;间断低压低氧导致肺内炎症细胞浸润增多、肺泡壁结构破坏,进而造成肺实变、肺气肿病变;VEGF、PDGF、FGF等酪氨酸激酶表达量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预缺氧对严重低压缺氧引起大鼠海马神经细胞损伤及学习记忆能力降低的保护作用.方法 ①Wistar大鼠分为对照组、单纯缺氧组、预缺氧复合缺氧组.光镜和电镜观察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形态变化;TUNEL法检测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②单纯缺氧组和预缺氧复合缺氧组大鼠进行穿梭箱主动回避训练,随后进行低压缺氧,观察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改变.结果 预缺氧复合缺氧组大鼠CA1区神经元病理改变较轻,神经元凋亡显著低于单纯缺氧组(P<0.05);预缺氧复合缺氧组大鼠在严重缺氧后受电击次数和主动逃避时间的增加显著低于单纯缺氧组(P<0.05).结论 缺氧引起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等病理改变,并导致学习记忆能力降低;预缺氧对海马CA1区神经元的缺氧性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并能有效减轻严重缺氧所导致的学习记忆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