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反流性食管炎(RE)患者酸和胆汁反流的发生情况.方法 RE患者85例及健康志愿者20例,应用Digitrapper MKⅢ便携式pH监测仪及Bilitec 2000便携式胆汁监测仪同步监测食管24h pH变化及胆汁反流.结果 RE组有酸和胆汁共同反流者为53例(62.4%),单纯酸反流者26例(30. 6%),单纯胆汁反流者3例(3.5%),无任何反流者3例(3.5%).RE组中酸及胆汁反流次数、持续反流大于5min次数、最长持续反流时间及反流总时间百分比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1),男女之间比较,各种反流无差别.结论胆汁反流与酸反流同样常见于RE患者,在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同步动态监测食管pH值及胆汁变化对RE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分析部分GERD经临床常规抑酸治疗失败的原因,为临床处理难治性GERD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16例经常规PPI抑酸治疗12周,临床症状或食管炎症未能控制的GERD患者(R组)及16例初诊为GERD的患者(P组),停用影响胃肠分泌及动力药1周,记录烧心、反酸等症状积分,内镜检查食管情况,14C呼气试验检测Hp感染率,以便携式pH及胆反流监测仪24h同步监测食管下端pH及胆反流情况.结果 R组烧心等症状积分与P组差异无显著性,胃镜检查结果显示R组Barret t食管13例,其中3例合并食管溃疡,P组Barrett食管7例,其中1例合并食管溃疡,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R组Hp检出率42%,与P组的71%差异有显著性;24h pH及胆反流监测结果显示 R 组食管酸暴露时间与P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胆红素吸收值≥0.14的总时间百分R组较P组显著升高,R组混合反流9例,与P组的5例差异有显著性,R组单纯胆反流4例,单纯酸反流2例 ,1例无病理性酸或胆反流,与P组单纯胆反流1例,单纯酸反流6例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各组酸和胆反流多同时发生,R组反流事件以夜间明显.结论 1.GERD合并严重食管炎,尤其是Barrett食管及出现并发症是GERD治疗困难的原因.2.难治性GERD存在严重DGER,混合反流加重食管损伤,而单纯胆反流及夜间反流可能造成晨起时服用PPI治疗失败.3.Hp感染及酸反流可能不是GERD治疗失败的直接原因.4.少数GERD患者症状控制失败,但pH及胆反流监测结果正常,必须对疾病重新作出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反流性食管炎(RE)患者艾司奥美拉唑治疗预后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分析2021年6月-2022年4月本院收治的92例RE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口服艾司奥美拉唑治疗2 m.应用反流性疾病问卷(RDQ)疗效指数评估患者预后情况,依据患者预后情况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收集对比两组的基线资料,分析RE患者艾司奥美拉唑治疗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92例RE患者治疗后,有37例难治RE(预后不良),占40.22%.两组年龄、合并2型糖尿病、BMI、焦虑、抑郁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大、合并2型糖尿病、BMI≥28 kg?m-2、焦虑评分≥50分、DeMeester阳性是导致RE患者艾司奥美拉唑治疗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OR>1,P<0.05).结论:RE患者艾司奥美拉唑治疗预后受患者年龄、合并2型糖尿病、BMI、焦虑情况、DeMeester指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近年研究发现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对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病亦起到重要作用.铝碳酸镁不但能中和胃酸,还能可逆性结合胆酸,在胆汁反流性胃炎方面已取得良好疗效.2000年3月至2001年3月,国内6所医院对铝碳酸镁治疗45例反流性食管炎进行临床疗效观察.方法 45例胃镜证实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5例,其中男20例,女5例,年龄为50.52±13.10(28~78岁);对照组20例,其中男14例,女6例,年龄为47.45±14.11(28~70岁).根据烧心、反酸及胸痛症状严重程度及发生频度进行症状记分.根据症状的不同程度记录为0、1、2、3分,胃镜检查,对食管炎进行分级.食管24h pH及胆红素联合监测,了解反流情况及类型.然后,治疗组予以铝碳酸镁(商品名达喜, 德国拜耳公司)1.0g,每日4次口服;对照组予以奥美拉唑(商吕名洛赛克,美国阿斯利康公司)20mg,每日2次,治疗2周,后改为20mg,每日1次,再治疗4周.治疗6周后,由同一医生复查胃镜,食管炎消失者为治愈,改善≥1个级别为有效,改善不明显为无效.治疗组17 例患者、对照组13例患者复查食管24h pH及胆红素联合监测.结果铝碳酸镁及奥美拉唑治疗后1、2、4、6周均可显著降低患者烧心、反酸及胸痛症状积分(P均<0.01).治疗后1、2、4、6周时对两组患者烧心、反酸及胸痛症状积分下降值无显著差异,揭示铝碳酸镁与奥美拉唑对反流性食管炎烧心、反酸及胸痛症状疗效相似.治疗组14例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6周后行胃镜检查.治疗前反流性食管炎A 级8例,B级6例,铝碳酸镁治疗6周后,镜下治愈9例,好转2例,无效3例.其治愈率为64.2 8%,有效率为78.5%.对照组15例患者治疗前反流性食管炎A级3例、B级8例、C级2例、D级2 例,治疗6周后,镜下治愈10例,好转4例,无效1例.其治愈率为66.67%,有效率为93.33 %.经统计分析两组在治愈率及有效率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17例患者及对照组13例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后行食管24h pH及胆红素联合监测.结果显示治疗后铝碳酸镁及奥美拉唑均可明显减少食管24h酸及胆汁反流次数,降低食管24h酸及胆汁反流百分比. 综合分析食管24h pH及胆红素联合监测结果,铝碳酸镁治疗组17例患者,治疗前16例患者存在混合反流(94.12%),1例存在单纯酸反流(5.88%);治疗后5例恢复正常(29.41%)、3例变为单纯酸反流(17.65%)、3例变为单纯碱反流(17.65%)、6例(35.29%)仍为混合反流. 奥美拉唑治疗组13例患者,治疗前12例(92.31%)存在混合反流,1例(7.69%)存在单纯酸反流;治疗后10例(76.92%)恢复正常,1例(7.69%)变为单纯酸反流,1例(7.69%)变为单纯胆汁反流,1例(7.69%)仍为混合反流.铝碳酸镁组治疗后食管24h pH及胆红素监测恢复正常者,明显低于奥美拉唑组(P<0.05=).结论铝碳酸镁为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有效药物,其既可中和胃酸,又可结合胆汁酸,提示其在治疗混合反流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内镜RE阴性的GERD患者症状与酸(或胆汁)反流的关系.方法采用标准餐,食管pH和Bilitec 2000作24h同步监测,出现症状作记录 ,以与监测结果作对照.病理性酸反流以DeMeester评分>15为阳性,胆汁反流以胆红素吸光值≤0.14为阳性.结果 14例以反酸、烧心、胸骨后疼痛为主诉的门诊患者,男性10例、女性4 例 ,年龄30~67岁,平均53岁,内镜检查仅为慢性胃炎,未见食管炎.监测结果9例(64%)未见病理性酸或/和胆汁反流,仅5例有病理性酸或/和胆汁反流,其中3例同时可见酸反流和胆汁反流(1例酸和胆汁同步反流、2例非同步反流),2例仅有酸反流.酸反流计分15~50分者2例、51~100分者3例.分析症状与反流的关系,5例有反流者白天出现的症状显示与反流有关 ,夜间大多无症状,但仍示有酸(胆汁)反流.9例无反流者有3例患者表示监测期与平时有明显不同,未出现反流症状,其余6例程度不等有症状但未见酸(或胆汁)反流.结论本组GERD(RE阴性)者9例(63%)未见病理性酸(或胆汁)反流,仅5例有病理性酸(或胆汁)反流,因此对此类GERD的临床意义及诊断尚需作进一步探讨,例如对症状积分及肉眼所见的正常食管部位作病理组织学研究,有可能阐明RE阴性的GERD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采用食管24h pH、LES以及食管体部蠕动和X线钡餐透视下动态观察食管运动的方法,探讨滑动型食管裂孔疝(HH)伴反流性食管炎(RE)和单纯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食管动力学改变.方法胃镜或上消化道钡餐确诊GERD患者62例,分为RE组32例和HH组30例, 在X线透视下观察食管形态学、蠕动以及反流与廓清方式,并注意与其他胃肠疾病的关系, 同时监测食管24h pH和下食管括约肌(LES)压力及其松弛度,以及干、湿咽时食管蠕动的情况.同时与单纯反流性食管炎患者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30例HH患者X线透视下均有食管黏膜增粗,头高脚低位下伴有食管钡剂反流现象,反流以抽吸型为主(80%),廓清以被动廓清为主,占36.67%.LES静息压力为(15 .96±8.63)kPa,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4h食管pH监测中总的卧位和立位反流时间百分比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LES的长度各组间无明显差异.松弛率为33 .33%,食管体部蠕动频率、波幅均较对照组低,间期明显延长.顺行性蠕动百分比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 HH患者以抽吸型反流和被动廓清为主.LES静息压降低,食管蠕动间期延长,频率减慢,幅度降低,与单纯性反流性食管炎相比,程度加重,支持HH可能是长期RE 的结果,RE在HH发病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奥美拉唑联合盐酸依托必利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采用奥美拉唑加盐酸依托必利治疗;对照组60例采用奥美拉唑治疗,8周后评价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8周后,治疗组及对照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率分别为86.7%和70%,胃镜检查结果改善率分别为98.3%和88.3%,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奥美拉唑联合盐酸依托必利治疗胃食管反流病能达到理想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质子泵抑制剂(PPI)治疗对反流性食管炎大鼠食管菌群构成的影响.方法 采用幽门部分结扎及前胃完全结扎手术建立反流性食管炎大鼠模型.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反流性食管炎对照组和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治疗组;术后1周开始灌胃,灌胃2周后处死大鼠获取食管黏膜组织2块,1块用于细菌16S rDNA基因测序,另1块...  相似文献   

9.
郑庆芬  贺新禹 《医学信息》2010,23(13):2136-2137
目的探讨奥美拉唑联合盐酸依托必利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采用奥美拉唑加盐酸依托必利治疗;对照组60例采用奥美拉唑治疗,8周后评价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8周后,治疗组及对照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率分别为86.7%和70%,胃镜检查结果改善率分别为98.3%和88.3%,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奥美拉唑联合盐酸依托必利治疗胃食管反流病能达到理想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强力抑酸对人胃、胆囊排空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研究邢进宏,柯美云,陈元方,王智凤,张淑琴,陆国均(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科)抑制胃酸分泌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方法之一。本文观察了奥美拉唑(OM)对正常人与GERD患者胃、胆囊排空的影响,并对其可能机...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估胃食管反流病不同维持治疗方式的影响因素。方法 调查 15 6例GERD病人 ,根据治疗后的症状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 ,分为间断治疗组 ,连续治疗组。探讨两种维持治疗方式与病程、反流症状积分、食管动力功能、2 4小时食管pH检测结果及内镜下炎症程度之间的关系。并对同期接受内镜、食管动力以及 2 4小时食管pH检测的 86例患者 ,进行影响因素的Logistic分析。结果  1 96 7% (15 1/ 15 6 )GERD患者对抑酸药物治疗有效 ,其中按需治疗组 92例 ,连续治疗组5 9例 ,6 0 9% (92 / 15 1)GERD的患者经正规治疗后能达到按需应用抑酸药物 …  相似文献   

12.
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食管测压及pH监测值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探讨反流性食管炎发病机制及其与胃食管反流的关系。 采用食管测压法和24h食管pH监测对68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和30例健康志愿者进行了食管功能检测。结果显示食管炎患者食管下括约肌压力(LESP)减低(P<0.05)、食管蠕动波幅(PA)减低(P<0.01) 、食管蠕动波传导速度(PV)减慢(P<0.05) ;24h食管pH<4的百分比 、酸反流次数和>5 min的酸反流次数明显增加(均P<0.01), Ⅰ期与Ⅱ期食管炎相比食管动力参数无差异, 而在24h食管 pH监测方面显示Ⅱ期食管炎患者在酸反流次数及>min反流次数、最长反流时间、pH<4时间百分比方面均较Ⅰ期食管炎患者有明显增加。提示反流性食管炎发病机制与胃食管反流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3.
1.6 胆盐GERD中的作用及治疗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GERD是混合性反流 GERD是消化道中常见病,据国内统计,占症状的8%,其中5%符合GERD诊断, 2%为RE. 以往文献大多认为GERD是酸反流所致,因而常以24h pH监测为GERD诊断的金标准,但自Bi litec 2000广泛应用以来,发现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在GERD中有极高的发生率,在41例联合监测中证实了此点.每例受试者均同时进行食管24h pH监测及胆汁监测.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察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伴小肠细菌过度生长(SIBO)阳性反流性食管炎(RE)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2例伴SIBO阳性RE患者(2019年8月~2020年12月),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36例)、观察组(36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肠溶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比较分析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胃食管反流病问卷评分(GerdQ评分)、食管远端收缩积分(DCI积分)、肠道菌群变化(双歧杆菌、肠杆菌、肠球菌)、炎性因子水平[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结果:两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GerdQ评分低于对照组,DCI积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双歧杆菌数量高于对照组,肠杆菌、肠球菌数量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IL-6、IL-8水平均低于对照组,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伴SIBO阳性RE患者疗效确切,可有效减轻机体炎症反应,改善肠道菌群环境,增强患者食管收缩功能,促进病情改善.  相似文献   

15.
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以烧心和反酸为主要症状,内镜下表现为食管糜烂、溃疡及纤维化狭窄,治疗首推促动力药和质子泵抑制剂联合应用。本试验对比观察红霉素与莫沙必利、奥美拉唑联用治疗RE,对临床症状及内镜下病灶改善的疗效,探讨红霉素作为促动力药在RE治疗方面的可行性。1材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69例RE均为我院2005年2月—2006年2月胃镜确诊的病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治疗组,均签署知情同意书。试验组35例,其中男20例,女15例,年龄19~65岁;对照组34例,其中男21例,女13例,年龄18~66岁。胃镜诊断参照1994年洛杉矶第十届世…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症状发生与酸及胆汁反流事件之间的关系,以确定胆汁反流是否与酸反流同样为引起胃食管反流症状的主要原因.方法对32例有胃食管反流病典型症状(烧心、反食、反酸)患者和24h食管内 pH及胆汁同步监测.监测中患者均完成日记,内容包括进餐的时间和食物内容,卧位和直立位时间及症状.并通过症状标记按键进行症状标记.通过计算机分析结果以DeMesster计分1 4.72为标准将患者分成两组1组为无明显酸反流组(14例,56.25%),2组为有明显酸反流组(18例,43.75%).分析两组患者所标记的症状发生的时间(餐时,餐后,直立位,卧位 );是否与酸反流事件或胆汁反流事件或酸和胆汁混合反流事件有关.如果症状发生前后2mi n内食管内pH<4持续10s以上则表明症状与酸反流有关;症状发生前后2min内食管内胆红素吸收值>0.14持续10s以上则表明症状与胆汁反流有关.计算每一例患者的酸反流和胆汁反流有关的症状指数(symptom index SI).与酸反流有关的症状指数SI=(与酸相关的症状次数)/(总的症状次数)×100%,与胆汁反流有关的症状指数SI=(与胆汁相关的症状次数)/(总的症状次数)×100%.结果 32例患者监测中共发生症状272次(包括烧心、反酸、胸痛、反食).第 1组患者人平症状发生次数低于第2组(5.1 vs 11.3).第2组仅18次(2.7%)的症状发生与酸反流有关,而第2组有102次(50.5%)的症状发生与酸反流有关.两组仅有7.7%的症状发生与胆汁反流有关.第1组与酸和胆汁反流有关的症状指数计分较低;而第2组与胆汁反流有关的症状指数计分亦较低,但与酸反流有关的症状指数计分明显高于第1组(P<0.05). 结论反流症状的发生明显与酸反流事件相关而较少与胆汁反流事件相关. 胆汁反流不是导致胃食管反流症状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2.35 胃食管反流病流行病学及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西安地区成人胃食管反流病(GERD)流行病学特征;探讨GER相关症状与GERD的关系.方法采用分层多级整群随机抽样问卷方法对西安市18~70岁城乡常住人口共2532人进行GER相关症状的流行病学调查,部分被调查者和54例有GER相关症状的门诊病人还接受了胃镜检查和24h食管pH监测.结果 1.西安地区成人GER主要症状(MS-GER)、GERD、异常胃食管反流(AGE R)和反流性食管炎(RE)的发生率分别为16.98%、3.87%、3.49%和2.4%; 2.MSGER的发生与性别无关(男女之比1∶1.03),但RE患者男性多见(男女之比2.4∶1).30岁以上者MSG ER发生率高于30岁以下者(P<0.05); 3.与无症状者比较,有MSGER者FD和IBS样症状、呼吸道和口咽喉疾病和症状发生率明显升高(P<0.01); 4.大量吸烟、大量饮酒、消化性溃疡、腹部手术是MSGER发生的高危因素(OR≥2.6),肥胖是中危因素(OR=2.16), 过饱食物、咖啡和甜食是低危因素(OR=1.12~1.16);某些食物(红薯、辛辣等)、体位、生气、劳累和紧张是MSGER常见诱因; 5.有反流症状者GERD、AGER和RE发生率显著高于无症状者(P<0.01),且与症状严重程度有关(P<0.05~0.01),但RE内镜下分级与症状严重程度无关(P>0.05); 6. 52.94% AGER患者伴有RE,69.23%RE患者伴有 AGER;RE患者的反流参数显著高于AGER患者(P<0.05~0.01).结论西安地区成人GERD常见,GERD和FD、IBS发病机制可能存在某种联系; GER与呼吸道、口咽喉某些疾病有因果关系;某些疾病、食物和生活习惯与GERD的发生有关 .多数RE患者伴有AGER,但除胃酸以外,其他因素(如胆盐)在RE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GERD)是常见的临床病症,近年来国内报道发病率上升,GERD发病机理复杂,胃食管屏障压降低、食管清降能力下降、胃排空延缓等均参与GERD的发生.本研究通过食管下段24h pH监测诊断为GERD患者食管测压观察,探讨其相关性.方法 1.食管下段24h pH监测确诊为GERD患者62例,内镜下诊断为反流性食管炎48例,Ⅰ级28例,Ⅱ级16例,Ⅲ级4例.2.食管测压采用多导胃肠功能检测仪(瑞典C TD公司).测定下食管括约肌长度(LESL)、腹段LESL,下食管括约肌压力(LESP)及食管远端蠕动压.3.食管下段24h pH监测观察24h内pH<4百分率(pH<4%=、大于5min的长酸反流次数及总反流时间.4.统计学处理采用多因素回归分析对食管测压和pH监测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t检验对不同食管动力变化与食管酸反流的关系进行分析,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1.采用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pH<4(%)与LESL相关,r=-0.327,P <0.01,与LESP相关,r=-0.49,P<0.001,与食管远端蠕动压相关,r=-0.331, P<0.001.2.腹段LESL<2cm及LESP<6mmHg时,pH<4(%)明显高于腹段LESL>2c m及L ESP>6mmHg,P均<0.01.3.食管远端压力低于30mmHg者pH<4(%)明显高于60mmHg者 ,P<0.01;且与长酸反流相关,P<0.01.结论 LES的功能是胃食管反流发生的决定因素,同时与食管体部的蠕动功能密切相关另外如胃排空紊乱、酸分泌过多及食客粘膜抵抗能力下降均参与胃食管反流的发病 .  相似文献   

19.
目的本文通过对食管炎患者进行食管动力测定,并与健康对照比较,旨在探讨食管动力障碍与食管炎的关系.方法受试者共86人,分为2组,正常对照组34例,男17例,女17例,平均年龄为42.9岁,均无食管反流症状,排除消化道及严重全身器质性疾病,胃镜排除食管炎. 反流性食管炎组52例,男32例,女20例,平均年龄为41.9岁,具有较典型的胃食管反流症状(烧心、胸骨后疼痛),胃镜检查均证实为食管下段炎症.受试者在检查前3天停用所有抑酸药物,禁食4h后进行检查.先行定标,经鼻腔插管至65cm,以定点牵拉法检测下食管括约肌压力、下食管括约肌长度、下食管括约肌松弛压、松弛率、食管体部运动功能、上食管括约肌压力、上食管括约肌松弛率.结果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下食管括约肌压力(10±6.37)较对照组(21.57±5 .70)明显降低,而下食管括约肌松弛压、松弛率及下食管括约肌长度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反流性食管炎组中其食管体部的正常蠕动占31.7%,而对照组为85.3%,食管炎组中正常蠕动所占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食管炎组出现低压收缩比例为12.6%,同步收缩为 39.6%,不协调收缩为25.7%.其中以同步收缩和不协调收缩的比例较对照组明显升高.食管炎组食管体部的收缩压(远端和近端收缩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食管炎患者上食管括约肌压力及其松弛压、松弛率均大致正常,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结论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存在明显的食管运动功能障碍,主要表现在下食管括约肌压力降低及食管体部收缩乏力,收缩不协调.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莫沙必利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老年反流性食管炎的效果及对胃动素、胃泌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老年反流性食管炎患者86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3)和观察组(n=43)。其中对照组患者口服奥美拉唑40mg·次~(-1),2次·日~(-1);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枸橼酸莫沙必利片5mg·次~(-1)口服,3次·日~(-1);总疗程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烧心、反酸、胸骨后疼痛症状积分,胃动素、胃泌素水平,胃镜下食管粘膜愈合总有效率,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烧心、反酸、胸骨后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胃动素、胃泌素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胃镜下食管黏膜愈合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间不良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莫沙必利联合奥美拉唑可提高老年反流性食管炎临床疗效,改善临床症状,促进食管粘膜愈合,且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