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容积再现技术(VRT)对隐性脊柱裂(SBO)的显示能力。方法:对50例SBO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MSCTVRT图像与数字X线摄影(DR)和常规横断面CT图像进行比较。结果:MSCTVRT图像清晰显示50例SBO的部位及形态,诊断率为100%,其中L5椎体11例、S1椎体35例、S1~S2椎体4例。DR对隐裂的诊断率为86%(43/50),而常规横断面CT诊断率仅为4%(2/50)。结论:MSCTVRT技术能够清晰显示SBO,只需两幅图像即可明显提高MSCT对SBO的诊断率,减少漏诊。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容积再现技术(VR)在鼻区骨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110例鼻区骨折患者,采用16排螺旋CT轴位薄层螺旋扫描,在AW4.2工作站上使用容积再现技术(VR)观察鼻区骨折的影像表现。结果:双侧鼻骨骨折60例,单侧23例(其中左侧12例,右侧11例),单纯上颌骨额突骨折11例,单纯鼻中隔骨折4例,鼻骨骨折伴发上颌骨额突骨折61例、鼻中隔骨折34例、泪骨骨折15例、上颌窦前壁骨折4例、眼眶内壁骨折3例、额骨骨折3例、鼻额缝分离1例。结论:多层螺旋CT容积再现技术(VR)可以提高鼻区骨折诊断的准确性,对指导临床治疗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测量眼眶容积在临床的运用。方法 应用多层螺旋CT测量软件对先天性小眼球或眼球发育不良者1 1例和幼年外伤致眼球萎缩4例,视网膜母细胞瘤眼球摘除术15例,眼眶爆裂骨折64例患者行眼眶CT平扫,并进行患眼和对侧健康眼的眼眶容积测量。结果 较客观、准确测量出眼眶容积数据,先天性小眼球或眼球发育不良者23例或幼年外伤致眼球萎缩失明者、视网膜母细胞瘤眼球摘除术者眼眶容积均小于对侧健康眼;眼眶爆裂骨折患者眼眶容积测定大于对侧健康眼。结论 通过眼眶容积监测,可以判断患儿眼眶发育的情况,所置内容物对眼眶发育的影响及功效;对眼眶爆裂骨折患者进行容积测量,可预测眼球内陷情况,指导临床治疗,并术前术后进行比较,判断疗效。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广西男性成人103例骨骼的股骨颈干角、扭转角和肱骨扭转角进行了测量,结果经统计学处理,并与黑、白种人作了对比。广西人股骨颈干角、扭转角大于白人的股骨颈干角、扭转角。广西人股骨颈干角左侧大于右侧,白人者则右侧大于左侧。广西人肱骨扭转角的平均值小于白人的平均值,而大于日本人、朝鲜人的平均值,与印第安人相接近。显示出种族、民族、地区的差异性。并对上述角度的成因及其应用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眼眶爆裂性骨折时多层螺旋CT(MSCT)测量眼眶容积的方法。方法:利用MSCT的二维CT(2D—CT)及三维CT(3D—CT)测量15具成人颅骨标本30只眼眶的径线和容积并与标本直接测量值进行比较.制作成人颅骨标本眼眶爆裂性骨折模型30只,进行眼眶容积的MSCT测量与直接测量对照。结果:MSCT对眼眶径线和容积的测量与直接测量结果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种测量技术的结果具有高度的相关性(P〈0.01),MSCT测量能真实反应眼眶的径线和容积以及爆裂性骨折眼眶的容积改变。结论:眼眶爆裂性骨折MSCT测量方法的结果准确,能为临床眼眶外伤的整复提供量化依据。  相似文献   

6.
X线头影测量确定无牙颌垂直距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X线头影测量对青年正常牙合垂直距离进行研究 ,寻找一个比较客观的确定无牙颌垂直距离的方法 ,进一步提高临床修复质量。方法选择 74例青年正常牙合拍摄X线头影测量片 ,将X线头影测量片描绘后输入计算机 ,用头影测量软件测量相关数据 ,用直线相关分析和直线回归分析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在硬组织标志点中颏下点至眶耳平面的距离 (thedimensionfrommentontoFrankforthorizontalplane,Me FH)与前鼻棘点至眶耳平面的距离 (thedimensionfromanteriornasalspinetoFrankforthorizontalplane ,ANS FH)的相关性最强 (男性 :Y =86 .5 74 0 0 .6 5 39X ,r =0 .4 0 2 1,P <0 .0 5 ;女性 :Y =6 5 .4 4 2 7 1.115 6X ,r =0 .4 2 0 4 ,P <0 .0 1) ;在软组织标志点中Me FH与鼻下点至眶耳平面的距离 (thedimensionfromsubnasaletoFrankforthorizontalplane ,Sn FH)的相关性最强 (男性 :Y =74 .4 6 34 0 .936 8X ,r =0 .5 74 0 ,P <0 .0 1;女性 :Y =6 2 .76 6 0 1.0 6 34X ,r =0 .4 792 ,P <0 .0 1)。结论无牙颌患者的垂直距离可以利用直线回归方程确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胫骨骨折内固定术后扭转角的CT测定方法及其临床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单侧胫骨骨折内固定术后的CT资料,并与X线片资料进行对比. 结果:所有病例均通过CT技术测得相应的扭转角值,X线片无法进行准确测量;26例胫骨骨折内固定术后扭转角与正常人比较无显著差异,1例达68°,提示存在扭转畸形. 结论:CT对胫骨骨折内固定术后扭转角的测定比较方便、精确,具有较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多层螺旋CT( MSCT)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后处理技术,探讨MSCT对肠系膜扭转、肠扭转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工作站图像后处理技术(包括多平面重组法及最大密度投影法)对19例肠系膜扭转、肠扭转的诊断资料,并与手术结果作对照。结果:19例MSCT检查中均有肠系膜血管“漩涡征”或肠管“漩涡征”,“鸟嘴征”9例,“靶环征”2例;19例均出现肠系膜水肿,或伴有腹腔积液;15例出现肠腔扩张积液;2例肠系膜上动、静脉位置异常;1例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结论:MSCT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后处理技术能显示肠系膜血管或肠管的“漩涡征”和肠管的“鸟嘴征”,评价肠系膜、肠扭转方向、程度及扭转的部位,同时可以显示肠壁增厚、肠系膜水肿、肠腔扩张积液及腹腔积液。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多平面重组(Multi planar reconstruction,MPR)和容积再现(Volume rendering,VR)对肘关节损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16层螺旋CT对38例肘关节损伤患者进行扫描,根据损伤部位及结构行MPR和VR.结果:MPR结合VR图像能清晰显示肘关节骨折细节,...  相似文献   

10.
多层螺旋CT评估脾脏大小方法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在多层螺旋CT条件下对CT诊断脾大小的各种方法进行比较,探索准确且简便评估脾大小的方法.方法 应用64层CT的3种不同的三维重组技术(0.625 mm ADD STRUCTURE法、0.625 mm PRINT法、5 mm PRINT法)测量101例成人脾的体积,结果行Kruskal-Wallis检验;测量脾厚径、脾长径、脾上下径,计算脾指数,计数肋单元;分别行"正常体积"脾各径线、肋单元数、脾指数与脾体积的Spearman相关分析;计算"异常体积"脾肋单元数、各径线及脾指数位于"正常体积"脾肋单元数、各径线及脾指数全距内外百分比.结果 0.625 mm ADD STRUCTURE法、0.625 mm PRINT法和5 mm PRINT法所测得脾体积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体积"脾的肋单元数、脾厚径、脾长径、脾上下径、脾指数与0.625 mm PRINT法测得脾体积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413、0.572、0.696、0.766、0.923,"异常体积"脾肋单元数、脾厚径、脾长径、脾上下径、脾指数位于"正常体积"脾全距内百分比分别为89.3%、96.4%、57.1%、46.4%、28.6%.结论 应用64层螺旋CT的三维重组技术测量脾体积可适当地评估脾脏大小,其中5 mm PRINT重组技术测量脾体积可兼顾准确性及简便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肠淋巴瘤的诊断及临床价值。方法:12例肠淋巴瘤患者全部进行64层螺旋CT扫描,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病变位于小肠8例,结肠4例。MSCT见肠壁增厚12例,表现为局部明显软组织肿块4例;肠壁的环形浸润性增厚3例;肠系膜区肿块2例,呈"夹心面包征"或"三明治征;"2例同时发现肠壁的浸润增厚和肠系膜区肿块。病灶轻-中度强化,肠管仍保持一定的柔软度。12例病例中肠腔狭窄11例,"动脉瘤样扩张"1例。4例合并腹膜后淋巴结肿大。结论:MSCT扫描在肠淋巴瘤的诊断中具有独特的优越性,并能通过多方位重建(MPR)更清晰显示病灶特征,显著提高了病变的检出率和诊断准确率及对肿瘤的定位、定性诊断,有助于外科手术。  相似文献   

12.
Bao HW  Wang Q 《中华医学杂志》2010,90(45):3217-3219
目的 测量国人肱骨近端相关解剖学数据,探讨人工肩关节置换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时假体的合适安装、人工肩关节假体设计、手术注意事项.方法 观察、测量、统计分析68例中国人肱骨尸体标本;测量肱骨头横径、肱骨头纵径、肱骨头后倾角、头结节距(肱骨头最高点至大结节最高点的垂直距离)、颈干角、上端宽.结果 测量数据如下:肱骨头横径:左侧(40.7±1.9)mm,右侧(40.5±1.4)mm;肱骨头纵径:左侧(44.5±1.3)mm,右侧(43.4±1.5)mm;肱骨头后倾角:左侧(26.6±1.4)°,右侧(26.8±1.6)°;头结节距(肱骨头最高点至大结节最高点的垂直距离):左侧(6.6±1.1)mm,右侧(6.8±1.0)mm;颈干角:左侧(134.3±3.5)°,右侧(135.6±1.5)°;上端宽:左侧(47.2±1.3)mm,右侧(46.9±1.5)mm.结论 通过测量分析得出以下结论,手术中假体应该选择:假体头直径大约40~45 mm,后倾角30.左右,假体高度应该高于大肱骨结节6~8 mm.  相似文献   

13.
目的:提高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多层螺旋CT(MSCT)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临床或病理证实的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患者的临床、病理及MSCT检查资料。结果: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主要胸部CT表现:(1)弥漫性细粟粒样影伴树芽征占84%(21/25);(2)小支气管扩张占68%(17/25),伴有小支气管壁增厚16例,合并有黏液栓3例;(3)炎性斑片状实变影占56%(14/25),多局限于单肺叶;(4)肺间质纤维化占16%(4/25);(5)小空洞占12%(3/25)。有副鼻窦炎病史22例(88%),最常累及上颌窦。结论: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MS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结合副鼻窦炎病史有助于诊断及鉴别诊断,病理学检查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4.
张志强  朱先龙  张洪美 《西部医学》2012,24(8):1513-1514
目的探讨尺骨鹰嘴牵引下经皮微创钢板接骨术(MIPPO)治疗肱骨干移位骨折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 40例肱骨干移位骨折患者采用尺骨鹰嘴牵引下MIPPO技术治疗。结果本组40例患者伤口全部一期愈合,全部病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22个月,平均11.7个月。X线片复查骨折对位对线良好,骨痂出现时间4~8周,平均6.3周。近期随访肩肘关节功能正常。结论尺骨鹰嘴牵引下经皮微创钢板接骨术具有复位理想,创伤小,并发症少,骨愈合率高的优点,是治疗肱骨干移位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技术在肺动脉栓塞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8例肺动脉栓塞患者行16层CT增强扫描检查,并进行薄层、MIP、MPR及VR重建等,观察不同技术在栓塞部位、形态表现以及溶栓后表现。结果28例共发现378支不同节段的肺动脉栓塞,分为4种形态。不同重建技术中,薄层和MPR对肺动脉栓塞的显示率最佳,MIP次之。VR对三级及以下肺动脉栓塞显示欠佳。结论MSCT可以准确观察肺动脉栓塞的部位、形态改变,有效地帮助观察溶栓疗效:其中薄层、MPR为肺动脉栓塞比较可靠的重建方法。MIP和VR可作为辅助手段。多项技术的综合应用可提高肺栓塞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螺旋CT血管成像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目的评价螺旋CT血管成像(SCTA)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DSA证实,或与MRI、超声检查结合诊断的27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螺旋CT血管成像资料。SCTA技术包括二维横断面图像、最大密度投影、多平面重建及CT仿真内窥镜图像。影像分析包括观察内膜破口的位置、夹层的范围、分支血管受累情况等。结果SCTA显示双腔主动脉和内膜片27例(100%),主动脉内膜钙化内移11例(40.7%),内膜破口22例(84.6%),DeBakey Ⅰ型及Ⅱ型AD显示破口5例(55.56%),DeBakey Ⅲ型显示破口17例(100%),28支分支血管受累。SCTA对2例被膜支架介入治疗后患者随访,显示1例有内支架移位。结论SCTA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和相关改变的评价是准确和可靠的,SCTA对Ⅲ型AD的诊断价值更优于Ⅰ型及Ⅱ型AD。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MSCT)对老年桡骨远端骨折分型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9月义乌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分别行X线检查和MSCT检查。比较两种检查的图像特征,并以手术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两种检查对骨折分型诊断的符合率。结果 MSCT检查测量患者的冠状面腕关节面塌陷度、矢状面骨折位移程度和骨折块数均显著高于X线检查(P<0.05);MSCT检查的桡骨远端骨折分型与手术分型的符合率高于X线检查(P<0.05);MSCT扫描检查多可见压缩性塌陷,骨皮质不连续,多个骨折块,腕关节间隙变窄。结论 MSCT可提高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分型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和探索64排螺旋CT多平面重建及容积再现技术在胫骨平台骨折诊断、分型以及制定方案时的价值和作用。方法 对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2020年6月—2021年12月收治的69例疑似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资料进行收集整理,通过CT扫描的方式获得胫骨骨折的相关数据信息,然后借助ADW4.4工作站对数据进行多平面重建和容积再现,以此来诊断患者的病情。相对于X线片,分析研究诊断符合率以及分型正确率情况。结果 共计确诊胫骨平台骨折患者65例,其中男性35例,女性30例。平均年龄为(48.98±15.68)岁。本研究人群50~59岁年龄段患者所占比例最高(26.2%)。其次为40~49岁年龄段,占比为23.1%。SchatzkerⅠ型胫骨平台骨折为高发类型,共19例,占骨折总数的29.2%,SchatzkerⅡ型次之,占比26.2%,其次为SchatzkerⅢ型和SchatzkerⅣ型,均占13.8%。不同性别Schatzker分型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手术分型标准相比,X线诊断结果的准确率为81.5%(53/65),CT MPR+VR诊断结果准确率为98.5%(64/65),差...  相似文献   

19.
Background Invasive intravascular ultrasound (IVUS) is current diagnostic standard for myocardial bridging (MB). Non-invasive multislice computerized tomography coronary angiography (MSCT) technique has provided a good anatomical view of the tunnel artery now. Methods A total of 51 consecutive patients with atypical or typical angina scheduled for IVUS were enrolled in this study and MSCT was performed 7 days before IVUS. Coronary imaging was quantified using IVUS and MSCT. Four main vessels (left main artery (LMA), 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LAD), left circumflex (LCX), right coronary artery (RCA)) were examined. Results Forty-one out of 51 (80%) patients received metaprolol (25 mg) before the MSCT scan and 25 of them were current beta-blocker users. The mean heart rate was (64_+3) beats per minute. A total of 51 patients underwent IVUS examination (30 with MB and 21 without MB) were chosen for this study. Twenty-eight out of 30 MB cases were correctly diagnosed by MSCT and 2 patients with MB were not detected. Comparison with IVUS, the sensitivity of detection by MSCT was 93%, specificity was 100%. The lumen diameter of the tunnel artery derived from MSCT and IVU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from (2.9±0.3) mm to (2.4±0.4) mm (P〈0.001) and from (3.3±0.3) mm to (2.6±0.5) mm (P〈0.001), respectively. Minimal and maximal diameters of MB derived from MSCT were significantly smaller than those from IVUS ((2.4±0.4) mm vs (2.6±0.5) mm, P〈0.05 and (2.9±0.3) mm vs (3.3±0.3) mm, P〈0.05), respectively. Conclusions MSCT offers a reliable non-invasive method for MB in LAD and atherosclerosis diagnosis with diagnostic accuracy comparable with invasive IVUS.  相似文献   

20.
成人蝶窦解剖及变异的多层螺旋CT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Li SL  Wang ZC  Xian JF 《中华医学杂志》2010,90(31):2172-2176
目的 明确蝶窦及其周围结构的精细影像解剖,探讨蝶窦不同气化类型与邻近结构的关系,为鼻内镜及颅底外科手术安全实施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2007年3至11月260例副鼻窦患者多层螺旋CT资料,利用多层螺旋CT中的多平面重建(MPR)技术,从横断面、冠状面和矢状面对蝶窦及其周围结构进行系统地连续动态观察.结果 蝶窦气化类型发生率分别为:未发育型0.19%,甲介型1.54%,鞍前型8.08%,半鞍型22.88%,全鞍型20.58%,鞍枕型46.73%.不同类型窦腔在左右两侧间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鞍背气化Ⅰ型48.08%,Ⅱ型25.19%,Ⅲ型26.73%,其中98.6%见于鞍枕型蝶窦.蝶窦腔内副分隔或骨嵴发生率为51.5%,随着蝶窦在蝶骨体内气化范围的增大,蝶窦内骨嵴的发生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蝶上筛房在不同类型蝶窦腔中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翼管、圆孔突入蝶窦发生率分别为39.2%、15.8%,均见于翼突气化者.颈内动脉管0级13.5%,1级50.0%,2级26.9%,3级9.6%(其中88.0%见于鞍枕型,10.0%见于全鞍型);随着蝶窦在蝶骨体内气化范围的增大,2、3级颈内动脉管发生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视神经管0级4.4%,1级19.2%,2级26.0%,3级29.1%,4级21.3%.随着蝶窦气化范围的增大,3、4级视神经管发生率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层螺旋CT容积扫描、结合MPR技术多方位连续动态观察可准确显示蝶窦精细结构及其与周围结构立体关系,为鼻内镜及颅底外科手术安全实施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