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广西人群HLA—DRB1*15基因及相应位点下Th1/Th2细胞相关因子IFN-γIL-4对乙肝疫苗免疫应答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完成重组乙型肝炎疫苗标准全程接种的广西籍汉族健康大学生中抗-HBsS/N值〈10mIU/ml的无、弱应答者80名(A组)作为研究对象,随机选取抗-HBsS/N值〉10mIU/ml的中、强应答者62名(B组)作为对照。应用PCR—SSP进行HLA-DRB1*15等位基因的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中Th1/Th2细胞相关因子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4(IL-4)。结果①A组HLA—DRB1*15基因表达频率为11.25%,显著低于B组的36.67%(P=0.001);②A组中IFN-γ的平均表达水平为(6.28±6.84)pg/ml,显著低于B组(16.28±10.05)pg/ml(P=0.000);③A组的IL-4平均表达水平为(2.36±1.91)pg/ml。显著低于B组(8.50±6.68)pg/ml(P=0.000);④HLA—DRB1*15阳性组IFN-γ平均表达水平为(13.82±9.89)pg/ml,显著高于HLA—DRB1*15阴性组(9.76±9.54)pg/ml(P=0.029);⑤HLA-DRB1*15阳性组IL-4平均表达水平为(5.81±4.27)pg/ml,阴性组IL-4平均表达水平为(4.82±5.84)pg/ml,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7)。结论①HLA—DRB1*15基因可能是促进广西人群乙肝疫苗免疫应答的相关基因;②Th1/Th2细胞相关因子IFN-1、IL-4的表达水平可能影响机体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③HLA—DRBB1*15基因可能是通过影响Th1细胞相关因子IFN-γ的表达水平,而不是通过影响Th2细胞相关因子IL-4的表达水平来影响乙肝疫苗的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核因子κB(NF-κB)和Th1/Th2细胞因子在哮喘发病过程中的作用以及胸腺素α、地塞米松的干预作用及其临床应用分子生物学依据。方法建立哮喘模型,给予胸腺素及地塞米松。用ELISA法测BALF上清液中嗜酸粒细胞、淋巴细胞IL-4、IL-5和IFN-γ的水平,用免疫组化方法测支气管肺组织中NF-κB的活性。结果哮喘组BALF中的嗜酸粒细胞、淋巴细胞、IL-4、IL-5及肺组织NF-κB的P65、P50与正常组水平相比升高,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胸腺素干预组的嗜酸粒细胞、IL-4、IL-5、IFN-γ、NF-κB的P65、P50与哮喘组水平相比降低,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地塞米松组的嗜酸粒细胞、淋巴细胞、IL-4、IL-5、IFN-γ、NF-κB的P65、P50与哮喘组水平相比下降,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胸腺素组与地塞米松组间IL-4/IFN-γ相比,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IL-4、IL-5的水平与NF-κB阳性率有显著相关(r=0.96171、0.97393,P〈0.01)。结论Th2优势反应及NF-κB的激活在哮喘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胸腺素α可抑制NF-κB的活性,明显提高IFN-γ的水平。地塞米松可以抑制NF-κB的活性,明显降低IL-4、IL-5细胞因子的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麻杏蝉龙汤对大鼠哮喘的防治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 32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哮喘模型组、地塞米松组和麻杏蝉龙汤组,复制卵蛋白(OVA)大鼠哮喘模型。光镜下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和外周血中嗜酸性粒细胞(EOS)数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BALF和外周血中白细胞介素4(IL-4)和γ干扰素(IFN-γ)水平。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①麻杏蝉龙汤组大鼠BALF和外周血中EOS数量与哮喘模型组相比明显减少(P〈0.01).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②与哮喘模型组相比,麻杏蝉龙汤组和地塞米松组BALF和外周血中IL-4水平明显降低,IFN-γ水平明显升高。结论 麻杏蝉龙汤可通过调节Th1/Th2平衡减轻气道炎症,减缓哮喘的发作。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重症胸部创伤大鼠受伤后7d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培养上清液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研究其Th1、Th2细胞功能的动态变化。方法雄性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创伤组,创伤组大鼠进行胸部撞击建立重症胸部创伤模型,对照组进行假撞击。分别于受伤前及受伤后第1、3、5、7天取全血各1.0ml,分离PBMC体外培养72h,收集上清液冻存,ELISA法集中检测IFN-γ、IL-4浓度。结果两组大鼠伤后IFN-γ、IL-4水平均迅速升高,但创伤组IFN-γ水平低于对照组,而IL-4水平高于对照组。两组大鼠IFN-γ上升倍数/IL-4上升倍数(△IFN-γ/△IL-4)比值伤后均升高,创伤组在伤后第3天恢复1.0左右、并继续降低至0.34,对照组伤后7d内始终高于1.0。结论轻度创伤可以诱导大鼠Th1细胞功能加强;重症创伤大鼠在伤后早期以Th1细胞功能增强为主,创伤急性期后随着Th2细胞功能持续增强、Th1细胞功能受到抑制,发生Th1细胞向Th2细胞的漂移。  相似文献   

5.
熊亮  白明  陶晓南  冯罡  刘红兵 《山东医药》2007,47(31):14-16
目的探讨腹腔注射川芎嗪对哮喘大鼠模型Th1/Th2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on组),哮喘组(Ast组),哮喘生理盐水对照组(Ast—C组),川芎嗪组(Lig组),地塞米松组(Dex组),每组8只。ELISA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IL-4和IFN-γ的浓度并进行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同时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肺组织GATA-3和T-bet蛋白的表达。结果①Ast组及Ast—C组大鼠BALF中EOS均高于Con组,而Lig组和Dex组均低于Ast组及Ast—C组(P〈0.05)。②与Con组相比,Ast组及Ast—C组BALF中IL-4和肺组织GATA-3水平均明显升高,IFN-γ和T-bet水平明显减低(P〈0.05)。③与Ast组及Ast-C组相比,Lig组BALF中IL_4和肺组织GATA-3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IFN-γ和T—bet水平明显升高(P〈0.05),而Dex组IL-4、IFN-γ、GATA-3和T-bet水平则均降低(P〈0.05),IL-4和GATA-3分别比IFN-γ和T—bet减低更明显。结论川芎嗪可通过使哮喘肺组织GATA-3下调、T—bet上调进而调节Th1/Th2细胞因子比例,从而扭转哮喘时的Th2细胞优势,改善相应炎性症状。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药物治疗前后辅助性T淋巴细胞(Th)1/Th2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60例ITP患者药物治疗前后干扰素γ(IFN-y)、白细胞介素(IL)-2、IL-4、IL-10水平,分析Th1/Th2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情况,并结合疗效作相关性分析。以60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结果:药物治疗有效的ITP患者治疗后Th1细胞因子IL-2、IFN-1水平较治疗前及对照组均显著升高(P〈0.01)。而Th2细胞因子IL-4及IL-10水平在3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1.Th1/Th2比例升高。ITP患者Th1细胞因子IL-2、IFN.叮水平在治疗显效组表达均明显高于良效及进步组和无效组(P〈0.05),良效及进步组与治疗无效组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经相关性分析,患者的疗效与IFN-γ、IL-2均呈正相关。结论:ITP患者药物治疗后Th1细胞因子IL-2、IFN-γ表达升高,且Th1与ITP患者疗效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张玉玲  朱芸  李明 《山东医药》2011,51(49):75-76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Th1、Tb2类细胞因子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SLE患者10例(SLE组)和查体健康者10例(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其外周血IFN-γ、IL-10,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4、CD8+T淋巴细胞比例。结果SLE组IFN-γ、IL-10分别为(19.74±5.16)、(57.32±11.96)pg/ml,IFN-γIL-10为0.36±0.09;对照组分别为(13.87±4.08)pg/ml、(18.274-5.98)pg/ml、0.75士0.20;两组比较P均〈0.01。SLE组CD4+为(43.14±6.08)%、CD8+为(49.39±8.15)%、CD4+/CD8+为0.86±0.13;对照组分别为(52.89±7.65)%、(34.16±5.83)%、1.59±0.52,两组比较P均〈0.01。结论SLE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及Th1、Th2类细胞因子存在异常,这种变化可能是导致SLE发病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测定狼疮肾炎(LN)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8(IL-18)的水平以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内干扰素(IFN)-γ/IL-4的表达情况,探讨LN患者体内Th1/Th2型细胞的平衡情况以及IL-18与Th1/Th2型免疫反应的相关性。方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血清IL-18的表达:佛波酯(PMA)和离子霉素联合刺激培养,流式细胞术从单个核细胞水平检测细胞内IFN-γ/IL-4的表达情况。结果LN患者血清IL-18的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0);Th1型(IFN—γ^+)细胞百分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9),Th1/Th2型细胞的比率(IFN-γ/IL-4^+)明显增高(P=0.005);Th1/Th2型细胞比率与尿蛋白定量(24h)呈明显正相关;Th1型细胞百分率与血清IL-18的水平呈明显的正相关。结论LN患者血清IL-18水平升高,并与Th1/Th2型免疫反应失衡有关,IL-18可以促进LN患者体内Th1型免疫反应增强。从而加重蛋白尿的发展。削弱Th1型免疫反应重建Th1/Th2型免疫反应的平衡,理论上可能会阻止狼疮肾炎的发病。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Th1/Th2模式与肿瘤的相关性及细胞因子对Th1/Th2分化的影响,为肿瘤的免疫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胃癌患者78例(胃癌组)和健康体检者80例(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斑点法检测两组Th1、Th2、Th1/Th2水平;对照组35例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培养并分为A、B、C组,A、B组培养过程中分别加入IL-12+抗IL4单抗(终浓度分别为4∥L和10rag/L)、IL4+抗γ-IFN单抗(终浓度分别为20μg/L和10mg/L),C组不干预,检测各组Th1/Th2细胞的比率。结果胃癌组中Th1明显低于、Th2明显高于对照组,Th1/Th2明显低于正常组,P均〈0.05;与C组比较,A组Th1细胞阳性率升高,Th2细胞阳性率降低,Th1/Th2值升高;B组Th1细胞阳性率降低,Th2细胞阳性率升高,Th1/Th2值降低(P〈0.05)。结论胃癌患者血清呈现TB2优势的分化状态;IL-12+抗IL4单抗可改变此状态;此为进一步提高肿瘤的免疫治疗效果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Th1/Th2细胞比例失衡是哮喘发病机制之一.白细胞介素12(IL-12)通过结合IL-12受体,提高γ干扰素(IFN-γ)含量并成为提高Th1细胞分泌的主要因素,Ban等将IL-12和抗IL-4抗体用于哮喘小鼠,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过敏性哮喘(哮喘)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来源树突状细胞(DC)分泌IL-12和IL-10的情况,及其对Th1/Th2型细胞因子平衡的影响.方法分别取9例哮喘患者和14例正常人外周血PBMC来源的DC经LPS刺激使其发育为成熟DC(mDC).另取脐血初始T淋巴细胞(Th0).Th0和两组mDC共培养,通过ELISA法检测mDC分泌的IL-12和IL-10及辅助性T淋巴细胞(Th)分泌的IFN-γ和IL-4的含量.结果①哮喘组DC产生IL-12及其亚单位IL-12p40和IL-10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P<0.05).②哮喘组Th释放Th1型细胞因子IFN-γ较对照组减少(P<0.05);Th2型细胞因子IL-4较对照组显著增多(P<0.01).③两组IL-12和IFN-γ均呈正相关(r=0.7581、P<0.01,r=0.6028、P<0.05),IL-12和IL-4均呈负相关(r=-0.7498、P<0.01,r=-0.7481、P<0.01).④哮喘组IL-10与IFN-γ呈正相关(r=0.6437,P<0.05).⑤两组IL-12和IL-10均呈正相关(P均<0.01).结论哮喘患者DC分泌IL-12和IL-10减少,导致Th0向Th2优势分化,细胞因子平衡向Th2型倾斜,合成IL-4增多和IFN-γ减少,后者是哮喘发生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胰岛素(Ins)及Ins受体对免疫系统功能的调节作用。了解Ins对体外培养人Th细胞分泌Th1/Th2类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用4种Ins浓度的无血清培养基体外培养、激活人外周血淋巴细胞,ELISA法测定其IL-4、IFN了水平。结果A、B组(Ins浓度分别为10、1nmoi/L)的INF-γ水平低于C、D组(Ins浓度分别为0.1、0nmol/L)(P<0.05)。而IL-4水平4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B组的INF-γ/IL-4比值均显著低于C、D组(P〈0.05)。结论 Ins调节体外培养人淋巴细胞的Th1/Th2平衡。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对支气管哮喘患者Th1、Th2型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轻、中度支气管哮喘患者共59例,健康对照者10例,检测肺功能,并采哮喘组治疗前及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后2周的晨起静脉血,与健康对照者比较,检测血中Th1型细胞因子IFN-γ及及Th2型细胞因子IL-5的水平。结果轻、中度哮喘患者体内IFN-γ水平低于健康对照者(P0.05),IL-5水平高于健康对照者(P0.05),经布地奈德治疗后,IFN-γ水平较前增高,IL-5水平较前下降。结论哮喘患者体内Th1型细胞因子IFN-γ的分泌减少,Th2型细胞因子IL-5的分泌增多,布地奈德吸入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IFN-γ的水平,降低IL-5的水平,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Th1/Th2细胞因子失衡与扩张型心肌病(DCM)之间的关系。方法用RT—PCR方法检测DCM患者与健康对照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IFN-γ、IL-2、IL-4和IL-10mRNA的表达水平,比较DCM患者与健康对照者之间IFN-γ、IL-2、IL-4及IL-10mRNA的表达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DCM组Th1/Th2比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IL-4和IL-10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高,而IFN-γ和IL-2较对照组表达明显降低。结论DCM组存在Th1细胞向Th2细胞漂移现象,Th2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在DCM发病机理中起优势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Th1/Th2类细胞因子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52例急性哮喘患者(急性组)和56例慢性哮喘患者(慢性组)外周血血清Th1类细胞因子(IL-2、γ-IFN)和Th2类细胞因子(IL4、IL-5、IL—10)水平,并选择60例正常健康人群(对照组)作对照比较。结果与慢性组及对照组比较,急性组IL-2和1-IFN水平均明显下降;而IL-4、IL-5、IL-10水平均明显升高(P均〈0.05);慢性组γ-IFN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IL-5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Th1/Th2类细胞因子失平衡状态可能是哮喘发病的重要原因,在哮喘’防治中应重视对失衡的细胞因子进行调节。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维生素D对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患者Th1/Th2平衡的调节及IL-17的影响.方法 将80例稳定期哮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沙美特罗氟替卡松50/250 μg,每日1次,吸入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阿法骨化醇0.5 μg,每日1次,口服.2组治疗前均行γ干扰素(IFN-γ)、IL-4及IL-17检测,计算IFN-γ/IL-4比值,8周后复查上述指标.结果 治疗前两组IFN-γ和IL-4水平、IFN-γ/IL-4比值及IL-17基本一致(P>0.05);治疗后IFN-γ/IL-4比值,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IL-17下降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维生素D对哮喘患者的Th1/Th2平衡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可降低哮喘患者IL-17的过度表达.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 Runx3过表达对 CHB 患者 Th1、Th2型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重组慢病毒载体pGC-FU-Runx3与阴性对照慢病毒载体 pGC-FU 分别转染29例 CHB 患者外周血 CD4+ T 细胞,收集培养3 d、5 d 和7 d的细胞培养上清液,应用 ELISA 检测 Th1型细胞因子 IFN-γ、IL-2和 Th2型细胞因子 IL-4、IL-10的表达水平。结果与pGC-FU 转染组比较,pGC-FU-Runx3转染组 Th1型细胞因子 IFN-γ的表达水平在3 d(P <0.05)、5 d(P <0.01)和7 d (P <0.01)时均明显升高;IL-2的表达水平在3 d 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在5 d(P <0.05)和7 d(P <0.01)时均明显升高。与 pGC-FU 转染组比较,pGC-FU-Runx3转染组 Th2型细胞因子 IL-4的表达水平在3 d 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在5 d(P <0.01)和7 d(P <0.05)时均明显降低;IL-10的表达水平在3 d 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在5 d(P <0.05)和7 d(P <0.05)时均明显降低。与 pGC-FU 转染组比较,pGC-FU-Runx3转染组 IFN-γ/IL-4比值在3 d(P <0.01)、5 d(P <0.01)和7 d(P <0.01)时均明显增大。结论 Runx3过表达可以促进 CHB 患者 Th1型细胞因子的分泌,抑制 Th2型细胞因子的分泌,使其 Th1/Th2失平衡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胸腺肽α1对AECOPD患者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 80例AECOP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n=40)仅采用常规方法治疗,B组(n=40)在A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胸腺肽α1治疗,同期选择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C组).观察治疗前后各组血清Th1型细胞因子(IFN-γ)和Th2型细胞因子(IL-4)的表达水平.结果 B组治疗总有效率(90.0%)明显高于A组治疗总有效率(77.5%) (P<0.05);两组治疗前IFN-γ、IL-4表达水平及IL-4/IFN-γ较C组明显增高(P<0.05),治疗后A、B组IFN-γ、IL-4表达水平及IL-4/IFN-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B组下降较A组更为明显(P<0.05).结论 胸腺肽可纠正患者体内Th1/Th2细胞因子平衡紊乱现象,改善COPD患者的免疫系统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急性期Th1/Th2类细胞因子免疫功能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取30例急性期MPP患儿(MPP组)及25例健康体检儿童(对照组)清晨空腹静脉血,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IL-2、IL-4、IL-6、IL-10、IFN-γ及TNF-α浓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MPP组血清IFN-γ、IL-5及IL-10水平明显升高(P〈0.05),TNF—α也有升高趋势(P〉0.05),IL-2和IL-4水平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MPP急性期患儿体内存在T淋巴细胞亚群失衡,主要经Th1型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为主,为临床应用免疫调节制剂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阐明1型糖尿病患者自身免疫反应与辅助性Th17T细胞的关系及其机制。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内分泌科诊治的门诊和住院1型糖尿病患者39例[1型糖尿病组,男21例,女18例,平均年龄(31±13)岁],另选择同期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体检的健康志愿者36名[健康对照组,男19名,女17名,平均年龄(29±12)岁]和内分泌科收治的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40例[2型糖尿病组,男28例,女12例,平均年龄(36±8)岁]。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h17辅助性T细胞比例,应用荧光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RORγt基因表达,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白细胞介素.17A和B细胞活化因子水平。采用t检验进行组间数据比较。结果1型糖尿病组Th17辅助性T细胞含量[(4.2±0.8)%VS(1.8±0.6)%,t=8.338,P=0.005]、血浆白细胞介素-17A水平[(2.42±0.24)VS(1.37±0.37)ng/L,t=5.601,P=0.021]、RORγt mRNA表达(5.0±1.3VS1.4±1.0,t=38.959,P=0.000)、B细胞活化因子水平[(91±5)VS(66±8)ng/L,t=6.211,P:0.015]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偏相关分析显示,在1型糖尿病组中,B细胞活化因子与白细胞介素-17A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623,P=0.000)。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Th17辅助性T细胞与1型糖尿病患者空腹C肽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069,P=0.011)。结论Th17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白细胞介素-17A可能通过促进B细胞活化因子的分泌影响B细胞的存活,参与1型糖尿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