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冯同喜  曹晶晶  杜华  杨桂兰 《医学争鸣》2008,29(21):1994-1996
目的:探讨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治疗对银屑病患者趋化因子受体CCRI mRNA的影响.方法:应用RT-PCR法检测36例进行期斑块型银屑病患者在NB-UVB治疗前后皮损部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中CCR1 mRNA的表达水平;同时设30例正常人为对照组;将检测结果与银屑病皮损面积及严重程度指数(PASI)之间以及外周血白细胞中该受体的表达水平与皮损部位的表达水平之间分别进行对比分析.结果:CCR1 mRNA在银屑病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1.50±0.46)及皮损部位表皮(1.94±0.25)与真皮(1.55±0.49)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0.70±0.28,0.78±0.29,0.81±0.46,P<0.01)与治疗后患者(分别为0.78±0.56,1.21±0.31,1.08±0.43,P<0.05).治疗后皮损部位表皮与真皮中该受体的表达水平仍高于对照组(均P<0.01);但增高表达的该受体与PASI之间、皮损部位与中性粒细胞中该受体的表达之间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CCR1可能参与了银屑病的发病机制及病理状态的维持,NB-UVB治疗银屑病的部分作用可能是通过该受体而发挥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 明确克立硼罗软膏(Cri)外用对咪喹莫特(IMQ)诱导小鼠银屑病的治疗作用与机制。方法 用Balb/c小鼠建立IMQ小鼠银屑病模型,分为Cri(7.5、15、30 mg/cm2)组、卤米松(15 mg/cm2)组、模型组及正常组。对小鼠皮损进行银屑病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HE染色观察表皮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测定皮损处角蛋白的表达;检测皮损处皮肤环磷酸腺苷(cAMP)、蛋白激酶A(PKA)、磷酸化-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p-CREB)水平。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Cri组小鼠皮肤鳞屑、红斑和增厚减轻,PASI评分降低,皮损处增殖角蛋白(K)6、K16、K17表达水平降低(F=12.62、19.41、28.39,P<0.01),而分化角蛋白K1、K10表达水平增加(F=27.95、9.64,P<0.01)。Cri能提升小鼠皮损处皮肤中cAMP、PKA水平,增加p-CREB的表达。结论 Cri可能通过调节角质形成细胞异常增殖和分化发挥对IMQ诱导的小鼠银屑病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3.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激素替代治疗前后脂代谢水平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甲状腺功能减低(简称"甲减")患者甲状腺素替代治疗前后脂代谢水平的观察,以探讨甲减与血脂的关系.方法:测定32例临床甲减患者在治疗前后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超敏促甲状腺激素(sTSH)、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LDL-C),并与32例与之相匹配的对照组相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甲减患者治疗前总胆固醇、甘油三脂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崮醇明显升高(P<0.05),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在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前后,脂代谢水平变化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甲减患者存在血脂代谢异常,且经甲状腺素替代治疗血脂代谢指标均有所逆转,提示临床治疗上应以纠正甲状腺功能减低为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甲状腺相关激素(T3、T4、TSH、FT3及FT4)水平的动态变化及其与临床的关系.方法: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60 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 、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及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并与 50 例正常健康人进行比较.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治疗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血清T3、T4含量有下降的趋势,且以T4下降最明显,而TSH含量较治疗前增加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精神分裂症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治疗后男、女性别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精神病药物均能引起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因此临床上在治疗过程中应定期监测甲状腺激素水平,以便更好地制定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缺陷型精神分裂患者甲状腺素水平与执行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60例缺陷型精神分裂症患者,于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检测患者血清甲状腺素水平,包括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总甲状腺素(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通过连线测验及斯特鲁色词测验评估患者的执行功能。(1)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甲状腺素水平。(2)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认知功能。(3)分析患者治疗前甲状腺激素水平及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量(△)与认知功能变化量(△)的相关性。结果:患者△FT3与△卡片3正确数、△SIE正确数呈负相关(P<0.05);△T3与△TMT-B计时呈正相关(P<0.05);△FT4与△卡片1正确数、△卡片2正确数呈正相关(P<0.05);△T4与△卡片2正确数呈正相关(P<0.05)。治疗前FT3水平与△卡片1正确数呈正相关(P<0.05);治疗前T3水平与△TMT-B计时负相关(P<0.05)。结论:缺陷型精神分裂患者的基础甲状腺激素水平和甲状腺激素改变量与其执行功能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抗组胺耐药慢性荨麻疹患者的甲状腺自身抗体及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与意义。方法选取抗组胺耐药慢性荨麻疹患者40例为观察组,同期在我院做体检的健康者40例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受试者的甲状腺自身抗体和甲状腺各项功能指标,并进行自体血清皮肤试验(ASST)。结果观察组的促甲状腺素受体抗体(TRAb)、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和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等甲状腺自身抗体指标及ASST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游离甲状腺素(F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总甲状腺激素(TT4)、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超敏促甲状腺素(TSH)等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组胺耐药慢性荨麻疹患者甲状腺发病与甲状腺自身抗体密切相关,血清出现各种自身抗体表达及甲状腺激素水平异常,值得临床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小剂量左甲状腺素治疗良性甲状腺结节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期间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50例良性甲状腺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小剂量左甲状腺素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安慰剂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化指标和甲状腺体积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促甲状腺激素和游离甲状腺素的水平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促甲状腺激素显著低于对照组,游离甲状腺素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甲状腺结节大小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甲状腺结节体积显著小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左甲状腺素治疗良性甲状腺结节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抑制结节生长,改善患者的各项生化指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8.
<正>为防止术后复发,分化型甲状腺癌(简称甲癌)患者常需终身甲状腺激素治疗抑制促甲状腺激素分泌。近年发现,长期应用左旋甲状腺素可导致亚临床型甲亢及心脏肥大。为此,本文探讨长期服用甲状腺片对甲癌患者心脏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小剂量左甲状腺素治疗良性甲状腺结节的效果。方法:将70例良性甲状腺结节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5例。研究组采用小剂量左甲状腺素治疗,对照组采用安慰剂。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甲状腺素的水平以及治疗前、后甲状腺结节体积大小的变化。结果:治疗后,研究组促甲状腺激素及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低于治疗前,且明显低于对照组,游离甲状腺素高于治疗前,并且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治疗后的甲状腺结节体积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小剂量左甲状腺素治疗良性甲状腺结节,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黄冉 《中外医疗》2011,30(20):46-47
目的:研究甲状腺功能正常的冠心病患者甲状腺素水平的改变,并对冠心病患者不同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与血脂异常的关系进行探讨.方法:冠心病111例,正常对照组96例,分别测定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和促甲状腺激素水平(TSH),同时检测血中总胆固醇(T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甲状腺激素水平与难治性抑郁症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难治性抑郁症患者41例,非难治性抑郁症患者51例,正常体检人员50例,比较3组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素(TSH)激素水平及其变化值.结果 难治性及非难治性抑郁症患者、正常体检人员的甲状腺激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难治性抑郁症组甲状腺功能异常比例高于非难治性抑郁症组,,主要表现为TSH上升,T3、FT3、FT4下降.难治性及非难治性抑郁症患者治疗前后甲状腺激素水平差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状腺激素水平与难治性抑郁症的临床治疗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抑郁症患者治疗前后甲状腺激素水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方泽忠  胡健波  许毅 《浙江医学》2005,27(12):888-890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治疗前后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及其与症状的关系.方法测定30例抑郁症患者经帕罗西汀治疗4周前后的甲状腺激素水平,并设立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抑郁症患者治疗前的总甲状腺素(TT4)、游离甲状腺素(F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较对照组有明显降低(均P<0.05),而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促甲状腺激素(TSH)与对照组差别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治疗4周后FT4仍明显降低;抑郁症患者的抗甲状腺自身抗体(ATA)与躯体焦虑相关.结论抑郁症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降低,帕罗西汀对FT4水平有影响,抑郁症患者ATA与躯体焦虑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左甲状腺素与131I联合治疗对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34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67例。对照组采用131I干预,观察组采用左甲状腺素联合131I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甲状腺体积、甲亢相关蛋白及抗体水平、血脂水平及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四碘甲状腺素(FT4)、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甲状腺球蛋白(Tg)水平及甲状腺体积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甲状腺素联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甲状腺功能变化规律及应用左旋甲状腺素的疗效.方法 将94例甲状腺激素水平低下的肾病综合征(NS)患儿随机分为左旋甲状腺素组和常规治疗组,均采用正规激素治疗,左旋甲状腺素组在此基础上加左旋甲状腺素治疗.结果 NS患儿与健康儿童甲状腺素水平比较,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_3)、甲状腺激素(T_4)水平显著降低,促甲状腺激素(TSH)升高;加用左旋甲状腺素治疗后NS患儿T_3、T_4水平明显提高,TSH变化不显著,白蛋白(ALB)升高,24 h尿蛋白下降.结论 NS患儿血的甲状腺激素水平下降,应用左旋甲状腺素治疗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甲状腺自身免疫状态与131I治疗甲亢后早发甲减的关系。方法:对本院2006年1月~2008年6月收治的132例行131I治疗的甲亢患者,检测治疗前后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超敏促甲状腺激素刺激激素(sTSH)、摄碘率、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甲状腺微粒体抗体(MCA)、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治疗后至少随访1年。用SPSS软件分析甲亢治疗后早发甲减与非早发甲减两组之间治疗前以上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早发甲减组治疗前TGAb、MCA、TPOAb水平高于非早发甲减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TPOAb、TGAb和MCA是131I治疗甲亢后早发甲减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抗甲状腺药物联合左旋甲状腺素(L-T4)治疗对Graves'病患者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和预后转归的影响.方法:158例Graves'病患者随机分为药物治疗组(抗甲状腺药物治疗,n=76)和药物+L-T4治疗组(抗甲状腺药物联合L-T4治疗,n=82).治疗后随访评估是否已发生早期甲状腺功能减退症.通过CT扫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银屑病发生发展中细胞增殖和凋亡相关指标表达的趋势。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 30例寻常型银屑病皮损、邻近皮肤及 10例正常皮肤中PCNA、Bcl - 2、Caspase3的表达。结果 在正常表皮中Bcl - 2和PCNA在基底层阳性表达 ,但在寻常型银屑病皮损中Bcl- 2表达明显低于正常皮肤组 ,皮损处与邻近皮损处表达、邻近皮损处与正常皮肤表达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均P <0 0 5 ) ;PCNA在银屑病皮损处为角质形成细胞广泛阳性表达 ,皮损处与邻近皮肤的表达、邻近皮肤与正常皮肤相比有统计学差异 (P <0 0 1) ;Caspase3在寻常型银屑病皮损处与邻近皮肤及正常皮肤的表达无统计学差异 (P >0 0 5 )。结论 银屑病时 ,PCNA过度表达 ,Bcl - 2低表达 ,表明细胞过度增殖 ,凋亡基因Caspase3表达无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18.
背景:泛发性银屑病皮损边缘区常被作为模型来研究从无症状到成为皮损期间的表皮的增殖、角化和炎性改变。但尚无关于从无症状皮肤转变为皮损期间表皮亚群(基底细胞、暂时增生细胞和分化细胞)动力学改变的研究。目的:在银屑病皮损边缘未受累皮肤这一动态模型中定量表皮亚群的增殖和分化特点。方法:从7例急性银屑病患者的成熟皮损中央、内缘、外缘和远处未受累皮肤各取一块组织活检。对冰冻切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进行标记,检测Ki-67和β1整合素,用锌标记技术检测角蛋白6、10和15。对切片染色后的数码照片定量分析。结果:远处未受累皮肤β1整合…  相似文献   

19.
甲状腺素是甲状腺合成和分泌的主要激素。合成后的甲状腺素与甲状腺球蛋白结合式贮存于甲状腺滤泡腔中,并根据甲状腺的功能状态及机体对甲状腺激素的需求通过胞饮作用(Pinocy osis)重新进入甲状腺腺体细胞内,经溶酶体(蛋白水解酶)将甲状腺球蛋白水解出具有生物活性的氨基酸激素——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主要为甲状腺素(T_4)和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_3),它们通过弥散进入血循环。在所释放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蒙汉族银屑病皮损细胞间粘附分子(CD54)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研究银屑病患者皮损部位CD54、EGFR的表达.结果:蒙汉族银屑病患者皮损部位CD54、EGFR的表达均阳性.结论:CD54、EGFR与银屑病发病机理有关.CD54、EGFR在蒙、汉族银屑病皮损的表达无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