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前后联合入路在髋臼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方法从2000年3月~2004年10月对24例复杂髋臼骨折行联合入路治疗.全部用重建钢板或(和)拉力螺钉固定.结果平均随访18个月,按Matta标准,解剖复位.临床结果:优良24例,差2例,优良率91.67%.结论联合入路有显露好、复位方便、固定牢靠等优点,适用于波及2个柱的复杂髋臼骨折的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复杂型髋臼骨折前后联合手术入路的治疗效果.方法 28例复杂型髋臼骨折,均采用髂腹股沟入路联合Kocher-Langenbeck(K-L)入路手术治疗.术中采用专用骨盆器械及骨盆重建钢板螺钉进行骨折复位内固定.结果 平均随访6~24个月解剖复位19例,良好复位8例,差1例.结论 明确骨折分型,手术入路充分暴露骨折端,尽量解剖复位,早期功能锻炼是获得良好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内固定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应用Tile分类方法对骨折进行分类,确定为B、C型并行手术治疗,采用骨盆重建钢板、拉力螺钉复位,对骨盆及髋臼骨折复位固定,恢复稳定骨盆前后环的解剖结构。结果:36例随访6~38个月,平均14个月,患者均恢复正常生活及行走功能,按Majeed疗效评价,优26例,良7例,中2例,差1例,优良率91.6%。结论:不稳定型骨盆骨折采用重建钢板、拉力螺钉复位固定,能较好地恢复骨盆的稳定性,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髋臼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总结32例髋臼骨折的手术治疗效果。根据不同的骨折类型,手术采用K-L入路18例;髂腹股沟入路8例,前后联合入路5例,延长的髂骨入路1例,复位后应用骨盆重建钢板,拉力螺钉内固定。结果:平均随访时间21.6个月,解剖复位20例,良好复位9例,差3例。感染1例,骨化性肌炎5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2例。结论:髋臼骨折术前正确分析骨折类型,选择手术时机、入路、手术顺序和术中良好的复位,是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61例髋臼骨折的临床手术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髋臼骨折的临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61例髋臼骨折患者,分别采用髋臼重建钢板固定13例,拉力螺钉结合重建钢板固定27例,采用中空拉力螺钉结合重建钢板固定21例。手术入路包括:前方如路、后方入路、扩展型髂骨股骨入路以及前后联合入路。结果:61例均得以随访,随访时间4~23个月,平均15.4个月,功能恢复依据HHS(Harris hip score)标准,优40例(65.5%),良10例(16.4%),可7例(11.5%),差4例(6.6%)。结论:手术治疗是髋臼骨折治疗的有效办法,恰当的入路选择、良好的复位固定以及术后正确有效的干预措施及早期功能锻炼是取得的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髋臼骨折56例手术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髋臼骨折手术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总结髋臼骨折56例。根据不同的骨折类型,手术采用K—L(Kocher—Langenbeck)入路35例,髂腹股沟入路8例,前后联合入路(髂腹股沟加K—L入路)13例。复位后应用骨盆重建钢板、拉力螺钉内固定及人工关节置换。结果:平均随访时间为26个月(8—42个月)。复位根据Matta影像学评分,解剖复位31例,良好复位21例,差4例,优良率92.9%。发生创伤性关节炎4例,异位骨化2例,股骨头无菌性坏死1例。结论:髋臼骨折术前正确分析骨折类型,选择手术时机、入路、手术顺序和术中良好的复位是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重建钢板联合可吸收螺钉治疗髋臼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00年1月至2005年12月采用重建钢板和可吸收螺钉治疗的32例髋臼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骨折类型分别采用单一或联合髂腹股沟入路,髋臼后侧入路,行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 术后30例达到解剖复位,2例复位欠佳.随访时间为8~24个月(平均14个月),按照Modified d'Aubugne and Postal功能评定标准:优25例,良5例,可2倒.优良率为94.5%;术后所有患者恢复良好,无并发症.结论 重建钢板内固定联合可吸收螺钉治疗髋臼骨折,复位良好,固定可靠,并发症少,是一种治疗髋白骨折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前侧入路应用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髋臼骨折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22例髋臼骨折病例经前侧入路(髂腹股入路或Stoppa入路)应用重建钢板一期骨折复位和固定治疗,术后定期随访,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术后随访时间20.2月(12~45月)。按Matta标准评价髋臼复位质量:解剖复位16例,满意复位4例,2例复位差,复位优良率90.91%。采用改良的D'Aubigne功能评分,优13例、良6例、中3例,优良率达86.36%。结论:对于具有适应证的髋臼骨折,通过前侧入路,能得到满意的显露及复位固定,相对于髂腹股沟入路,前侧的Stoppa入路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9.
李强 《华夏医学》2009,22(6):1038-1039
目的:探讨髋臼骨折手术治疗的方法、入路及效果.方法:总结手术治疗39例患者,根据具体情况行髋臼骨折重建钢板内固定26例,拉力螺钉内固定10例,3例行自体髂骨块移植重建髋臼及钢板螺钉内固定术.结果:术后临床评分按改良的Merled'Aubigne和Postel评分系统:优23例,良9例,一般5例,差2例,优良率82.05%.结论:手术治疗是达到髋臼骨折良好复位与功能满意的可靠保证,髋臼骨折的复位质量是决定手术疗效的关键,但其影响因素较多.术前综合分析、把握手术时机、正确选择手术入路、避免并发症发生是提高临床疗效的保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前后联合入路手术治疗复杂髋臼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2006年7月-2011年7月采用髂腹股沟入路联合kocher-langenbeck入路,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和螺钉固定治疗29例letournelJudet分型复杂髋臼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时间2~4h,平均(2.5±1.3)h,术中失血量400~900ml,平均(600±180)ml,无切口感染和血管神经损伤,出现深静脉栓塞3例,切口Ⅰ期愈合,无内固定松动及断裂,骨折愈合时间2~4个月,随访时间8~48个月,出现异位骨化5例,股骨头坏死1例。按matta复位标准,解剖复位22例,满意复位6例,不满意复位1例。髋关节功能按d’Aubigne-postel评分系统评定,优22例,良4例,中2例,差1例。结论:前后联合入路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和螺钉固定具有骨折复位准确、固定牢固方便的优点,是治疗复杂髋臼骨折的理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内固定方式在髋臼横行后壁骨折内固定中的生物力学稳定性,为临床应用不同内固定方式治疗髋臼横行后壁骨折提供可靠的生物力学依据。方法20具成人防腐尸体标本共40具半髋臼标本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5具完整骨盆。A 组:后柱重建钢板联合后壁螺钉固定;B 组:后柱重建钢板联合前柱拉力螺钉及后壁螺钉固定;C 组:前柱重建钢板联合后柱重建钢板及后壁拉力螺钉固定;D 组:后柱锁定重建钢板。应用生物力学实验机分别对各组加载至骨折端固定失败(移位>2 mm)并记录各组的最大载荷,比较4组的生物力学稳定性。结果髋臼横行后壁骨折4种不同的内固定方式所能承载的最大载荷分别为:A 组(823.89±106.27)N;B 组(1041.38±125.66)N;C 组(1210.19±116.27)N;D 组(1037.89±108.67)N,各组两两比较:A 组所承载的最大载荷小于 B、C、D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15.98;P =0.027);C 组所承载的最大载荷大于 B、D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5);B、D 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571)。结论内固定治疗髋臼横行后壁骨折时,应用前后柱双钢板、后柱锁定重建钢板及后柱重建钢板联合前柱拉力螺钉固定的生物力学稳定性均优于后柱单重建钢板,其中前后柱双钢板固定的稳定性更强;后柱锁定重建钢板与后柱重建钢板联合前柱拉力螺钉所承载的最大载荷相似。  相似文献   

12.
移位髋臼骨折合并骨盆后环损伤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任中全  吴刚  张磊  马海 《西部医学》2008,20(6):1172-1173
目的探讨移位髋臼合并骨盆后环损伤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19例移位髋白骨折合并同侧骶骨骨折或骶髂关节分离患者,根据患者病变情况,对髋臼骨折应用重建钢板和(或)拉力螺钉内固定19例,骨盆后环损伤应用支架外固定10例,骶骨棒固定2例,骶髂螺钉固定1例,骶髂关节前方钢板固定3例,骶髂关节前方钢板联合支架固定1例。结果经过1~5年随访,19例患者中疗效达优者13例(68.4%),良1例(5.3%),可2例(10.5%),差3例(15.8%)。术后并发症主要包括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1例,髋臼软骨坏死2例,BrokerⅡ异位骨化1例,迟发性神经损伤3例。结论对移位髋臼骨折合并骨盆后环损伤的患者,在对髋臼骨折进行手术治疗的同时,应同期处理骨盆后环损伤,方可达到较满意治疗效果;其髋臼骨折的损伤程度及复位质量则是决定远期疗效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分析前柱钢板联合后柱拉力螺钉和双柱钢板两种内固定方式固定复杂髋臼骨折的力学稳定性和有效性.方法 选择6具成年男性防腐保湿处理的骨盆标本,保留韧带和髋关节囊,制作髋臼T型骨折模型,形成3条骨折线,分别位于前柱、后柱、方形区.将右侧髋臼骨折模型设为实验组,左侧髋臼骨折模型设为对照组.实验组行前柱钢板联合后柱拉力螺钉固定,对照组行双柱钢板固定.在前柱、方形区、后柱骨折线两侧分别设立2对标记点,共6对标记点,按前柱、方形区、后柱的顺序分别记为1和2、3和4、5和6,两侧对称标记.将标本固定在生物力学试验机上进行轴向加压,垂直加载压力从0N到1 500N,循环6次,记录300、600、900、1 200、1 500N时各对标记点的纵向移位.计算并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6具标本上述6对标记点6次循环加载时得到的平均纵向移位(每1对标记点的纵向移位为该对标记点两点间垂直距离在载荷前后的差值)和剪切刚度.结果 在6次实验加载过程中均未发生骨折或内固定断裂,两组各对标记点的纵向移位随载荷的增加逐渐增大,但最大纵向移位均未超过lmm,且不同载荷下两组各对标记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实验组和对照组内固定的剪切刚度分别为(1 428士57)和(1 621士62) N/mm,实验组剪切刚度小于对照组,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载荷300、600、900、1 200、1 500N情况下,前柱钢板联合后柱拉力螺钉和双柱钢板均可稳定、有效地固定T型骨折,满足骨折固定的要求.前柱钢板联合后柱拉力螺钉治疗复杂髋臼骨折力学性能可靠,稳定性与传统双柱钢板接近.  相似文献   

14.
李泽  宿畅 《吉林医学》2011,(7):1254-1256
目的:探讨髋臼骨折的临床特点及分型,探索髋臼骨折的治疗方案。方法:21例中,3例采用股骨髁上骨牵引治疗,18例采用切开复位,螺钉及(或)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随访6~18个月,效果满意。结论:掌握髋臼骨折的特点,正确分析骨折类型,做好骨折评估,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力争骨折解剖复位,科学的功能锻炼,是提高髋臼骨折治疗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采用分叉钢板和拉力螺钉治疗髋臼后壁骨折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骨科2006年7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髋臼后壁骨折患者87例,其中49例采用分叉钢板治疗的患者为观察组,38例采用拉力螺钉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通过术后matta评分结果及并发症的比较评定两组的疗效。结果观察组内固定优良率为72.91%,对照组优良率为94.7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2,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3.34%,对照组为13.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6,P<0.05)。结论采用拉力螺钉的固定效果好且并发症少,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严重髋臼双柱骨折手术治疗的复位技巧以及术中如何尽可能减少手术对软组织的再次损伤。方法:2005年1月~2008年3月我院对24例24髋被确诊为髋臼双柱骨折的患者进行开放复位内固定术。全部采用单一的K—L入路并应用钛板螺钉复位技术对前柱进行复位固定,术后进行36个月以上的随访并分别在第3、6、12、18、24、36个月记录Harris评分和拍摄X线片。结果:本组24例24髋平均手术时间为82min,平均出血量480ml,术后所有患髋皆获得了良好头臼匹配,第36个月Harris评分平均为91分。结论:运用单一的K—L入路并应用钛板螺钉复位技术对前柱进行复位固定治疗严重髋臼双柱骨折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前柱复位固定容易的优点,远期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重建钛板治疗髋关节后脱位伴髋臼后壁骨折的效果及手术的相关注意事项。方法对21例髋关节后脱位伴髋臼后壁骨折患者行切开复位重建钛板内固定治疗。结果21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6个月~6年,按HHS(HarrishipScore)标准,本组优13例,良6例,可1例,差1例。其中异位骨化1例,股骨头坏死1例,优良率90.5%。结论髋关节后脱位伴髋臼后壁骨折行切开复位重建钛板内固定治疗,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8.
髋臼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复杂的髋臼骨折采用不同手术入路与方法,探讨髋臼骨折的治疗策略。方法自2000年6月-2008年6月,共手术治疗移位的髋臼骨折32例,根据CT平扫和三维重建确定骨折类型,制定手术方案,选择适当手术入路进行骨折复位,并用骨盆重建钢板固定。结果随访1-4年,平均2年,根据Matta临床标准评定:优23例(71.8%),良3例(9.3%),差6例(18.9%),优良率81.1%。结论髋臼骨折分型的正确判定,选择合适的手术切口暴露,根据髋臼的解剖特点正确放置钢板和螺钉,进行早期功能锻炼是决定临床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前后联合入路手术治疗复杂髋臼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骨盆前后联合入路手术治疗髋臼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影像学证实的32例复杂髋臼骨折病人行前后联合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并进行术后评估。结果功能恢复优12例,良好14例,可5例,差1例,优良率为81.25%。结论前后联合入路手术治疗复杂髋臼骨折有较好的疗效,是一种好的手术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20.
李宝林 《海南医学》2012,23(5):48-50
目的探讨三叉型扩展型入路骨盆重建钛板内固定治疗髋臼横断伴后壁骨折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对26例髋臼横断伴后壁骨折患者采用三叉扩展型入路,应用专用骨盆髋臼复位器械行骨盆重建钛板和螺钉内固定治疗。结果骨折复位治疗按Matta标准评价:解剖复位20例,满意复位6例。术后随诊14~36个月,平均25个月,采用改良Merled Aubigne评分和Postel评分标准评价临床结果:优20例,良3例,一般2例,差1例。1例出现深部感染,1例发生股骨头坏死,1例发生异位骨化。结论采用三叉扩展型入路骨盆重建钛板治疗髋臼横断骨折伴后壁骨折,可使髋臼骨折达到最大限度复位及坚强固定,并获得理想的髋关节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