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评价炎性痛大鼠背根神经节和脊髓背角Nogo-A蛋白表达的变化.方法 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120只,体重250~30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两组(n=60):对照组(C组)和炎性痛组(F组).F组大鼠左侧后肢趾部皮下注射3%福尔马林0.1 ml,C组注射等容量的生理盐水.于注射后1h、1、2、3和7d时采用yon Frey纤毛测定左侧后爪机械痛阈.于各时点随机取12只大鼠处死后取损伤侧L5背根神经节和L4,5脊髓背角,分别采用免疫荧光标记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Nogo-A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C组比较,F组大鼠注射后1h、1、2、3和7d时机械痛阈降低,注射后1h、2、3和7d时背根神经节和脊髓背角Nogo-A蛋白表达上调(P<0.05).结论 背根神经节及脊髓背角Nogo-A蛋白表达上调可能在福尔马林致大鼠炎性痛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NGF和BDNF在炎性痛大鼠背根神经节和脊髓背角的表达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观察神经生长因子(NGF)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在福尔马林致痛大鼠外周、背根神经节(DRG)和脊髓背角的表达变化及相互关系,探讨神经营养因子在疼痛发生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大鼠后足掌皮下注射福尔马林溶液的外周炎性痛模型。成年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四组(每组6只):对照组(A组);致痛组根据取材时间不同分为,致痛后2h取材(B组)、致痛后24h取材(C组)、致痛后48h取材(D组)。观察致痛1h内疼痛行为变化,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结合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检测致炎足底皮肤、DRG和脊髓背角浅层内NGF的表达,及DRG和脊髓背角浅层表达BDNF的变化。结果 所有致痛组大鼠都表现出明显的两期伤害性反应。在致痛后2h患侧足底皮肤、DRG和24h时脊髓背角浅层表达的NGF开始增加,致痛24h后BDNF在患侧DRG表达开始增加,且与NGF在患侧DRG神经元的表达变化成正相关。48h时BDNF在患侧脊髓背角浅层表达开始增加。结论 NGF不仅是产生炎性痛外周机制的重要介质之一,还可通过促进BDNF在脊髓背角的表达,共同参与中枢敏感化的产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骨癌痛大鼠吗啡耐受后脊髓胶质细胞及炎性细胞因子的变化.方法 雌性SD大鼠,体重180~220 g,采用MADB-106鼠源性乳腺癌细胞注入大鼠左侧胫骨建立骨癌痛模型.14d后,选择一般状况良好、体重无减轻、进食好、活动正常、热痛阈<18.5 s、机械痛阈<27.8 g的大鼠16只,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n=7)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吗啡耐受组(n=9)皮下注射吗啡3次/d,连续5 d,每天单次注射剂量按10、20、40、50、60 mg/kg递增.于造模前和造模后10 d开始隔日1次测定热痛阈和机械痛阈;造模后19 d皮下注射吗啡3 mg/ks,30 min后测定热痛阈和机械痛阈.随后处死动物,取腰段脊髓,采用RT-PCR法测定脊髓白细胞介素-1β(IL-1β)mRNA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RNA的表达;采用ELISA法测定脊髓IL-1β和TNF-α的含量;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脊髓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的活力.结果 与造模前比较.对照组造模后14、16、18 d时热痛阈和机械痛阈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吗啡耐受组造模后14、16、18 d时热痛阈和机械痛阈升高,造模后19 d时热痛阈和机械痛阈降低,左侧脊髓IL-1β mRNA和TNF-αmRNA表达升高,脊髓IL-1β和TNF-α的含量增加,脊髓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的活力增强(P<0.05).结论 骨癌痛大鼠连续递增剂量腹腔注射吗啡可引起脊髓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进一步活化,IL-1β和TNF-α释放增加,从而发生吗啡耐受.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炎性痛-吗啡耐受大鼠背根神经节辣椒素受体(VR1)磷酸化水平的变化.方法 鞘内置管成功的成年雄性SD大鼠20只,体重230~250 g,2~3月龄,采用左后足踝关节腔注射完全弗氏佐剂(CFA)50μl的方法制备炎性痛模型.大鼠随机分为4组(n=5),炎性痛+生理盐水组(NS组):注射剂CFA后3 d鞘内注射生理盐水10μl,2次/d,连续7 d;单纯吗啡组(M0组):不建立炎性痛模型,鞘内注射吗啡10μl/kg,2次/d,连续7 d;炎性痛+单次吗啡组(M1组):注射CFA后3 d鞘内注射吗啡10μl/kg;炎性痛+连续吗啡组(M2组):注射CFA后3 d鞘内注射吗啡10 μg/kg,2次/d,连续7 d.于鞘内置管后、注射CFA后3 d鞘内给药前、给药1~7 d测定机械缩足反射阈值和缩足潜伏期,最后一次测定痛阈后处死大鼠,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背根神经节磷酸化VR1(p-VR1)的表达水平.结果 NS组和M1组未发生吗啡耐受,M0组和M2组发生吗啡耐受.4组中,M2组背根神经节p-VR1表达水平最高(P<0.05).结论炎性痛-吗啡耐受大鼠背根神经节VR1磷酸化水平升高,该变化可能是吗啡耐受形成的机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钙调神经磷酸酶(calcineurin,CaN)在弗氏佐剂致大鼠炎性痛痛觉过敏中的作用。方法选择雄性SD大鼠75只,体重200~300g,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C组)、完全弗氏佐剂(CFA)组(F组)和CaN+CFA组(NF组)。C组大鼠右侧后爪趾底注射生理盐水100μl,F组和NF组大鼠右侧后爪趾底注射CFA 100μl制备炎性痛模型,NF组大鼠于右侧后爪趾底注射CFA前1d鞘内注射CaN 10 U。三组大鼠于右侧后爪趾底注射前30 min(T0)、注射后0.5h(T_1)、1h(T_2)、2h(T_3)及4h(T_4)测定大鼠热刺激缩足潜伏期(PWTL);同时各取5只大鼠脊髓组织,Western blot法测定各组大鼠脊髓中CaN、核因子κB(NF-κB)p65蛋白含量;RT-PCR法测定大鼠脊髓中CaN及NF-κB基因的表达。ELISA法测定大鼠脊髓组织中IL-1β、TNF-α和IL-10浓度。结果T_2~T_4时F组,T_3、T_4时NF组PWTL明显短于T0时和C组(P0.05);T_2~T_4时NF组PWTL明显长于F组(P0.05)。T_1~T_4时F组,T_2~T_4时NF组脊髓组织CaN蛋白含量明显低于,NF-κB p65蛋白明显高于T0时和C组(P0.05);T_2~T_4时F组、NF组脊髓组织CaN基因表达、IL-10浓度明显低于,NF-κB基因表达及IL-1β、TNF-α浓度明显高于T0时和C组(P0.05);T_1~T_4时NF组脊髓组织CaN蛋白含量和基因表达明显高于,NF-κB p65蛋白含量和基因表达及IL-1β、TNF-α明显低于,IL-10浓度明显高于F组(P0.05)。结论 CaN通过抑制NF-κB,调节抗炎细胞因子和促炎细胞因子的平衡,抑制大鼠炎性痛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经静脉移植对脊髓损伤(SCI)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表达的影响。方法运用改良Allen法制备大鼠脊髓外伤性截瘫模型,假手术组6只,损伤组8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rMSCs移植组。对照组和rMSCs移植组、假手术组于损伤后10min经尾静脉分别注射PBS1ml和rMSCs单细胞PBS悬液1ml。移植后3h、6h、12h、24h、3d、7d、14d,应用RT-PCR方法检测损伤大鼠脊髓TNF-α、IL-1βmRNA表达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和rMSCs移植组损伤脊髓TNF-α、IL-1βmRNA表达较假手术组有明显增加(P0.05);rMSCs移植组与对照组比较,TNF-α、IL-1βmRNA表达受到明显抑制(P0.05)。结论 rMSCs静脉移植后能改变脊髓损伤区的微环境,使损伤脊髓局部的TNF-α、IL-1β表达程度降低。这可能是减少脊髓继发性损伤,促进损伤大鼠运动功能恢复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TNF-α拮抗剂Etanercept(依那西普)对继发性脊髓损伤的治疗作用和可能机制。方法建立大鼠脊髓挫伤模型,损伤后1 h对大鼠行腹腔注射5 mg/kg Etanercept或生理盐水(损伤对照组);假手术组(20只大鼠)仅行椎板切除术而无脊髓损伤,1 h后给予腹腔注射1 ml生理盐水。结果在脊髓损伤急性期(12 h、1 d、3 d),Etanercept治疗组TNF-α的蛋白表达强度明显弱于损伤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Etanercept治疗组TNFR1的表达在损伤后6、12 h均下降,TNFR2仅在损伤后6 h下降。损伤对照组大鼠在脊髓损伤后后肢运动功能明显受限,而Etanercept治疗组大鼠在脊髓损伤后2、4、8周,后肢BBB评分显著升高。结论 Etanercept可能通过抑制TNF-α/TNFR通路,减轻了脱髓鞘变性,促进了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脊髓钙-钙调素依赖性蛋白激酶Ⅱ(CaMKⅡ)在小鼠慢性炎性痛中的作用.方法 雄性ICR小鼠40只,体重20~25 g,随机分为5组(n=8),正常对照组(A组)、慢性炎性痛组(B组)、KN92组(C组)、KN93 30 nmol组(D组)和KN93 45 nmol组(E组).B组~E组均采用小鼠左足背皮下注射完全Freund佐剂(CFA)20 μl的方法 制备慢性炎性痛模型.A组皮下注射生理盐水20μl.于CFA注射后1 d和3 d时D组、E组和C组分别鞘内注射CaMKⅡ特异性抑制剂KN93 30 nmol、45 nmol 和KN92(KN93无药理活性结构类似物)45 nmol,容量均为5μl.于CFA注射前30 min(基础状态)、注射后1 d且鞘内给药前(T1)及给药后30 min(T2)、注射后3 d且鞘内给药后30 min(T3)时测定痛阈.于最后1次痛阈测定结束后处死小鼠,取腰段脊髓组织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脊髓p-CaMKⅡα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基础值和A组比较,B组、C组和D组T1~3时机械痛阈和热痛阈降低,脊髓p-CaMKⅡα表达上调;E组T1时机械痛阈和热痛阈降低,T2,3时机械痛阈、热痛阈和脊髓p-CaMKⅡα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比较,E组T2,3时机械痛阈、热痛阈升高,脊髓p-CaMKⅡα表达下调(P<0.05).结论 脊髓CaMKⅡ参与了小鼠慢性炎性痛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对L5脊神经切断大鼠机械和热痛阈及脊髓TNF-α和IL-1β表达的影响.方法 SD雄性大鼠50只随机分为五组:脊神经损伤rhEPO1 000、3 000、5 000 U/kg组(R1、R2、R3组)和生理盐水组(N组)及假手术组(C组),每组10只.术前1 d给药,连续7 d.测定术前当天及术后3、7、14 d大鼠的机械性缩足反射阈值(MWT)和热缩足潜伏期(TWL)及术后14 d各组大鼠L5脊髓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水平.结果 L5脊神经损伤术后大鼠术侧MWT降低、TWL缩短、脊髓TNF-α和IL-1β的表达增高(P<0.01).与N组比较,R1组术后各时间点的MWT和TWL无明显改变;R2和R3组MWT增高、TWL延长(P<0.05);脊髓TNF-α、IL-1β水平降低(P<0.01).结论 腹腔注射rhEPO 3 000或5 000U/kg能缓解L5脊神经切断大鼠的机械和热痛敏,抑制脊髓TNF-α和IL-1β的表达.  相似文献   

10.
炎性痛大鼠脊髓背角γ-氨基丁酸及其受体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福尔马林致痛大鼠腰膨大段脊髓背角γ-氨基丁酸(GABA)及其受体的表达。方法 12只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n=6):A组,空白对照组;B组,福尔马林炎性致痛组,24h后分别应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方法检测大鼠腰膨大段两侧脊髓背角GABA免疫阳性细胞、GABA_(Aβ3)和GABA_(B1)受体mRNA的表达。结果 GABA免疫阳性细胞、GABA_(Aβ3)和GABA_(B1)受体mRNA在大鼠脊髓背角均有表达,且GABA免疫阳性细胞和GABA_(B1)受体mRNA在背角Ⅰ~Ⅲ层分布密度最高,GABA_(Aβ3)受体mRNA在脊髓各层面分布较均匀。GABA免疫阳性细胞在B组大鼠致痛侧腰段脊髓背角表达与非致痛侧和A组两侧相比明显增加(P<0.05),非致痛侧和A组两侧间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脊髓背角两侧GABAA_(Aβ3)和GABA_(B1)受体mRNA的表达与A组相比明显增加(P<0.05),两侧间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炎性痛时脊髓GABA神经递质的释放增加,同时受体基因的表达上调,抑制系统功能增强。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大鼠慢性前列腺炎疼痛模型中L5~S2脊段背角P物质(SP)和P物质受体(NK-1R)表达及星形胶质细胞活化的变化,并在体外纯化培养大鼠脊髓星形胶质细胞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SP对星形胶质细胞活化的作用。方法:通过前列腺完全弗氏佐剂(CFA)注射制作大鼠慢性前列腺炎疼痛模型,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观察时间为0、14、28 d,用热甩尾实验进行疼痛模型鉴定,采用RT-PCR、Western印迹检测L5~S2脊段后角中SP mRNA、NK-1R、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诱导型NO合酶(iNOS)蛋白表达的变化,并通过体外培养大鼠脊髓星形胶质细胞,分为对照组和2个实验组,对照组仅加ITS培养液,实验组1施加SP刺激(SP浓度:10-9~10-6mol/L,时间:12 h),分别应用ELISA法、硝酸还原酶及比色法测定TNF-α、白介素-1β(IL-1β)、NO分泌水平及NOS活性的变化;实验组2施加SP刺激(SP浓度:10-7mol/L,时间:0、24、48、72 h),用Western印迹测定GFAP表达的变化。结果:慢性前列腺炎疼痛大鼠模型成功建立,并观察到L5~S2脊段背角中SP mRNA和NK-1R、GFAP、TNF-α、iNOS表达在14 d和28 d均明显高于各自的对照组(P<0.01),28 d和14 d组明显高于0 d组(P<0.01),GFAP 28 d组表达高于14 d组(P<0.05),10-7mol/L SP的作用下,脊髓星形胶质细胞GFAP的表达在0~72 h逐渐升高,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SP在10-9~10-6mol/L浓度范围内呈浓度依赖性促进脊髓星形胶质细胞分泌TNF-α、IL-1β、NO和NOS活性增强(12 h),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但IL-1β在SP 10-6mol/L浓度组下降,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慢性前列腺炎疼痛可以引起L5~S2脊段致痛递质SP合成增多,受体上调,并导致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和炎性因子分泌增多,表明慢性前列腺痛可以通过SP的介导引起L5~S2脊髓中枢继发性的神经炎性痛,可能与前列腺炎疼痛的持续和泛化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神经鞘内转染p300si RNA(si RNA-p300)对大鼠神经病理痛阈值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清洁级SD大鼠27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9只。对照组和实验组应用坐骨神经压迫损伤建立神经病理性痛模型并鞘内置管,分别鞘内转染无关4μg si RNA和4μg si RNA-p300。假手术组单纯进行模拟手术并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转染前及注射后2、4、6、8、10、12和14 d分别检测3组大鼠痛阈分值,于注射后14 d处死大鼠,取腰段脊髓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大鼠脊髓中p300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21.22±1.56)比较,对照组(14.33±4.02)和实验组(13.66±2.30)大鼠疼痛阈值在转染后第2 d开始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8.98±2.89)比较,实验组(11.23±2.20)大鼠疼痛阈值在转染后第6天开始显著升高(P0.05);假手术组、对照组和试验组p300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11±0.03、0.67±0.18和0.22±0.04,与假手术组比较,对照组和实验组p300表达显著上调(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p300表达明显下调(P0.05)。结论:鞘内注射si RNA-p300可显著降低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提高痛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腹腔注射氯胺酮对骨癌痛模型大鼠腰段脊髓背角STAT3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择成年雌性SD大鼠24只,体质量180~220 g,随机分为4组(n=6):A组(对照组):左侧胫骨上段骨髓腔注入3 μl Hank液;B组(模型组):左侧胫骨上段骨髓腔注3 μl MADB-106大鼠乳腺癌细胞(4.8×109/L);C组(氯胺酮10 mg/kg体重);D组(氯胺酮20 mg/kg体重);C,D二组造模同B组.从第14天开始,A,B组大鼠腹腔分别注射生理盐水1 ml,C,D组大鼠腹腔分别注射氯胺酮10mg/kg体重(1 ml)及20mg/kg体重(1 ml),1次/d,连续4 d.术前及术后1~22 d,各组大鼠隔日观察辐射热痛阈值变化.第22天,取大鼠脊髓L4~6节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脊髓背角STAT3的表达.结果 A组大鼠对辐射热痛刺激的缩爪阈值在术后各时间点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4~22 d,与A组大鼠对辐射热痛刺激缩爪阈值比较,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鼠腰脊髓背角Ⅰ~ⅣSTAT3免疫反应吸光度值B、C组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腹腔注射20 mg/kg体重氯胺酮抑制了胫骨癌痛模型大鼠患侧腰段脊髓背角STAT3表达,NMDA/STAT3信号通路的激活参与了骨癌痛的维持.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蜂毒肽(melittin)对大鼠前列腺炎疼痛模型的治疗作用.方法 通过手术将弗氏完全佐剂(CFA)注射到SD大鼠前列腺中建立模型,继续饲养12 d后再次通过手术将蜂毒肽注射到大鼠前列腺内进行干预.在注射CFA后的第6、12、18天进行机械痛阈测定,然后取前列腺和脊髓标本分别进行组织学、环氧合酶-2(COX-2)以及脊髓背角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测定.对照组大鼠,前列腺内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饲养相同时间后同方法检测.结果 CFA诱导的大鼠前列腺炎模型能产生痛觉过敏,前列腺内炎症细胞数量和COX-2表达均增加,脊髓中GFAP表达增加.同对照组比较,蜂毒肽注射后大鼠机械痛压力阈值提高,前列腺中炎症细胞数量和COX-2表达均降低,脊髓中GFAP表达降低.结论 蜂毒肽注射能够有效提高前列腺炎大鼠的痛阈,抑制炎症细胞、COX-2和GFAP的表达,发挥镇痛和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脊髓TNF-α在小鼠骨癌痛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雄性C3H/He小鼠72只,体重18~25 g,周龄4~6周,随机分为3组(n=24):假手术组(S组)、骨癌痛组(BCP组)和TNF-α拮抗剂依那西普组(E组).采用股骨远端骨髓腔注射肿瘤细胞的方法制备小鼠骨癌痛模型,S组注射等量不含肿瘤细胞的α-MEM,E组于注射肿瘤细胞前3 d、注射前即刻、注射后3、6 d时分别腹腔注射依那西普100μg(溶于0.5 ml生理盐水).分别于注射肿瘤细胞前、注射后3、5、7、10、14 d(T1~6)时测定热痛阈和机械痛阈.分别于T4~6时随机取8只小鼠测定痛阈后处死取脊髓,采用RT-PCR法检测TNF-α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S组比较,BCP组T3~6时热痛阈和T5、6时机械痛阈降低,T4~6时TNF-αmRNA表达上调,E组T4~6时热痛阈降低,T5,6时机械痛阈降低、TNF-αmRNA表达上调(P<0.05);与BCP组比较,E组T4~6时热痛阈、T6时机械痛阚升高,T5,6时TNF-α mRNA表达下调(P<0.05).结论 脊髓TNF-α参与了小鼠骨癌痛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大鼠后足切割后脊髓和背根神经节( DRG)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的变化及其定位.方法 雄性SD大鼠24只,体重150~250 g,均施行后足切割手术.术后1h、6h、1d、3d各取6只大鼠行行为学检测后处死,分离脊髓和DRG进行免疫组化和双标免疫荧光检测BDNF.结果 大鼠后足切割后,切割侧腰段脊髓背角和DRG中BDNF水平上升(P<0.05).而对侧腰段和胸段脊髓中BDNF水平均没有明显改变.升高的BDNF主要定位于神经元而非星形胶质细胞或小胶质细胞.结论 大鼠后足切割后切割侧腰段脊髓背角和DRG中BDNF表达上升,BDNF升高主要定位于神经元.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骨癌痛大鼠脊髓NF-κB、IL-6和TNF-α表达的变化.方法 雌性健康SD大鼠72只,体重150~180 g,随机分为3组(n=24):对照组(C组)、假手术组(S组)和骨癌痛组(BP组).BP组于大鼠左侧胫骨干骺端骨髓腔内注射5μl Walker 256(1×105)乳腺癌细胞制备骨癌痛模型,S组左胫骨上端注射Hank液5μl.分别于肿瘤细胞接种前、接种后2、4、6、9、12、14、16、18和21 d时测定机械阈值.分别于肿瘤细胞接种后6、12和18 d时,处死3只大鼠,取L4-6脊髓组织,采用RT-PCR法测定NF-κB p65 mRNA、IL-6 mRNA和TNF-α mRNA的表达;另处死3只大鼠,取L4-6脊髓组织,计数NF-κBp65阳性细胞,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NF-κB p65表达.结果 与C组和S组比较,BP组机械痛阈降低,脊髓NF-κB p65及其mRNA、IL-6 mRNA和TNF-αmRNA的表达上调,NF-κB p65阳性细胞计数增加(P<0.05或0.01);C组和S组间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鼠胫骨骨髓腔内注射肿瘤细胞通过激活脊髓NF-κB,导致炎性细胞因子IL-6和TNF-α大量释放,从而诱发骨癌痛.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脊髓水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小鼠骨癌痛中的作用.方法 48只G3H/He小鼠随机分为肿瘤组和假手术组,每组再次划分为术后7 d、10 d、14 d组(n=8).将含105个纤维肉瘤NCTC 2472细胞的最小必需培养基(α-MEM)注射到小鼠右侧股骨远端骨髓腔内,制作骨癌痛模型.假手术组注入不含肿瘤细胞的a-MEM.按照分组在相应时间点处死小鼠,用RT-PCR的方法检测脊髓腰膨大TNF-αmRNA水平,观察术前、术后3 d,5 d、7 d、10 d、14 d小鼠痛行为学的变化:机械痛缩足阈值(paw withdrawal mechanical threshold,PWMT)、热痛缩足潜伏期(paw withdrawal thermal latency,PWTL)和自发性抬足次数.结果 肿瘤细胞接种后,在各观察时间点,肿瘤组脊髓水平TNF-αmRNA表达较假手术组增高(P<0.05)并伴随痛觉过敏.结论 脊髓水平TNF-α在骨癌痛的发生机制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NF-κB信号通路在鞘内注射血小板活化因子(PAF)诱发大鼠痛敏中的作用.方法 鞘内置管成功的雄性SD大鼠64只,体重200~250 g,随机分为6组:人工脑脊液(ACSF)对照组(AC组,n=16)鞘内注射ACSF 10μl;PAF诱发大鼠痛敏组(PAF组,n=16)鞘内注射PAF 10μg(溶于10μl ACSF);二甲基亚砜(DMSO)对照组(DC组,n=8)和低、中和高剂量SC-514组(S1-3组,n=8)分别于鞘内注射PAF前2 h腹腔注射0.1%DMSO溶液2 ml、SC-514(溶于2 ml 0.1%DMSO溶液)10、50、100 mg/kg.分别于鞘内给药前、给药后5、15、30、45和60 min时测定机械痛阈和热痛阈,随后每间隔30 min测定1次,连续4 h,ELISA法检测脊髓TNF-α和IL-lβ的表达.结果 鞘内注射PAF可诱发机械痛敏和热痛敏,上调大鼠脊髓TNF-α和IL-1β的表达;Iκβ激酶-β抑制剂SC-514可剂量依赖性地减轻PAF诱发的痛敏,抑制脊髓TNF-α和IL-1β的表达上调.结论 NF-κB信号通路参与了鞘内注射PAF诱发大鼠痛敏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鞘内注射γ-氨基丁酸转运体-1(GAT-1)特异性小干扰RNA(siRNA)对大鼠神经病理性痛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体重200~250 g.第一部分实验20只大鼠随机分为5组(n=4):GAT-1 siRNA-1组、GAT-1siRNA-2组、GAT-1 siRNA-3组、阴性对照siRNA组和DEPC处理组.坐骨神经结扎2 d后鞘内注射相应的siRNA 2μg/d或等容量DEPC水,连续3 d,于末次鞘内注射后第2天取大鼠脊髓腰膨大,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脊髓背角GAT-1蛋白的表达.第二部分实验 30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n=10):GAT-1 siRNA-3+lipo2000组、GAT-1 siRNA-3错译siRNA+lipo2000组和DEPC处理+lipo2000组,于坐骨神经结扎前、坐骨神经结扎后3 d、鞘内续给药结束后1、3、5、7、10 d时测定机械痛阈和热痛阈.第三部分实验84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n=28),同第二部分实验,于各时点每组随机取4只大鼠处死,取脊髓腰膨大,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脊髓背角GAT-1蛋白的表达.结果 鞘内注射GAT-1 siRNA后神经病理性痛大鼠机械痛阈和热痛阈升高,脊髓背角GAT-1蛋白表达下调(P<0.05).结论 鞘内注射GAT-1 siRNA可通过抑制脊髓背角GAT-1蛋白表达上调,减轻大鼠神经病理性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