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观察3各基因工程杀蚊幼蓝藻对不同龄期淡色库蚊幼虫的杀灭效果。方法:利用不同基因工程藻,分别作用于不同龄期淡色库蚊幼虫,计算死亡率,结果:3种基因工程藻对不同龄期淡以库蚊幼虫杀灭作用相似;在藻细胞浓度低于10^4cells/ml时,杀灭作用由强到弱依次为I龄、Ⅱ龄、Ⅲ龄末Ⅳ龄初幼虫;而当藻细胞浓度高于10^5cells/ml时,对该蚊不同龄期幼虫的杀灭作用均高效。结论:应用基因工程藻现场控制蚊  相似文献   

2.
基因工程杀蚊幼蓝藻稳定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基因工程藻高效杀蚊幼活性,以确定其质粒表达情况。方法:抗性筛选及蚊虫毒效测试。结果:随机筛选出的基因工程单藻落无一抗性丢失,且3种基因工程藻对淡色库蚊仍具较高毒效,LC50(24小时)A.7120pDC26为8.26×103cels/ml;A.subtropicpDC26为2.62×104cels/ml;A.cylindricatox为4.21×103cels/ml。结论:穿梭质粒在基因工程藻细胞内稳定遗传,并持续高效表达。  相似文献   

3.
基因工程灭蚊幼蓝藻的现场初步观察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将转入球形芽孢杆菌毒蛋白基因表达质粒的工程藻Anabaenasubtropic(pDC26)大量培养后,应用于山东省平阴县进行现场观察。结果表明:工程藻在9.41×105cells/ml浓度以上时,48h可杀死99~100%蚊幼虫;在9.13×104cells/ml浓度时,4d可杀死99%以上蚊幼虫,连续观察2个多月,工程藻仍有明显杀蚊效果,实验组最多14条/勺幼虫,而对照组210条/勺左右。观察还发现,工程藻对库蚊幼虫杀灭效果最好,其次为伊蚊,但高浓度时,对伊蚊仍有明显杀灭效果;由于按蚊幼虫密度太低,未能观察。此结果比单独使用球形芽孢杆菌杀灭蚊幼虫有明显提高,持续时间也延长,这将为蚊虫的持续控制提供一个新的有力武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苏云金杆菌CryIVD转基因贮存藻对不同龄期淡色库蚊幼虫的杀灭效果。方法大量培养工程藻,干燥后保存,应用不同时间的贮存藻作用于不同龄期淡色库蚊幼虫。结果干燥贮存的工程藻数年后仍有较高的杀蚊毒效,尽管杀蚊毒效较新鲜工程藻有所下降,但在105个/ml数量级不同龄期的幼虫仍有50%以上死亡。对不同龄期淡色库蚊幼虫杀灭效果比较表明,1~3年贮存藻3组比较,在106个/ml数量级浓度的蚊幼虫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9.32,P〉0.01),而贮存1年组和3年组在105个/ml数量级浓度及以下,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1.21,P〈0.01)。结论转基因蓝藻在干燥贮存情况下仍能保持毒蛋白的稳定遗传和杀幼虫作用,为今后的现场应用提供更方便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苏云金杆菌对不同龄期淡色库蚊幼虫的灭杀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苏云金杆菌BYH-14对不同龄期淡色库蚊幼虫的灭杀效果。方法幼虫液浸法,用不同浓度苏云金杆菌溶液对不同龄期淡色库蚊幼虫进行灭杀实验测定。结果苏云金杆菌BTH-14对I~IV龄淡色库蚊幼虫均能达到100%的灭杀效果,但不同龄期所需施药浓度有所差异,龄期越小,所需施药浓度越低。此外,施药7 h后即可以观察到对蚊幼的灭杀效果,施药浓度越接近完全致死浓度,短时间观察到的灭杀效果越显著。结论利用BTH-14进行淡色库蚊蚊幼灭杀,龄期越小,灭杀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蓖麻不同部位的乙醇提取液对淡色库蚊幼虫的毒杀效果,为寻找新的杀蚊化合物打下基础。方法用95%乙醇浸提蓖麻材料,用水稀释后测定其对淡色库蚊3龄幼虫的毒效。结果在试验浓度下,蓖麻各部位粗提物对淡色库蚊3龄幼虫均有一定的毒杀效果,其中以茎皮和根皮粗提物的毒杀能力最强,以2500mg/L的茎皮提取液处理12h后,淡色库蚊3龄幼虫的死亡率达到100%;当浓度为625mg/L时,茎皮提取液处理36h后其死亡率可达97.78%。2500mg/L的根皮提取液处理36h后淡色库蚊3龄幼虫死亡率达到94.44%;当浓度为625mg/L时,处理72h后其死亡率仅为66.67%。与对照组相比,各处理存活幼虫发育至化蛹的平均历期延长0.52.5d。结论蓖麻茎皮和根皮提取液对淡色库蚊3龄幼虫有良好的毒杀效果,其杀蚊幼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1%双硫磷砂粒剂现场灭蚊幼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1%双硫磷砂粒剂对大容器和河流孳生的淡色库蚊、废旧轮胎和雨水井中孳生的白纹伊蚊幼虫的现场杀灭效果,以及该药物控制不同类型孳生地蚊虫孳生的持效期和适宜浓度。方法用不同浓度1%双硫磷砂粒剂处理淡色库蚊和白纹伊蚊孳生地,观察2种蚊幼密度变化及持效期。结果投放0.25mg/L 1%双硫磷砂粒剂28d后,容器内淡色库蚊幼虫密度下降率达到80%以上,持效期接近1个月,而投放2g/m^2剂量于河流中,淡色库蚊幼虫密度下降80%以上的时间为11d,持效期为12d;对白纹伊蚊而言,1mg/L剂量投放20d后,对废旧轮胎和雨水井蚊幼的杀灭效果差不多,蚊幼密度下降率都接近100%。结论10k双硫磷砂粒剂对河流中淡色库蚊的有效控制时间在2周左右,1mg/L剂量对其他孳生地的淡色库蚊和白纹伊蚊的有效控制时间均在28d左右。  相似文献   

8.
基因工程杀蚊幼蓝藻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应用基因工程手段研制杀蚊幼蓝藻,是解决苏云金杆菌和球形芽孢杆菌等短持效问题的途径之一。但国际上基因工程蓝藻的毒效一直限于较低水平,甚至需要破碎细胞才能检测到对蚊幼虫的毒杀作用。本文将球形芽孢杆菌毒素基因装配鱼腥藻启动子后,转移入鱼腥藻进行表达,所得基因工程株对蚊幼虫具有十分显著的毒效,对淡色库蚊幼虫24h半致死浓度为2.31×10~4细胞/ml;其对淡色库蚊、中华按蚊、白纹伊蚊幼虫的毒效依次递减,这与球形芽孢杆菌相似。由于鱼腥藻易培养、生态适应性广等,可望成为蚊虫特效控制的新型武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干燥贮存的基因工程藻对淡色库蚊幼虫的杀灭效果。方法 :干燥、贮存和毒性测试。结果 :3种转基因工程藻经干燥贮存后仍具有较高杀蚊毒效 ;但随着贮存时间的延长 ,其杀灭作用有所下降。 3种转基因工程藻之间杀蚊幼效果无明显差异。结论 :蓝藻质粒在干燥贮存的工程藻内仍能稳定遗传 ,因而利于现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徐勇  赵桂荣 《现代预防医学》2006,33(3):382-382,385
目的:测定BTH-14和BS-10对蚊幼的毒力,为使用生物杀虫剂灭蚊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液浸法,用苏云金杆菌(BTH-14)和球形芽孢杆菌(BS-10)混合液按不同浓度对不同龄期、不同种蚊幼进行敏感性测定.结果:蚊幼龄期越小,对生物制剂越敏感.凶小库蚊和淡色库蚊的相对敏感性大体一致.结论:相同浓度的生物制剂对龄期较小的幼虫有较强的杀灭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