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DAF与CD3协同刺激人外周血T细胞活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邹强  郑萍  李华  郭波  谢佩蓉 《免疫学杂志》2002,18(5):329-332
目的:探讨人促衰变加速因子(decay-accelerating factor,DAF)作为共刺激分子参与T细胞活化的作用机制。方法:观察3株针对DAF不同SCR的单抗单独使用或者与抗人CD3单抗联合使用时,对人外周血T细胞增殖、IL-2分泌以及胞浆Ca^2 水平的影响。结果:所用3株抗人DAF单抗不能活化T细胞,而抗人DAF单抗与抗人CD3单抗可以协同刺激T细胞增殖,促进IL-2分泌以及提高胞浆Ca^2 水平。结论:抗人DAF单抗与抗人CD3单抗可协同刺激人外周血T细胞活化。  相似文献   

2.
FITC-直标单抗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单克隆抗体技术的发展,目前出现了许多抗人T细胞表面抗原的单克隆抗体,对这些表面抗原的检测,国内学者大多利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我室用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成功地标记了多种抗人体T细胞亚群的单克隆抗体,这对研究T细胞亚群在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缺陷性疾病中的变化,以及检测免疫抑制治疗等提供了有力工具。 OKT系列单克隆抗体为从美国ATCC公司引进的细胞株,由本室制备。抗-CD3(OKT3)、抗-CD4(OKT4)、抗-CD8(OKT8)、抗-CD2(OKT11)、抗-CD1(OKT6)、抗-CD38(OKT10)、抗-CD11b(OKM1),还有抗HLA—Ⅰ类抗原及HLA—Ⅱ类抗原的单抗。各种单抗腹水用硫酸铵粗提丙球和经SPA-  相似文献   

3.
用间接免疫过氧化物酶和PAP技术检测本室制备的31种抗人分化抗原单抗与淋巴组织的反应性.结果表明,CD3、CD5单抗与扁桃腺和淋巴结的T细胞、大部分成熟髓质胸腺细胞和脾白髓的中央动脉周围淋巴鞘呈非常强的反应.CD4~+细胞在扁桃腺的分布与CD3~+细胞类似,但数量稍少.只有少部扁桃腺和淋巴结T细胞与CD8单抗反应,CD8单抗主要染大部分胸腺皮质细胞,但抗CD8单抗与脾窦的内皮细胞呈强阳性交叉反应.Wu59单抗同时与扁桃腺、淋巴结和脾脏的T、B细胞呈非常强的膜染色,并与胸腺皮质和髓质细胞呈阳性反应,该单抗可能识别白细胞共同抗原或LFA-1.Wu 26.145单抗除与扁桃腺生发中心呈弱阳性反应外,还与脾红髓窦状结构内的血小板呈强阳性反应.此外,抗B细胞及其亚群单抗与扁桃腺、淋巴结、脾白髓生发中心呈强阳性反应.抗IL-2受体单抗与上述组织基本上呈阴性反应。  相似文献   

4.
研制鼠抗人4-1BB功能性单克隆抗体及其在T细胞活化、增殖及信号转导中的作用。以小鼠肾肿瘤细胞转染人4- 1BB基因的细胞株4-1BB/293T为免疫原.采用B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获取分泌特异性4-1BB单抗的杂交瘤细胞株。以体内诱生法产生腹水,Protein G亲和层析法进行纯化,快速定性试纸法鉴定单抗的亚类,MTT法检测单抗对T细胞的刺激作用,流式法检测单抗对T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显示:成功获得1株持续分泌特异性抗人4-1BB单抗的细胞株(命名为5D5).属于IgG2b。该单抗能特异识别人4-1BB分子,介导有效的共刺激信号,体外促进T细胞的增殖,抑制活化诱导的T细胞凋亡。总之,成功获得1株功能性4-1BB单抗,具有重要的研究和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本文综合报道了本室近年来在鼠源性JEV-McAb用于快速诊断及免疫治疗方面的研究结果。(1)应用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建立了6株稳定分泌JEV-McAb杂交瘤细胞系,并鉴定了它们的生物学和免疫学特性;(2)建立了用单抗快速检出JEV抗原、抗体及免疫复合物的方法;(3)对3株有中和活性  相似文献   

6.
一株Th2样T细胞杂交瘤表型及胞内细胞因子的检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按照分泌细胞因子和介导免疫功能的不同 ,可将小鼠及人类的 CD4 T细胞分为 Th1和 Th2两个亚群。本文应用膜表面和细胞内免疫荧光染色以及流式细胞仪分析 ,对一株人T细胞杂交瘤进行了检测 ,表明其是属于 Th2样的 T细胞杂交瘤。1 材料和方法急性 T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株 CEM与活化 T细胞融合而获得的 T细胞杂交瘤 47C7由澳大利亚 IMVS BU RNS教授惠赠 [1 ] 。 PMA、ionomycin、saponin、m onensin及 FITC标记的兔抗鼠 Ig G抗体均购自美国 Sigma公司。系列单抗均由本室制备。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 T细胞杂交瘤 47C7细胞调整细胞…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本室建株并稳定传代的7株杂交瘤所分泌的绿脓杆菌外毒素A单克隆抗体在细胞培养或小鼠体内的保护活性。实验结果表明,在培养细胞或BA-LB/c小鼠体内,对于纯化毒素的攻击,4株单抗均显示了不同程度的保护作用。但当用活菌攻击时,在小鼠体内,各单抗单独便用,未见明显保护效果,而4株单抗混合使用,则可明显延长动物存活时间。文中还讨论了针对绿脓杆茵外毒素A的主、被动免疫在实际应用中的可能性及局限性。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本室已制备出12株鼠抗胃癌单抗,动物及人体内免疫显像研究均表明部分机体在体内导向作用较好,本文用其中一株单抗MGb_2(鼠IgG型)制备抗体-BSA-氨甲喋呤(MTX)结合物,探讨单抗在胃癌导向治疗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利用埃博拉假病毒(EBOV)报告系统,体外评价埃博拉病毒突变体对4种细胞系的相对感染力及3株单抗对突变体的中和能力。方法:构建表达埃博拉假病毒及其突变体GP蛋白的重组质粒GP-pcDNA3.1,与含有萤火虫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HIV骨架载体pSG3.ΔEnv.CMV.Fluc共转染HEK293T细胞获得假病毒上清。利用Western blot法及HIV p24 ELISA抗原定量试剂盒对假病毒进行鉴定及定量,采用等量的假病毒感染HEK293T、Huh7、A549及THP-1细胞,36 h后,裂解细胞测荧光素酶活性(RLU),计算突变体与母本的相对感染力。将mAb114、ADI-15946、rEBOV-520与EBOV及其突变体假病毒预孵育1 h,将假病毒上清和抗体混合液感染HEK293T细胞,36 h后测RLU值,计算抑制率。结果:相对于母本,所有突变体感染细胞的能力均有不同程度增强。单抗mAb114、ADI-15946能有效中和母本及14株突变体,rEBOV-520对N107D-P330S-G480D中和作用减弱。结论:体外实验证明14株突变体入侵靶细胞能力增强。3株中和抗体对突...  相似文献   

10.
本文应用本室制备的一株经免疫病理、细胞学诊断、动物及人体内放射免疫显象均已证实,对胃癌有较好反应性的鼠抗人胃癌单抗MG_3。用电泳纯化单抗MG_735.6mg,制备免疫亲和层析柱,从胃癌组织及胃癌转移性腹水癌细胞中获得一种胃癌相关抗原命名为MG_7-Ag。  相似文献   

11.
研制功能性鼠抗人2IgB7-H3单克隆抗体。以人2IgB7-H3基因转染细胞L929/2IgB7-H3为免疫原,常规免疫6~8周龄的雌性BALB/c小鼠;利用B淋巴杂交瘤技术,将免疫小鼠脾脏细胞和骨髓瘤细胞株SP2/0融合,L929/2IgB7-H3细胞为抗原筛选阳性细胞;经间接免疫荧光标记法对杂交瘤细胞进行反复筛选和多次克隆化培养;采用快速定性试纸法鉴定单抗Ig亚类;利用竞争抑制性实验分析该单抗识别的抗原表位;采用MTT法分析该单抗在体外阻断DC对T细胞的促增殖效应。结果:获得了1株持续稳定分泌鼠抗人2IgB7-H3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命名为7D7),该单抗可特异识别L929/2IgB7-H3分子和介导有效的共刺激信号。该单抗的成功获得和其生物学特性的初步鉴定,为进一步研究B7-H3两个异构体在DC细胞及肿瘤细胞上的作用机制奠定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2.
5株鼠抗人CD28单克隆抗体的研制及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制备鼠抗人CD28分子功能性单克隆抗体,研究其对T细胞活化、增殖及信号转导等方面的生物学效应。方法:以天然高表达CD28分子的人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U266和小鼠淋巴瘤细胞转人CD28基因细胞株CD28-T分别作为免疫原和检测细胞株,采用B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进行单抗的研制;以快速定性试纸法鉴定单抗亚类;腹水诱生法和免疫亲和层析法进行单抗的制备和纯化;经间接免疫荧光法分析单抗对不同细胞膜表面CD28分子的识别;采用竞争抑制法分析单抗识别的抗原位点;利用^3H-TdR掺入法分析单抗对PBTC的刺激效应和免疫荧光法分析PBTC活化前后的表型变化。结果:成功获得5株鼠抗人CD28功能性单克隆抗体,分别命名为2D5、2F5、3136、3F8和8G8,其中2D5为IgG2a亚类,其余均为IgG1亚类;流式细胞仪分析结果显示,5株单抗均能良好识别CD28-T、U266、XGI和Jurkat细胞表面的CD28分子;竞争抑制试验表明,2D5和8G8能完全阻断标准抗人CD28单抗与U266膜CD28分子的结合,其余3株为部分阻断;^3H-TdR掺入法实验结果表明,单抗8G8联合激发型CD3单抗能明显促进PBTC的增殖,刺激指数为7.4,活化细胞CD4、CD25、ICOS、4IBB及OX40分子的表达上调。结论:5株单抗均为抗人CD28单克隆抗体,具有重要的基础研究及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CD3AK细胞是用小剂量CD3单抗交联CD3分子而活化的T细胞 ,它具有较强的细胞增殖和细胞毒效能。CD2 8分子则是T细胞激活过程中所需的协同刺激分子 ,可提供T细胞活化所需的第二信号。本文利用CD2 8单抗作为CD2 8分子的配体 ,观察了CD2 8信号途径的激活对CD3AK细胞的影响。结果显示CD2 8单抗可增强CD3AK细胞的增殖活性和趋化团聚形成集落的能力 ,并优先引起CD4+T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14.
3B9(杂交瘤细胞)是一株分泌HBV Pre S2抗原的单抗细胞,为从分子水平分析、了解3B9株进而为制备新一代基因工程抗体奠定基础,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提取3B9杂交瘤细胞总RNA,经反转录、PCR分离获得了3B9单抗的轻、重链可变区基因,并利用PCR及双脱氧核苷酸链末端终止法对3B9单抗的可变区基因的核苷酸序列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3B9单抗轻链隶属小鼠Ig Kappa轻链第Ⅱ亚组,JK_1基因重排;而3B9单抗重链隶属小鼠Ⅰg重链第Ⅱc亚组。在此基础上,作者用一编码疏水性多肽接头的DNA片断将3B9单抗轻、重链可变区基因连接,成功地构建了3B9单抗单链可变区抗体基因。为下一步克隆、表达有抗原结合活性的单链抗体打下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5.
通过自体辅佐细胞(单核或巨噬细胞)提呈处理过的抗原作用于TcR 可激活T 细胞。作用于TcR CD_3复合物的单抗可模拟这种抗原激活效应。作者使用仓鼠抗小鼠单抗145-2 C11,它结合于CD_3复合体上25-KDa的ε链上,从而激活T 细胞增殖。本实验研究了严格去除辅佐细胞的T 细胞在不同浓度培养下,用抗CD_3单抗激活的条件,包括辅佐细胞浓度、二价和多价抗CD_3单抗及细胞因子IL-1、IL-2、IL-6在T 细胞活化增殖  相似文献   

16.
采用B细胞杂交瘤技术,将T细胞系CEM免疫的,BALA/c小鼠脾细胞与小鼠NS1骨髓瘤细胞融合,以间接免疫荧光法筛选,获得一株CD38单抗,命名为HI157。 经琼脂双向免疫扩散方法测定,HI157单抗的Ig亚类为IgG2a。组织分布结果表明,HI157主要分布于胎儿胸腺细胞、脐血单个核细胞和激活的T、B细胞表面。与胎儿  相似文献   

17.
我室制备的数株抗大肠癌单抗已用于大肠癌的免疫组化、血清学检测、放射免疫定位及导向治疗等研究,其中涉及多株IgM单抗。需要使用酶标兔抗鼠IgM抗体,国内尚无酶标抗IgM抗体供应。现以本室制备的鼠IgM单折为免疫原,采用皮内多点注射免疫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制鼠抗人BTLA功能性单克隆抗体,以高表达人BTLA分子的基因转染细胞L929/BTLA为免疫原,常规免疫BALB/c小鼠,采用B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进行细胞融合,并以基因转染细胞293T/BTLA和293T/mock作为抗原,筛选阳性杂交瘤克隆,经间接免疫荧光标记和流式细胞术分析、反复鉴定和多次克隆化培养,筛选获得分泌特异性鼠抗人BTLA分子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采用Ig亚型快速定性试纸法、细胞核染色体计数、竞争结合抑制试验和T增殖抑制试验等对单抗进行生物学特性的鉴定。结果表明,成功获得一株持续、稳定分泌鼠抗人BTLA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8H9,该单抗可特异性识别基因转染细胞以及静止与活化T淋巴细胞上表达的BTLA分子,单抗8H9和BTLA交联后能显著抑制鼠抗人CD3单抗对T细胞激发的增殖作用。  相似文献   

19.
抗CD94单抗与NK细胞、γδ^+T细胞及CTL功能的关联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探讨抗CD94单抗与NK细胞、γδ^ T细胞及CTL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荧光检测法,分别分析NK细胞、γδ^ 细胞和CTL上CD94分子的表达,采用^3H TdR掺入法和MTT释放法,分析抗94单抗对这3种细胞的杀伤活性和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NK细胞和γδ^ T细胞上CD94分子的表达,明显高于PBL和CTL。抗CD94单抗能激活NK细胞、γδ^ T细胞和CTL的增殖,并能提高γδ^ T细胞和CTL的杀伤活性。结论CD94分子在NK细胞和γδ^ T细胞表面呈高表达。抗CD94单抗对NK细胞、γδ^ T细胞及CTL的增殖具有上调节作用,对它们的杀伤活性具有正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制备鼠抗人B7—1分子(mAb)单抗及研究其生物学活性。方法:以人多发性骨髓瘤细胞转人B7-1基因细胞株XG7-B7为免疫原,采用B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制备鼠抗人B7—1分子单抗;以Western blot及间接免疫荧光标记法鉴定其特异性和亲和力;采用^3H—TdR掺入实验和Annexin-Ⅴ染色分析测定该单抗的生物学功能。结果:获得了4株持续分泌抗人B7—1分子的特异性单抗的杂交瘤细胞株,分别命名为1F11、3H8、6H2和7B10,其分泌的单抗类别分属于小鼠IgG1和IgM;4株单抗均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亲和力;1F11、3H8和6H2能部分组断B7—1分子基因转导细胞介导的共刺激信号,从而抑制T细胞的增殖效应(抑制率21%—52%);且能诱导天然表达B7—1分子的人B系淋巴瘤细胞Raji的凋亡。结论:成功研制4株功能性抗人B7—1分子抗体,这些抗体在抗异体组织器官移植排斥反应及在B系淋巴瘤的治疗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