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银翘散袋泡剂的薄层色谱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银翘散袋泡剂制定一个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银翘散袋泡剂的主要成分金银花,连翘,薄荷进行了定性分析鉴别,结果:方法简便,结果准确,可靠,重现性好。斑点清晰,结论:可作为银翘散袋泡剂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2.
银翘散袋泡剂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银翘散袋泡剂为银翘散汤剂剂型改革后的一种新剂型。本文采用银翘散袋泡剂治疗25例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治疗结果:退热时间在8~72hr之间,平均35hr,治愈率为90.2%。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银翘解毒丸及银翘散浓缩袋泡剂体外抑菌作用。方法:运用琼脂扩散法进行研究。结果:银翘解毒丸及银翘散浓缩袋泡剂均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沙门菌、白色念球菌有明显抑菌作用,而银翘散浓缩袋泡剂作用强度略优于银翘解毒丸。结论:银翘散浓缩袋泡剂既保留了原剂型的药效学效应,在制剂学方面,又突出了简单、省钱、省时和便于携带、服食等优点,是银翘散方剂较理想的剂型。  相似文献   

4.
中药袋泡剂质量标准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袋泡剂制备工艺简单、效果好,但目前尚没有一个完善的质量标准。作者根据袋泡剂的剂型特点,探讨了袋泡剂的质量控制标准,并以刺五加袋泡茶、生脉饮袋泡剂等中药袋泡剂为例,列举了质量控制的标准,对提高袋泡剂质量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制订金针酸枣袋泡剂的质量控制标准。方法:开展包括水分在内的一般质检项目研究,对金针酸枣袋泡剂中的佛手、甘草、大枣、茯苓进行理化鉴别,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的含量。结果:建立了茯苓的化学鉴别方法,佛手、甘草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总黄酮测定中,芦丁对照品在6.4~32.0μg/m L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收率为100.25%,RSD为2.16%,样品平均含量为2.51 mg/g。结论:建立的定性、定量方法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金针酸枣袋泡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6.
银翘散袋泡剂对呼吸道感染5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院85年7~12月运用四川省中药研究所研制的,以《温病条辨》中的银翘散为组方的新剂型—银翘散袋泡剂(简称袋泡剂),对呼吸道几种急性感染进行临床观察,取得较好疗效,兹报告如下: 一、观察方法1.随机选择体温在37.5℃以上的上呼吸道感染,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简称上感、扁炎);肺炎则选择发病初期具有发热恶寒等卫分证者。2.住院病人设专人专床,门诊则定人观察,主要观察体温,其次是局部体征好转情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制定扶正固本袋泡剂的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部分提取部分打粉工艺制备半生药型袋泡剂 ;以薄层扫描法测定君药黄芪所含黄芪甲苷的含量。结果 制备工艺合理可行 ,质量控制方法简便可靠。结论 制备工艺简单 ,质量稳定、可控 ,特别适合医院开发和应用  相似文献   

8.
煎剂与袋泡剂的对比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作者将煎剂与袋泡剂从三方面进行比较,即:①生产方面;②应用方面;③质量方面。比较结果说明了煎剂存在一定问题,从而显示出袋泡剂的优点。认为袋泡剂可以代替一部分煎剂;应引起对袋泡剂的重视,加速汤剂的改革。  相似文献   

9.
本文讨论半生药型午时茶袋泡剂的制备方法和质量控制。从吸汁药材的选择、颗粒与吸汁比例的确定、菌检结果等方面探讨制备方法,并与原午时茶的水浸出率、化学成分、挥发油含量等进行质量比较,同时测定了溶出速率,提出了午时茶袋泡剂的制备工艺。  相似文献   

10.
HPLC法测定清咽袋泡剂中绿原酸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测定清咽袋泡剂中绿原酸的含量 ,控制该制剂的质量。方法 :采用WATERS高效液相色谱系统 ,以甲醇∶1%冰醋酸 (18∶82 )为流动相 ,检测波长 32 8nm。结果 :绿原酸在 0 16 5~ 1 2 36 μg范围内成良好线性关系 ,平均回收率为 99 48% ,RSD为 1 32 % (n =6 )。结论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清咽袋泡剂中绿原酸的含量方便、准确、快速 ,可用于控制该制剂的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短煎频服银翘散治疗风温初起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风温初起的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服用羚翘解毒丸治疗,1次1丸,1日2次,夜1次温服;病情重者1日3次,夜1次温服。1周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1日2次。治疗组20例,中药银翘散治疗,短煎频服。[结果]银翘散治疗组总有效率90%,羚翘解毒丸对照组总有效率50%,两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银翘散短煎频服治疗外感风温表证初起疗效明显优于羚翘解毒丸。  相似文献   

12.
跷脉的循行特点及主治规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进一步探讨跷脉的临床应用价值,以古代阴阳跷脉的循行分布为依据,分析了跷脉循行的特点,并从跷主肢体功能异常,跷主跟目开合,跷主神志异常三方面对阴阳跷脉的主治规律加以总结。  相似文献   

13.
针刺治疗脑卒中后痉挛瘫痪的思路与方法   总被引:36,自引:1,他引:36  
依据中、西医理论认识和前期临床观察结果,阐述脑卒中后偏瘫痉挛状态的发生原因、机制和表现,总结出运用经筋刺法、平衡肌张力针法、针刺督脉与夹脊穴、针刺跷脉穴方法、针刺“泻阴补阳针法”和针刺特定穴等缓解脑卒中后痉挛瘫痪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拇指按压三阴交穴对腹部术后尿潴留的影响。方法:90例腹部术后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治疗组46例,采用拇指按压三阴交穴位法,对照组44例,采用腹部热敷法,观察两种护理措施对腹部术后尿潴留排尿情况的影响。结果:治疗组的治疗效果有明显差异。结论:指压三阴交穴能有效地治疗腹部术后尿潴留。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自拟拔毒散对流行性腮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72例流行性腮腺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口服中药汤剂“清瘟败毒饮”1剂/d,西药“利巴韦林”l0~15mg·kg^-1·d^-1。如有高热,给西药解热剂对症处理。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自拟拔毒散(方药组成:青黛、冰片、新鲜仙人掌)外敷。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愈率上虽无差异(均为100%),但治疗组平均治疗时间较对照组减少3d,具有明显差异。结论:拔毒散外敷治疗方法可明显缩短病程,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中医体质分布特点及与证候的关系,为高血压病的中医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中医体质问卷对49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中医体质调查,并按照《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的分型法分析诊断体质,以进行体质和证候的相关分析.结果: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体质分布与性别、年龄有一定相关性(P<0.01),在病理体质中,阴虚体质、痰湿体质出现频率最高,其他依次为阳虚质、气虚质、湿热质、气都质、血瘀质、平和质、特禀质;阴虚阳亢、肝火亢盛、痰湿壅盛、阴阳两虚等证候为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的主要证候特点,尚有少数其他证候,如气血亏虚,痰瘀阻络.阴虚阳亢证、肝火亢盛证与阴虚质、湿热质显著相关(P<0.05),痰湿壅盛与痰湿质、气虚、气郁质显著相关(P<0.05),阴阳两虚证与气虚质、阴虚质显著相关(P<0.05).结论:阴虚质、痰湿质和气虚质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常见体质类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与中医证候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采用复杂系统熵网络方法,挖掘在中医治疗肺癌方剂中的用药及配伍规律。  方法:选择《肿瘤方剂大辞典》中明确用于治疗肺癌的中药处方,基于随机置换检验的互信息方法进行中药的相关性评估,在此基础上建立复杂网络,通过计算网络的中心性信息挖掘相关的核心药对、处方,以及药物的四气、五味、归经等配伍规律。  结果:共选择323首治疗肺癌的方剂,涉及407味中药。其中发现20个高频药物(主要集中于养阴类、补气类),41个核心三元组药物,26个核心药对;同时发现了以养阴益气药物为主,辅以化痰散结、清热解毒药物的基本方13个;药物性味以寒温、苦辛为主,归经以肺、脾、肝、胃、大肠经居多。  结论:通过复杂系统熵网络法,可有效发现治疗肺癌的处方及用药;以寒热并用、阴阳互补、表里同治为主要治则,用药以益气养阴为主、以祛邪为辅。  相似文献   

18.
阴阳跷脉循行所经之穴均非本经独有之穴,且二脉均属奇经之一,都起于跟中而连于目,可调节全身经络气血,司眼睑开合,主关节运动等。临床可用于治疗诸目疾、睡眠障碍、躯体、四肢及头面病变及生殖前阴疾病等诸多病变。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益心附葶饮对腹主动脉缩窄致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纤维化的改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腹主动脉缩窄法构建心衰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30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中药组,另设15只穿线不结扎的假手术组.中药组给予益心附葶饮灌胃3.5 g/(kg·d),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蒸馏水灌胃.喂养8周后取材,采用Masson染色...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四妙散为主方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Pub Med,EMbase,搜集四妙散为主方的中药方剂与西药对比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Cochrance系统评价的方法评价纳入文献的质量,使用Revman5.2统计软件对纳入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3个随机对照试验,涉及1 017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以四妙散为主方的中药方剂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总有效率优于西药组,合并的OR值分别为2.28,95%CI(1.54,3.37);不良反应发生率少于西药组,合并的RR值为0.12,95%CI(0.07,0.23)。结论:四妙散为主方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较西药均有一定优势。由于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存在中度选择性偏倚的可能性,可能影响结果真实性,因此上述结论还有待开展更多高质量、大样本、随机双盲临床对照试验来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