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吴炜  陈瑜  李兰娟 《浙江医学》2005,27(2):81-83,89
目的通过检测重型乙型肝炎(乙肝)病人血清HBV特异性循环免疫复合物的含量,探讨HBV特异性循环免疫复合物与重型乙肝的关系.方法采用聚乙二醇(PEG)沉淀法制备HBV特异性免疫复合物阳性对照品,并对80例重型乙肝患者血清HBV特异性循环免疫复合物含量进行检测.结果80例重型乙肝患者血清解离前后HBsAg-IC阳性率最高(56.25%).HBsAg-IC阳性与阴性者的年龄、HBsAg阳性率、ALT、TB水平等之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HBV DNA、HBeAg阳性率之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PEG沉淀法检测HBV特异性循环免疫复合物简便、可靠,可用于临床检测;HBsAg-IC是重型乙肝患者循环免疫复合物的主要形式;HBsAg-IC阳性可能与病毒复制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建立双单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脑囊尾蚴病患者血清中特异性免疫复合物。方法 :用抗人IgG单抗包被 ,捕获血清中特异性IgG型免疫复合物 ,通过酶标抗囊尾蚴单抗结合物显色 ,测其OD值。结果 :用本方法测得患者特异性免疫复合物阳性率为 5 3.3 % ,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0 5 ) ;循环抗原、抗体皆阴性患者 ,免疫复合物的阳性率为 5 0 % ,与各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0 5 ) ;且免疫复合物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循环抗原的检出率 (P <0 .0 0 5 )。结论 :本法对囊尾蚴病的诊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尤其对抗原、抗体皆阴性患者意义更大  相似文献   

3.
近来,发现补体含量的变化与许多疾病有关。为探讨免疫复合物病的发病机理,在建立急性实验性血清病动物模型时,我们曾观察了免疫家兔循环免疫复合物(CIC)和血清中总补体量的动态变化),血清中总补体量在免疫复合物(IC)形成时期急骤下降,是判断动物血清病的一项重要指标。同时我们用CH_(50)试验测定了225只健康家兔血清中总补体量正常值范围,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本文应用双向普通对流免疫电泳(TDCIEP)、双向酶标记抗原和抗体对流免疫电泳(TD-ELACIEP)、聚乙二醇(PEG)沉淀试验、CIC解离测定法(CICD)及免疫双扩散(ID),检测了日本血吸虫感染家兔在不同时期的循环抗体和抗原(CAb和CAg)、总IgG、循环免疫复合物(CIC)及CIC中的CAg、CAb和IgG的水平,并观  相似文献   

5.
以实验性急性血清病家兔为实验模型。10只实验组动物于接种BSA抗原后5天,以300伦~(60)Co全身照射;10只对照组动物,不做照射处理。两组动物均于接种抗原前及接种后2、4、6、8、10、12、14、16天分别采血,分离血清后以PEG沉淀-补体消耗试验测定循环免疫复合物。检测结果证明照射组与对照组动物循环免疫复合物的动态基本一致,充分说明于抗原注射后5天进行γ射线照射,虽然动物已造成急性放射病亦不影响体内形成免疫复合物。  相似文献   

6.
以牛血清白蛋白(BSA)为抗原,大剂量(250毫克/公斤体重)一次注入家兔耳静脉内,造成动物“一过性”血清病。隔日采集静脉血,分离血清于-40℃冻存,在统一条件下用聚乙二醇沉淀-补体消耗试验检测家兔循环免疫复合物(CIC)的动态,并用CH_(50)试验平行测定血清中总补体量。实验结果表明:家兔于注射BSA抗原后第6天开始检出CIC,第10天达最高峰,第12天下降;血清中补体含量与此相反,第6天开始下降,第10天下降到最低水平,第12天后又逐渐回升。本法检测家兔急性实验性血清病CIC较为适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道了家兔在肺炎支原体抗原(加和不加弗氏佐剂)免疫后冷凝集素,特异性抗体,循环性免疫复合物以及免疫胶固素产生的动态,并对冷凝集素的性质进行了分析。文中还就这些结果与有关文献资料进行了比较和讨论。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道对施行同种肾移植的10只犬,在术后不同时间,同时应用3个特异性免疫指标,即白细胞移动抑制试验(LMIT)、细胞电泳技术(MEM)、补体介导的细胞毒试验(CDC);3个非特异性免疫指标,即血清总补体活性(CH_(50))、血清C3水平、循环免疫复合物(CIC)进行检测。同时还进行了血清肌酐含量测定及移植肾组织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9.
本实验用脂质体包裹氮芥处理急性实验性血清病家兔,检测了血清抗BSA抗体,循环免疫复合物以及血清补体总活性的动态变化。观察了脾脏巨噬细胞酸性磷酸酶的活性、肾小球内免疫复合物的沉积及肾组织的病理改变。结果表明,氮芥-脂质体能增强急性血清病家兔巨噬细胞的活性,加重肾组织的病理损伤程度,提示家兔急性实验性血清病的发病可能是依赖于单核巨噬细胞的免疫病理机制。  相似文献   

10.
免疫复合物(ICs)可存在于健康人或病人体内。乙型肝炎患者、HBsAg 携带者及某些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有关的疾病均已检出 ICs。近年来,建立了各种测定循环免疫复合物(CICs)的技术,并用于乙型肝炎及人类许多疾病的检测,其中大部分为抗原非特异性检测法。虽然也开展了一些抗原特异性检测法,但  相似文献   

11.
本实验观察了不同时间及剂量的地塞米松(DX)对家兔急性实验性血清病(AESS)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DX并不抑制AESS家兔特异性抗体的产生。相反,早期给药组动物抗体水平还有增高趋势,循环免疫复合物(CIC)水平显著高于晚期给药及阳性对照组。晚期给药各组特异性抗体,CIC水平及肾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与阳性对照组无显著差别,但肾组织非特异性酯酶染色及病理学改变明显减轻,提示DX可能是通过减少单核细胞在肾小球内的聚集而减轻AESS的病理改变。氧自由基在AESS发病中的作用尚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本实验用山莨菪硷(654-2)处理急性实验性血清病家兔(AESSR),探讨了654-2对急性实验性血清病(AESS)的免疫调节作用。实验结果表明,654-2可降低循环中特异性抗体水平,减少特异性免疫复合物(IC)量,抑制血浆中组织蛋白酶D(Cath-D)活性,使补体水平下降不明显,并减轻肾脏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13.
<正> 循环免疫复合物在第Ⅲ型(即免疫复合物型)变态反应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测定血清中循环免疫复合物的含量及其动态,对有关疾病的诊断、病程观察及发病机理的研究等,都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目前检测循环免疫复合物的方法较多,而以Clq结合实验、Raji细胞二法为优。我们自1980年以来采用Volanakis等人的方法,从新鲜人血中快速提取Clq;再用Zubler等氏  相似文献   

14.
流行性出血热的发病机制迄今未明,为此我们于1980年11月~1981年1月,对嵊县人民医院住院确诊出血热患者180例进行了循环免疫复合物(CIC)的动态检测(共572例次)。其结果表明出血热病人在多尿期与恢复期循环免疫复合物均明显升高,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检测IgM特异性激活Clq类循环免疫复合物(IgG/Clq-TCIC)的捕捉法ELISA。方法:以羊IgM抗人Clq为包被抗体,HRP-羊抗人IgM为检测抗体,采用捕捉法ELISA检测IgM/Clq-TCIC,并通过阻断试验、替代试验、重复性试验进行方法学论证。结果:最佳包被浓度为15μg/ml,标本稀释度为1:75,酶标抗体浓度为1:800。结论:本法敏感度高、特异性强、重复性好,对研究经典途径激活补体类循环免疫复合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流行性出血热(简称流热)的免疫学发病机理,多数报导认为与免疫复合物有关。诸家应用~(125)IC_(19)。结合试验,PEG沉淀光密度测定方法,竞争性补体结合试验等方法,均证明病人血清中有可溶性免疫复合物,但其含量各家报导不一(1、2、3)。本室采用胶固素酶联免疫吸附试验(K—ELISA)检测流热病人的循环复合物(CIC),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材料和方法试验方法系按曹祖华氏报导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结节性红斑和结节性血管炎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红细胞酵母菌花结试验检测20例结节性红斑和结节性血管炎患者的红细胞免疫粘附活性及红细胞免疫复合物水平。结果显示,疾病组红细胞C_(3b)受体花环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而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01);同步检测患者血清循环免疫复合物及补体含量,探讨了红细胞免疫活性降低与循环免疫复合物升高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本文用流行性出血热(EHF)恢复期免疫血清和正常人血清,对双盲法对照治疗的EHF患者血清特异性IgG及循环免疫复合物(CIC)进行了系统的动态观察和比较,发现免疫血清组EHF-IgG抗体及CIC皆较正常血清对照组低。说明治疗后患者体内特异性免疫水平降低,免疫复合物形成减少,有利于病情改善。我们对100例EHF患者,用EHF患者恢复期免疫血清及正常人血清双盲法对照治疗时,作了系统的EHF-IgG及CIC的动态观察,以研究免疫血清对EHF患者体液免疫反应及CIC的影响,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9.
病毒性肝炎的循环免疫复合物检测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应用3.5%聚乙二醇(PEG)沉淀试验、血小板凝集试验、乳胶凝集抑制试验、胶固素结合试验及改良的环状絮状试验检测了368例(491例次)各型病毒性肝炎的循环免疫复合物(CIC)。CIC 的检测及其激活补体的能力、血中持续时间等,对区别慢性活动性肝炎(慢活肝,CAH)和慢性迁延性肝炎(慢迁肝,CPH)有一定价值。慢活肝的 CIC 检出率较高、检出量较多、持续时间较久、激活补体能力较强,这些特点对于急、慢肝炎的预后估计也有一定意义。CIC 解离分析和纯化抗 HBs 诱导免疫复合物试验证实了 CIC 的特异性。本文 CIC 的解离物中含有 HBsAg、C_3、IgG、IgM、IgA 及类风湿因子(RF)。CIC 组分及特异性研究有助于病毒性肝炎的病原学诊断。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免疫家兔后血清特异性抗体进行了动态观察。初次免疫后第四天90%家兔血清即可检出一定水平特异性Ig~M,第7—11天达峰值,于第63天完全消失。初次免疫第7天50%家免血清中出现低滴度特异性Ig~A,第35天达峰值,第147天仍有90%家兔血清存在特异性Ig~A。特异性Ig~G于初次免疫后第7天出现于80%的试验家兔血清中,第28—35天达峰值,至第147天仍全部阳性。再次免疫加强三种血清特异性抗体的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